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中)

滿清的新軍,如今僅此一支,總兵力在一萬七千之衆,但是其中的步兵卻也只有一萬零八百,另有五千騎兵和諸如軍官、旗鼓手、傳令兵、軍官們的親兵等單位存在。比之吳三桂,二十個營,高達兩萬之巨的西班牙方陣,而且還僅僅是步兵,兵力上實在處於劣勢。

劉成有此信心,濟度和鰲拜還好,富綬就要差上許多。他是這幾天才趕到的,聽聞了潼關一戰的戰況,以及潼關守軍的戰法,對於新軍的戰鬥力的認識有所提高,但卻也遠遠沒有樂觀到能夠以一敵二而擊敗西班牙方陣的地步。

富綬將信將疑,可濟度是平叛軍的主帥,鰲拜和劉成都是順治的親信,他一個統領五千八旗軍外加四千綠營兵的副帥在沒有萬全把握的情況下也不敢下什麼斷言。說到底,論軍事經驗,莫說是這三大位了,就算是如今統領陝北偏師的屯齊,也要比他豐富太多。

“鄭親王,朝廷經不起任何一次敗仗了,還當仔細籌劃方可出兵與逆賊吳三桂決戰。”

“顯親王這是老成謀國之見,道理是對的,只是現在的情勢,還是儘早解決掉吳三桂,才能爲朝廷爭取更多的時間出來啊。”

鰲拜此言一出,引來的卻只有嘆息,當年的那個有着席捲天下之勢的滿清已經不復存在了,地盤上還有半個中國,但卻也不過是在北方苟延殘喘,否則就以着吳三桂的性子,也不會這麼急匆匆的跳出來,想要火中取栗。

現在,所有的地方勢力,無論是漠北、漠南乃至漠西蒙古的各部,還是漢地各省的綠營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甚至是各級文官,無不是在觀望着這一戰的勝負。吳三桂若是敗了還好,這些地方勢力就依舊還是滿清的臣子;可若是新軍敗了,哪怕只是在陝西遷延日久,只怕各地都會烽煙四起,不等陳文北伐滿清就先要陷入到萬劫不復的絕境之中。

潼關一戰的勝利,並沒有使滿清轉危爲安,僅僅是微微的續了一波命而已。想要在陳文北伐前謀求一個安穩的內部環境,首先就要解決掉陝西的叛亂,只有消滅了吳三桂的關寧軍集團,纔有未來可言。

濟度、劉成等人籌劃數日,也等來了那些綠營兵,大軍隨即沿着渭水西進。百里的距離,不過是數日而已,新軍抵近華州,吳三桂那邊在渭南卻還沒有徹底就位,守軍無力抵抗便放棄了此地。

華州前據華山,後臨涇渭,左控潼關,右阻藍田關,歷爲關中軍事重地。吳三桂放棄了華州,既是爲了更好的就近遮蔽西安,也擺明了是要與新軍在渭南決戰。對此,新軍方面也是心知肚明,尤其是陝北那支屯齊的偏師暫時無法打開局面的形勢下,他們也必須靠着自身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掉吳三桂的主力部隊。

雙方有了這個默契,遊騎就開始了在這幾十裡地之間更爲頻繁的爆發衝突,探馬這片區域當中,互相試探着對手的實力,也儘可能的搞清楚對方的底細。直到數日之後,吳三桂這邊準備完畢,新軍那邊的山西綠營也控制住了從潼關到這一線的城池,確保了糧道的安全,這兩支大軍才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渭南縣城始建於隋大業九年,此後歷朝皆有擴建,明時更是確定了城牆周長七裡三百二十四步的範圍,如此纔有了七裡城的說法。

渭南縣城在隆慶年間的那次最大規模的擴建之後,一度爲時人稱之爲是“雄偉險固,屹然關中之巨防也”,其城牆高有三丈,牆基寬四仗,頂寬兩丈,並用磚包砌城垛。東門稱“望華”、西門稱“襟湭”、南門稱“抱豐”、北門稱“帶渭”,有寬爲一丈五尺的護城河環繞,角樓、敵臺等更是俱全。

不過,潼關那等險峻堅固的所在都未曾能夠守住,吳三桂對於城池攻防上一直是弱項的清軍能夠在這短暫的一兩年內就有了如此的進步,亦是忌憚非常。正因爲如此,吳三桂也沒有妄圖寄希望於依靠守城戰來挫敗清軍的銳氣,再行反擊取勝。再者說了,一旦進入到巷戰階段,他的西班牙方陣也會變得毫無效用,唯有野戰得勝纔是勝利之途,別無他法。

