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

韓岡近距離地跟李憲打了照面,也沒覺得他有什麼特別。他身材比起王中正要健碩一點,相貌卻樸實得很。除了沒鬍子外,李憲跟普通的官員幾乎沒有區別。

據說李憲在宮中有着數得着的箭術,很有些名氣。而他能得同管勾御藥院,在天子面前也定然是極親近的內侍。但看他迫不及待要跟着王韶往古渭寨去,又毫無架子地跟韓岡拉着關係、大聲談笑,完全不見宣詔使臣應有的高傲。

王韶與韓岡對視了一眼,心中通透,這又是一個王中正。說實話,王韶和韓岡都不喜歡這些閹人,但只要能派上用場,卻沒有放過的道理。

王韶今次去古渭,已經不同往日。地位高了,名望漲了,一力反對他的幾人也被他逼着離開了。眼下的王韶正得聖眷,紅得發紫,出城送行的官員也便爲數衆多。

而郭逵親自來送,也沒有出乎王韶和韓岡的預料。郭逵在寒暄了一陣之後,對王韶道:“過些日子,等秦州諸事安定,本帥亦要往古渭走走,看看子純的功勞。不知是否有打擾之嫌?”

王韶拱手笑道:“古渭本是秦州治下,太尉撥冗前來,如何能說打擾?古渭上下必灑掃內外,靜待玉趾。”

就算沒有這一問一答,依例郭逵也是要巡視秦鳳各處緊要邊寨,他是秦鳳經略使,朝廷也不會允許他一直坐在秦州城中。兩人這只是在互相表明自己的態度——郭逵表現了自己對王韶足夠的尊重,而王韶則也做了相應的回覆。

至少在此時,兩人之間看不到任何裂痕,顯得很是融洽。

王韶僅是去近處的古渭,灑淚賦詩的場面也就沒有出現,秦州的官員還是很要臉面。喝過兩杯水酒,王韶、李憲便帶隊走了。

送行的官員目送着一行遠去,都回頭看着郭逵,只有他先回去,其他人才能走。

可郭逵卻不立刻上馬動身,反而叫着韓岡:“玉昆。”

在幾十道尖銳的目光中,韓岡不徐不疾地走上前,拱手行禮:“下官在。”

“陪本帥說說話。”郭逵丟下一句,轉身就走,韓岡拖後半步也跟了上去。

走在城門前寬闊的官道正中央,道路兩邊的空地上盡是避讓他的行人和車馬。一個人佔據了四丈寬的要道,郭逵卻全無堵塞交通的自覺。

他沉默着向前走着,韓岡則亦步亦趨地追在後面。郭逵不說話,他也不開口。跟在四五丈後,是一羣身着青綠的官員,也是不出一聲地跟着走,宛如一場沉默的行軍。

張守約今天也出來送王韶,他看着郭逵在前面踱着步子,也不知他什麼時候能走到城門下,便沒興趣跟着做傻瓜——他的身份也不懼郭逵能把他怎麼樣——便在路邊找了間小酒店坐下來。李信就跟在他旁邊,張守約讓店家送了點酒菜,李信便幫着斟酒,侍候他吃喝起來。

張守約蘸着醋,吃了兩塊白切羊肉。用筷尖指了指已經走了老遠的隊伍,問着李信:“你那表弟是怎麼回事,怎麼跟郭仲通搭上了?”

李信茫然無知,搖着頭:“小人不知。”

張守約不滿地瞟了李信一眼。他這個親信從來都是都是話不多,凡事絕不多說多問,守口如瓶,張守約也是看上了他這個性子,才把他從王韶處要來。就是因爲李信可靠穩重,要不然張守約也不會才幾個月工夫,就這麼信任他,把他留在身邊做親衛。

但現在連表兄弟的事都推說不知,不管是不曾問過,還是明知卻不說,都讓張守約有些不高興,也有點懷疑李信是不是因爲到現在還沒有官身,而在鬧脾氣。

他便又指着遠處的人羣,很直率地試探道:“以李信你的武藝才幹,還有跟韓玉昆的關係,王舜臣的位置本應該是你的。”

“命數而已,各自憑緣。”李信信佛,對自己的失意並沒有半點怨言。

張守約在李信臉上沒有看到半點虛僞,看起來倒是真的不在意。這讓他感到有些愧疚來,道:“再等一陣,到了八九月,西賊肯定坐不住的。到時放你出去掙個功勞,省得外人說跟着我還不如跟着王韶。”

“謝鈐轄提拔。”李信跪下謝過,卻依然不多說一字。

“你呀,就是這點太過了。”張守約搖了搖頭,又自顧自地吃喝起來。

韓岡則是跟着郭逵走了一陣,送別的地方不過是東門外一里多地,走了幾步,城門就在眼前。

郭逵這時停住腳,擡頭眼睛定定地看着城門上的門額。過了一陣,他突然開口相問:“玉昆,你在秦州多久了?”

