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

辭別了岸上相送的人羣,載着呂惠卿一家上百口的三艘官船,陸續放開了纜繩,順水而下。

不過是路過,但洛陽城內的大小官員幾乎都趕來相送,在運河畔與呂惠卿依依惜別。

回想起幾年前入關中,經過洛陽時的蕭瑟冷遇,恍若隔世。

呂惠卿當日出京,從開封入關中。經過洛陽時,無一人前來迎接。在洛陽歇息了一晚,呂惠卿一家一大清早便悄然啓程,靜悄悄地從洛陽城中離開。

那時他知道,想要看他落魄的洛陽元老不知凡幾。以司馬光爲首的西京御史臺,更是緊緊地盯着他。只要有一點錯處,就會放大十倍地宣傳。若是有些許嘈擾,便會有一封呂惠卿過境擾民的奏狀遞到天子案頭。

幸好呂惠卿一直是以軍法治家,不留一點破綻於外。就是從街上過,也是悄無聲息。當他離開之後,多少洛陽官員甚至還不知道他已經走了。

時隔數載,當呂惠卿自長安回返,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他已經不再是王安石越次提拔的新近,而是實實在在的功臣。擊敗了遼國,奪回了靈武,憑着這份功績,就是在文彥博、富弼面前,不說分庭抗禮,就是反壓一頭都是可以的。

有了這一份功勞在,過往他所受到的攻擊全都成了笑料。文彥博之輩,除了剿滅了一個跳大神的叛賊,還有什麼可以炫耀的?

而且朝中,又換了天子。

對舊黨有成見的太上皇后主政,十年之內都別想翻身。而富、文之輩,還有十年好活嗎?樹倒猢猻散,這還需要多說?人情一盡,就是富家、文家、呂家的子孫,都得貼過來討好。不然,他們還能想着保幾代的富貴?他們可不是韓琦。

還有六天。

從洛陽到開封四百里,急腳遞一天能走完。單身赴任的官員,按照正常的行程走陸路,五天就夠了。

而走漕運,從洛陽放舟至開封,由於水少船多,沒辦法日夜行舟,總要比陸路慢一點,多花上一天。不過至少比反過來要好,從開封坐船到洛陽是逆水行舟,視情況要八到十天的時間。

但一大家子上百人走這條路,尤其是夏天,還是坐船最是安穩。不用車馬勞頓,不用路途顛簸,坐上船,安安穩穩地就到開封了。只是到了冬天就不行了,一旦上凍,從淮南的宿州往上,一直到洛陽,這一條水路都要斷絕。

呂惠卿已經換下了方纔出城時的官袍,穿了一身略寬敞的道袍,站在船頭。

官船沿着水路正中而行,隨着渾濁的河水,一路向東。而在靠岸的地方,一艘艘逆水而上的船隻正由着多至三五匹,少則兩匹的挽馬牽引着,沿着河渠一路上行。

馬是多了。呂惠卿想着。

就是在幾年前,拉着官船逆水行船的多還是縴夫,小一點的船則是靠艄工用竹篙撐着走路。

現在倒好了,馬力替代人力,儘管沒快多少,但省下了多少人工。一匹挽馬能做到的事,至少要三五人才能抵得過。而一名力工如果不負責吃喝的話,一天就要一陌,七十八文。據呂惠卿所知,比起馬料來,至少節省了一半。

呂惠卿對這個變化感受得很深。如今關中驛站裡面的驛馬很少再有缺額的情況,自從河湟拓邊以來,軍中和國中的馬匹數量一路上漲,好馬也多見了。若在過去,戰馬的肩高能有四尺,已經可以充入軍中上陣使用了,四尺五寸的戰馬,往往都是主帥纔有資格騎乘。到了如今,種諤的三匹坐騎,沒一匹低於五尺。

當年來自西域的一匹浮光,如同錦緞般的皮毛,和高大神駿的體格,讓京師人人稱歎。可前幾天,也就是呂惠卿動身離開長安前,四匹大宛天馬從王舜臣那邊送了過來。每一匹都是神駿異常,上下沒有一絲雜色,說是進獻給天子。而且這其中,有三匹是能充作種馬的牡馬。除此之外,還有稍遜一籌的六十多匹上等良駒,或是因爲雜色,或是因爲體型稍遜,但肩高都不在五尺之下,裡面有公有母,可以想見,京城內外的馬主們將會如何瘋狂。

這就是勝利者的好處。所以當年遼國南下樂此不疲,而西夏也不惜民力地不斷侵攻。都是因爲能通過戰爭得到讓人滿意的收穫。

而大宋就只能苦苦防守,將每年稅入中的八成,投入到軍中。

而那些元老,竟然說這樣沒有問題,是祖宗之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文、富之輩目光之短淺,可見一斑。

