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

美國人的底氣來自“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化國家之一”,還有因爲一戰積累下的大量財富。

中國人或者說歐陽雲的底氣來自哪裡,東南三省,還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科研團隊。

其實,如果杜魯門細心一點,他可以瞭解到當前中國真實的國情,歷屆駐華外交人員,還有曾經在廣東觀摩過的美軍軍官,他們在日記裡或者在寫給親戚朋友的信件中大多有提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其中不乏不吝譽美之詞,盛讚中國會成爲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因爲知道之前的中國有多麼貧窮甚至落後野蠻,所以大多認爲發生在中國東南三省的變化堪稱奇蹟。

即使杜魯門作爲副總統和代總統日理萬機沒時間來關注這些閒散文章,他也可以透過一些書籍和報刊一窺端倪,這幾年,有關“中國正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報道在美國媒體報刊上並不鮮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新東方遊記》,,“十年前我是來過廣州的,那個時候的廣州已經堪稱中國最富裕和最具現代化氣息的城市,但是現在,當我徜徉在廣州街頭的時候,我不得不懷疑的是,這是否還是那個我曾經來過的廣州……一條條嶄新的柏油馬路,一塊塊修葺齊整的田塊,一片片林立的工廠還有商場,公路上疾馳而過的轎車……如果這些還不足以形容廣州現在的繁榮的話,那麼,從當地人那總是充滿笑意的臉上,我能夠感受得到,他們是幸福的……”

廣州作爲任丘之後學兵軍的又一個大本營,在學兵軍的發展史上有着無可替代的地位,正是在這裡,歐陽雲的很多構想得到了實現,同樣在這裡,學兵軍通過創辦工廠企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且研發出了大量的在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超前的工業技術。

技術等於生產力,這句話不是蓋的,正因爲保持了技術上的領先,所以中國的企業才能後發制人,從西方諸強企業環伺中殺出一條血路。

受惠於國內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學兵軍也有了大肆擴張的資本,這也是學兵軍能夠越戰越強,武器裝備越打越先進的原因,畢竟,現代戰爭歸根結底比的是誰更有錢。

一場不見硝煙的外交戰爭正在中美之間打響,操盤這場戰爭的,明面上是中美兩國的外交人員脣槍舌劍,背後卻是雙方特工生死相搏的近身血戰,正是因爲這場戰爭,孔令儀“大小姐”的大名開始爲世界所熟知。

“大小姐”這個代號是美國人給起的,對於胡佛還有多諾萬來說,成功策反孔令儀絕對是值得他們驕傲的事情,要知道,孔令儀可是常年呆在中國總統身邊的人,即使這個中國總統現在只是虛有其表,可是,因爲地位的不同,哪怕只是平時的閒聊,老蔣都有可能透露出一些國家最高機密。

剛開始的時候,出於特工特有的謹慎,多諾萬並不敢確認“大小姐”已經真正成了他們的人,不過,在孔令儀提出“刺殺老蔣比刺殺歐陽雲容易,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的建議後,從第一當事人普瑞斯到戰略情報局亞洲分局分局長亞當斯再到多諾萬,他們皆認爲這個中國女人是真心投靠他們。

有陳誠的暗中支持,又有孔令儀這塊招牌,楊普亮激活中統重慶地下情報網絡的行動很順利,而在經過篩選之後,普瑞斯最終確定了以孔令儀爲首的六人行動小組,授權孔令儀全權負責“變天行動”。

對於歐陽雲讓老蔣出任中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美國人是這麼解讀的,學兵軍和華夏民族統一黨作爲中國軍界和政界的後起之秀,並不足以服衆,歐陽雲需要老蔣來支撐門面,幫他凝聚原中央政府和原中央軍這兩股力量,所以,如果能成功刺殺老蔣,那麼就一定能夠激起這兩股力量對學兵軍和聯合政府的仇視,而只要中國發生動亂,美國不僅將獲得戰略主動權,更重要的是,因爲歐陽雲不得不從前線戰場抽調生力軍用於國內平叛,這將會大大降低美軍在太平洋乃至亞洲展開軍事行動的難度。

有史可查的是,當多諾萬向杜魯門報告已經成功的策反孔令儀這個重量級間諜之後,杜魯門居然留其用飯並開了瓶香檳以示慶祝。

透過這件事也不難發現,杜魯門是多麼希望能夠挑起中國內亂,而他這麼做也暴露出了其內心的虛弱,那就是對於在戰場上擊敗中國,他其實根本就沒有多少信心。

對正面擊敗中國不抱信心的絕不止杜魯門一個,蘇俄的斯大林和英國的丘吉爾同樣如此。

所以,斯大林纔會不惜成本的在中國南疆挑起民族紛爭,丘吉爾纔會讓情報部門加大在緬甸和東南亞其它國家的活動力度,希望通過讓這些國家陷入動盪從而達到牽制中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力量的目的。

如同美國國內在反華一事上存在不同聲音一樣,英國和蘇俄國內,反對與中國交惡的聲音同樣存在,有所不同的是,英國政府正忙於回遷大不列顛,再加上丘吉爾並不能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一手遮天,所以,英國反對的聲音顯得比較響亮;而蘇俄,因爲自托洛茨基之後,斯大林基本上是隻手遮天,所以儘管民間還有軍隊裡面存在着反對與華交惡的聲音,卻根本無法影響到斯大林的決策。

