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七)

攻城戰,城門一般是雙方爭奪的重中之重,因爲這裡一旦爲攻擊的一方奪取,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城中。相較之下,城牆就要遜色良多。爲了保護城門,吊橋、城門、甕城等一系列的防禦設施應運而出,廣州亦是如此。但是隨着城牆被臼炮轟塌,破口之處就變成了一個讓守軍措手不及且沒有大門的“城門”。

那一段城牆此前被幾門臼炮輪番射擊,雖然有不少炮彈不是飛進了城,就是沒能夠到城牆,但卻依舊有不少炮彈是結結實實的打在了城牆上。龜裂出現,城牆就已經即將要走向崩塌,而隨着這一炮的轟擊,隨着被擊中出的的一陣刺耳之聲傳來,城牆自內而外夯土、城磚碎裂開來。

鬆動的牆體無法繼續承受自身的重量,先是那些碎裂的城磚受到重力擠壓而墜落,甚至是崩飛,而城磚此前還包裹着的已經被震碎的夯土便更加承受不住了。接下來,一如地震那般,城牆上原本平坦的走到開始斷裂,崩塌的區域在搖搖晃晃了幾下之後迅速下沉。甚至在下沉的過程之中,斷裂、破碎亦是同時進行。

轉瞬之後,城牆融入到了一片飛揚的沙土之中,唯有天崩地裂般的轟鳴和不斷自沙塵之中飛濺出的土塊、磚石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碎塊向四周的範圍掃蕩,打得那些背城列陣的守軍人仰馬翻、頭破血流。

面前是江浙明軍冰冷的長槍、火銃,背後更是崩塌的城牆,原本還在勉力支撐,表現也更勝兩翼的友軍的尚可喜本部兵馬在背後的巨響和飛塵的籠罩中率先崩潰,一如傳染病擴散那般以着肉眼都無法跟上的速度向兩翼傳播。僅僅是崩塌的這頃刻間,城外的兩萬餘守軍徹底喪失了戰鬥下去的勇氣,向着左右,甚至是在慌不擇路的往明軍的槍尖上撞。

恐懼的尖叫在天崩地裂之中隱約可見,飛塵和破碎的磚石在濺射守軍的同時也越過了戰陣向江浙明軍襲來,江浙明軍的方陣也不免受到觸動。

所幸的是,由於在贛州和泉州江浙明軍見識過城牆被臼炮轟擊而崩塌的場面,隨軍參謀司此前就已經預料到了城牆崩塌可能會對進攻部隊造成影響,而他們則提出了一個最簡單的建議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下一瞬間,各隊的隊長的吶喊中,陣型迅速變幻,只是轉瞬間就收縮成了縱隊。最前排的長牌手舉牌半蹲,後面的士卒們則在長牌手身後蹲好,從當年在大蘭山上就已經開始,迄今爲止也沒有取消的縱陣抗壓訓練當初是以抵禦飛刀、標槍的攻擊而設立的,今天面對這等場面亦是不在話下。

飛濺的石塊、土塊打在長牌、笠盔和半身甲上,噼裡啪啦的聲響傳來,伴隨着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卻並沒有如尚軍那般被打得頭破血流。

片刻之後,煙塵開始退散,場面也逐漸趨於安靜,尤其是在注意到城牆崩塌處已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v字形豁口,由城外甚至都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城內的建築,而塌陷的城牆更是在淹沒了護城河的同時製造出了延伸而來的斜坡,天塹化作坦途。

天崩地裂過後,劫後餘生沒時間慶幸,江浙明軍的因變幻爲縱陣,各隊之間的空襲之中已經摻雜進來了爲數衆多的守軍。只不過,這些守軍已然喪膽,在發現明軍已經注意到他們的瞬間,登時便跪地請降,生怕晚上一秒就會被明軍殺死。

“告訴前面的各隊,結陣入城,那些俘虜交給後續的部隊處理,快!”

