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各大世家子弟的陸續的成年。曹操爲了安排這些人的“就業”,也只能擴大自己的樞密院和下屬各個樞密司的規模。爲了讓各家最優秀的子弟得到鍛鍊的機會,他甚至任命了四徵將軍並讓將軍們開啓了各自的幕府,這纔算暫時解決了這些世家子弟的“就業”問題。
同時太學也開始修建,曹操又將管寧從幽州調回,任命其爲光祿大夫、侍中兼任太學祭酒,並引陳琳、荀悅、王朗、華歆、孔融等當時著名的學者兼任太學博士。並採納郭嘉的建議,以教授學問和校對被張遼搶救回來的東觀藏書並編纂典籍爲名,向天下學者發出徵召令。
如此一來,天下士林大譁,除了那些堅定的爲諸侯效力的學者,其餘自由身份的學者以及不少對諸侯沒什麼忠誠可言的士人紛紛動心。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已成爲天下學者第一選擇,其次纔是法家、道家等,這還不過是因爲很多知識儒家典籍中並無解釋,故而學者們便從其他諸子的學術經典中尋找答案,尤其是道家,因爲漢初幾代皇帝皆是以道家“無爲”理論治國,所以道家典籍保存最爲完善,同時道家的理論也最能讓儒家接受,故而被儒家“借”用的東西也最多。形成了“儒家不足道家補”的現象,並漸漸形成了後世完整的儒家學說的雛形。
但是身爲文人,不管他是屬於哪一家學說,哪一個學派,對於教書育人、修訂典籍、編纂史書這些明顯可以名垂青史、萬古留名的事情永遠都是趨之若鶩的。郭嘉此計便是直接針對了文人的這個心理弱點。
“主公,如今楊彪賦閒在家可不是好事,總有人會以主公欺辱老臣來詬病主公……”
“文遠,你有話便直說,難道操還是不能聽得諫言嗎?”
“呵呵!修訂典籍、編纂史書這些都是工程巨大的偉業,總得有德高望重、學問精深之人壓陣不是。主公不妨請文先公出山,統領修書大事,給天下士人以主公重視文治、尊重老臣之舉,也可堵住那些唯恐天下不亂之人的嘴。”
“哈哈哈!文遠果然妙計!奉孝獻策修書,文遠獻計以楊文先爲主,此二策皆妙不可言!操準了!不過最好再加上孔文舉……嗯……昭姬一身所學皆得自伯喈先生,也該列名其中……妙計,妙計啊!”
“聽說了嗎?雒陽的曹丞相徵召天下文人入京,要重新修纂歷代典籍。”
“聽說了,當年董卓劫掠雒陽時,張遼將軍派兵潛入雒陽,東觀藏書大部得以保存。後康成公曾進行過修訂,卻因年事已高,精力不足而半途而廢。曹丞相爲了歷代經典能重現昔日風采,故而派人校對修訂。聽說領銜之人可是文先公和文舉公。”
“你這消息不夠靈通啊!還有伯喈先生的女公子昭姬小姐吶!”
“哦……”
“雒陽曹丞相要修書?”
“正是!不但要修訂歷代典籍,還要重新修纂《漢書》。有昔日東觀藏書作爲參考,楊彪楊文先領銜。此實乃士林大事也!”
“此事卻爲士林之盛事,我等兄弟豈可缺席?即便不能附驥其中。亦該就近爲參與之人搖旗助威纔是。”
“那就是要去雒陽啊?”
“這是自然!難道你們不願親眼看看這等唯有盛世纔會有的文壇壯舉?”
“去!正如兄適才所言,即便不能附驥其中,亦要爲其吶喊助威!”
“大哥,那幫讀書人都怎麼了?一個個好像酒喝多了一樣?”
“老三,不懂就別亂說話!知道嗎?雒陽的曹丞相又發出了徵辟令,徵召天下有才學的讀書人到雒陽參與什麼修書的事。”
“休書?不會吧?休書不是該給女人的嗎?”
