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兵法

公佈了軍法,陳文便開始帶着麾下的將士們做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

從俯臥撐到跑步,滿心滿意的準備操練兵器的軍官和士兵們,很不能理解爲什麼要做這些累傻小子一般的鍛鍊項目。不過,看着朝廷任命的堂堂遊擊將軍尚且帶頭訓練,他們也就忍耐下了這份不解和好奇。

晚飯時,陳文依舊是在屬下們全部打完飯後纔去打飯,他知道,如果作爲制度的制定者的他都無法堅持,那麼也就別想要求別人了。

不過,晚上就沒有再出現中午那種所剩無幾的現象了。

軍中的伙伕一個是顧守禮介紹來的,是他的表弟,而另一個是山下村子裡的人,就住在孫家附近。這兩個人雖然一個來自杭州,一個就是本地人,但卻是有志一同的腦袋大脖子粗,陳文在看過兩個人的樣子後,毫不猶豫的就決定由他們二人負責本營的伙食。當然,挑水、劈柴、看火和搬運糧食菜蔬之類的打下手工作還是由老營分配的役夫來做,他們只要一個顛勺、一個切墩兒就可以了。

大概是看到了中午陳文沒吃飽,晚上兩人就多做了一些。作爲廚子,若是連出錢的金主都喂不飽,那豈不是太沒有職業道德了。所以,趕在金主摔碗罵廚子之前,乾脆多做一些,總不會有錯吧。

吃過晚飯,士兵們被約束在營房裡,在伍長和鎮撫兵的帶領下開始扯淡、養膘外加熟悉軍法,除了上廁所和擊鼓點兵他們是不能離開營房的,除非得到隊長以上軍官的特批。

與此同時,本營的千總和隊長們則自帶凳子來到了陳文那間劉翼明曾經住過的有廳、有臥又有書房的“遊擊將軍府”來聽他們的將軍講解兵法,而今天作爲第一天,要講的便是《孫子兵法》。

只不過,陳文剛剛表示今天要講這個時,大概還記得陳文自稱從善如流的事情,吳登科就猶猶豫豫的按照陳文的規矩舉手表示了他的意見。

“將軍,這個《孫子兵法》好像是給文官看的,我們只是下級軍官,學這個是不是有點早了?”

早?

按照明朝的制度來說,確實是早了,甚至可以說是浪費時間了,所以這些人中和陳文最爲熟絡的吳登科已經說得很委婉了。

明朝中後期,但凡有戰事,一般都是由監軍文官負責戰略決策,監軍太監負責後勤,而武將則只負責在文官決定好的戰略下上陣打仗。這樣一來,由於文官壟斷了戰略運籌,《孫子兵法》這本書就逐漸被武將們所遺忘,戰略上不歸他們管,何必瞎子點燈白費蠟。

對於這一點,陳文掃了一眼眼前的屬下們。李瑞鑫皺着眉頭,一臉的不耐煩,看他的樣子如果吳登科是他的部下,他早就出言訓斥了。他聽過陳文那個新版本的廟算理論,已經隱隱猜到陳文是打算在講廟算前鋪墊一下,所以對於吳登科的話頗有些不滿。

樓繼業沒有說話,神色上顯得對吳登科的說法很是認同。將門子弟出身,從軍多年,又在多路文官武將麾下任職,使得他對這個說法已經習以爲常。只是他和陳文的關係並不像吳登科和陳文那般熟絡,說話自然也多了層忌諱。

至於尹鉞,那卻完全是一副“對於你們說的這些,二狗哥哥我只是來打醬油的,一句也沒聽懂。”的樣子。而其他隊長也大多和尹鉞相同,只有有限的一兩個流露出了樓繼業一般的神情。

陳文斟酌了一下措辭,開口問道:“吳兄弟,你所認識的武將之中,他們都讀哪些兵書呢?”

“這個……”聽到這話,吳登科變得有些猶豫,看樣子他似乎是想起了陳文現在是他的上官這回事。只是陳文已經開口聞訊了,他也只得硬着頭皮說下去。“卑職聽說他們都是讀《武經總要》和戚少保的兵書的。”

戚繼光的兵書很正常,明朝後期,但凡是個武將都會收藏一兩本,至於看不看就兩說了,就算他們想看也要考慮下認不認識字這個關鍵性問題。而《武經總要》陳文只是依稀記得是北宋時候編撰的,似乎是爲了應對戰事頻仍,以求提高武將的能力,至於裡面寫的是什麼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反駁的理由他倒是隨着這本《武經總要》的出現而想好了。

“吳兄弟,《武經總要》乃是北宋時編撰的兵書,北宋時還編撰了一部兵書,叫做《武經七書》,你可聽說過?”

