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再議遷都

就在早朝之時,諸部官員再一次提出了定都之事,現如今大中朝已經建立過了一年時間,肖天健卻還沒有最後確定定都在何地,這對於大中朝的許多事務,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現如今北京已經被肖天健攻克,收入了囊中,官員們在年前便開始多次討論過定都之事。

現如今朝中有兩個意見在進行爭論,一個意見是現如今北京已經攻克,而且因爲北京在拿下來的時候,並未發生激戰,在肖天健的嚴令之下,大中軍入城之後軍紀比較嚴明,北京城內的各個官府衙門以及皇城都沒有遭受太大的破壞,所以部分大臣認爲,肖天健完全可以將京師定都在北京城之中,這樣好處是隨着京師定都北京之後,定會使得北方的經濟恢復更快,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北遷,對於恢復因爲戰禍和天災造成人口劇減的北方得以更快的恢復。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的意見是北京城距離關外太近,容易受到關外蒙古人抑或是建奴的侵擾,另外定都北京,要花費很大,倒不如就定都在南京城之中,而且南京城地處中國中間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兼顧到南方,再加南京城周邊皆爲富庶之地,定都南京可以減少對於北方的漕運負擔。

這兩種意見已經爭論了很長時間,大臣們也各抒己見,爲此爭論不已,所以眼看着北方局勢逐步平定下來,這件事便再一次提了出來。

肖天健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件事,而且他也是比較傾向於定都在北京城,因爲一旦大中朝定都北京的話,政治中心註定會北移到北方,這對於北方經濟和人口的恢復,無疑會助益良多,而且有助於下一步恢復對遼東乃至是蒙古的統治。

因爲地緣的原因,中原政權這幾千年來,屢屢遭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對於北方局勢的穩定來說,定都北京都可以加強對於北方的控制,這一點肖天健是認同不少力主定都北京的大臣的意見的。

但是之所以肖天健遲遲沒有下定決心馬上定都北京城,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南方几省現如今尚未平定,現如今臨時定都南京,對於他未來指揮平定南方几省有莫大的好處,另外現如今他正大力發展海軍,許多有關組建海軍的事情他要在南京城盯着辦才行,畢竟這個時代的大臣們的陸權意識很強,沒有幾個人很重視海權,也沒有幾個人對yu大海今後對中國人的重要性有很清晰的認知,這使得肖天健短時間之內並未打算到北京定都,他必須要先將海軍的建設以及平定南方局勢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才行,這也是他遲遲沒有決定最終定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就是憑藉着他對歷史的瞭解,歷史上李自成之所以輕鬆的拿下了北京城,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對大明王朝非常不利,那就是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整個華北地區曾經發生過一次規模非常大的鼠疫疫情,造成了大量的民衆死亡,波及面非常之大,軍隊這樣人員密集的地方,鼠疫的危害更是嚴重,造成了北方明軍大批死亡抑或是喪失了戰鬥力。

結果在李自成在率軍北上的時候,北京城之中基本上已經是十室九空,守禦京畿的明軍也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使得李自成相對比較輕鬆的拿下了北京城,控制了華北地區,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李自成想要輕鬆拿下北京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說這場未來可能發生的大鼠疫,也是造成明朝覆亡的客觀原因。

現如今如果按照歷史上來說,纔剛剛到了崇禎十五年間,肖天健不知道北方未來還會不會發生這麼大規模的鼠疫情況,如果現在就立即定都北京城的話,勢必要牽動大批人員和軍隊北移,一旦北方再按照歷史上的那樣,發生大規模的鼠疫的話,對於他大中朝來說,無疑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甚至於可能動搖國家的根本。

故此有這一層顧慮,也是肖天健遲遲未下定決心定都北京城的原因之一。

現如今諸臣又一次提出了定都議題,很顯然如果肖天健不做出一個明確的決定的話,對於今後政事的發展,肯定會起到不利的影響。

聽着兩派意見各持己見,在朝堂下爭論紛紛,肖天健咳嗽了一聲擡手止住了正在爭論的諸臣,沉吟了一下之後,開口道:“諸卿都是爲國着想,定都之事也確實不宜久拖不決,諸卿的話都有道理,看到諸卿爲這件事爭論,朕其實很高興!

至於定都於南京還是北京這件事上,兩廂都有好處,但是也都有缺點,朕意還真是一時難斷呀!

不過從長遠來說,朕卻以爲,定都北京利大於弊,假如定都北京的話,無疑對於北方的經濟人口的恢復助益良多,而且還可以震懾北方,可謂是三全其美之事,雖然前期會因爲漕運增添負擔,但是朕以爲這件事並不是什麼難辦之事!

大明漕運弊政太多,而且漕運消耗甚大,滋生出不少的腐敗,以朕來看,如果想要革除這樣的弊端,漕運完全可以海運取代,海船可以造的更大,單船運量可以更多,沿途消耗也會更少一些,而且速度還可以提高,免去了沿途通過各個船閘之繁,而且海船可以直抵天津衛靠岸,如此一來免去了不少的開銷,所以今後一旦定都北京的話,對於漕運來說,完全可用海運取代漕運!