“都說了叫你不懂就不要亂說話嘛!什麼休書?那是修書,修訂書籍。只要能參與修書的讀書人,據說都能夠在事情結束後將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讀書人最喜歡什麼?可不就是到處留名嗎?對不,老2。”
“大哥說的是。不過聽說還有朝中重臣參與修書,好像是什麼楊彪、孔融什麼的。”
“楊彪、孔融我知道。那楊彪不就是袁術那廝的親戚嘛。那個孔融好像是不喜歡吃梨。”
“三弟,二哥真是怕了你了。楊彪、孔融乃是海內大儒,在讀書人心中威望極高。”
“啊……”
“啊什麼?你閉嘴吧!”
“沒想到曹公竟然要編纂古籍和修纂史書,更沒想到此事曹公竟然會交給文先公和文舉公領銜主持。若是如此,此事倒不會有假啊!”
“嗯,自康成公過世,士林中無有可真正能夠使天下士人膺服之人了。便是那在荊州名望卓著的龐德公與司馬水鏡亦不得北地士人的認同。”
“難道北地又有人能得到南方士人認同?”
“有礙!管寧管幼安、張遼張文遠,還有荀彧荀文若,以及如今明文領銜修書的文先公和文舉公嘛!這幾位雖然不一定是天下衆望所歸,可是他們在南方自有擁躉,與北方亦是影響極大啊!”
“可你說的前三人沒有參與此事嘛。”
“若真有需要,他們焉能推辭?何況具聞曹丞相欽點伯喈先生的女公子昭姬小姐參與修書。文先公與文舉公亦是欣然應允。有這些人蔘與,還有什麼可擔心的?至少這修書之事絕不會亂來。”
“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再說十遍也是一樣。曹丞相欲修訂諸子典籍與《漢書》,命楊彪、孔融主持大局,徵召天下士人蔘與。”
“這……這這……這可是能夠青史留名的大事啊!青史留名啊!”
郭嘉爲曹操出的這一條計策終於掀起了大浪,而經過張遼的補充完善後,老臣、名儒的領銜更是讓天下士林中人側目。正如人們所議論的那樣,自鄭玄去世之後,士林中個就再沒有一個可以使天下膺服之人,但楊彪與孔融身上的朝廷重臣的背景,還有孔融孔氏子弟的身份,都讓他們主持的這件事具備了無人能夠指責的信譽度。
讀書人讀書求學,除了出仕做官、造福百姓之外,就是追求留名青史。亂世之中出仕做官風險太大,稍有不慎就會因爲站錯隊而陷入萬劫不復。九江名士邊讓、平原名士禰衡便是例子。可是修纂書籍這件事非但不危險,還能夠賺取足夠的聲望,便是能夠留名青史的捷徑。這自然就成爲了文人們的一個最大的誘惑。
再加上郭嘉藉機命屬下密探在諸侯控制地域中到處散播這個消息,使得幾大諸侯即便是想要隱瞞也來不及了。
提高聲望!留名青史!
這兩條好處使得去雒陽參與修纂典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衆諸侯治下也隱隱有了不穩定的跡象。更讓幾大諸侯鬱悶的是,他們根本就不能夠對這種現象表示任何反對意見,也不能用各種手段阻止士人北上。若是他們這麼做了,名聲立刻就會臭大街。這種事情休說本就是名士出身的劉表不敢爲,就是草莽出身的劉備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於是,自中原戰亂時的人才南流現象後,大量的人才又有了迴流的跡象,甚至連一些南方本地的人才也有了北上的意願。大量的士人趨之若鶩般的向雒陽涌來,一時間雒陽城又一次成爲了天下人矚目的中心。
“德操,你就不想去雒陽嗎?”鹿門書院中,龐德公對前來拜訪的司馬徽說道。
司馬徽沒有立刻回答,卻將精力全部放在紅泥小爐上那壺即將沸騰的泉水上。嫋嫋的水汽中。司馬徽快速提壺、洗杯、泡茶,不一會便在自己和龐德公的面前各放上了一杯透着香氣的清茶。
司馬徽對着龐德公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自己端起那並不大的茶盞,深深地嗅了嗅茶香,猛的一口將茶水倒入口中。回味片刻後方才說道:“衆人趨之若鶩,我又何必再去湊熱鬧。何況我還惦記着德公這邊的好茶呢。”
“你啊……”龐德公微微一笑,不再說話。
但是他們身邊的諸葛亮、龐統卻明白這兩位老先生心中並沒有那麼平靜,最起碼諸葛亮能感覺到今日司馬徽的茶要比往日差了幾分火候。至於龐統,他好酒不好茶,卻是體會不到諸葛亮的感覺,然而他卻同樣觀察到了司馬徽喝茶時的動作幅度明顯要比往常大一些。
“你們二人是否也有北上之意?”龐德公早就發現自己的侄兒有些坐立不安。
龐統似被說中了心思,有點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鬢角,“叔父、德操先生,統卻有這樣的想法。我鹿門學子與荊州可謂士林翹楚,但卻未曾在天下人面前立威。雒陽要修書,這卻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藉此使我鹿門書院揚名天下啊!”
