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日本焊工

千餘士兵被那些頭上纏着布條,手上握着三八大蓋的野蠻人押着向白沙城走去,澤田茂放下望遠鏡,臉上一陣抽搐。合同上寫得清楚,只要大阪師團或者其他人能夠足額支付買身錢,這些人就能夠獲得自由,但是澤田茂知道,這些都只是騙人的玩意,以歐陽雲對日本人的仇視程度,他們即使還能夠回來,肯定也會被折磨得不成人樣。而他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總算完成了山本五十六交代的事情,而只要山本願意網開一面,那麼大阪師團其他人就還能夠再堅持一段時間。

倉井間量這批鬼子,他們被帶去了哪裡呢?

海口。他們的目的地,居然是海口的海軍基地。這批鬼子裡,和倉井一樣,當兵之前是電焊工的至少有兩百餘人,這些人,將是他們中間第一批被學兵軍“重用”的人。大阪師團的鬼子打仗不行,但是並不妨礙他們擁有民族自豪感。雖然因爲這段遭遇,他們的自豪感早已經被對生存的渴望消磨得差不多了,但是隻要日本還能夠保持對中國的軍事優勢,這些鬼子的心裡就還會殘留這種自豪感的種子。倉井心中就殘餘有這樣的種子,他一直以爲,只要自己不死,那將來肯定會有重見天日甚至揚眉吐氣的那一天——等帝國完全佔領了支那,我們就將會成爲支那的主人,到那個時候,我要加倍討還今天受到的屈辱!蒼井如此想着,和他的兩百多個同鄉被近十輛軍卡裝着拉到了海口基地。然後,當他們被驅趕下軍卡,看見海邊那成排的船塢還有正在建造中的艦船,他們心中的自豪感種子登時變成陽光下的肥皂泡,“啪”的一聲就爆裂開了。

“什麼時候,支那變得如此強大了?這真是在支那嗎?”

“那些是潛艇?天哪?這麼多?”

“你!過來,戴上這個!”一個學兵朝倉井招招手,居然是一口流利的日語。

“啊!哈伊!”倉井趕緊貓腰跑過去。

“你們,從此就是一個組的人了。你就是組長,這是十隻手環,每人一隻。這手環就是你們的救命符,如果誰丟了手環,那麼下場就和他一樣!”年輕的學兵說着指了指左前方,那裡一棵樹上,正吊着一個鬼子。這個鬼子許是失心瘋了,下車以後就瘋狂的想要逃跑,結果被一槍擊中背心,瞬間就斷了氣。

這一聲槍響讓蒼井們心中僅存的一絲僥倖登時煙消雲散,讓他們深刻的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成爲組長,雖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幹部,但在倉井看來,總要比其他人多一點保障吧。然而,年輕學兵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打消了他這個想法:“組員有人丟了手環,組長也要承擔責任,杖責十下!其他人杖責五下!另外,每天的工作任務,必須本質保量的完成,如果有一人不能完成,那全組人員都要接受懲罰!我們學兵軍乃仁義之師,所以,有懲就有獎,幹得好的有獎勵,不僅會得到更多更好的食物,還能得到獎金。”

……

手下學兵在接受這批鬼子技工並且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時候,陳策和手下幾員將領站在一幢樓上遠遠的看着,討論着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這批鬼子。“如果真像總司令所說的那樣,這批鬼子可堪大用,那我們就真的可以嘗試建造巡洋艦和護衛艦這些大型戰艦,”陳策對一個四十歲左右,戴一副眼鏡、佩戴上校軍銜的中年人說道。

這個中年人乃是一名旅法歸國華僑,名叫田一飛。田一飛本來在法國的一架造船廠工作,曾經參加過聖喬治郵輪的建造工作,後來聽說這艘郵輪被學兵軍買去準備改建成航母,由此對學兵軍產生了興趣。學兵軍因爲這幾年在抗戰中闖下了赫赫威名,所以在海外華人中很有影響。田一飛向人一打聽,一下子就被震懾住了。田一飛就是從事艦船工作的,因此知道海軍對於一個國家國防的重要性。田一飛學有所成以後,就一直就期待着能夠爲國效力,只是苦於沒有這個機會。而現在,學兵軍異軍突起,居然連航母都能發展了,讓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他迫不及待的辭去了在法國的工作回到了國內,又從上海找到了廣州,然後入主海口基地,成爲了海口船廠的總工程師。

學兵軍海軍所走的路線和當前世界主流迥異。當前世界潮流依舊停留在一戰時候,講究大噸位,主炮大口徑,而學兵軍卻重視潛艇以及魚雷艇的建造。田一飛分析兩種路線的利弊,認爲學兵軍海軍當前的作戰任務多爲防守,這麼做是正確的,但是考慮到航母已經在建,他以爲適當的嘗試大型艦船的建造也是必須的。十幾歲的時候就遠赴海外,見多了西方政客的嘴臉,田一飛因此明白,國家與國家之間從來就沒有什麼友誼,有的只是利益交換。所以,美國雖然能幫助中國改建航母,但是以後的修繕工作呢?萬一將來美國和中國存在矛盾呢?那個時候,一切還得靠自己。

爲此,他還特地寫了份報告給歐陽雲。歐陽雲之所以要大力發展海軍,甚至航母,就是奔着後二戰時代去的,田一飛可以說和他想到一塊去了,他自然大力支持。本來他就在想要怎樣利用大阪師團纔不枉之前的辛苦佈局呢。田一飛的想法爲他提供了一個思路,於是就有了倉井等鬼子的海口之旅。