渭南縣,顧名思義,即在渭水之南,新軍沿着渭水由東向西,緩緩而行,從渭水與南面山區之間的夾縫通過,抵近到城外十里已是豁然開朗。這片區域乃是典型的關中平原,沒有地形的險阻,正是大規模會戰的好地方。

新軍抵近至此,吳三桂也毫不示弱,在經過了小規模的騎兵試探之後,大軍自城內魚貫而出,很快就擺出了決戰的陣型。

吳三桂方面,兩萬西班牙方陣是他的核心武力,出於對新軍已表現出的戰鬥力的忌憚,吳三桂沒有絲毫保留,這二十個營頭在渭南縣城以東一字排開;相較之下,新軍這邊的陣型就要單薄許多,一萬的新軍方陣,兩個鎮在中軍,兩個鎮在左翼,另外的一個鎮則與部分富綬帶來的老式八旗軍一起負責大軍的右翼。

雙方不約而同的將騎兵放在了陣後作爲預備隊,總計不下八千的關寧鐵騎和陝西義軍騎兵,對上的則是五千新軍騎兵和兩千滿蒙八旗的騎兵。

眼見着清軍與其抱着同樣的心思,吳三桂看了看了自家的西班牙方陣,兵力上的優勢毋庸置疑,甚至就連射手的比例也遠高於對手,就算是新軍的戰法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亡,但是對於勝利,他卻還是滿懷着信心,一如決定起兵反清的那時。

三裡之外,身在濟度的帥旗之下,劉成哪怕是會辦大臣的身份也沒有權利去獨立指揮作戰。因爲新軍五鎮,每一鎮的總兵官都是滿洲八旗的梅勒章京,他一個漢軍旗的梅勒章京在滿清的傳統上是沒有資格指揮新軍作戰的。

此時此刻,作爲濟度的副手,他也充當着江浙明軍意義上的那種參謀官的任務,細細籌劃,拾遺補缺纔是他的任務所在。

從吳三桂開始列陣伊始,劉成便注意到了這支西班牙方陣的不同之處。他以前看過檔案,也與胡全才、李本深等人瞭解過,洪承疇編練的西班牙方陣的火銃手、長矛手的比例是一比一,與江浙明軍無二,但是吳三桂的這支軍隊,射手比例要高上很多,就是這射手之中多是步弓手,而非火銃手,才顯得更爲奇怪。

“王爺,逆賊看來是湊不出那麼多鳥銃。”

“哼。”聽到這話,透過望遠鏡遙望着遠處的濟度也是冷冷一哼,隨即與劉成說道:“朝廷這兩年編練新軍,武備上都是頗爲費力,就憑吳三桂,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諒他也湊不出那麼多火銃出來。只是……”

說到這裡,濟度卻顯得有些猶豫。眼見於此,劉成自是明白濟度所想。新軍步兵只有一萬零八百,三分之二是火銃手,也就只有七千兩百人,而吳三桂那邊,兩萬大軍,根據他們的觀察以及探馬的回報,火銃和步弓加一起,怎麼看怎麼像是得有四分之三的士卒是射手,那可就是足足一萬五千的射手,兩倍有餘,差距實在良多。

“王爺,還請對新軍有足夠的信心,咱們是朝廷的王師,吳三桂則是叛賊,以正討逆,自可無往而不利。”

劉成此言既出,濟度也是不由得點了點頭。並非是什麼以正討逆,他是不信這一套的,出身決定如此,但是對於新軍,他這個總辦大臣哪怕只是統管全局,於實務上的瞭解程度遠遜於鰲拜和劉成這兩個奴才,但卻也還是有着足夠的信心的。

“不用跟吳三桂廢話了,全軍出擊,一舉蕩平叛軍。”

“奴才遵命。”

吳三桂在檄文中講的明白,清軍這邊也都是八旗軍,雙方沒有那些什麼勸降的廢話,遭遇過後只待稍作休整便向對方展開了攻擊。

身在渭南,吳三桂沒有那麼漫長的糧道,也有的是與清軍耗下去的時間,大軍在渭南城東列陣,一切準備就緒,只待着新軍來攻。

對於吳三桂的心思,濟度、鰲拜和劉成等人盡皆明瞭,濟度的帥旗擺動,左翼的鰲拜,右翼的富綬遙相呼應,新軍與八旗軍齊頭並進,以着前後不過六人縱深的單薄戰陣向着足足有二十人縱深之厚重的西班牙方陣而去。