龐德公和司馬徽尚未開口,一旁的諸葛亮卻奇道:“咦!士元,你不是說要投身仕途,並與曹操麾下的郭嘉等人一較高下嗎?”
“嗨……”龐統聞言面色一變,露出懊惱的表情。
原來龐統在這之前不但去過劉表那邊,也同樣去過孫權那邊。可是劉表只讓他做了一個功曹,孫權那邊更是因爲他的面貌和對周瑜的不敬而什麼都沒有得到。無法施展才華的龐統只能重新回到鹿門山。而此時不但徐庶已經離開了鹿門山,孟建、石韜也因爲雒陽傳來的消息而下山北上。但龐統的挫折除了龐德公略知一二,便是諸葛亮這樣的好友也並不知情。
但龐統終究是龐統,雖然有些沮喪,但是他依然還能夠灑脫的面對。他苦笑了一聲,將自己的經歷告知了諸葛亮和司馬徽,並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己想借機北上,看看曹操那邊的人物究竟如何了得。
“士元,江東可並非孫仲謀一人,不是還有劉玄德嗎?此人素有仁德之名,你爲何不繼續向東?”司馬徽說道。
“劉備那裡亦非好去處。”龐統無奈的說道:“統在前方柴桑之前便派出貼身書童前往吳郡。可是打聽回來的消息卻是劉玄德正欲削弱吳郡世家,同時還有劉玄德二弟關羽當中羞辱士人的消息。這叫統如何還敢東進?”
司馬徽無語了。他不喜曹操,因爲曹操的理念正是司馬徽反對的。他也不喜孫權,孫家的出身與曹操一樣都不爲司馬徽所認可。他同樣不喜劉表,劉表如今已經沒有了進取之心。如今還能讓司馬徽看得上眼而又能夠有所發展的諸侯也就剩下了劉備一家,司馬徽還想將龐統與諸葛亮一同舉薦給劉備呢,哪知道龐統卻唱了這麼一出,而且還是在諸葛亮的面前。這讓司馬徽爲劉備辯解都不知該從何談起。
“不說這些了。”龐德公開口將話題岔開,“孔明,士元欲北上雒陽,你又有何選擇?”
龐德公這麼一問,龐統和司馬徽的眼神立刻轉移,他們看着諸葛亮,向看看諸葛亮究竟會如何選擇。
三人注視的目光沒有讓諸葛亮的表情有一絲的變化,他的心態依舊保持的十分平穩,這讓龐德公和司馬徽都由衷的從心底發出讚歎。
諸葛亮微微一笑,緩緩說道:“如今天下大勢已經趨於明朗,若無逆天之大變化,曹操統一天下之勢已是不可阻擋。原本亮只是想隱居鄉間,耕讀一生。然雒陽確實有讓亮好奇、迷惑的人和事……”
諸葛亮還未說完,龐統便高興的叫了起來,“啊哈!孔明你果然不愧統的朋友,連想法亦與統一模一樣。咱們便一同前往雒陽,看看那被世人稱頌的曹丞相究竟如何了得!”
司馬徽眉頭一皺,剛要開口,就聽到龐德公那飽經滄桑、看破世情的聲音再度響起。
“也好!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也是自古學子爲何要遊學天下的原因。你二人是我鹿門弟子中的翹楚,自然不能埋首於故紙堆中而窮經皓首。去看看吧,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收穫。多走走,多看看,終究沒有錯!”
