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重大改革

第1035章 重大改革

隴右的官衙遷徙到長安已經有半個月,藉着這次遷徙的契機,李鄴也正式將最高權力機構由河隴節度府改名爲齊王府,下設齊王閣、長史房、司馬房、白虎堂和樞密院。

除了這一閣、兩房、一堂、一院外,又單獨設立監察臺和內衛。

整個齊王府的官僚體系就對應了朝廷的三省六部九寺一臺,但又不完全一樣,主要是細節上有差異,

其中長史房又下設六司,對應朝廷的六部,六司主要是審批權,官員不多,主官叫都司,相當於侍郎。

具體執行則由司馬房負責,司馬下面又設副司馬若干,比如喬彬是主管財物的副司馬,他下面就有錢左藏署、太倉署、禽畜署、水產署、物料署、房產田畝署、林礦草場署、交通運輸署等等,所以喬彬被譽爲齊王府財神,就是這個意思。

李沉舟是管稅的副司馬,他下面就包括稅署、市舶署、鹽鐵署、常平署、市署等等。

還有清羽的父親李白,被提拔爲副司馬,他負責教育,職務相當於國子監祭酒。

還有李鄴的堂兄李洵,也是副司馬,主管除了軍器以外的所有制造,相當於少府寺卿。

還有主管軍器的副司馬胡九齡,相當於軍器監令。

也有特殊情況,比如禮部司和兵部司,它們不光是審批機構,同時也是執行機構,它們下面就有科舉署、太常署、光祿署、僧俗署、軍務署、訓練署、演武堂、民團署等等。

刑部也有點特殊,齊王府這邊沒有大理寺,刑部司下面有獄政署和提刑署,獄政負責牢獄,提刑負責案件複審,對於重大案件,內衛抓捕到人犯後進行初審,然後交給刑部司,刑部負責複審和最終判決。

還有一個特殊的機構,樞密院。

而樞密院就相當於朝廷的大元帥府,主管軍隊調動、軍職任免、監軍、對外情報收集。

兵部司主要管一些軍務行政,比如招募、退役、撫卹、訓練、軍籍管理、軍營安置以及將領培訓,另外還有一個重頭就是民團和州兵。

這一點和朝廷是一樣的,朝廷的大元帥和兵部也是這樣職權劃分。

另外多了一個內衛,內衛從前主要是對付敵軍的情報機構,保衛齊王和高官的安全,現在隨着人數和規模擴大,內衛也開始針對各種大案的偵破和抓捕,實際上就是把大理寺的一部分職權交給了內衛。

朝廷也學習了齊王府這一點,設立了梅花衛,但梅花衛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內衛沒有,那就是監視,監視百姓,監視大臣。

齊王府的監察臺下面有民察署和審官署,一個是調查民間輿論,一個監視犯罪官員,所以對內監視這個職權不歸內衛管。

還有一些細節方面也和朝廷略有不同,一個工程多部門協作,

比如造船,首先造船申請由工部司進行審批,審批通過後,交給造船署負責設計、建造,但各種材料不歸造橋署管,要根據工部司的批單向物料署領取。

需要錢糧向左藏庫和太倉領取。

船隻完工後交給保管財物的橋船署管理,就變成了財產管理。

這裡面還有監察臺下面的審計署也要介入,從物料署那裡領取了多少材料,最後完工後又交還多少材料,耗用材料有沒有違規私賣,支付勞務報酬是否合規合法等等,這些都是審計署的事情。

當然可以勾結審計官員,賄賂一些好處,讓審計官員睜隻眼閉隻眼,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實際上就和後世工廠一樣,製造歸車間管,材料歸倉庫管,審覈歸財務管,

然後需要再提一下齊王閣和白虎堂,齊王閣相當於中書省,負責頒佈齊王令。

白虎堂相當於門下省,主要職責是權限分類和合規合法審覈。 合規合法審覈相當於一個審覈功能,屬於政務糾偏,防止違法出錯,政務的第一關進和最後一關出都在這裡,設立一個機構叫白虎堂,主官叫都判。

