心臟由於某些臨時發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動或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以致不能維持血液循環,尤其是中樞神經的血液供應,應該立即進行正確、積極的復甦搶救,不然病人將在短期內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圖1胸外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
21電極置於心尖部及肩胛下部
22電極置於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圖2心室纖維性顫動胸外電擊去顫術
心肺復甦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後,必須立即開始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最簡單的人工呼吸是口對口有節律的吹氣。吹氣時,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條件,在維持口對口吹氣的同時,趕緊準備氣管內插管,接上麻醉機或呼吸機,使能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心臟按壓分胸外按壓和開胸按壓兩種。過去多作開胸心臟按壓,近年來則大多首先採用胸外心臟按壓。只有在胸外按壓不見好轉時才改用開胸心臟按壓。在胸部嚴重外傷,發生心臟停搏時,宜作胸內心臟按壓,以便同時解除可能存在的胸內損傷。在開胸手術過程中發生心臟停搏時,可立即進行胸內按壓。在開腹手術過程中發生停搏時,則立即切開橫膈作胸內心臟按壓。
一、胸外心臟按壓術
將病人仰臥於硬板牀上或地上,頭部不要高於心臟水平面,以利按壓時增加腦部血流,雙下肢擡高15°,利於下肢靜脈迴流,以增加心臟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側,右手示、中指併攏沿右側肋緣觸及與胸骨交界處,左手掌縱軸與胸骨體方向平行壓在胸骨體下半部,右手壓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將胸骨下半部向脊柱方向有節奏地衝擊性按壓。這種動作可使胸骨向下塌陷3使心臟間接受壓,排空心內血液。在放鬆壓迫時,胸骨又借兩側肋骨和肋軟骨的彈性而恢復原位,心臟同時被解除壓迫,加之胸內負壓增加,靜脈血即可迴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擠壓次數應維持每分鐘80~100次,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爲5∶1。擠壓太快時,靜脈血來不及充盈心臟又被擠了出來,反而達不到維持循環的效果[圖1]。小兒胸壁軟,活動度更大,應適當減輕擠壓力量,僅用一隻手掌,甚至幾個手指即可,但每分鐘擠壓次數可增至100次。按壓有效時,頸動脈或股動脈應能觸及擠壓時的搏動,病人面色好轉,瞳孔縮小,血壓重新聽到,甚至恢復自主呼吸。只要按壓有效,即應繼續胸外按壓,同時進行心內藥物注射(見開胸按壓術)。
如有心室纖維性顫動,可用胸外去顫器去除(簡稱去顫)。即將兩個電極板塗上導電膏(或鹽水紗布包裹)後,分別緊壓在心前區和後胸左肩胛下區,以100~360瓦秒(焦耳)直流電電擊去顫。後胸電極板有時也可放在胸骨上部[圖2]。
(2)電極置於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如能摸到心臟跳動,說明心臟已經復跳,即可停止按壓;如果不見效果,應及時改用開胸心臟按壓術。
二、開胸心臟按壓術
病人仰臥。爲了爭取時間,皮膚可只作簡單消毒或先不消毒,待心臟復跳後再補作消毒和鋪單。自胸骨左緣至腋前線沿第5肋間切開胸壁進胸(因心臟已經停跳,切斷血管並不出血,也不需止血),立即將手伸入切口,進行心臟按壓;同時安置胸腔自動拉鉤,擴開切口。如顯露不佳,可將第5肋軟骨切斷,擴大切口。
31將手伸入左胸進行心臟按壓
32單手按壓法
33推壓法
34雙手按壓法
圖3開胸心臟按壓術
圖4心室纖維性顫動胸內電擊去顫術
按壓的操作方法有3種[圖3]:
1.單手按壓法術者站在病人左側,右手握住心臟,拇指和大魚際放在右室前側,另4指平放在左室後側。注意應使手指與心臟的接觸面儘可能大,避免用指尖抓擠,以減少對心肌的損傷,甚至穿孔。擠壓時應避免心臟扭曲,用力要均勻、有節奏,頻率是每分鐘60~80次。擠壓動作宜稍慢,放鬆時應快,以利血液充盈。右手疲勞時可改用左手。
