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野心勃勃

直升機航母的訓練比艦載機要簡單的些,但依舊不可忽視,海面上風向多變,航母隨波晃動。

現在直升機航母剛開始搭建,還在召集人手,想要順利的上飛機,還要個把月才行。

鴨滑的第三艘已經造了一半了,斯維爾德洛夫巡洋艦又出來一艘,但沒有上艦員。

目前陸強的艦隊就是一艘航母,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一艘兩棲艦,十艘潛艇,若干魚雷艇,不可謂不可憐,連毛熊的海軍都比他搶好幾倍。

好歹毛熊家還有兩三百艘大小艦艇,戰列艦就有3艘,雖然有兩艘還是一戰時期的。而這些艦艇中,超過一半都還是一戰時期的,和陸軍想比,十分可憐,也不被重視,完全就是後孃養的。

四十一集團軍現在的陸軍和空軍已經幾本滿足,只剩下海軍了,接下來的時間,會全力發展海軍,爭取在年尾擁有超過20艘戰鬥艦艇,明年計劃基地和造船廠同時開工,造艦100+艘。這事陸強給自己定下的計劃,但能不能完成就看他努不努力了。

一但艦隊成型,不需要多少,只要滿50艘,陸強就敢南下去揍鬼子。

畢竟陸強揍的是精英路線,當然,也不是說陸強不重視數量,當年德國虎式不就是被t-34的鋼鐵海洋給揍趴了嗎?

當然,當質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也不是數量就能密佈的。

陸強走的是質量和數量並存的路線,畢竟他有這個能力,有着系統這個龐大的後援,陸強完全有這個能力。

當然也不是說陸軍就被他拋棄了,現在陸軍的十幾個師全部編出來了,只是軍官依舊還缺乏,只能將就着提把一些平庸的人。所以軍/政大事,都由陸強他們一手操作,好累的說,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爲。

累是累了些,不過效果很明顯,如此以來5個軍的陸軍全部編起來了,只剩下高強度的訓練了,以及實戰了。

空軍的主力機還是五爺,兵工廠的研究還有什麼成果,雖然已經拆了十幾架五爺了,整個五爺也都摸清了,才動手繪製圖紙,但效果一直還並不理想,新機比起五爺也並不出色。

轟炸機分兩種,一個是戰略轟炸,就是那種鋪天蓋地扔炸彈的那種,還有一個是支援轟炸,就是定點打擊,支援步兵。戰略轟炸還是b-45出馬,而支援轟炸,就由野馬代替,以前用的是五爺,但是五爺的起降維護檢查都很麻煩,沒有野馬那麼簡單,降落也方便,隨便找平坦的空地就能停,而且它的掛彈量也不低,所以支援轟炸的任務就落到野馬的身上。

最近軍工廠那裡弄出一寬螺旋槳飛機,採用水滴形艙蓋,在重要的部位都加裝了裝甲,防護裡大大提升,但這也導致機身加重,極速慢,只能飛到300多,和大多數的飛機速度都差不多,但和野馬的想比,就差了許多,野馬可是有着600多的近700的極速,不是這款新飛機能比的,況且熊貓的防護裡也不耐。