吳三桂的大軍不動如山,以着營爲單位列陣於前,其厚重的方陣宛如山巒一般,擋在了新軍與吳三桂的帥旗之間。

遠遠看去,新軍列陣而來,吳三桂對於新軍的單薄是有着預料的,這都是胡國柱用命換來的經驗。

新軍的陣型一如潼關之下的那般,拋開兩翼側面的用以掩護的起步,以營爲單位,長矛手在中,火銃手在兩側,只是讓吳三桂感到非常之彆扭的是,這支新軍的每一個鎮的四個營頭都不是並排列陣前進的,而是一個營在前,三個營在後,尤其在於在前面的那個營頭也並非是與其他營頭那般,而是長矛手方陣在前,火銃手方陣在後,更是插入到了兩個營頭之中。

前面的那個營頭凸出了兩個方陣的縱深,這讓吳三桂看得是份外的不舒服,因爲這樣一來,炮兵觀測距離就會受到影響,而騎兵的正面騷擾也很難在這份交叉火力的攻擊下起到太好的效果。

“這劉成不就是陳文手底下一個不得志的小軍官嗎,哪來的這麼多的花樣啊?”

吳三桂不甚明白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並非是他在京城的探子不用心,而是清廷對新軍的保密工作做得太過到位了,就連江浙明軍軍情司的北京站都撈不到太詳細的情況,那就更別說是他了。

眼見着新軍列陣向前,吳三桂雖有疑惑,但卻也不敢有絲毫的遲疑。新軍進入到紅夷炮的射程之內,吳三桂便下達了開炮的命令,清軍的數量雖少,但是戰場上能夠儘可能多的在肉搏戰之前殺傷對手,進入到肉搏戰階段才能更好的完成突破。

紅夷炮率先開火,巨大的轟鳴聲接二連三的響起,炮彈在天空中劃過了一道道的拋物線,以着根本無法做出任何反應的速度轟在新軍的陣前,激起了一片又一片的黃土泥沙。

第一炮過後,紅夷炮開始復位、清渣,以便於重新裝填。這是需要時間的,而新軍這邊在炮彈轟擊地面的巨大震動之中卻沒有絲毫的觸動,依舊是以着訓練時的速度結陣向前,彷彿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一般。

新軍繼續前進,吳三桂這邊卻還要等待紅夷炮的裝填,啞火了幾分鐘的功夫,新軍與關寧軍的西班牙方陣之間也是愈加的近了,只是到了這個距離,關寧軍的其他攻擊手段卻還是遠遠觸及不到。

“本王就不信了,他們就真的不怕。”

第二輪射擊響起,炮彈呼嘯而去,大多不是轟在了陣前,就是落在了陣後,前凸的營頭影響到了炮兵的觀測,但卻也有幾枚炮彈卻是結結實實的轟進了新軍的戰陣之中。

炮彈所到之處,瞬間就是一片的人仰馬翻,筆直而立的長矛叢林被這天火流星般的存在砸出了凹陷,排列整齊的火銃方陣更是如此。火炮這種武器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絕非是人力所能夠抵擋得了的,甚至莫說是人力,就算是最爲巨大的陸上生物大象又能如何。

然而,新軍遭逢炮擊,以人體之軀固然不能抵擋這份威力,但是新軍的戰陣卻宛如是一個軟體怪獸那般,只是稍加蠕動,隨着後排的士卒補上隊列,戰陣就重新恢復到原本的那般刀削斧劈,至少從關寧軍這邊看去依舊是炮擊前的那般。

新軍挑選的都是留守京城的八旗軍中的精銳,皆是身經百戰的老卒,更遠的不提了,一年多以前也曾在山東圍剿過於七義軍。再加上長達一年多將近兩年的訓練期,更是備受順治的厚望,自是不同尋常,甚至已經有了幾分江浙明軍的氣象。

