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

從帳中出來,宗亶擡頭看了眼看不到星月的夜空,淅瀝瀝的細雨打在臉上。心中無悲無喜,只有一聲長嘆。

他沒有說服李常傑,卻反而被李常傑給說服了。

李常傑說得沒有錯,不能讓宋國小瞧大越。

大越國偏處天南,從中原到國中,有萬里之遙。餘途又多有瘴癘,北人水土難服。要是宋人當真派了三五十萬大軍南下,最開心的就該是國中一衆君臣了。

就算是富庶如大宋,要想支撐三五十萬兵馬的日常食用,也是極爲吃力,而且還是往邊疆運送,難度只會更大,這樣的攻勢根本不能支撐太久。

而更危險的是疾疫。人聚集的越多,疾疫就越容易發生。他們是更南方的交趾人,這一次北征都只敢選在冬天,而北面的宋人往交趾去,就是冬天也一樣容易染上疾疫,到時候就是幾千幾萬的不斷病死,不用開仗就必須要退了。

而且人馬一多,調集起來的難度就越大,無論前進撤退都是要大費周章,這樣的大軍,如同豬一般的榔槺夯貨,根本就不需要擔心他們能起到多少作用。

即便宋人只派十幾萬兵馬,輜重的轉運,疾疫的防治,難度也不會降低多少。只要設法拖延時日,就能讓宋人不戰自退。

可要是宋國派兵派得少了,大越真正用以對抗宋國這個龐然大物的武器,就要失去了作用。

如今宋國的一個新任的轉運副使,加上蘇緘的兒子、荊南的都監,領着八百兵就鬧得近十萬大軍天翻地覆。只要這份戰報傳回汴京城,宋國的君臣多半就會認爲只要五六萬人就足夠踏平交趾了。

相對於十幾萬、幾十萬的浩浩大軍,少數的精銳,對大越的威脅反而更高。

雖然心中不服氣,但從這幾戰的表現上來看,只要排除掉廣西的一羣久不老弱,真正能上陣的宋軍,其戰鬥力都是要高過大越國最精銳的天子軍,尤其是他們所用的強弓硬弩,更是難以應對。

如果派來征討大越的宋軍不輸這八百兵多少的實力,只消五六萬人來周旋,幾場大戰後,就能將國中的主力給掃平。無論是疾病還是輜重,都不會對幾萬宋軍有太大的影響。

正如李常傑所說:“如果只是三五萬兵,宋人肯定是用得起,也耗得起。但我們耗得起嗎?”

——大越國不怕宋國派的兵馬多,只憂其人少。

李常傑所以纔會要重奪崑崙關,所以纔要消滅那八百兵馬。

秦國滅楚。始皇一開始不想多發兵,先派了二十萬去,結果全軍覆沒,後來沒有辦法,同意了老將王翦的要求,點集六十萬兵馬,纔將楚國一舉滅亡。

李常傑向宗亶提起這個典故,就是要讓他明白,越是表現出強盛的國力軍力,宋國對大越就會越重視。要讓宋人對大越國實力的判斷,如同秦將王翦對楚國的判斷。要讓宋國多派兵馬,到時候,只需要用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就能讓宋軍自滅。

其實相對的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儘量向宋人示弱。讓宋人小覷大越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以爲只需要用上一兩萬兵馬就能成功,那其實也是件好事,但可能性寥寥。大越國再怎樣也是萬乘之國,從十五到六十的男丁全數徵發起來,至少能組織起三十萬大軍,宋人再小覷也不至於會到如此的地步。

“現在宋人有了黃金滿,只要他回到州中,依仗宋人威勢振臂一呼,原本依附在劉紀等人帳下的小部族全都會投靠他門下。不過相應的,劉紀三人爲了自己的地位,則會全心全意投效大越。這樣一來,我們又平添了幾萬助力。也不用擔心他們會望風而倒。如果示弱過甚,劉紀三人就算不甘願屈居黃金滿之下,也必須投靠宋國。到時候,我們還要多對付廣源州的幾萬敵軍。”

李常傑的解釋掩蓋了他的私心,宗亶則是心知肚明。爲了他在國中的聲望地位,也是爲了自己身家性命,李常傑就算死也不可能去選擇這一項。

……

輕易地解決了李常傑的前軍,主力又順利的返回,崑崙關中一片喜氣洋洋。

雖然沒能打到邕州,但讓賊軍撤離了邕州城,保住了城中百姓,同時又通過幾次戰鬥,立下了諸多功勳。最後還安然返回崑崙關,這樣的戰鬥雖然累上一點,用來交換即將到來的封賞,八百荊南軍將士只會盼着多來幾次。

而對廣源軍來說,跟着大宋官軍,最需要拼命的戰鬥有人打前陣,而攤到自己頭上的則是更爲輕鬆的追擊和迎擊。輕輕鬆鬆地撿功勞,幾場大戰下來,連人都沒有損失多少,比起跟着交趾人要好得太多。

韓岡也滿足了,他這一路上立下的功勞足夠多,而且每一步的行事,除了稍顯激進以外,沒人能挑出錯來。此前撤退,也是手中的實力不夠,非戰之罪。而且除了蘇緘以外,自己已經儘可能多地救下了滿城百姓,他也沒有什麼不滿意的。

只不過他的對手好像很不滿意。在交鋒中已經經過多次失敗,李常傑依然不肯撤離,反而在大央嶺驛紮下了營盤。這個消息讓韓岡的臉上多了一絲譏諷的冷笑,就算在軍議時也沒有褪去。

“李常傑賊心不死!”李信嘲笑着李常傑的愚蠢,“這是自尋死路!”