2.單手壓向胸骨法術者右手拇指牢牢固定於切口前方,即胸骨上,其餘4指放在左心室後方,將心臟壓向胸骨縱隔面,有節奏地推擠。按壓時,力的傳導爲右手掌指→左心室壁→室間隔→右心室壁→胸骨。相當於兩個面的力量均勻壓在室間隔。按壓頻率,成人每分鐘60~80次。注意在按壓時不要壓心房,不要使心臟扭轉移位,手指力量不要作用在心臟的一點上。每次按壓完,要迅速放鬆,使腔靜脈血充分迴流入心房、心室。
3.雙手按壓法右手放在心臟後面,左手放在心臟前面,兩手有節奏地按壓和放鬆。這種方法適宜於按壓較大的心臟。
心臟按壓時不要切開心包,既有利於爭取時間,又可減少心肌的損傷;但可在心臟前側分開縱隔胸膜,使按壓更爲有效。如果心包外按壓不能使心臟復跳,或如有心室纖維性顫動,作心包外去顫失敗時,應在膈神經前方切開心包,直接按壓心臟。
如果按壓有效,可見心肌張力逐漸增強,柔軟、擴大的心臟變硬、變小、心肌顏色由暗紅轉爲鮮紅。如有心室纖維性顫動時,肌纖維細小的顫動可漸變粗,最後甚至自動恢復心跳。此外,和胸外按壓一樣,可見面色好轉,瞳孔縮小,呼吸恢復,並觸及大動脈搏動,聽到血壓。
如果心室纖維性顫動不能自行復跳,則應作電擊去顫。去顫前應先作按壓,改善心肌缺氧,加強心肌張力,使顫動波由細顫變成粗顫。必要時,應用藥物去顫。首先選用腎上腺素1mg靜脈推注法,使顫動波由細變粗,再用2%利多卡因1~2mg/kg靜脈推注去顫。如利多卡因藥效不佳,可用溴苄胺和適量5%碳酸氫鈉。目前認爲主要給藥途徑以靜脈最安全、可靠,爲首選藥,且以膈肌以上的靜脈爲好,氣管內給藥爲次選。氣管內給藥後要立即正壓通氣,使藥物彌散到兩側支氣管,經支氣管粘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入左心。心內注射途徑易造成心肌、心內膜損傷。近年來實驗研究認爲心臟復甦中腎上腺素最佳劑量爲2可明顯增加冠狀動脈的灌注血流量。但應注意如此大劑量也是腎上腺素毒性反應的劑量,可能引起心肌細胞收縮帶壞死,損害心肌和血管,復甦後產生胸腹痛、一過性高血壓和肺水腫。還可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3~5%氯化鈣10ml,使心肌張力增強。然後將兩片用鹽水蘸溼的(或用鹽水紗布包裹的)電極板分別緊貼在左右心室壁,用5~90瓦秒(焦耳)直流電電擊去顫[圖4]。一次電擊無效時,可繼續按壓,並重復注射擬腎上腺素類藥物,再次電擊去顫。必要時可提高電壓。去顫成功後常自動恢復心跳,或經過心臟按壓後復跳。反覆電擊無效時,應加用5%碳酸氫鈉200~300ml,或11.2%乳酸鈉100~200ml,以糾正缺氧後的酸中毒,必要時可反覆注射。同時,可在心室內注射1%普魯卡因5ml,或利多卡因100mg,或普魯卡因酰胺100~200mg,以減低心肌的應激性。此外,應注意循環量是否充足,考慮加快輸血,甚至動脈輸血,並可直接經主動脈加壓注射血液,以灌注冠狀動脈。只要心肌對各種治療有所反應,即應堅持搶救,不可輕易放棄。
在心跳恢復,血壓逐漸穩定後,胸壁和心包切口即開始出血,應予仔細結紮止血,並沖洗心包腔和胸腔。在膈神經後側作心包引流切口,縫合心包。在第8肋間腋後線作胸腔插管引流後,分層縫合胸壁。
[術中注意事項]
1.在發現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脈搏和心音消失,以及聽不到血壓等症狀後,即應當機立斷,立刻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切不可因爲反覆測聽血壓,更換血壓計,另請別人檢查,等候其他醫師確診,或等候心電圖檢查等而錯過最寶貴的搶救時機。
2.進行搶救要沉着、冷靜,隨時觀察病人變化,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決定輸液、輸血的量和速度,心內注射藥物的時機、種類和劑量,判斷是否應改作開胸按壓,選擇合適的時機電擊去顫等等)。每一項措施及病人情況的變化,必須由專人及時按順序詳細記錄,以便隨時設計,修改搶救計劃,並供事後總結經驗。
3.進行胸外按壓時應細緻,忌暴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在作心內注射時,針尖應刺在第4肋間胸骨左緣以外1.5cm處,以免損傷胸廓內動、靜脈或刺破肺組織而造成胸腔內出血、氣胸,或張力性氣胸。
4.如在開胸切開皮膚時見有活動性出血,說明心搏並未停止,應即中止手術,嚴密觀察。