只有徹底解決西夏,才能從不斷將國力消耗在山野中的窘迫境地中脫身出來,否則只會越陷越深,到最後無法再支撐。東漢的滅亡,有不少功勞得歸功於始終無法降伏的羌人。在隴西耗去了太多國力,讓東漢朝廷不得不徵收更多的稅賦,加上昏君奸宦,最後再一場不合時宜的天災,讓步履維艱的朝廷再也無法支撐。

而現在,原本爲了抵禦西夏而設立的幾個經略安撫使路,都要逐步撤銷。而山中的成百上千的大小軍寨,也得廢棄大半。等到橫山一線的軍寨中,非關緊要的那一部分都改成屯田堡。整個陝西的軍費消耗至少能減去四成還多。

就是朝廷那邊對怎麼劃分新疆土還沒個定見。一會兒是銀夏路,一會兒是寧夏路,一會兒又說是靈武路,總之因爲擔心再出一個李繼遷,想將那些蕃部都給分開,但始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分界線。

呂惠卿對此只覺得好笑。早點給一個確定的說法,將鎮守關西的主力集中在幾處戰略要點上。這樣陝西就可以安心地發展了。關中百姓受了幾十年的苦,也該安心地休養一陣了。

大宋軍事的重點必須要儘快開始北移。遼國國勢因爲耶律乙辛的緣故,正處在衰落中,短期內沒有重新恢復的可能。這正是大宋解決百年宿敵的良機。耶律乙辛年紀不小了,他篡位迫在眉睫,十年之內,機會必然會到來。

一旦遼國內亂,大宋絕不能坐視,河北將會是其中的關鍵。從這一點上來說,呂惠卿還是比較喜歡這一次的任命,至少比讓他繼續留在關中要強不少。

能夠在河北將戰爭的準備佈置好,日後就有機會成爲攻遼的主帥,記得之前與遼國大戰的時候,太上皇曾經下過詔,復幽燕者王。呂惠卿很想知道,一旦日後他領軍攻下燕京,那麼這個王,朝廷到底是給,還是不給。

呂惠卿的嘴角翹了起來,輕聲地笑了。

船頭上看水勢的船工回頭看了一眼,立刻就又低下頭去,不知是不是給嚇的。

不過呂惠卿臉上的笑容很快就又收斂了。這其實是苦中作樂。如果能留在京城,他倒是心甘情願地將河北的職位給章惇、韓岡,或是其他願意鎮守北方的人。

馬上就要入京了,但他卻無法在京中久留,還有比這個結果更讓人慪氣的嗎?

如果換成是太上皇當政的情況倒還好,君臣多年,呂惠卿自問還是有機會打動他的,但女人那就沒辦法了,完全說不通。當初司馬光輸得那麼慘,呂惠卿聽說了詳情之後,連幸災樂禍的心思都只有一開始的那段時間,實在是莫名其妙。

但就此俯首認輸,呂惠卿也不甘心。這件事遲一點再說吧,朝堂上不是沒有變化。

章子厚真的會跟着蔡確?蔡確想要獨相,章惇難道就打算在西府坐一輩子?呂惠卿不覺得章惇的野心會有那麼小,他遲早要跟蔡確起衝突的。到時候,就有機會了。

唯一的問題,只在韓岡身上。就是勢同水火的曾布,呂惠卿都不將他放在心上。

韓岡的敵視,又完全與私怨無關。呂惠卿也不覺得自己跟韓岡有什麼扯不清的舊怨。但呂惠卿也清楚,只要自己還堅持新學,韓岡就絕不會答應自己回京。偏偏韓岡對太上皇后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道統之爭啊。”

呂惠卿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在他幫助王安石撰寫三經新義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爲這個理由而受到敵視和壓制。

又不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候了。士林中的爭鋒還不夠,還要帶到朝堂上來。

突然間就沒心思再看風景,轉身就回到船艙中。

艙內角落處的一桶桶冰塊,將暑熱擋在了門外。頓時感覺就是不一樣了。

婢女奉上了冰鎮過的飲子,呂惠卿抿了一口,清涼的感覺從喉入胃,暑氣一時盡散,但心頭的疑惑卻是散不開去。

當年看韓岡根本就不是這樣會把治學當成畢生目標的人,怎麼幾年間就變得如此毅然決然?

就是之前韓岡與王安石爲了道統鬧得幾乎反目,呂惠卿也不覺得韓岡與王安石會是一樣的人。

可是從京城傳來的消息上看,韓岡當真是爲了氣學將自己的前途賭上了。不論之後有多少變通的辦法去迴避賭約,但韓岡進位宰相的前路終究是比之前要收窄了許多。

做出這種賭約的韓岡,還能說是作僞嗎?

呂惠卿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七十三章 塵囂(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二百零二章 火箭(十)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四)
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七十三章 塵囂(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二百零二章 火箭(十)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