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步炮車協同

“李克勤,你們把速度降下來!關恩賜,讓你的人加快速度!”第一集團軍的前線指揮官是一個名叫高部謙的少將,他馬上察覺到問題,立刻給前線部隊作出最新指示.

李克勤和關恩賜應一聲,前者讓麾下士兵放慢速度,前者則親自帶隊,加快速度穿插入坦克部隊的間隙。有了步兵的掩護,蘇俄人剛剛掀起的一輪反坦克進攻的勢頭立刻受到了遏制。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蘇俄士兵從已經廢棄的防禦工事中現出身形,對於高部謙旅而言,真正的考驗來臨了。

尼佩奇親自坐鎮一線,給了第一四一師的蘇俄官兵以莫大的鼓勵,雖然在火力上完全不佔優勢,而且也沒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以供隱蔽,但是蘇俄人還是打得十分頑強,真正做到了寸土必爭。

“蘇俄人抵抗十分堅決!”時刻關注一線戰況的江鐵腰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戰鬥進行了半個小時之後,給高部謙去電,讓他將部隊稍微回收,同時,命令一個炮團進行十分鐘的急速射。步炮車協同作戰,早已經是中國陸軍平時訓練時的必練項目。高部謙部接到命令,立刻放緩進攻節奏,並從一些爭搶比較激烈的地段撤軍。

江鐵腰和高部謙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感受到來自蘇俄人強大的抵抗壓力的時候,蘇俄人同樣從他們身上感覺到了沉重的進攻壓力。有過遠東遠征軍出征蘇俄這齣戲碼,蘇俄人早就不敢再視中國人爲“東亞病夫”。包括尼佩奇在內,他們都知道中隊今非昔比,戰鬥力十分強橫。然而,今天高部謙展現在他們面前的這種打法,還是讓他們心生畏懼,且嚴重的不習慣。

依靠裝備優勢,長時間保持火力壓制,這種戰法,其實並不是中隊的原創。在那個時空,美國人之所以能夠在太平洋上摧枯拉朽般的擊敗日本人,靠的就是這種不計成本的戰鬥方式。對於這種戰法,見識過遠東遠征軍對德作戰的尼佩奇其實並不陌生。那個時候,這種純粹依靠裝備優勢一直保持高密度火力壓制的戰鬥方式,就是遠征軍最常用的戰鬥方式。只是,相比遠東遠征軍,遠東軍現在的裝備優勢要更加的明顯,而且貫徹起來要更加的徹底。戰鬥打響不過才半個小時,固然,第一四一師最前沿的一個團擊毀了好幾輛山魈並且殺傷了不少遠東軍士兵。然而,他們死在高部謙旅山魈坦克上的士兵更多,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一個班發起反衝鋒,然而直接被山魈坦克一炮一鍋燴的景象。

“要是我們每個團能配備一百具火箭筒就好了,那樣的話,中國人根本就別想衝過來,”當前線戰損情況彙總到尼佩奇這裡,尼佩奇痛苦的想道:“中國人的單兵素質並不比我們的紅軍戰士強,中國人現在之所以還能維繫攻勢,靠的就是不計成本的炮擊!中國人什麼時候如此富有了?”

安德烈:“是不是讓我們的炮兵支援一下,瓦克列夫斯基好像撐不住了!”

“不,還沒到時候!看,中國人退下去了!”尼佩奇這邊才因爲“中國人終於被打退了”而非常欣慰,便聽見了東方傳來的沉悶的發炮聲。瞬間,他的臉色變得白削起來,然後,他憤然罵道:“真見鬼!該死!中國人的炮彈不要錢嗎?”

中國人的炮彈當然是要錢的,不過,得益於國內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已經興起的現代工業,至少,在軍備物資方面,中國人已經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甚至還能有盈餘。

又是持續二十分鐘的炮擊,而等這輪炮擊過去,擋在高部謙旅前面的第一四一師的那個團,還能喘氣的已經不多了。

江鐵腰的這次炮擊時機掌握得極好,一線的蘇俄士兵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他們的陣地就被炮火所覆蓋了。

“報告,瓦克列夫斯基團長已經犧牲了,現在接替他的是副團長德力巴。不過,德力巴也受了傷,他的左手被炸飛了,”安德烈說着,聲音越來越低。

“把話麥給我!德力巴,你們都是好樣的,告訴士兵們,我非常滿意大家的表現。不過,戰鬥還在繼續,所以,哪怕是戰至最後一人,也請你們堅持下去!我,會和你們一起戰鬥!”說完這些,尼佩奇深深的吸口氣,然後命令通訊員改接第二道防線的指揮官:“烏沃洛夫團長,現在我命令你們做好出擊準備,一旦中國人攻入第一道防線,你們立刻發起突擊!我的要求是,在中午十二點之前,絕對不允許丟失一道防線!放心,關鍵時刻,我會讓炮兵爲你們提供支援!”

將話麥交給通訊員,尼佩奇對安德烈說道:“中國人一旦覺得可以佔領我們的第一道防線,他們一定會增兵的,屆時,就是我們用炮火報復他們的最佳時機!中國人的火炮遠比我們多,口徑也比我們的大,我們的火炮,也許只有一次發言的機會。既然如此,我們就一定要打痛他們!”