白虎堂首先是對接進奏院,齊王府和各州所有的文牒最初都要先匯攏到白虎堂,進行權限分類,加蓋紫紅章就必須上報齊王,加蓋黃章由齊王相、長史、司馬、樞密使和都判五方協商後決定,加蓋藍章則由長史和各司協商處理。

最後流程走完了,所有文牒再一次匯攏到白虎堂,進行最後的合規合法審覈,有沒有按照權限進行審批,內容是否合法,沒有問題了,加蓋白虎堂印簽發出去。

這就是一個很嚴密的流程。

當然,中間有嚴密,也有變通,比如不可能事事都要向長史彙報,所以長史也會把一些權限下放給各司主管,各司主管批准後,直接到長史房蓋章。

司馬房也是一樣,司馬把部分權限下放給副司馬,副司馬批准後直接到司馬房蓋章,主要是每個月的固定事務。

以上是政務,其次李鄴在軍隊方面也進行了改革,取消了節度使,實行都督制,目前有十大都督府。

安西都督府、北庭都督府、河中都督府、甘涼都督府、沙肅都督府、隴西都督府、隴南都督府、河套都督府、劍南都督府和水軍都督府,另外還有一支天策軍和一支近衛軍。

李鄴出任大都督兼天策上將軍,十支都督軍、天策軍、近衛軍和內衛軍都由他直接管轄,在派出都督的同時,也派出了相應監軍。

監軍制度從古至今就有,今天的政委其實也監軍的一種,監軍非常重要,朝廷就是對安祿山缺乏監軍,才導致安祿山的一步步坐大。

當然李鄴也是一樣,朝廷對他沒有監軍,導致他最後坐大。

齊王府的監軍主要是軍中文職官員擔任,一年一換,都督職權範圍內的事情,監軍不管,如果有特殊需要而擴大職權,就必須得到監軍的同意,監軍必須及時向樞密院彙報。

軍隊改革不僅是把節度使的管轄範圍變小,最重要是取消了節度使對地方官府的管轄權,比如涼州都督府,都督府長史就負責管轄地方,向河西節度府負責,朝廷管不到。

現在的甘涼都督府,只管軍隊,不干涉地方政務,有涼州刺史和甘州刺史,由齊王府六司管轄。

其實也可以理解,齊王的地盤主要是以邊疆爲主,如果依舊實行節度府制度,齊王府就基本上管不到地方了。

目前齊王的軍隊名義上是三十萬,實際上已經達四十五萬人,其中二十萬分屬十大都督管轄,天策軍二十萬人和近衛軍五萬人,都由李鄴直接統領。

另外還有三萬內衛軍和五萬地方州軍,真正的兵力達五十三萬之衆,比朝廷的三十萬軍隊多了二十萬之衆。

內衛軍負責保衛長安,近衛軍則負責駐守關中、漢中和關內。

二十萬天策軍是李鄴最精銳的軍隊,它的職責是對內爭奪天下。

這段時間,齊王府一直在忙於各種改革,對中原情況關注不多。

這天上午,李鄴接到了朝廷發來的緊急求援書,李鄴立刻召集幾名主要官員商議對策。

第209章 收尾之信第971章 撤離巴蜀第802章 大斗血戰(下)第351章 人質脅迫第21章 睚眥必報第387章 惡人先手第549章 最後一步第455章 窩棚之地第1128章 警告低頭第1169章 郭公之擇第515章 枕邊勁風第511章 小女玉沙第1205章 調虎離山第283章 怛城決戰(四)第72章 不得要領第368章 尋寶行動第592章 喬彬要官第618章 失守魯陽第596章 將相生惡第475章 冤家路窄(下)第723章 鶴頂之紅第118章 勇闖敵穴第548章 大禍臨頭第87章 妖孽之孫第1023章 太子之憂第267章 前輩教誨第119章 殺人救人第936章 峽道困狼(下)第173章 張掖街頭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1144章 太后臨朝第875章 草原阻截第356章 修仙姑母第127章 釣魚執法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113章 求賢若渴第467章 是福是禍?