大軍繼續向前,越過了稀疏且間斷過久的紅夷炮的炮擊,小口徑的銅熕在射程上雖不佔優,但勝在數量更多,炮擊的頻率更爲密集,打在新軍的戰陣之中也總算是有了些許的反應。

然而,面對炮擊,新軍依舊在緩緩前進。直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離,前凸的那個營頭不變,後排的三個營頭的長矛手方陣停止前進,火銃手方陣上前,以着無論是老八旗軍還是關寧軍都無法想象的速度完成了陣型的轉換。軟體怪獸僅僅是再度蠕動了一番就將長矛的尖刺收起,露出了噴射火星的獠牙,直指着吳三桂的西班牙方陣。

第九章 擴編第四十八章 同步(三)第四十七章 改寫(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京(下)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五十五章 師夷長技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心第二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七)第七十三章 世襲第四十八章 改寫(下)第三十五章 會議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九十一章 血祭第五十三章 運去(下)第九十九章 質變(八)第三十七章 訂製第十七章 初見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三十一章 新酒第六十三章 再剿第十七章 偏轉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八十八章 進逼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七十一章 爆發第八十三章 用兵之道(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弊案第十九章 向西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六十八章 反應(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別第十一章 答案(下)第一百一十章 困境(上)第二十六章 並行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六十九章 三天(下)第四十六章 意如何(中)第四章 七月初四第九十一章 血祭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二章 生意第四十四章 山雨至第四十三章 衡陽!(中)第八十四章 勝利第十八章 使者第四十三章 殊途第一百五十九章 恢復第五十八章 織網(上)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一百零二章 如鯁在喉(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四十四章 複製(上)第九十章 重拳(下)第四十六章 抗壓第十章 殺手鐗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略第七章 復甦第五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輪迴(下)第四十五章 意如何(上)第三十七章 東陽縣(下)第三十四章 借力第八十二章 掙扎(上)第六十七章 舊恨(四)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上)第六十八章 反應(下)第三十六章 案發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心第六十六章 舊恨(三)第三十二章 新軍(中)第三章 國難出孝子第十七章 摧枯拉朽(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宿命(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恢復第十章 解答第六十章 選擇(上)第五十一章 成王敗寇(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逆轉未來(一)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八十二章 岔路口(下)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九十七章 曙光初現(上)第二十四章 天誅(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師必遏第三十章 隱憂第十八章 方向第七十九章 勁草(八)第一百零一章 破壁第四十二章 同力(四)第七十七章 大幕拉開(下)第四十九章 忠誠第二十章 遲來的正義(一)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十一章 王命(下)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四十九章 十月圍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前進(中)第四十九章 卷平崗(中)第十六章 震動(下)
第九章 擴編第四十八章 同步(三)第四十七章 改寫(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京(下)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五十五章 師夷長技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心第二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七)第七十三章 世襲第四十八章 改寫(下)第三十五章 會議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九十一章 血祭第五十三章 運去(下)第九十九章 質變(八)第三十七章 訂製第十七章 初見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三十一章 新酒第六十三章 再剿第十七章 偏轉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八十八章 進逼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七十一章 爆發第八十三章 用兵之道(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弊案第十九章 向西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六十八章 反應(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別第十一章 答案(下)第一百一十章 困境(上)第二十六章 並行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六十九章 三天(下)第四十六章 意如何(中)第四章 七月初四第九十一章 血祭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二章 生意第四十四章 山雨至第四十三章 衡陽!(中)第八十四章 勝利第十八章 使者第四十三章 殊途第一百五十九章 恢復第五十八章 織網(上)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一百零二章 如鯁在喉(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四十四章 複製(上)第九十章 重拳(下)第四十六章 抗壓第十章 殺手鐗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略第七章 復甦第五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輪迴(下)第四十五章 意如何(上)第三十七章 東陽縣(下)第三十四章 借力第八十二章 掙扎(上)第六十七章 舊恨(四)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上)第六十八章 反應(下)第三十六章 案發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心第六十六章 舊恨(三)第三十二章 新軍(中)第三章 國難出孝子第十七章 摧枯拉朽(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宿命(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恢復第十章 解答第六十章 選擇(上)第五十一章 成王敗寇(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逆轉未來(一)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八十二章 岔路口(下)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九十七章 曙光初現(上)第二十四章 天誅(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師必遏第三十章 隱憂第十八章 方向第七十九章 勁草(八)第一百零一章 破壁第四十二章 同力(四)第七十七章 大幕拉開(下)第四十九章 忠誠第二十章 遲來的正義(一)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十一章 王命(下)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四十九章 十月圍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前進(中)第四十九章 卷平崗(中)第十六章 震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