龐德公如此一說,司馬徽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即便曹操這釜底抽薪的計策明明白白的擺在那邊,他司馬徽也不可能更沒有那個威信去阻止士人們的追求。
但龐德公的態度卻讓龐統欣喜不已,要知道,就算是龐統之前決定出仕時,龐德公也是一句話都沒說。雖然龐德公這樣做很有些政治投機的味道。但是就學術上講,確實是沒錯。
“侄兒(弟子)遵命!”龐統與諸葛亮躬身回答道。
在雒陽,因爲曹操的徵召令,已經有一些離得近的士人進入了雒陽城。雒陽的大街上也漸漸的多出了不少文人打扮的人,這倒使得雒陽城的大小客棧生意突然間紅火起來。不過這些京城的老闆們無一不是精明之輩,何況雒陽城中的客棧、飯館、酒樓不是郭嘉的手下就是糜家、曹家等大家族的產業,他們在曹操發出徵召令之後便已開始做準備了,他們的客棧早已經準備好了迎接未來那龐大的客流量。
與此同時,雒陽城的東門和西門也分別有一輛馬車和一支騎兵進城,那護衛着馬車的卻是不多見的幽州突騎,而西門的騎兵更是一色的西涼高頭大馬。
“夫君,你來看看震兒這身衣服如何?”曹清在屋子裡對着屋外的張遼喊道。
張遼聽到妻子的聲音十分的無奈,他轉身走進屋子,嘆了口氣說道:“清兒,無非就是讓震兒拜個老師而已。幼安兄你們又不是沒見過,至於那麼鄭重其事嗎?這衣服都換了三套了。”
“說什麼呢?”曹清有點不高興了,可是她的手依舊沒停,還在爲自己的兒子整理着衣服,口中還不停的說道:“拜師乃是人生大事,如何能夠不重視?夫君你有一個名滿天下的老師,我們的兒子難道就不需要一個天下聞名的老師了?荀文若你不同意,郭奉孝我不同意。幼安先生可是咱們都沒有意見的人選,大哥他們更是極力贊成。而且幼安先生與夫君你乃是摯交好友,還有長時間的同僚之誼。如今幼安先生千里迢迢自幽州到雒陽,日後更是要主持太學,將爲天下士人之老師。震兒拜其爲師,焉能不鄭重?”
曹清嘚嘚嘚嘚一大通,頓時讓張遼頭疼不已。張遼也知道,自己的妻子卻是沒有說錯。因爲前世的經歷,張遼對於尊師重道這方面絕對沒有這個時代的那種重視,而且他與管寧的交情也使得他根本就忽視了這個問題。幸好還有個好妻子爲其拾遺補缺,他在頭疼的同時也不禁感嘆自己的運氣。
“反正男主外,女主內。兒子拜師也算內事,自然是清兒你說了算。”張遼一旦認識到錯誤就立刻服軟,不過他還是說道:“不過清兒啊,你最好還是快一些。咱們震兒是個英武瀟灑的男兒,用不着過多的裝飾,簡單、簡約反而能體現出震兒的男子氣質。就像我一樣。否則你們怎麼可能都嫁給我呢?”張遼末了還不忘給自己臉上貼金。
這一下屋子裡更熱鬧了,曹清和在一旁幫忙的婉兒、罄兒臉頰立刻發紅,婉兒低下頭繼續收拾衣服,罄兒“惡狠狠”的瞪着張遼,曹清則暫時撇開兒子,將張遼開脆的推出門去。
“唉!說實話也沒人聽嗎?”張遼仰天長嘆。可隨即便感到不對勁,低頭一看,原來長女張綺正帶着張霆、張霈和張綾這三個弟妹仰着頭看着他。
“呵呵……”張遼有點尷尬的笑了笑,說道:“走,不管你們的媽了,爹爹帶你們玩去。”
“哦!”張綺這幾個孩子立刻拍手歡笑,“跟爹爹玩去嘍!”
大郎求票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