5.心跳恢復後,有可能再度停搏或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搶救人員應留在現場,嚴密觀察。在心臟輸出量減少之前就應加作心臟按壓,維持血液循環,以免再次停搏。
[術後處理]
1.注意糾正低血壓心臟復跳後,常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不全、心肌收縮無力、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酸中毒或微循環衰竭等原因,出現低血壓。應及時查明原因,針對各種情況進行治療,以便維持有效的血液循環。升壓藥可以提高血壓,但長期應用後會因增加腦、心、腎血管的阻力而加重安們的缺氧,應在血壓回升穩定後及時逐漸減量直至停用。如脈壓小、心音低、心率快而弱、末梢循環逐漸惡化和升壓藥的濃度要加大才能維持血壓平穩時,可加用冬眠藥物、硝普鈉或苄胺唑啉(regitine)等血管舒張藥,以改善微循環,增加內臟灌注,減輕心臟負擔。有心力衰竭時,可用毛花強心丙(西地蘭)等強心藥物。
2.作好人工呼吸心跳恢復後,應作好人工呼吸,及早糾正缺氧,排除二氧化碳。如呼吸遲遲不恢復,即應考慮有腦水腫影響呼吸中樞。
3.預防和治療腦水腫關係到心臟復跳後能否恢復神志,搶救最後能否成功的問題,須加重視。
⑴降溫:在開始搶救時,應及早用冰塊降溫,最好用冰袋或冰帽作頭部選擇性降溫,使體溫降至30℃~33℃,頭部溫度降至28℃。降溫後腦組織代謝降低,耗氧減少,對缺氧狀態較能耐受,腦水腫的發生也可減慢。心跳恢復後,腦組織缺氧還不能立即糾正,應繼續降溫,直至中樞神經功能恢復、聽覺恢復並穩定後爲止。
⑵人工冬眠:冬眠藥物亦可降溫,並使小動脈括約肌鬆弛,降低末梢阻力,增加內臟血液循環。常用的冬眠藥有:冬眠靈50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爲一劑;或海特琴0.6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爲一劑。一次可用一劑、半劑或更小量。小兒按體重計算,冬眠靈、非乃根、杜冷丁(1歲以內不用)各1mg/kg,海特琴0.01mg/kg。
⑶脫水療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或50%葡萄糖100ml快速靜脈點滴,或肌肉或靜脈注射速尿等脫水劑,以消除腦水腫。即使正常復甦後,輸液量也應限制在1,500~2,000ml/d,以保持脫水狀態,但應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⑷控制抽搐:腦缺氧將引起功能障礙,出現昏迷、抽搐;而抽搐可增加身體耗氧,增加缺氧,加重心、腦的功能障礙,應積極控制。靜脈或肌肉注射安定5~10mg或苯巴比妥鈉0可控制抽搐,但須注意避免呼吸抑制。
⑸高壓氧治療:3個大氣壓環境下吸氧,可增加血氧張力15~20倍,減輕腦缺氧。但應避免氧中毒,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反而減少腦血流量。
⑹鈣通道阻滯劑的應用:利多氟嗪(lidoflazine)較硝苯吡啶、尼莫地平更少引起低血壓和產生心臟阻滯,臨牀用於腦保護,劑量爲1mg/kg。
⑺遊離基清除劑:維生素c、維生素e、硒酸鹽、l蛋氨酸、氯丙嗪、異丙嗪等。
⑻大劑量皮質激素:抑制血管內凝血、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減輕腦水腫、穩定溶酶體膜。常用地塞米松,首次劑量1mg/kg,維持量0.2mg/kg·h。
4.糾正電解質紊亂缺氧將造成酸中毒、細胞外液低鈉、低鈣和高鉀,必須糾正。常用的鹼性緩衝藥爲5%碳酸氫鈉,亦可用11.2%乳酸鈉。
所需5%碳酸氫鈉量(ml)=[正常co2結合力(60容積%)-測得co2結合力體重(kg)
先補充半量,然後按情況增減。
所需11.2%乳酸鈉量(ml)=[正常co2結合力-測得co2結合力體重(kg)
用法同碳酸氫鈉。
5.腎功能不全的治療
⑴少尿期:限制進液量爲500ml/d,熱量2,000cal,限制蛋白,只給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有高鉀,可用碳酸氫鈉或乳酸鈉和葡萄糖及胰島素促使鉀離子進入細胞內,並用氯化鈣對抗鉀離子對心臟的抑制作用。嚴重少尿或無尿時,應作腹膜或血液透析。
⑵多尿期:及時按尿量補充丟失的大量水和電解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