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瓏海的展望

當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劉毅就給瓏海基地這邊調來了一大批機械。這一批機械,全部都是一些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施工設備。其中竟然還有一部分可變形的工程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完全都是自動工作的,只要施工人員給其設置好程序,然後再過一段時間補充一些能量,就完全不用人再操心。當然了,這些高科技設備在剛開始的使用時,全部是由科研部調派過來的人員進行操作,直到景雁鴻建設部裡的人員完全熟練掌握後,纔算是徹底轉交給了他們。

瓏海基地的建設工作從始至終一直就不停的進行着。前期的工作,就是挖坑,挖一個很深深地坑。深度就像會議中景雁鴻所說,整整四百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境況。四百米深也就不說了,可是面積卻是邊長四乘五公里,整整二十平方公里的的坑,這個概念就比較……

危機前,就算是有十萬工人和許多設備,那也是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夠完成的。可是,在那些科技含量超高的新設備以及工程機器人的面前,這原本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完成的工程,卻是僅僅花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算是這樣的速度,那還是因爲施工人員,對那些新式機械操作的不熟所造成。這麼短時間的成果,着實讓整個瓏海,上到管理高層,下到普通市民都是大爲吃驚了一回。

寧夏平原也算是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地方,在挖掘的過程中,動不動深坑中就會變成一片汪洋沼澤。雖然這對於工程的進度有着很大的影響,可是在大量人手和高科技設備的輔助下,這些困難最終還是被很快解決掉。一個星期後,瓏海基地建設的一期工程算是完成。剩下的則是對這個未來地下城,進行底部和四壁的封閉加固工作。

一個星期的時間,二號基地科研部那邊,分子重組機組完全沒有停歇的開啓着。原本帝釋天第一批送達的金屬箱,只有一臺分子重組機。但隨後,科研部的科研人員又緊趕慢趕的仿製出了三臺。同時,劉毅回來時,又從帝釋天那裡弄來了六臺,一共十臺分子重組機,就這麼不停地連續運轉着,生產出了大量的合金金屬和施工用的複合材料。所以,在瓏海基地那邊進行封閉加固的工作的同時,二號基地這邊也將材料剛好源源不斷的運到了工地。

實際上,這許多的高科技設備按理說,應該直接安裝在工地周邊的。但設備的科技含量實在太過高端,爲了避免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議論,最終也只能如此。只能等到以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畢後,在逐漸公開了。

地下城的四壁一共分爲三層,最外一層是五米厚的合金金屬層,然後向裡第三層也是一層五米厚的合金金屬層,兩者之間的間距是十米,這裡面卻是填充澆灌了複合性材料。這種材料在混合前期,就像是水泥與沙子混合後的狀態一樣,澆灌進入前後兩層金屬層之間就會很快凝固,直接將前後合金金屬層進行粘貼結合。此種情況,大致就和武則天的乾陵一樣,直接變成了一個灌澆而成了金屬四壁,使得整個地下城的四壁牆面與底部變成了一個整體,等到最終封頂階段,那就儼然是一個完全封閉的超大型金屬盒子。

地下城的四壁和底部的厚度整整是二十米。光是這一部分所用的金屬材料,就耗費了瓏海基地幾乎百分之七十的金屬資源。其中光是被分解的汽車就有數萬輛之多,可見其耗費的資源有多少。

底部地面的建設也是如此,最後整個地下城四壁和底部的封閉加固,整整耗費了近三週的時間。剩下工作就是分層佈局了,這也是比較耗費時間的事情。每一層的之間的高差是五十米,每一層中間又有着十米的隔離層。這時候,從帝釋天那裡的所得到高科技機械和工程機器人又發揮了其強大作用。

兩層之間的隔離層,完全使用的是另外一種新型金屬合金材料,直接分段將地下城的五層分割出來。這種金屬合金材料來源於帝釋天那裡,就是爲了拿這些東西,劉毅纔多等待了幾天的時間。

這些金屬合金,無論是強度與拉伸性都比地球上最好的金屬要強上幾百倍。拿帝釋天的話來說,按照上述方法弄出來的地下城,就算是地球上最具威力的核彈,以十倍能量進行攻擊,也根本不能使其被破壞。其抗震性,就算是來個十級地震,也完全是安然無恙的說。除非是整個地層裂開,而且剛好面積比地下城大。那麼,整個地下城掉到地底被徹底掩埋還差不多。