火力上使用了兩挺23mm機炮和4挺機槍,火力很強。但因爲機身過小,裝彈並不多,機炮各只裝100發,四挺機槍加起來一共就有2000發子彈。

火力強,但其他方面還有很多不足。所以並沒量產,只當技術儲備,繼續研發更新更好的飛機。

印尼,只從日本將這裡佔領後,對於當地的人而言,不論誰土著還是移民都沒有好日誌。

移民都是一些荷蘭人和華裔,其中華裔居多,而華裔所收到的傷害也是最多的。因爲在印尼,最有錢的就是華人了,他們肯幹事,什麼活都做,賺的錢也不少。

日軍在試探了以後,見到日本的反應那麼強烈後,就沒有了大動作,改爲偷偷摸摸的。

即使是偷偷摸摸的,死在他們手上的華裔也絕不是少數。

更殘忍的是,日軍將從東北撤走的防疫給水部改頭換面扔到東南亞去了,現在日本四處找活人做研究,當中遇難的華裔不少。

這些事情陸強並不知道,只能說日軍對消息的封閉太好了,一定啊風都不給露出來,讓印尼幾乎與世隔絕。

同時他們大肆抓捕的土著、移民在島上勞作,修建工事,開採礦產。

當地的原住民因爲飽受荷蘭的壓迫,正好乘着日本打來,趕走了荷蘭,但他們也完全沒有想到過,趕走了老虎,又來了狼,而且還是一羣餓狼。

所以他們後悔了,幹嘛要幫助日本打來,但已經完了,現在整個印尼都在日本手上。

日本在佔完印尼後,很快又對澳洲動兵,集結了兩支艦隊作爲掩護,十幾個師團登陸澳洲。

澳大利亞方面也一直在防備着日本,但是日本的進攻太突然了,沒有一點徵兆,突然的就打來了。

而且澳大利亞的軍隊,完全基於英軍,戰鬥力比英軍還差,也就比印度僕從軍稍微強那麼一丟丟,但多出的這麼一丟丟也沒有卵用,在日本的兵鋒下一敗塗地。

原歷史上,日本並沒有打到澳大利亞本土,只是佔領了其一些島嶼,但現在,日軍的軍國主義極度膨脹,先後打敗了各大列強,幾乎生出一股唯我不敗的氣勢。

至於一直壓着他們打的四十一集團軍,都無視了甚至有人揚言要再和四十一集團軍打一場,要讓四十一集團軍看看他們的厲害,所幸日本還沒有自負到那種程度,沒有和陸強開戰,但是他們去打澳大利亞天天去了,柿子挑軟的捏。

日軍的軍隊分兩撥,一撥是在約克角半島登陸直接從新幾內下來就是。另一撥是從印尼羣島下來,直接攻打基茨港。基茨港的守軍只有一個團,外加一些老舊的戰艦,在日軍的飛機巨炮下,很快就沒有了,日軍僅僅花了半天的時間就佔領了基茨港,然後往深縱前進。

東西兩撥軍隊,互不干涉,都筆直南下,準備鑿穿澳大利亞,野心勃勃。(。)