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157章 奇兵行動(上)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267章 前輩教誨第1056章 顛覆認知第1183章 全城搜查第943章 疑是阿三第80章 三十七郎第289章 王者歸來第461章 棋局之悟第7章 奇貨可居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461章 棋局之悟第1098章 長遠計劃第1081章 以孫代子第1079章 線索初現第780章 民間疾苦第154章 血戰峽谷(下)第1136章 犀利武器第36章 入會終試(三)第161章 斬將奪寶第740章 臣宦舌戰第29章 初試意外第1022章 兩個方案第784章 關鍵證人第247章 殺將立威第537章 以勢勝術第311章 范陽猛將第726章 交易盛會(上)第673章 致命弱點第703章 南城決戰(七)第1103章 棉花妙用第526章 稍加籠絡第433章 再三警告第994章 捆綁銷售第779章 喜迎新婦第823章 重要消息第498章 裡應外合第937章 狼子野心第1167章 絕對實力第304章 被迫接受第758章 得罪小人第291章 金鼎失竊第338章 武瑛現蹤第1183章 全城搜查第924章 爲利而來第1039章 兩個方案第1033章 兩軍遭遇第656章 攔路搶劫第769章 重大失誤第16章 王府揚威(二)第1162章 河東異變第905章 絕好機會第871章 陰差陽錯第109章 再遇程家第452章 原來是他第398章 再別長安第85章 護身鎧甲第23章 討要說法第140章 狹路相逢第926章 符璽之憂第899章 兄弟翻臉
第209章 收尾之信第971章 撤離巴蜀第802章 大斗血戰(下)第351章 人質脅迫第21章 睚眥必報第387章 惡人先手第549章 最後一步第455章 窩棚之地第1128章 警告低頭第1169章 郭公之擇第515章 枕邊勁風第511章 小女玉沙第1205章 調虎離山第283章 怛城決戰(四)第72章 不得要領第368章 尋寶行動第592章 喬彬要官第618章 失守魯陽第596章 將相生惡第475章 冤家路窄(下)第723章 鶴頂之紅第118章 勇闖敵穴第548章 大禍臨頭第87章 妖孽之孫第1023章 太子之憂第267章 前輩教誨第119章 殺人救人第936章 峽道困狼(下)第173章 張掖街頭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1144章 太后臨朝第875章 草原阻截第356章 修仙姑母第127章 釣魚執法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113章 求賢若渴第467章 是福是禍?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157章 奇兵行動(上)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267章 前輩教誨第1056章 顛覆認知第1183章 全城搜查第943章 疑是阿三第80章 三十七郎第289章 王者歸來第461章 棋局之悟第7章 奇貨可居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461章 棋局之悟第1098章 長遠計劃第1081章 以孫代子第1079章 線索初現第780章 民間疾苦第154章 血戰峽谷(下)第1136章 犀利武器第36章 入會終試(三)第161章 斬將奪寶第740章 臣宦舌戰第29章 初試意外第1022章 兩個方案第784章 關鍵證人第247章 殺將立威第537章 以勢勝術第311章 范陽猛將第726章 交易盛會(上)第673章 致命弱點第703章 南城決戰(七)第1103章 棉花妙用第526章 稍加籠絡第433章 再三警告第994章 捆綁銷售第779章 喜迎新婦第823章 重要消息第498章 裡應外合第937章 狼子野心第1167章 絕對實力第304章 被迫接受第758章 得罪小人第291章 金鼎失竊第338章 武瑛現蹤第1183章 全城搜查第924章 爲利而來第1039章 兩個方案第1033章 兩軍遭遇第656章 攔路搶劫第769章 重大失誤第16章 王府揚威(二)第1162章 河東異變第905章 絕好機會第871章 陰差陽錯第109章 再遇程家第452章 原來是他第398章 再別長安第85章 護身鎧甲第23章 討要說法第140章 狹路相逢第926章 符璽之憂第899章 兄弟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