另外北方雖然現如今糧食尚不能完全自給自足,但是主要原因卻並非是北方土地貧瘠,而是大批前明勳戚佔去了太多的土地,造成了北方糧食短缺的情況,現如今我朝新立,各種弊政近期已經被紛紛革除,料想只需恢復了北方人口之後,以北方土地所產糧食,足以滿足北方糧食需求。

更何況遼東之地甚爲遼闊,而且土地非常肥沃,雖然因爲氣候原因,一年僅能產糧一季,但是遼東人口稀少,所產糧食足以供北方民衆以及駐軍使用,如果做的好的話,非但不需要從南方向北方輸糧,相反遼東所產糧食,還能向內地輸入!

不要不相信朕所說的話,朕絕非是在臆想,只要我朝今後平定了建奴之亂以後,恢復了遼東人口,加大對遼東的屯墾,料想北方糧食便不成問題!

另外前明之所以定都北京,有着天子守國門的想法,前明皇帝尚且能做到這一點,崇禎至死都沒有離開北京城,起碼在這一點上,前明就朝的那些皇帝所作所爲朕也感到佩服,現如今換做了朕來執掌這天下,朕難道還不如那些前朝諸帝不成?所以朕認爲,假如定都的話,還是以北京爲佳!”

諸臣聽罷了肖天健的話之後,立即都明白了肖天健的心意,肖天健已經表明了定都的話,便會定都於北京城,這麼一來,他們的爭論也就沒有了意義,這令那些力主定都於南京城的諸臣有點泄氣。

於是諸臣立即紛紛拜服稱聖上英明……

“但是!諸卿切莫着急,雖然朕定都北京心意已決,但是眼下卻還不是立即遷都到北京城的時候!”肖天健擡手止住了這幫大臣們的拍馬之聲,繼續開口說道。

付德明聽罷之後,不由得有點擔心,擡頭對肖天健問道:“聖上,請恕微臣冒犯,不知聖上說現在還不是時候,又是什麼意思?現在戶部因爲要應付西北戰事和南方即將展開的戰事,壓力已經非常大了,雖然微臣已經按照聖上提點,正在準備推行國債,但是眼下戶部實在是拿不出太多的錢,來用於重新修繕北京的紫禁城,而且紫禁城眼下並不算破舊,還望聖上待到我朝國力恢復一二之後,再修繕紫禁城不遲!”

肖天健一下差點被付德明給氣樂了起來,這付德明倒是個看家的好管家,這錢袋子捂的真嚴實呀!於是他笑道:“付愛卿會錯了朕的意思了,朕豈是那種罔顧民生之人!現如今我朝新立,用錢的地方太多,朕豈能不知?朕難道是那種奢侈的帝王嗎?”

付德明趕緊低頭拜服稱道:“微臣不敢!”

“哼!你不是不敢,是很敢!你剛纔的話,已經擺明了指明朕是亂花錢的帝王!哼!”肖天健很是不爽,忍不住嚇唬嚇唬付德明。

牛金星這個時候出列奏道:“付尚書妄自揣測聖意,實在是罪該萬死!還請聖上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天威浩蕩,聖意豈是我等可以妄自揣測的?付大人實在是太過份了!”

付德明果真被嚇到了,趴在地上連稱有罪,不過心裡面倒是還真就不太服氣,畢竟現在大中朝正是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可是肖天健這半年來,卻將大批財力投入到了深不見底的造船廠和海軍之中,現在陸上的事情還沒有平定下來,肖天健就這麼大手大腳的將錢都丟到了海里面,這不是亂花錢是什麼?這讓付德明這個管錢的戶部尚書,如何不心疼呀!所以付德明今天情急之下,纔會說出這樣的話。

肖天健掃了牛金星一眼,牛金星這傢伙這段時間又有點需要敲打了,雖然他這馬屁拍的不錯,但是擺明了是想要趁着這個機會給付德明墊黑磚的,他們誰對自己更忠心,肖天健自然清楚,付德明這個人就是這樣,有什麼說什麼,有時候還真是不太顧及他的面子,於是肖天健咳嗽了一聲道:“付德明今日卻是該罰,居然妄自猜測朕的心意,認爲朕喜歡胡亂花錢!是不是不滿於朕,這段時間極力擴張海軍實力?居然含沙射影的誹謗於朕!哼!

此事換做旁人,定不能饒你!不過朕念在你一心爲國的份上,就不深究於你了!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饒!就罰你三個月俸祿好了!今後要注意一點,否則的話朕定不再輕饒於你!

牛金星,你也退下吧!這件事就此揭過,從此之後都休要再提了!”