第18章 ,蚌埠攻防戰第78章 ,轟炸日軍機場第77章 ,在北非的59第178章 ,雙胞胎第7章 ,實驗型第26章 ,日軍艦隊來襲第157章 ,良心大大滴第13章 ,昏迷第99章 ,空投第10章 ,俘虜第67章 ,坦克大戰第70章 ,《出征士兵歡送之歌》第88章 ,愛打/炮的土匪第99章 ,暴露第129章 ,飛機來襲第33章 ,“怪”來了第40章 ,飛機跑道作者菌沒靈感第44章 ,真·馬路殺手第107章 ,身世第59章 ,偶遇第111章 ,兵發第77章 ,在北非的59第71章 ,火炮覆蓋第64章 ,沙漠第33章 ,緣由第55章 ,駐進第63章 第33章 ,聲明第102章 ,不長眼的第83章 ,戰鬥打響第79章 ,放棄六安第88章 ,增援計劃第125章 ,特殊部隊第57章 ,報復第153章 ,下看五對負重輪第102章 ,朱由己第183章 ,屠刀第82章 ,坦克測試第91章 ,銷煙第143章 ,出名的狗大戶第180章 ,空降師的首戰第98章 ,事發第55章 ,襲擊第37章 ,夜色第84章 ,大反擊第7章 ,編制問題第162章 ,東窗事發啦第194章 ,通用機槍第50章 ,進攻第25章 ,徐州會戰2第58章 ,投降?第74章 ,除夕夜襲第120章 ,德軍來襲第20章 ,日軍的第三防線第25章 ,徐州會戰2第103章 ,伯父?第84章 ,狗帶第23章 ,杆元廣義第50章 ,直升飛機第103章 ,後續第72章 ,魔盒打開中,請稍後ing...第53章 ,戰起第172章 ,戰廣州第49章 ,王銅章第77章 ,遭遇伏擊第75章 ,除夕夜襲第109章 ,偶遇第144章 ,大shi來了第33章 ,緣由第13章 ,昏迷第175章 ,港口第22章 ,城牆第29章 ,第39章 ,杆元惠子第101章 ,前一天第6章 ,這湯有毒作者菌有話要說第2章 ,新兵百章 了哈哈哈笑第96章 ,談判1第188章 ,遊輪第92章 ,日軍援軍第62章 ,再度談判第78章 ,遭遇伏擊2第190章 ,遇敵第187章 ,日軍艦隊第164章 ,拯救大兵甘嶽良第126章 ,特殊部隊第106章 ,買買買第77章 ,在北非的59第203章 ,攻打琉球第141章 ,又打起來了第93章 ,詢問第104章 ,陸家第5章 ,這就尷尬了第152章 ,第二次戰役第121章 ,德軍突襲第157章 ,良心大大滴恢復更新說明
第18章 ,蚌埠攻防戰第78章 ,轟炸日軍機場第77章 ,在北非的59第178章 ,雙胞胎第7章 ,實驗型第26章 ,日軍艦隊來襲第157章 ,良心大大滴第13章 ,昏迷第99章 ,空投第10章 ,俘虜第67章 ,坦克大戰第70章 ,《出征士兵歡送之歌》第88章 ,愛打/炮的土匪第99章 ,暴露第129章 ,飛機來襲第33章 ,“怪”來了第40章 ,飛機跑道作者菌沒靈感第44章 ,真·馬路殺手第107章 ,身世第59章 ,偶遇第111章 ,兵發第77章 ,在北非的59第71章 ,火炮覆蓋第64章 ,沙漠第33章 ,緣由第55章 ,駐進第63章 第33章 ,聲明第102章 ,不長眼的第83章 ,戰鬥打響第79章 ,放棄六安第88章 ,增援計劃第125章 ,特殊部隊第57章 ,報復第153章 ,下看五對負重輪第102章 ,朱由己第183章 ,屠刀第82章 ,坦克測試第91章 ,銷煙第143章 ,出名的狗大戶第180章 ,空降師的首戰第98章 ,事發第55章 ,襲擊第37章 ,夜色第84章 ,大反擊第7章 ,編制問題第162章 ,東窗事發啦第194章 ,通用機槍第50章 ,進攻第25章 ,徐州會戰2第58章 ,投降?第74章 ,除夕夜襲第120章 ,德軍來襲第20章 ,日軍的第三防線第25章 ,徐州會戰2第103章 ,伯父?第84章 ,狗帶第23章 ,杆元廣義第50章 ,直升飛機第103章 ,後續第72章 ,魔盒打開中,請稍後ing...第53章 ,戰起第172章 ,戰廣州第49章 ,王銅章第77章 ,遭遇伏擊第75章 ,除夕夜襲第109章 ,偶遇第144章 ,大shi來了第33章 ,緣由第13章 ,昏迷第175章 ,港口第22章 ,城牆第29章 ,第39章 ,杆元惠子第101章 ,前一天第6章 ,這湯有毒作者菌有話要說第2章 ,新兵百章 了哈哈哈笑第96章 ,談判1第188章 ,遊輪第92章 ,日軍援軍第62章 ,再度談判第78章 ,遭遇伏擊2第190章 ,遇敵第187章 ,日軍艦隊第164章 ,拯救大兵甘嶽良第126章 ,特殊部隊第106章 ,買買買第77章 ,在北非的59第203章 ,攻打琉球第141章 ,又打起來了第93章 ,詢問第104章 ,陸家第5章 ,這就尷尬了第152章 ,第二次戰役第121章 ,德軍突襲第157章 ,良心大大滴恢復更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