聽到這話,樓繼業立刻恍然大悟,看他的樣子應該是知道這部兵書,其他人依舊如故,而吳登科卻還是那副迷茫的神色,繼而搖了搖頭。

“《武經七書》乃是宋神宗時編撰了,這部兵書收錄了《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尉繚子》、《六韜》、《三略》和《李衛公問對》這七部普遍爲兵家所認同的兵書。這部兵書在宋朝乃是武學的必修課程,武將若是想考武舉人也必須在這一項上合格,否則直接罷黜。”

“本朝自於忠肅之後,文官名正言順的擁有了插手戰事的權利,後來更是文視武如奴婢。所以文官們在壟斷戰略運籌的同時,爲了防止武將在天子面前搶了他們的風頭,才傳出了這種武將不需要讀《孫子兵法》的理論,爲的是不讓我們武將插手戰略決策。”

於忠肅就是于謙,景泰帝登基後,以于謙插手五軍都督府事務,兼管京營。奪門之變後,景泰帝退位,于謙被冤殺,但是文官插手軍務的故事卻被保留了下來,明朝中前期實力雄厚、可以與文官分庭抗禮的勳臣武將集團也徹底被文官集團壓倒。從此,文視武如奴婢,武視文如寇仇。

“無論是這部兵書,還是它所收錄的《孫子兵法》,宋朝時的嶽王都讀過,本朝的戚少保也讀過,我們自然也要學習的。”

“雖然我們的上面也有文官作爲監軍使者,王經略在文官之中也算得上是知兵的,但是作爲武將,打仗是我們的專業,即便是爲了保住吃飯的傢伙而必須要學習,況且……”

說到這裡,陳文覺得只是威脅和講道理顯然不夠,還是要適當的利誘一下,提高下屬忠誠度這種事能多做自然還是應該多做的。“況且諸君乃是本將麾下的第一批軍官,本將對諸君寄予厚望。日後本將鎮守一方,爾等皆要節制方面,若是不通兵法,如何獨當一面?”

聽到這話,吳登科立刻拜倒在地。“卑職多謝將軍培養,卑職一定用心學習,必不負將軍厚望。”

眼見於此,衆人也都趕忙從凳上起身,拜倒在地,複製吳登科的話語,更是傳來了一片凳子被撞到的聲響。

陳文嘆了口氣,軍中無跪禮這個規矩看來比吃飯睡覺那些條例還要難以普及啊。

待這些軍官重新起身後,陳文便翻開了《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這句話是全書的第一句話,起到開篇明義的作用。孫武子告訴我們,戰爭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既然事關國家、百姓還有我們這些武人的生死存亡,那麼就不能不認真的進行思考和研究這裡面的學問。”

見衆人皆是正襟危坐,兩隻眼睛也死盯着自己,陳文知道他們已經聽進去了,隨即便接着講了下去。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這段話有點長,而且孫武子所要講述的東西也是要分成兩部分來理解的。”

“首先是五個對於戰爭的勝負影響比較大的方面:第一便是人和,說明白了,老百姓願意和朝廷同甘共苦,便會留下來出糧出丁,要是不願意就會流亡他地或者爲敵人效力,這會影響到最終的勝負。”

“舉個例子吧,本將以前講過陳慶之的一個手下敗將叫做侯景。侯景在陳慶之死後,起兵作亂,起兵之初,樑國的百姓竟然出現了樂於迎他這個叛逆外加胡人入城的現象。”

“本將查過當時的史書,那時梁武帝信用同族兄弟,而他這些兄弟則在各地胡作爲非,鬧的民怨沸騰,而這位天子卻始終在縱容。當侯景起兵後,很多百姓都覺得侯景再差也應該比那些動輒殺人放火,搶奪民財婦女的王爺強吧,於是就出現了上面的現象。”

“所以,民心很重要,我們大蘭山王師就是因爲民心所向才能屹立至今,當年的岳家軍和戚家軍也都有着這樣的軍紀,所以百姓才樂於爲嶽王和戚少保所用。而這也就是本將今天所公佈的軍法之中,無論是前半部分的條例還是後半部分的軍法,都一再強調不許劫掠百姓的原因。所以,諸君要記住,無論是誰,只要劫掠百姓,本將立殺之,也包括本將在內!”

“卑職明白!”

陳文舒了口氣,這樣講的效果果然比下午那樣乾巴巴的拿斬首嚇唬人要強。“今天講課結束後,你們也要把這一點講給你們的部下,這要當做軍事任務來對待!”