當然了,作爲地球人的劉毅,對於這些說法多少還是有些不相信的話雖說是從帝釋天的口中說出來,他也是寧可信其有。但在封頂的階段,他還是在地下城每兩層之間,增加了十根巨型圓柱進行了支撐。最後,在如此高科技手段,高質量的材料施工下,整個地下城在建成之後,至少將是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壘式建築。

如此一看,整個地下城最終看似成了一個嚴密的超大型金屬盒子,實際不然。地下城被分割成了五層,每層之間都有着十米的距離。除去合金隔離層的三米厚度,剩下大約七米的厚度全部被覆蓋了一層泥土。加上從帝釋天那裡搞來的空氣淨化系統、水源循環系統、人工日月系統以及虛擬影象系統等科技。待地下城建設完善之後,人們生活在地底,那和生活在地面上基本完全沒什麼兩樣。

地下城五層,其中一層中央位置是一個,可同時容上百萬人大約四百萬平米的超大型廣場,廣場中央將會有一個一千平米的高臺,高臺之上倒是會建一座瓏海基地市市標建築。除去廣場之外,瓏海政府行政辦公區、瓏海軍校、國安防衛軍所在地分立廣場周邊;二三層爲居住生活區和商業區;四層爲輕工業製造區;五層爲種植養殖區。根據設計,整個地下城初定的人口容納量是一百萬,最高人口容納量爲五百萬。這些人口數,是按照地下城的生產供給力度所設定。

地下五層裡沒有科研部的身影,那是因爲如今科研部所擁有的科技信息實在是太多也太高端。所以,緊靠地下城一公里外,還有一個小型地下城,那裡將是瓏海的科研基地所在。無論是設計還是建造手段與科技含量都和地下城一般無二,只是面積稍小一些,只有一平方公里。當然了,五層下來,這就是五平方公里。

最後則是重工業區。按照劉毅的意思,由宏仔設計,瓏海建設部的工程師以及最後帝釋天所給的建議,完成的最終瓏海基地的設計草圖。重工業區分佈在瓏海基地四周地下,一共有三處,與科研基地剛好分佈在地下城的四周。不過,重工業區的面積卻要比科研基地大了一倍。而且也只有兩層。

瓏海基地的地下建築佈局至此也即完善,整個地下世界到時都會以地下城爲中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地下通道進行連接,達成一個整體效果。

至於地面上的建築沒有地下建築那麼複雜了。待地下城主體建設完成封頂後,地面上瓏海基地原址,將會有一道十米寬二十米高的城牆,城牆中空分層,既可以當成碉堡使用,又可以駐軍。城牆的四個角將會有一座類似與古代的城堡式的建築,中心位置,也會有一座三十米高的巨大樓體建築。這樣下來,外圍四角和中心樓體之間,在遇到空中襲擊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特定手段發出能量,形成一個能量光罩。對整個瓏海地面城牆範圍內進行包裹抵擋攻擊。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至於技術方面,由帝釋天提供更是不用擔心。

城牆外圍,當初的那道護城河也被保留下來,只是規模和位置有了一些調整。整個護城河到時候,寬將會有五十米,深度也會達到十米。同時,距離城牆距離爲五百米。至於水源,則是來自於地下水和從賀蘭山上引下來的泉水。有了帝釋天提供的高端水源循環系統,這護城河雖然只是環繞圍牆,卻也絕對不會變成死水,甚至還能利用河水循環流動時,所帶來的動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工作。

除此之外,瓏海基地原址上城牆範圍內,將會建造出一片建築羣,其中也會有居住區,商業區等等設施。作爲瓏海基地對外的形象展示出來。

至於地面上其他範圍,除了地下科研基地和三處重工業區的地面上,會有四個軍事基地外,幾乎再沒有什麼建築可尋。當然了,這只是前期的規劃佈局,而且半年的時間裡,劉毅的目標也只是希望,地下城的主體和地面上的圍牆部分徹底完成。並沒有奢望着,所有建築設施能夠在半年的時間全部完成。

