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仁帝這一表態,算是對前廷後宮都表明了,他對於東宮太子妃的人選,沒有任何的反駁意見。
隨即,醒過來的雍仁帝,第一道聖旨,就是下旨黜休當朝皇后範氏,看在顯王的面上,誅其三族。
言相也隨即被牽連而罷官,範秋容的落馬,顯親王嫡子的身份就喪失了,隨即他的皇爵亦降格,從親王降爲嗣王——
範氏只被誅其三族,按理牽連不到言相府上纔對,可誰讓他一直想讓顯王當上儲君,當一回皇帝外公來着。
爲了拉籠旁的勢力,言相手中有太多的把柄,被別人握在手中,爲了各自的家族上位,昨天還可能是盟友,今天就是利益對手。
轉眼間,怕是生死大敵。
範氏之後,就是畢氏,畢氏的懲罰定罪可比對範氏,更重、更嚴厲。因爲護國公居然已經拿着越雍朝的護國神劍,叛國!
根本不管在越雍朝境裡的各氏畢姓族人,只將他唯一的嫡子帶走,就消失在了本朝境內。
別的好說,但是膽敢將本國護國神劍拿走了,這對於越雍朝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
所以,畢妃悲催了,雖然沒有被賜死,可是卻從妃位,一下子被擼到了畢常在,這是最低等的宮妾分位,再低就是沒有分位等級的宮妾,或者是被稱爲“庶人”賜死……這是被貶休的說法。
從皇宮宗室囚牢裡出來,畢常在就被移進了冷宮,直接被看守起來。
端王還好,因爲他一早就站隊在太子身後,他府上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因爲生母從貴妃到妃,再到一個冷宮常在,冷言嘲語肯定要受的。
瑞王就慘了一點,因爲他向來與護國、靖國兩公親近,如今護國神劍被奪,雍和一想到祖傳下來的神劍在他的手中被奪了,心中那一股憤怒如同利劍,如同是如被割了咽喉,恨不得將瑞王都賜死了。
卻被太子冷聲駁了。
最後,瑞王成了開國三百年以來,第一個被剝皇爵貶爲庶民的皇子,連個郡王的爵位都沒有撈着,有問題的妾室全被賜死,餘下來就與瑞王一樣,被幽禁在某個隱匿的別莊裡。
至於宓嬪,原本就是黎高不知從哪裡帶回來的女子,死了就死了,雍仁帝對其沒有什麼想法,但是一想到自己中毒,還是將她的孃家族氏三族遷往極北,流放了三千里。
並且十代內,不許其再從仕族。
雍仁帝一醒來,可謂是手段瞬間兇戾狠厲了不少。
再對比了下,太子監國期間的一些批註,很多重臣私下裡覺得,太子上位,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的。
雍景自從皇父醒來後,就將朝政又一通地丟給他自己處理。
明面上與雍仁帝報過備:太子與太子妃欲出皇城,去皇陵祭告先祖。所以離開時,算是大搖大擺的出行。
事實上,前面鎏金馬駕上走的是隆重,東宮護衛隊就有千人分四列,將鎏金馬車圍成了鐵籠,將兩道上因雪災而閉門閉戶的各府上,都引出奴僕來查看情況了。
但是,其上坐着的,並不是什麼太子和太子妃。不過是爲了軟化別人的眼線罷了,那鎏金馬車上根本就是隻有暗衛假扮的——
PS:誅三族,爲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刑罰之一,又稱爲三族。關於三族的具體指代,歷史上有多種解釋:一爲父族、母族、子族;二爲父、兄、子三族。——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