豁口正在張自盛率領的閩中師的當面,張自盛的命令一經下達,將旗前壓,鼓聲如雷響起,如條件反射一般大喝了一聲“虎”字,大軍便開始殺向由磚石、土塊乃至人肉的碎塊隨堆砌出來的斜坡。

缺口處的守軍自是無法倖免,即便是沒有滾落進塌陷之中的守軍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這一切。

最先反應過來的許爾顯在城上對於這一幕感受得最爲真切,城牆崩塌不是最可怕的,歷史上不是沒有城牆被破壞後守軍使用木柵欄和石塊堵住缺口的例子。那些東西尚可喜不是沒有備着,現在只要組織人手將城牆堵住即可。

奈何,現在任憑他如何呼喊,身邊的守卒除了那些已然嚇跑了的,幾乎是盡皆無動於衷。直到他一刀將身邊的一個守軍的腦袋砍落在地的瞬間,這些守軍纔算是反應了過來。可是到了這時候,卻也已經晚了。

閩中師滾滾向前,由於距離城牆實在不遠,最前面的步兵隊很快就衝上了豁口,並列陣向城內前進,後續的部隊更是開始沿着城牆的斜坡向兩邊的城牆上殺去。與此同時,馬信向陳文拱手致意後便帶着四明師出發,作爲張自盛的後勁。而兩翼的廬陵師和餘杭師則繼續結陣驅逐潰兵,護城河便是最好的牢籠。

江浙明軍重新動了起來,如洪水決口一般衝入城中,守軍在城內的輔兵在驚魂未定的狀態下受命去搬運那些守具,可是東西沒拿來卻率先看到了明軍殺入城中,登時便是一片哭爹喊娘,化作鳥獸散。

片刻之後,陳文自帥旗處看去,閩中師的大部已經殺入城中。很快,廣州的大東門的吊橋落下,城門洞開,四明師乾脆轉而向大東門涌去,江浙明軍以着更快的速度涌入。

廣州一城,內有兩縣,東則番禺、西則南海。江浙明軍自城東殺入,在追殺潰兵的同時也是需要控制城池內的重要地段。

作爲最先攻入城中的部隊,閩中師的任務是追殺潰兵,攻陷平南王府和擒獲平南王尚可喜父子在內的重要人物。而排在下一等級重要性的工作則交由跟進的四明師來完成,至於在後面的,亦是如此。

閩中師開路,四明師跟進,一邊抓獲潰兵拷問尚可喜等人的下落,一邊根據軍情司提供的地圖向平南王府攻去。一路上如牛刀入肉,守軍望風披靡。禺山、番山等處相繼爲明軍奪取,擴散開來的大軍趁勢打開了小北門引追擊潰兵北上的餘杭師入城,而南下的部隊則衝破了小南門,攻入明時在城南擴建的新城,趁勢打開了新城的小東門引廬陵師入城。

四個師全面入城,陳文也登上了大東門的城牆。早在東江軍時就追隨尚可喜的許爾顯、班志富二將此刻已經被明軍擒獲,一個是在城牆上,而另一個則是被潰兵連人帶馬一起擠落了護城河。下一刻,自城外一隊快馬而來,爲首的武將陳文一眼便認了出來,倒是那武將手裡提着的首級卻是陌生得很。

“末將於佑明,斬尚可喜麾下總兵官由雲龍,獻與大帥。”

於佑明的臉上,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伴隨着鏗鏘有力的男聲不斷的顫動。想來,這一枚首級來之不易。陳文看了看這個此前被他戲稱爲食人魔的尚可喜麾下部將,繼而向面前的這個年輕武將點了點頭。

“你做的很好,先下去療傷吧。破了相,娶不到媳婦,你父親日後是要埋怨本帥的。”

陳文的讚許迴應在於佑明的心中,溫暖徜徉其間。當初父子二人在這亂世中相依爲命,後來卻只剩下了他一個。哪怕是陳文助其復仇于田雄,這份孤獨的寒冷卻依舊籠罩着他。但是陳文僅僅是這一句話說來,於佑明卻彷彿感到他的父親其實就在他的身邊看着他,看着他在訓練場上勤練武藝、看着他在戰場上斬將奪旗、大概也在期待着他功成名就,爲於家傳宗接代的那一天吧。

“末將遵命。”

含着熱淚的於佑明將由雲龍的首級交給了陳文的衛兵,一個華夏復興會的平胸禮過後,便大步向着城下的臨時傷病所走去。

這期間,明軍的進展速度飛快。城隍廟、越華書院、拱北樓、粵秀書院,以及城北的越秀山、鎮海樓,城南的永豐倉和城南各門相繼爲明軍收復,大軍更是將平南王府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唯恐走失了裡面的任何一個重要人物。