田一飛:“大型戰艦的建造,關鍵在於鋼鐵質量還有焊接技藝,希望這批日本人裡面有真正的焊接高手。陳司令,我們總司令還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啊,如果日本人知道他們的士兵被我們抓來當苦力了,不知道會怎麼想。”

“管他怎麼想,只要我們拳頭夠硬,就沒有他們說話的餘地。我算是看透了,這個世界就是強者爲尊,其它的什麼都是假的。”

第309章 心防第91章 池觀星第64章 選擇第453章 陰影第203章 軍官呢第107章 冤仇級航母的設計圖紙第62章 榮譽第50章 決戰(六)第100章 登陸戰第98章 亂第121章 混戰第3章 保衛南京(七)第79章 潛艇第962章 前戰第2章 戰爭和政治(十七)第18章 將日本從地球上完全抹去第51章 湖口硝煙再起第3章 保衛南京(四)第173章 通電嘉獎第115章 聯合艦隊歸來第5章 顧氏莊園第81章 商蓮兒第63章 血櫻第58章 茶話會第61章 不鳴則已第636章 丁一的新計劃第52章 曖昧第261章 決死第39章 會飛的魚雷第777章 遠遠不夠第145章 論戰第五十八 掌我不是孬種第486章 交鋒第56章 中馬城第43章 沒有飛機大炮坦克,小鬼子其實什麼也不是第50章 英雄第103章 變數第28章 七一運動第75章 兩度揚名第2章 戰爭與政治(二十九)第341章 膽大包天第772章 流淚的軍漢第380章 緊急軍情第238章 日政壇地震第658章 轟炸倫敦第524章 威武第99章 九百萬第52章 說服陳策 兼併海南第459章 困境第3章 平津風雲(一)第1041章 偵察與反偵察第404章 秦嶺作戰帶來的變故第510章 咫尺之間第129章 開門紅第62章 天大的功勞第4章 突圍(二十五)第482章 重炮第69章 血戰臺兒莊(三)第463章 鬧劇結束第28章 驚動東京大本營第234章 天火行動第1118章 談判第53章 馬當戰役(一)第53章 傾覆第20章 拍馬屁也是一門學問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十八)第13章 歷史的巧合第2章 艱苦的抗戰(十七)第75章 黎明前的戰鬥(六)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一)第15章 設伏第683章 英國人不靠譜第320章 太無禮了第229章 干將第153章 滾第4章 突圍(十八)第31章 不堪一擊的英軍第80章 新人接班第4章 南京(九)第356章 蘋果第163章 盛況空前第6章 進攻!準備(下)第469章 急轉第787章 農民和土地第73章 南苑夜話第6章 風雲突變(十)第3章 保衛南京(十二)第341章 膽大包天第2章 福建攻略(二)第1066章 出兵北非第418章 初戰過後第52章 黑龍江戰略第178章 突圍之戰第183章 防空第5章 戰火起,學兵師成軍(十八)第446章 清君側第155章 巧遇第61章 兵棋推演第168章 壓迫第5章 華北危急
第309章 心防第91章 池觀星第64章 選擇第453章 陰影第203章 軍官呢第107章 冤仇級航母的設計圖紙第62章 榮譽第50章 決戰(六)第100章 登陸戰第98章 亂第121章 混戰第3章 保衛南京(七)第79章 潛艇第962章 前戰第2章 戰爭和政治(十七)第18章 將日本從地球上完全抹去第51章 湖口硝煙再起第3章 保衛南京(四)第173章 通電嘉獎第115章 聯合艦隊歸來第5章 顧氏莊園第81章 商蓮兒第63章 血櫻第58章 茶話會第61章 不鳴則已第636章 丁一的新計劃第52章 曖昧第261章 決死第39章 會飛的魚雷第777章 遠遠不夠第145章 論戰第五十八 掌我不是孬種第486章 交鋒第56章 中馬城第43章 沒有飛機大炮坦克,小鬼子其實什麼也不是第50章 英雄第103章 變數第28章 七一運動第75章 兩度揚名第2章 戰爭與政治(二十九)第341章 膽大包天第772章 流淚的軍漢第380章 緊急軍情第238章 日政壇地震第658章 轟炸倫敦第524章 威武第99章 九百萬第52章 說服陳策 兼併海南第459章 困境第3章 平津風雲(一)第1041章 偵察與反偵察第404章 秦嶺作戰帶來的變故第510章 咫尺之間第129章 開門紅第62章 天大的功勞第4章 突圍(二十五)第482章 重炮第69章 血戰臺兒莊(三)第463章 鬧劇結束第28章 驚動東京大本營第234章 天火行動第1118章 談判第53章 馬當戰役(一)第53章 傾覆第20章 拍馬屁也是一門學問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十八)第13章 歷史的巧合第2章 艱苦的抗戰(十七)第75章 黎明前的戰鬥(六)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一)第15章 設伏第683章 英國人不靠譜第320章 太無禮了第229章 干將第153章 滾第4章 突圍(十八)第31章 不堪一擊的英軍第80章 新人接班第4章 南京(九)第356章 蘋果第163章 盛況空前第6章 進攻!準備(下)第469章 急轉第787章 農民和土地第73章 南苑夜話第6章 風雲突變(十)第3章 保衛南京(十二)第341章 膽大包天第2章 福建攻略(二)第1066章 出兵北非第418章 初戰過後第52章 黑龍江戰略第178章 突圍之戰第183章 防空第5章 戰火起,學兵師成軍(十八)第446章 清君側第155章 巧遇第61章 兵棋推演第168章 壓迫第5章 華北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