“下官自出生就在秦州,就跟下官的年紀一樣,已有二十年了。”

“二十歲就已經靠天子特旨得了差遣,又立下了這麼多功勞,”郭逵淡淡笑了笑,側頭看了韓岡一眼,“玉昆你日後前途不可限量啊!”

韓岡躬身遜謝:“太尉過譽了,下官愧不敢當。”

郭逵彷彿沒聽見韓岡的謙辭,像是在對韓岡說話,又像是自言自語:“二十歲就成了軍事判直白的官,而且是半年時間就從判司簿尉升到了初等職官,這速度的確是很快了。想本帥二十歲時,纔不過個三班奉職,而且還是靠着父兄的餘蔭,不比玉昆你雙手掙來的光彩。”

“太尉四十五歲身登樞輔,就是如今的王大參,也難跟太尉比進速。”

“但還是有人更快。”郭逵又開始向前走,“玉昆你應該知道,主持建造這座城門的,可是三十多歲就入政府了。”

韓岡道:“韓相公【韓琦】的際遇是個異數,並非常例。”

郭逵聽了之後,突然嘿嘿地冷笑了起來,而笑了幾聲後,忽而又停了:“當年韓稚圭守關西。任福奉其命出戰,範相公勸謹慎從事,要未慮勝,先慮敗。但韓稚圭卻道,‘兵須勝負置之度外’”說到這裡,他又冷哼了起來。

接下來的事,關西人人耳熟能詳,不必郭逵來說。

韓琦命令任福出戰,雖然事前他說要將勝負置之度外。但任福慘敗於好水川后,韓琦在撤軍的半路中,陣亡將士的家屬數以千計,手持故衣紙錢招魂而哭:“汝昔從招討出徵,今招討歸而汝死矣,汝之魂識亦能從招討以歸乎?”當時慟哭之聲驚天動地,逼得韓琦掩泣駐馬不能前行。范仲淹聽說此事後,便嘆道,當此際,如何置之度外?

當時范仲淹和韓琦同守關西,一主守策,一主戰策。雖然韓琦的進攻策略看起來很解氣,可關西的軍隊卻是已經因爲多年來少有戰事,墮落了許多,難以與李元昊相抗衡。范仲淹的策略卻是符合實際。

“文正公當時築堡戍守的策略是極好的,當年的西軍多年未逢大戰,無論兵將,都難以對抗元昊帳下的党項精騎。不似今日,即便是面對面的迎戰也不會露怯。前些時候,燕都監奉太尉之命,於綏德連破西賊八寨堡,逼其狼狽而逃,正是西軍戰力在蒸蒸日上的明證。”

韓岡明着在拍郭逵馬屁,實際上也是在說,西軍憋氣太久了,也該到了敲響戰鼓的時候了。

“範相公在關西遺澤甚廣,本帥當年也多承其教。”郭逵說着,“說起來,本帥當年還見過玉昆你的老師。那時候的張子厚年輕氣盛,好武厭文,投書於範公,說是要領鄉中健兒收復河湟之地,以攻西賊軟肋。而範公則是看過子厚的策,對文字讚賞不已,說他是讀書種子,不當沉湎於兵事,勉勵他回去努力攻讀。那日本帥正在範公帳下,還是本帥送張子厚出了衙門。”

郭逵將舊事娓娓道來,韓岡聽得入神,說道:“想不到太尉與家師竟有如此淵源。”

“不僅如此,”郭逵回頭看了看遠遠地吊在後面的一衆官員,郭忠孝正走在人羣中,“我那不成器的兒子棄武習文,弓馬不見長進,就是讀起書來還算過得去。是程伯醇和程正叔的弟子,跟着他們兩年有餘。張子厚是二程的表叔,從這邊算來,你跟我那兒子也算是很親近了。”

“衙內豈是韓岡能比?”韓岡心中暗自搖頭。以郭逵的身份,他這樣直白地拉近關係,這種拉攏方法,實在有失官場上的含蓄,而顯得過於粗暴直接了。

郭逵不理韓岡的自謙,繼續道:“雖然當年範公勸阻了張子厚,讓他好生去讀書。從此關西少了個英雄豪傑,卻多了個諄諄君子。但子厚直到去年還在渭州做着軍判,幫着蔡子政【蔡挺】整頓行伍,重劃編制,號爲將兵法,可見他對兵學上,是一日也不曾放下。現在又教出瞭如玉昆你一羣出色的弟子來。”

“家師學究天人,不讓先賢,非韓岡能望其項背。”

郭逵笑了一笑:“玉昆總是這般謙虛。”他舉步走進城門,守門的官兵如爻倒的麥子,一個接着一個跪下。轉眼就跪了一片。進門後,卻不往城中去,而是叫着韓岡從門後的階梯上,走上了城頭。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