尚可喜的平南王府佔地足有數百畝之廣,於後世東端以今天的人民公園爲主,西端則是位於廣州迎賓館及其附近,佔地甚大。

這座王府是尚可喜攻陷廣州之後便開始大力營造的,同期開始營造的靖南王府比之絲毫不遜色,甚至更爲奢侈。

當是時,廣州舊城均爲“兩王”進駐,“城中皆其子侄及漢軍藩下官員圈住”,至於原來地方政權的大小衙門,統統地被趕去外城。尚可喜和耿繼茂在廣州舊城區內大興土木,兩座王府“東西相望,備極雄麗”,氣派非常。

這些窮奢極欲,皆是盤剝自廣東百姓。據記載,耿繼茂性好奢侈,聲言王府大門的獅子要用白石琢成,有獻媚者建議:肇慶地區產石最佳,於是耿繼茂飛檄肇慶、高要等地索取。地方官民疲於奔命,經過多方篩選,選定坯石二具應徵。當運載至肇慶峽時,因爲負荷過重,船和坯石一起沉落於西江河中。只好再次搜索,另行奉上。

到了後來,那個地方官楊雍建調上兵部當了京官纔敢上書清廷,指出廣東一省之地實“不堪兩王”盤剝,條陳其“累民之弊”共二十餘款之多。

歷史上,清廷得到上疏後決定遷靖南藩離開廣東,最初是打算派去四川,而後又改爲廣西,到了最後才定下福建。一來一回,已經是順治十六年的事情了,廣東從永曆四年,即順治七年開始爲兩王所據,已經將近十年過去了。而靖南藩的王府也一躍而變爲了尚可喜次子“尚之孝府第,壯麗尤甚。”

由於陳文的崛起,鄭成功得到了更加有利的環境,滿清出于軍事上的因素迫不得已將靖南藩提前了七年移鎮福建,剛剛建造好的王府耿繼茂還沒認清楚路就變成了尚之孝的府邸。但是在泉州,全新的靖南王府卻還是震住了當時的陳文和鄭成功,無論是陳文在金華的越王府,還是鄭成功在中左所的延平郡王府,與其相比都好像是豬圈一樣的存在,天差地別。

兩座王府,現在是一座王府和一座別院已經盡數爲江浙明軍圍困。尚可喜的親信部隊還在利用王府的堅固來負隅頑抗,他們是尚可喜的鐵桿,很多都是從遼東就跟着尚可喜的,尚可喜欠下的血債也從來沒有少過他們的那一份,此間自是奮勇抵抗。

攻陷王府還需要時間,陳文卻也不急於這一時,反倒是不斷的傳令給張自盛、馬信、侯國遠和安有福等人,大軍需儘快將廣州城牆和各門佔據,以免讓尚可喜逃脫。不過根據被俘的尚可喜親兵的供述,尚可喜在城牆被轟塌後選擇逃離,便是向着王府的方向,如今王府還在奮力抵抗,想來是還在裡面。

耿繼茂囤積在王府裡的財貨,那時陳文都留給了鄭成功,以供他儘快恢復些實力,帶走的不過是半數的戰馬,以爲北伐之用。

這是雙方的默契,沒有足夠的騎兵鄭成功就無法正式與陳文在陸上爭雄。耿繼茂的私財,說來不少,價值不下百萬兩白銀,但是陳文卻並不在意,因爲耿繼茂的財貨來源不過是泉州和興化這兩個府以及與劉清泰的貿易,而尚可喜卻是坐擁廣東一省供奉,哪怕是新會之戰因陳文而改寫也有半個省的地盤,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具體有多少,陳文不太清楚,但是閩海的海貿被鄭家壟斷,耿繼茂是吃不到的,可尚可喜坐擁廣州,通洋番舶往來不絕,光是這一項就足以碾壓耿繼茂。

針對王府的進攻隨着大炮轟開院牆,明軍衝入王府而進入到巷戰階段,那些尚可喜的老底子都是從軍多年,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精銳,確確實實的讓江浙明軍一如既往猛烈的攻勢爲之減緩。但是這樣的精銳數量也是極爲有限,即便是憑藉着地利的熟悉也沒能堅持太長的時間。

尚之孝的府邸和尚可喜的王府先後被明軍攻陷,但是隨着人員的排查,親自坐鎮王府大門前的張自盛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尚可喜從王府中消失了。

“查,每一個密室、暗道都要翻出來,就算是挖地三尺也要把那個狗漢奸挖出來!”