當然了,按照劉毅當初的設想,以瓏海基地爲中心,四個方向還會向外拓展二十公里的距離,再興建一道城牆,然後以一號駐地、二號駐地爲藍本,在四個角興建四座小型城池。這樣被城牆圈出來的土地,既可以進行農業生產,又可已安置人口。同時四座小城也既可以駐軍,又可以駐民。不過,這一預想最終卻在最高會議時沒有得到通過。畢竟如果真按照劉毅的設想來,那麼未來的瓏海基地哪裡還能稱的上基地,已經完全是自成一國了。

實際上,到目前爲止,瓏海人心歸一就算自成一國又有何妨。但關鍵的問題是,如此下來,整個基地根本沒有這麼多人口可充實進來。所以最終,劉毅也就放棄了這一計劃。不過最高會議還是保留的這個意見。畢竟,未來的事情誰也很難預料。如今沒有這麼多人口,可不代表將來沒有這麼多人口。所以了,最後的決定是,待所有前期規劃建設全部完成的時候,先會在十公里的範圍內,建造一道城牆出來。至此整個瓏海基地的未來也就如此決定下來。

當然了,瓏海主基地這邊這樣安排後,二號基地那邊也是會有所改造變動。不過在主基地這邊的科研基地建好之後,那裡將會最終變成一座純軍事用途的訓練基地來用。最後的建設,無非就是地面的城牆,地下的拓展加固等問題。那都是後續施工的步驟。

在地下城一期工程的施工階段,瓏海基地除了解峰的一師,在新招的六萬新兵的配合下,繼續對整個銀川市城區進行掃蕩清理喪屍、營救倖存者和蒐集物資之外,其他的工作的也正常在進行着。

身體藥劑強化的工作,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也是最終分批完成。至此,瓏海軍隊十萬人普通軍隊戰士,全部成爲了黃階一級的進化體,軍官則至少是黃階三極。原來最早的白書陽那一批龍衛戰士,如今大部分都達到了黃階五級,最低也是黃階四級。當然了,在部隊擴編以後,那些龍衛戰士們也全部由營長晉升爲團長。而像胡兵、李涯這些比較有智慧的指揮員則直接晉升爲代師長。當然了,雖然有個代字,可只要在行動過程中不出現大的差錯,基本這個代字就像不存在一樣。

十萬人五個師,如今的師長分別是一師師長解峰;二師師長鬍兵;三師師長李涯;四師師長岳陽;五師師長武鋒。五個師成爲了一個軍團,軍團司令爲劉強,副司令員則是解峰。

在此期間,瓏海軍隊參謀部也正是成立,參謀部的成員則是那些被營救下來的,一批軍幹所的老軍官,還有像黃海那樣比較有謀略的普通瓏海市民。

總之,經過這次的人口激增,瓏海無論是軍隊建設,還是基地建設,諸多的方面都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體系。如果說,在這之前,瓏海只是有一個大概的框架。那麼現在,這個框架內已經被填充了豐富的血肉。