在得到了一定完成任務的回答後,陳文繼續開講:“第二和第三便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天時便是晝夜、晴雨、冷熱以及季節氣候的變化;而地利就更加直觀了,比如路途的遠近、道路是否平坦、經過之處有無容易設伏的地方以及所在地是否利於進退,這些都算是地利的範疇之內。”

“相比地利,天時有時會被忽視,本將舉個例子,唐朝時的李愬雪夜襲蔡州。”

“李愬是唐朝名將李晟的兒子,唐憲宗元和年間,彰義軍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度擁兵自立。彰義軍轄區有蔡州一地,那裡民風彪悍,和本朝的金華相似。不過金華出的是好兵,而唐朝的蔡州人則一向號稱爲蔡賊,後來的吃人魔王秦宗權、孫儒所引發的那場大亂也是蔡州人發起的,還有吳越王錢繆在世時的那場武勇都之亂,也是由武勇都這個蔡州軍事集團發起的。”

對於秦宗權和孫儒,陳文的軍官們皆是一臉迷茫,就連樓繼業也不例外。可是一提到錢繆,他們就知道了,畢竟錢塘江海堤就是此人佔據兩浙時建造的,爲浙江百姓造福。只有李瑞鑫還是一臉迷茫,而這倒也不怪他。

“有這樣的強兵,再加上其他藩鎮的支持,唐軍屢戰屢敗,憲宗皇帝便改用李愬爲主帥,出兵平叛。李愬於這一年的十月,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利用蔡州叛軍心懷鬆懈的機會,偷襲蔡州得手,一戰平定叛亂,被後世兵家稱爲經典戰例。”

“哦。”陳文引用的這個例子裡面涉及了晝夜和風雪兩個天時的要素,聽課的軍官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徹底弄明白了天時到底意味着什麼,至於能不能活用就要兩說了。

“繼續講,第四點,便是將領的能力。孫武子列舉了智慧、誠信、仁愛、勇武、嚴明這五條,也被後世稱之爲智信仁勇嚴,爲將五德。”

“將軍,智、勇和嚴卑職明白,信和仁有什麼用?尤其是仁,都婦人之仁了還怎麼打仗啊?”

聽到尹鉞的這個問題,衆人多是笑出了聲音,就連李瑞鑫和吳登科似乎也頗爲不解,只有樓繼業感覺像是多少明白一些的樣子。

陳文笑了笑,回答道:“先說信,一個有誠信的武將,言必行行必果,比較容易獲得士卒的信任,所以可以成爲五德之一。而這裡的仁絕非婦人之仁,太史公的《史記》中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就非常形象的說明了這個仁字。”

接下來,陳文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那個吳起吮疽的故事講給了他們,還特別強調了吳起吃穿住行與士兵同,更能和士兵同甘苦的精神,爲的只是防止這些軍官好的不學,只往那歪門邪道上走,尤其是聽得滿臉興奮的尹鉞。

“這樣對士卒講求仁愛的武將如何不能得士卒之心?也怪不得那個士兵的母親會害怕他的兒子會同他的丈夫一樣爲吳起戰死沙場了。”

接受了尹鉞的道謝和衆人的恍然大悟,陳文繼續說道:“最後一點,便是制度,軍制、軍法還有軍需的管理都算在內。國朝的軍隊和韃子的綠營兵現在都是靠着吃空餉喝兵血養出來的家丁、親兵作爲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眼下韃子佔據中國十有八九,王師再怎麼練這些家丁、親兵也肯定不可能比韃子練得多的,想要翻盤就要改變軍制,而改變軍制出來的軍制能否產生效果,就要看軍法的執行和軍需的保證了。”

“這也就是本將爲什麼要重建戚家軍,並且在成軍的第一天便公佈軍法,同時嚴令軍需官和爾等不得侵吞士卒財務的原因。這是孫武子說過的,爲歷代兵家所認同,自然是不會有錯的。”

聽到這個理論,一衆軍官盡皆流露出了深思的神情,他們總算弄明白了陳文爲什麼要如此嚴苛的杜絕在其他軍中已經習以爲常的吃空餉喝兵血之事了,而戚家軍的鴛鴦陣十二人缺一不可也顯然爲衆軍官所理解。那麼,他們看來以後是絕無可能去做這些了,因爲他們的主帥一定不可能容忍的。而有些心思靈活的更是想到了一些別的什麼,讓他們驚訝不已。