第十九章 同牢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弊案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京(下)第六十二章 疾風(一)第三十二章 推銷第十章 王命(上)第六十四章 仁勇第九十章 殺之一字(下)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九十四章 質變(三)第三十六章 東陽縣(中)第五十一章 盜首(下)第五十三章 雙王會(上)第七十六章 解答第六十八章 雖敵萬衆第九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西(下)第一百零四章 如鯁在喉(下)第七十三章 復仇(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四十二章 衡陽!(上)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九章 答案(上)第九十章 逐民第一百零一章 天崩(一)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八十三章 籌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逆轉未來(八)第一百零八章 天崩(八)第三十三章 蘿蔔第三十八章 經驗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八十章 反覆第六十七章 三天(上)第九十四章 偏方(下)第十七章 月半第七十三章 世襲第三十五章 會議第四十五章 團隊第六十八章 條例第五十四章 雙王會(下)第十六章 震動(下)第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殺王(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京(上)第十四章 俱進第一百二十七章 變數(下)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三十一章 向南第八十四章 鎮壓第二十五章 胎動第九十九章 突破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一百四十章 逆轉未來(完)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二章 暗流第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化解第九十五章 詭異第八章 惠民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見歡(中)第十五章 孫鈺第九章 擴編第八章 惠民第九章 陣戰第二十章 否定第五十四章 伏筆第六十八章 三天(中)第四十八章 封侯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五十九章 串聯(五)第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望(二)第二章 渡江第六十二章 疾風(一)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十八章 襲殺第一百零八章 步兵突擊第六十七章 閃擊(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漢否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九章 恆產第五十四章 歲末第五十章 卷平崗(下)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三十二章 輻射(上)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二十一章 救贖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三十章 主權第三十章 隱憂第七十章 新仇第八十五章 爭論第一百零九章 壓制第三十一章 演技(五)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六十一章 變相(下)
第十九章 同牢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弊案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京(下)第六十二章 疾風(一)第三十二章 推銷第十章 王命(上)第六十四章 仁勇第九十章 殺之一字(下)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九十四章 質變(三)第三十六章 東陽縣(中)第五十一章 盜首(下)第五十三章 雙王會(上)第七十六章 解答第六十八章 雖敵萬衆第九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西(下)第一百零四章 如鯁在喉(下)第七十三章 復仇(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四十二章 衡陽!(上)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九章 答案(上)第九十章 逐民第一百零一章 天崩(一)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八十三章 籌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逆轉未來(八)第一百零八章 天崩(八)第三十三章 蘿蔔第三十八章 經驗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八十章 反覆第六十七章 三天(上)第九十四章 偏方(下)第十七章 月半第七十三章 世襲第三十五章 會議第四十五章 團隊第六十八章 條例第五十四章 雙王會(下)第十六章 震動(下)第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殺王(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京(上)第十四章 俱進第一百二十七章 變數(下)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三十一章 向南第八十四章 鎮壓第二十五章 胎動第九十九章 突破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一百四十章 逆轉未來(完)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二章 暗流第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化解第九十五章 詭異第八章 惠民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見歡(中)第十五章 孫鈺第九章 擴編第八章 惠民第九章 陣戰第二十章 否定第五十四章 伏筆第六十八章 三天(中)第四十八章 封侯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五十九章 串聯(五)第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望(二)第二章 渡江第六十二章 疾風(一)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十八章 襲殺第一百零八章 步兵突擊第六十七章 閃擊(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漢否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九章 恆產第五十四章 歲末第五十章 卷平崗(下)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三十二章 輻射(上)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二十一章 救贖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三十章 主權第三十章 隱憂第七十章 新仇第八十五章 爭論第一百零九章 壓制第三十一章 演技(五)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六十一章 變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