以斯大林的性格,他其實更傾向於直接暴力收回遠東,只是,因爲曾親眼見識過中國軍隊的戰力,且知道蘇俄在武器裝備上根本無法望中國項背,所以他纔會一反常態的端起一份小心謹慎,指望美日同盟能讓中國政府手足無措,蘇俄正好乘機撿漏。

蘇俄紅軍內部本就反對與華交惡,斯大林給出的又是這樣的指導思想,體現到遠東中蘇邊境前線,便是蘇俄紅軍雷聲大雨點小,蘇俄紅軍雖然在中蘇邊境地區一度囤積了超過三十萬的軍隊,卻遲遲沒有展開攻勢。

第49章 技術機密第904章 防護屏障第30章 回家第634章 這裡沒有男人第107章 殘酷第249章 兇殘第501章 零式坦克殲擊車第4章 昌平之夜(七)第3章 保衛南京(二十七)第154章 野蠻宣言第397章 首秀第224章 血腥近戰第281章 伏擊戰打響第168章 魚雷攻擊機第164章 瓦夫斯基第2章 福建攻略(二十二)第29章 旖旎第266章 虎鯊、金雕第163章 流放之地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二十一)第16章 打第3章 血戰喜峰口第551章 對衝第131章 瘋狂第132章 小狼牙第51章 狐十三第114章 先救人再說第33章 我們的戰機第235章 王牌之夢第2章 戰爭和政治(二十)第67章 糾葛第273章 戲耍第211章 機會難得第41章 攻心術第2章 福建攻略(二十)第3章 決戰昌平(十三)第76章 內訌第1117章 決定第116章 被賣了第111章 小鬼子被我們打爆了第122章 佐佐木正太第127章 接頭第2章 福建攻略(十九)第89章 東南亞獨立旅第80章 對策與機會第17章 啊第125章 決鬥第4章 突圍(三十)第53章 民族糾紛第50章 這是哪支部隊第183章 陳誠的謀算第52章 孤身殺敵第202章 鎩羽第242章 自作孽第37章 打飛機第435章 破釜沉舟第31章 不堪一擊的英軍第79章 零戰的風頭第8章 試飛 新編第42章 談判陰謀第174章 麥森保全公司第95章 留下來第885章 決戰紐卡斯爾第1096章 遠未結束第283章 誘惑第433章 宿命的對決第184章 兩門炮的威力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二十四)第43章 土水雷的威力第106章 激戰棉船島第1133章 反攻,反攻第5章 華北危急第1章 再造山河(一)第144章 文件第77章 算計第292章 新年禮物第282章 反正第43章 土水雷的威力第236章 震懾第124章 較量第40章 真實的歷史第130章 靶子第43章 歸屬權第1032章 唯一機會第55章 誰指揮誰第983章 新疆問題第228章 三師的炮團第176章 吸引第5章 趁勝追擊(五)第896章 特攻還是自殺第73章 膠着第888章 最可愛的人第478章 破釜沉舟第370章 洽商第136章 遭遇第2章 航母紀要第17章 比武第507章 煙霧戰術第5章 戰火起,學兵師成軍(三十七)第3章 決戰昌平(五)
第49章 技術機密第904章 防護屏障第30章 回家第634章 這裡沒有男人第107章 殘酷第249章 兇殘第501章 零式坦克殲擊車第4章 昌平之夜(七)第3章 保衛南京(二十七)第154章 野蠻宣言第397章 首秀第224章 血腥近戰第281章 伏擊戰打響第168章 魚雷攻擊機第164章 瓦夫斯基第2章 福建攻略(二十二)第29章 旖旎第266章 虎鯊、金雕第163章 流放之地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二十一)第16章 打第3章 血戰喜峰口第551章 對衝第131章 瘋狂第132章 小狼牙第51章 狐十三第114章 先救人再說第33章 我們的戰機第235章 王牌之夢第2章 戰爭和政治(二十)第67章 糾葛第273章 戲耍第211章 機會難得第41章 攻心術第2章 福建攻略(二十)第3章 決戰昌平(十三)第76章 內訌第1117章 決定第116章 被賣了第111章 小鬼子被我們打爆了第122章 佐佐木正太第127章 接頭第2章 福建攻略(十九)第89章 東南亞獨立旅第80章 對策與機會第17章 啊第125章 決鬥第4章 突圍(三十)第53章 民族糾紛第50章 這是哪支部隊第183章 陳誠的謀算第52章 孤身殺敵第202章 鎩羽第242章 自作孽第37章 打飛機第435章 破釜沉舟第31章 不堪一擊的英軍第79章 零戰的風頭第8章 試飛 新編第42章 談判陰謀第174章 麥森保全公司第95章 留下來第885章 決戰紐卡斯爾第1096章 遠未結束第283章 誘惑第433章 宿命的對決第184章 兩門炮的威力第1章 新的喜峰口戰役(二十四)第43章 土水雷的威力第106章 激戰棉船島第1133章 反攻,反攻第5章 華北危急第1章 再造山河(一)第144章 文件第77章 算計第292章 新年禮物第282章 反正第43章 土水雷的威力第236章 震懾第124章 較量第40章 真實的歷史第130章 靶子第43章 歸屬權第1032章 唯一機會第55章 誰指揮誰第983章 新疆問題第228章 三師的炮團第176章 吸引第5章 趁勝追擊(五)第896章 特攻還是自殺第73章 膠着第888章 最可愛的人第478章 破釜沉舟第370章 洽商第136章 遭遇第2章 航母紀要第17章 比武第507章 煙霧戰術第5章 戰火起,學兵師成軍(三十七)第3章 決戰昌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