“而下半部分則是在強調比較,比較雙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軍紀更加嚴明、哪一方兵力更爲強大、哪一方士卒訓練更爲有素、哪一方賞罰更加分明,這些都是作爲武將必須要去計算的,知道了這些,差不多也就知道大概的勝負了。而剩下的,纔是戰術的問題。”

“總的來說,孫武子就是告訴我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隨即,陳文便結束了今天的講課,吃多嚼不爛,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第一百四十章 殺王(五)第二十五章 共鳴第一百三十四章 逆轉未來(三)第七十七章 鐵壁第五十章 卷平崗(下)第九章 加速(中)第二十三章 小事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十八章 襲殺第一百零八章 重逢第三十七章 訂製第一百零二章 如鯁在喉(上)第五十七章 追!(三)第五十六章 心態第三十章 舊瓶第四十三章 破襲第五十一章 亂起(二)第三章 困局第十二章 算賬第八十章 初戰第六十一章 選擇(下)第七十四章 勁草(三)序 前路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三章 選擇第十九章 王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訌(中)第六章 奏對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五章 暗潮涌動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輪迴(中)第六十五章 圈套第五十章 卷平崗(下)第一百零六章 表態第七十三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中)第七十章 潼關懷古(中)第七十六章 勁草(五)第六十三章 疾風(二)第五十八章 織網(上)第三十八章 正途第五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西子湖畔第五十五章 偶遇第五十二章 比試(中)第八章 惠民寫在卷尾的話:我、南明以及第十四章 溫柔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六十四章 相見(中)第五十九章 串聯(五)第一章 整飭第七十七章 勁草(六)第一百零八章 天崩(八)第三章 選擇第六十三章 疾風(二)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王內訌(上)第十六章 在路上第五十八章 追!(完)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三十三章 逆轉第二十六章 天誅(下)第三十一章 新軍(上)第二十二章 死守第八十五章 曙光第三十章 秩序第三十二章 輻射(上)第二十六章 理念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七十九章 勁草(八)第十六章 摧枯拉朽(中)第四十一章 一石二鳥第二十六章 向西第十四章 異類第九章 抽絲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一百一十二章 郡王(下)第七十九章 贈禮第三十七章 訂製第六十一章 相見(中)第十五章 震動(上)第二十九章 廣州第五十一章 成王敗寇(上)第六十三章 再剿第一百章 曙光初現(完)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一百零九章 黃宗羲第六十一章 相見(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完)(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餘波第四章 串聯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六十一章 相見(中)第三十章 舊瓶第三十七章 暗度(三)第八十一章 抉擇
第一百四十章 殺王(五)第二十五章 共鳴第一百三十四章 逆轉未來(三)第七十七章 鐵壁第五十章 卷平崗(下)第九章 加速(中)第二十三章 小事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十八章 襲殺第一百零八章 重逢第三十七章 訂製第一百零二章 如鯁在喉(上)第五十七章 追!(三)第五十六章 心態第三十章 舊瓶第四十三章 破襲第五十一章 亂起(二)第三章 困局第十二章 算賬第八十章 初戰第六十一章 選擇(下)第七十四章 勁草(三)序 前路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三章 選擇第十九章 王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訌(中)第六章 奏對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五章 暗潮涌動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輪迴(中)第六十五章 圈套第五十章 卷平崗(下)第一百零六章 表態第七十三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中)第七十章 潼關懷古(中)第七十六章 勁草(五)第六十三章 疾風(二)第五十八章 織網(上)第三十八章 正途第五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西子湖畔第五十五章 偶遇第五十二章 比試(中)第八章 惠民寫在卷尾的話:我、南明以及第十四章 溫柔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六十四章 相見(中)第五十九章 串聯(五)第一章 整飭第七十七章 勁草(六)第一百零八章 天崩(八)第三章 選擇第六十三章 疾風(二)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王內訌(上)第十六章 在路上第五十八章 追!(完)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三十三章 逆轉第二十六章 天誅(下)第三十一章 新軍(上)第二十二章 死守第八十五章 曙光第三十章 秩序第三十二章 輻射(上)第二十六章 理念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七十九章 勁草(八)第十六章 摧枯拉朽(中)第四十一章 一石二鳥第二十六章 向西第十四章 異類第九章 抽絲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一百一十二章 郡王(下)第七十九章 贈禮第三十七章 訂製第六十一章 相見(中)第十五章 震動(上)第二十九章 廣州第五十一章 成王敗寇(上)第六十三章 再剿第一百章 曙光初現(完)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一百零九章 黃宗羲第六十一章 相見(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完)(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餘波第四章 串聯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六十一章 相見(中)第三十章 舊瓶第三十七章 暗度(三)第八十一章 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