客觀而言,尼佩奇在炮兵的使用問題上並沒有錯,但是,他卻忽略了,因爲遠東軍高強度的轟炸和炮擊,他口中所謂的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其實已經不存在了。不對,不時防線不存在了,而是防禦工事不存在了,所以,對於遠東軍而言,他們面前,其實只有一道防線,那就是還被第一四一師所佔據的地方。

“衝鋒,衝鋒!”炮聲停歇,高部謙大手一揮,再次下達了進攻命令。李克勤和關恩賜早就等着了,於是,山魈坦克的引擎聲再次歇斯底里起來,而關恩賜軍中,衝鋒號也再次變得嘹亮。第一道防線上的蘇俄士兵已經沒剩幾個能喘氣的了,自然無法阻止中隊的再次衝鋒。沒有發生太激烈的戰鬥,李克勤和關恩賜所部就突破了第一四一師的第一道防線,且好不停留就向第二道防線衝了過去。

第二道防線已經不能被稱爲戰壕的戰壕中,烏沃洛夫剛剛做完動員,目睹此景,毫不猶豫的,他也下達了反衝鋒命令——

第169章 拳頭第117章 愚蠢的今上次郎第145章 想得好美第99章 好戲上演第301章 第一槍第211章 生化武器第515章 放棄第200章 狼牙第669章 西方記者們第310章 第二次沉沒吧之前第246章 都住手吧第19章 太蠢了第625章 那個混帳第1032章 唯一機會第646章 地區領導者第977章 日本人的武勇第410章 隱憂第63章 睡獅醒來第88章 泰軍反水第25章 丟你老母第100章 登陸戰第1000章 褲帶子問題第112章 天助我也第75章 兩度揚名第976章 天翻地覆第154章 野蠻宣言第55章 廣電局 臺兒莊第618章 推測第77章 整風運動(下)第3章 平津風雲(十一)第223章 氣運第3章 我們怎麼辦第50章 決戰(六)第604章 蘇伊士運河第16章 打第388章 突襲第187章 聯合艦隊第19章 太蠢了第2章 福建攻略(十四)第57章 臨危不亂第113章 順勢而爲第6章 風雲突變(十八)第50章 突變第207章 俘虜蒼龍號第163章 對策第136章 分羹第160章 相會於太平洋上第1011章 賴斯馬丁第293章 土製火箭彈第104章 居心不良第2章 福建攻略(三十五)第644章 **第85章 野戰醫院第239章 達成目標第154章 小泉的信心第36章 碧瑟琳第3章 保衛南京(二十三)第396章 天雷KKII型空空導彈第113章 最狡猾的敵人第1008章 有心與無意第259章 南昌大捷第269章 謀動第326章 會議開始第2章 好算計第245章 德國代表團第19章 太蠢了第26章 全殲第389章 考驗第76章 讓步第589章 金雕對五十特攻機第678章 強國的本錢第40章 選擇第56章 中馬城第73章 濟南號第325章 宴會後遺症第402章 海軍人的驕傲第56章 集體出逃第75章 刺雲行動(中)第921章 火攻第76章 讓步第3章 保衛南京(四)第49章 技術機密第12章 欺人太甚第2章 鷹崖山的故事(十六)第111章 蠢得像豬第4章 南京(二)第4章 突圍(一)第71章 烏合之衆第697章 溫柔的陷阱第8章 試飛 新編第786章 西路軍第736章 挑事的藝術第336章 針鋒相對第3章 平津風雲(三)第77章 整風運動(中)第1章 趙登禹(六)第86章 機會第3章 保衛南京(十三)第175章 良苦用心第5章 華北危急
第169章 拳頭第117章 愚蠢的今上次郎第145章 想得好美第99章 好戲上演第301章 第一槍第211章 生化武器第515章 放棄第200章 狼牙第669章 西方記者們第310章 第二次沉沒吧之前第246章 都住手吧第19章 太蠢了第625章 那個混帳第1032章 唯一機會第646章 地區領導者第977章 日本人的武勇第410章 隱憂第63章 睡獅醒來第88章 泰軍反水第25章 丟你老母第100章 登陸戰第1000章 褲帶子問題第112章 天助我也第75章 兩度揚名第976章 天翻地覆第154章 野蠻宣言第55章 廣電局 臺兒莊第618章 推測第77章 整風運動(下)第3章 平津風雲(十一)第223章 氣運第3章 我們怎麼辦第50章 決戰(六)第604章 蘇伊士運河第16章 打第388章 突襲第187章 聯合艦隊第19章 太蠢了第2章 福建攻略(十四)第57章 臨危不亂第113章 順勢而爲第6章 風雲突變(十八)第50章 突變第207章 俘虜蒼龍號第163章 對策第136章 分羹第160章 相會於太平洋上第1011章 賴斯馬丁第293章 土製火箭彈第104章 居心不良第2章 福建攻略(三十五)第644章 **第85章 野戰醫院第239章 達成目標第154章 小泉的信心第36章 碧瑟琳第3章 保衛南京(二十三)第396章 天雷KKII型空空導彈第113章 最狡猾的敵人第1008章 有心與無意第259章 南昌大捷第269章 謀動第326章 會議開始第2章 好算計第245章 德國代表團第19章 太蠢了第26章 全殲第389章 考驗第76章 讓步第589章 金雕對五十特攻機第678章 強國的本錢第40章 選擇第56章 中馬城第73章 濟南號第325章 宴會後遺症第402章 海軍人的驕傲第56章 集體出逃第75章 刺雲行動(中)第921章 火攻第76章 讓步第3章 保衛南京(四)第49章 技術機密第12章 欺人太甚第2章 鷹崖山的故事(十六)第111章 蠢得像豬第4章 南京(二)第4章 突圍(一)第71章 烏合之衆第697章 溫柔的陷阱第8章 試飛 新編第786章 西路軍第736章 挑事的藝術第336章 針鋒相對第3章 平津風雲(三)第77章 整風運動(中)第1章 趙登禹(六)第86章 機會第3章 保衛南京(十三)第175章 良苦用心第5章 華北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