牛金星討了個沒趣,只得訕訕的退入了朝班之中,再也不敢多說話了,肖天健雖然沒有斥責他,但是卻瞪他了一眼,這讓牛金星一下便又警惕了起來,想起了肖天健最不喜歡的就是朝堂之中,大臣們相互拆臺,他剛纔雖然想要拍肖天健的馬屁,但是很顯然肖天健根本就不喜歡他這麼做,於是他只得在心中暗罵自己了一番,再也不敢多說什麼了。

至於付德明被罰俸三個月,這樣的處罰其實根本不算什麼,肖天健只是爲了保全面子,才這麼做罷了,付德明領罰之後,也退入到了朝班之中。

“付愛卿卻是會錯了朕的意思,朕之所以說暫時還不能遷都到北京,絕非是因爲嫌棄紫禁城破敗,對於朕來說,紫禁城已經足夠富麗堂皇了,而且也顯得太大了一些,朕既沒有三宮六院,僅有三個皇妃,這樣大的紫禁城,朕早已知足了!朕絕不會再在紫禁城花費銀子去修繕什麼了!付愛卿你們戶部大可放心便是!

至於你們嫌朕在海軍上投入太大,朕不會再多做什麼解釋,該說的年夜飯的時候朕已經都說過了,今後幾百年是海洋的世界,我們不能再閉門造車了!否則錯過這個時代,就是對我們後代的最大的犯罪!

朕之所以暫緩遷都北上,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南方局勢未定,另外北方百姓也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我們要利用眼下有限的資源,儘可能的先恢復民生,現如今在南京城雖然稍顯侷促,但是也已經足夠用了!

只有待到南方局勢平定之後,朕纔會遷都北上,這件事今天就議到這裡,前期定都之事,各部可以先行鋪墊一下,派員前往京師打一下前站也好!但是朕只有一個要求,鋪張浪費是絕對不行,儘量利用原有的衙門簡單收拾一下即可,我們現如今底子還是太薄了,容不得半點的奢靡!望諸位愛卿能記住朕的話!”

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82章 示之以弱第34章 險勝第118章 出發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30章 初戰第111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230章 失望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113章 又生一計第18章 行賞第39章 再下一城第4章 糧荒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32章 脫離第8章 勢如破竹第80章 順義城下第151章 向東掃蕩第151章 向東掃蕩第29章 再戰石橋第23章 震懾第218章 大戰帷幕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63章 城門2第163章 陽谷縣第142章 爲何而戰第149章 濟生堂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85章 力戰第229章 寶船舊址第53章 急促射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144章 大考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46章 檢驗第218章 美洲第191章 虛實不定第27章 合作第17章 突擊第49章 滿門盡屠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187章 男兒膝下有黃第211章 乘勝追擊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95章 認賭服輸第221章 定淮門第212章 最後對決第64章 世事難料第42章 關寧鐵騎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28章 定策第50章 獻策第86章 老農第146章 有話要說第70章 再生一計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80章 憶苦思甜第20章 禽獸不如第26章 好言相勸第144章 首尾兩端第77章 通州會戰4第128章 懸賞第88章 困局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25章 李闖重振第40章 告慰苦主第71章 異議第27章 忠烈之臣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121章 崇禎遺孤第80章 李自成的無奈第177章 小常原之戰1第27章 小事一樁第33章 忠臣之“死”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120章 如山推進第213章 臨危受命第168章 先捏軟柿子第150章 雙雄會第93章 偵查第17章 突擊第100章 賞功罰過第100章 賞功罰過第5章 傳教士第20章 毫無懸念第87章 激辯2第21章 佈置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83章 參謀部第72章 得勝還師第124章 惡少第7章 反中其計第157章 襲破潞安
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82章 示之以弱第34章 險勝第118章 出發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30章 初戰第111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230章 失望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113章 又生一計第18章 行賞第39章 再下一城第4章 糧荒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32章 脫離第8章 勢如破竹第80章 順義城下第151章 向東掃蕩第151章 向東掃蕩第29章 再戰石橋第23章 震懾第218章 大戰帷幕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63章 城門2第163章 陽谷縣第142章 爲何而戰第149章 濟生堂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85章 力戰第229章 寶船舊址第53章 急促射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144章 大考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46章 檢驗第218章 美洲第191章 虛實不定第27章 合作第17章 突擊第49章 滿門盡屠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187章 男兒膝下有黃第211章 乘勝追擊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95章 認賭服輸第221章 定淮門第212章 最後對決第64章 世事難料第42章 關寧鐵騎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28章 定策第50章 獻策第86章 老農第146章 有話要說第70章 再生一計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80章 憶苦思甜第20章 禽獸不如第26章 好言相勸第144章 首尾兩端第77章 通州會戰4第128章 懸賞第88章 困局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25章 李闖重振第40章 告慰苦主第71章 異議第27章 忠烈之臣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121章 崇禎遺孤第80章 李自成的無奈第177章 小常原之戰1第27章 小事一樁第33章 忠臣之“死”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120章 如山推進第213章 臨危受命第168章 先捏軟柿子第150章 雙雄會第93章 偵查第17章 突擊第100章 賞功罰過第100章 賞功罰過第5章 傳教士第20章 毫無懸念第87章 激辯2第21章 佈置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83章 參謀部第72章 得勝還師第124章 惡少第7章 反中其計第157章 襲破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