一切雖然順利,但整整一個月下來,也是發生了一些非常喜劇性的小插曲。那就是瓏海軍隊女兵的徵召。。.。

第13章 責任第9章 立志於末世第41章 準備撤離第16章 戰友重逢第6章 你是累贅第33章 喪屍鳥參戰第14章 你們總算來了第4章 奔赴賀蘭山第13章 血腥屠場(一)第24章 威脅第8章 收服異三第5章 完美配合第12章 五千機甲出擊第49章 太空之旅第3章 出發第13章 損傷嚴重第3章 恐懼大爆發第30章 剛剛開始第29章 異空間製造第40章 近身戰巨蟲第40章 異變體部隊出征第1章 四名保鏢第31章 撤離進行中第2章 真相(下)第21章 整合第20章 誘敵殺戮第26章 突破頻臨第5章 宏仔“復活”(下)第38章 牽掛的心第44章 一戰鑄就(五)第53章 我可是宏仔第6章 年夜聚餐第61章 準備就緒第35章 贏的慘烈第15章 計劃確定第24章 外星殖民開始第1章 四名保鏢第17章 主動出擊第36章 劉毅是我哥第13章 血腥屠場(一)第31章 蟲族來襲第4章 挺進第42章 一戰鑄就(三)第17章 獵殺喪屍(一)第7章 機甲“輕騎兵”第32章 我是人不是神第27章 黃階一級(上)第19章 單向屠殺第51章 鐵血之戰(六)第23章 慘勝第11章 生死時刻第32章 帝摯(二)第31章 放我出來第4章 挺進第20章 戰鬥在繼續第23章 最後時刻第29章 詭異的平靜第2章 第一目標地第48章 進入一層第43章 市委書記第37章 力量的對決(六)第5章 完美配合第27章 黃階一級(上)第20章 互助突圍第37章 瘋狂的蟲子(上)第27章 龍衛戰師第49章 劉毅的心病第36章 力量的對決(五)第14章 戰略撤退第31章 劍斬一方第34章 豈能容易第4章 宏仔“復活”(上)第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24章 外星殖民開始第35章 佔便宜第34章 極限殺戮(一)第18章 勝利果實第24章 新的王者第27章 搜刮物資第38章 我們是強盜第49章 劉毅的心病第38章 帝釋天的期盼第10章 順利的開端第46章 十萬滅殺(一)第7章 亮劍(三)第29章 攜手第24章 提前進攻第32章 力量的對決(一)第5章 宏仔“復活”(下)第9章 歷練(三)第12章 新龍衛的戰鬥第16章 突破第53章 鐵血之戰(八)第19章 邀請與安排第18章 營地告急第46章 十萬滅殺(一)第53章 完美勝利第41章 希望第56章 宇宙之戰第39章 清理開始
第13章 責任第9章 立志於末世第41章 準備撤離第16章 戰友重逢第6章 你是累贅第33章 喪屍鳥參戰第14章 你們總算來了第4章 奔赴賀蘭山第13章 血腥屠場(一)第24章 威脅第8章 收服異三第5章 完美配合第12章 五千機甲出擊第49章 太空之旅第3章 出發第13章 損傷嚴重第3章 恐懼大爆發第30章 剛剛開始第29章 異空間製造第40章 近身戰巨蟲第40章 異變體部隊出征第1章 四名保鏢第31章 撤離進行中第2章 真相(下)第21章 整合第20章 誘敵殺戮第26章 突破頻臨第5章 宏仔“復活”(下)第38章 牽掛的心第44章 一戰鑄就(五)第53章 我可是宏仔第6章 年夜聚餐第61章 準備就緒第35章 贏的慘烈第15章 計劃確定第24章 外星殖民開始第1章 四名保鏢第17章 主動出擊第36章 劉毅是我哥第13章 血腥屠場(一)第31章 蟲族來襲第4章 挺進第42章 一戰鑄就(三)第17章 獵殺喪屍(一)第7章 機甲“輕騎兵”第32章 我是人不是神第27章 黃階一級(上)第19章 單向屠殺第51章 鐵血之戰(六)第23章 慘勝第11章 生死時刻第32章 帝摯(二)第31章 放我出來第4章 挺進第20章 戰鬥在繼續第23章 最後時刻第29章 詭異的平靜第2章 第一目標地第48章 進入一層第43章 市委書記第37章 力量的對決(六)第5章 完美配合第27章 黃階一級(上)第20章 互助突圍第37章 瘋狂的蟲子(上)第27章 龍衛戰師第49章 劉毅的心病第36章 力量的對決(五)第14章 戰略撤退第31章 劍斬一方第34章 豈能容易第4章 宏仔“復活”(上)第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24章 外星殖民開始第35章 佔便宜第34章 極限殺戮(一)第18章 勝利果實第24章 新的王者第27章 搜刮物資第38章 我們是強盜第49章 劉毅的心病第38章 帝釋天的期盼第10章 順利的開端第46章 十萬滅殺(一)第7章 亮劍(三)第29章 攜手第24章 提前進攻第32章 力量的對決(一)第5章 宏仔“復活”(下)第9章 歷練(三)第12章 新龍衛的戰鬥第16章 突破第53章 鐵血之戰(八)第19章 邀請與安排第18章 營地告急第46章 十萬滅殺(一)第53章 完美勝利第41章 希望第56章 宇宙之戰第39章 清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