“羞刀難入鞘,他是不願意丟人現眼的回去。不過他應該還是有所謀劃,”韓岡提醒着表兄不要太過小瞧了敵人:“有了奪下崑崙關的希望,否則也不會有這般愚行。”

李信對崑崙關的幾次易手有所瞭解:“當是打算前後夾擊。”

“說得正是。”韓岡點頭道:“李常傑至少有兩萬兵馬,必要時還能調出更多的兵力來。想必以李常傑的打算,是從山間小道繞行至崑崙關背後,試圖前後夾擊。”

“小人已經派了得力之人去監視,一萬多人想在近處繞過去,絕逃不過他們的耳目。”屢立功勳,黃金滿現在在韓岡面前有足夠的分量參與軍議,“如果從哨探不及的地方繞道,則至少要七八天的時間,這還不算這幾天的雨水。”

韓岡低頭看着地圖:“多半還是從近處走。兩邊事先確定好時間,一邊攻打崑崙關,一邊則強行通過小道。”

“那以運使來看,我等該怎麼應對?”黃金滿問着。

“在關中好生休整就是了,等李常傑出兵來攻,直接出關反擊。他既然分兵,我們正好可以各個擊破。再怎麼配合嚴密,兩邊消息不同,也會有一天半天的差距……”韓岡呵呵笑了一笑,“已經足夠了!”

八百兵都是精銳,加上這些天來的戰事,只消耗了體力,並沒有損失人馬,軍心士氣正是高昂。只要休整三兩天,就能徹底恢復過來。

韓岡打算採取的戰法依然與第一次歸仁鋪之戰相類似,以荊南軍爲先導,給交趾軍猛力一擊,等交趾軍被擊潰之後,就交由廣源軍爲。在狹窄的山谷中,兵力多寡的問題,遠不像平原上那麼嚴重。直接出兵擊潰李常傑,韓岡有充分的把握。

軍議很快就結束了,當務之急還是休整。李信和黃金滿告辭離開,韓岡則留了蘇子元下來。

這兩天蘇子元沉默了許多,許多時候,只做事,不說話,方纔的軍議上也是如此。韓岡覺得有些不對勁,要與他聊一聊。

被韓岡單獨留下來,蘇子元也知道這是爲什麼,但他還是提不起精神來。前面有着邕州城作爲誘餌,就算邕州城被攻破,他心中還有一絲希望,拼命地爲韓岡獻計獻策,但現在他們所處的位置離開邕州越來越遠,在邕州歸仁鋪繞了一圈子後,就又回到了起點。

雖然蘇子元很清楚這不是韓岡的問題,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八百人就算再怎麼折騰,都不可能變成八千人。說起來只有李常傑手下總兵力的百分之一。以相差這般懸殊的兵力,韓岡能取得如今的戰果,說起來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但心中的鬱結不是用道理能開解得了,父母兄弟妻兒子侄,很可能已經都不在人世,一家近四十口人,到現在就他只剩下一個,這幾天他滿腦子都是家人的音容笑貌。

“伯緒,你是知道邕州存糧數目的,”不論從桂州軍事判官還是從蘇緘的兒子,蘇子元對於李常傑搶掠到手的軍糧數目,應該是眼下最清楚的,“以你看來,李常傑他們還能支撐多久?”

蘇子元怔了一下,想了一陣後道:“至少再有一個月,邕州是邊城,永平、太平等幾個寨子中都有大量存糧,這就能支撐他們到現在。而且還有當地的百姓,交趾軍燒殺搶掠,百姓的囤糧也都被搶光,再多一個月很容易。”

“果然用拖還是不行,只能全力一戰。”

“李常傑貪功好殺,不知進退,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韓岡決定還是不說安慰的話,許多時候,男人不需要安慰,而是需要用工作來分心。他不會說什麼吉人天相。知父莫若子,蘇子元既然都認爲蘇緘已經不在,韓岡也不會覺得他想錯了。以韓岡對蘇緘粗淺地瞭解,也很清楚他必然會死戰到底。而且要是他落在交趾人手中,必然會被拿來勸降,蘇家人甚至連一個都沒有出現,很有可能是滿門死節。韓岡能想明白的事,情官至親的蘇子元如何會想不到。

一番討論之後,韓岡送了蘇子元出來。一出帳,下面親兵就送上了油布雨衣,蘇子元停了步,望着頭頂上漆黑一片天空看去。

“怎麼了?”韓岡問道。

“雨好像大了一點。”

不是大了一點,到了午夜之後,類似於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已經噼噼啪啪砸着,雖然不到暴雨如注的地步,但一刻也不停歇的大雨,在山中已經匯聚成河流。

用兵三要,天時、地利、人和。

“老天爺這是不想讓人打仗啊!”韓岡在關城上低頭望着城下的水窪,皺着眉喃喃自語。

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八)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八章 君臣(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
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八)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八章 君臣(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