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選材體系的弊與利 4000+求月票

第637章 選材體系的弊與利 4000+求月票

一場朝議,內閣首輔請查稅案,天子準之。

自稅案而起,籠罩京城的詭異平靜,在這一決議之下,瞬間告破。

剪不清理還亂的錯綜複雜,亦是隨着這一道決議,徹底顯現。

哪怕是天子,也難以看清楚這場風波的最終走向會是如何。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利益訴求,每個派系,也有派系的利益訴求。

這場案件,除非在一開始,天子便直接下場干預,以雷霆手段終結。

如若不然的話,蔓延演變之下,就是如今的錯綜複雜。

而天子的興趣,儼然也隨着案情的演變,而一點一點變化着。

從一開始的疑心,到一點點的試探,再到坐視旁觀,最後,到現如今對劉起元的興趣。

相比案情代表的武勳不法,天子更在意的,自然是階級的矛盾。

武勳不法,任何時候都可打擊,但這階級的矛盾,可已經持續了十餘年,到現在,乃至未來,都是綿延禍患。

能有一絲轉變,都比這個案子要重要得多。

畢竟,主動配合,與強制改造,其中可是有着天壤之別!

更何況,還是事關整個天下統治秩序!

這一個年末,就和剛剛過去不久的昭武四年年末,如出一轍。

同樣是與稅有關的風暴,牽扯之人,同樣也是權勢顯赫。

只不過,一個權勢雖顯赫,但卻爲天子家奴,這一個,卻是事關統治秩序的代表。

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誰也看不清楚,至少,這一個年末之際,是不可能有結果出現了。

又一年新年將至,喜慶的意味,儼然又開始充斥着這座京城。

上層的錯綜複雜,只要還在秩序之中,沒有崩壞秩序,那就怎麼也影響不到大治之下的底層百姓。

在數年的大治之下,相比較前明末年時的混亂與蕭條,這座京城,儼然已有了不小的改變。

最明顯的一點,那就是土地改革財稅改革之後,絕大部分百姓,終於不再是忙活了一年,卻是給地主打工了。

辛苦勞作一年,也能有些餘糧,有餘糧,也就意味着積累了一點財富,百姓有一點財富了,自然也就促進了整體大經濟的循環,繁華,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

往年這個時候,天子往往喜歡在城中微服遊覽,體會這難得的喧囂人氣,也好洗去他高居天下之巔的孤寂,添上幾分人性。

但今年,天子顯然是沒時間了,這場風波他要暗中把控,一道失控,那他就得親自下場,將道路掰正!

在幹清宮中,冬日的暖爐已然點上,爐中非是市面上尋常的煤炭,而是某種上好木材燒製而成的木炭。

燃燒之間,淡淡的木香氣,隨着爐中暖意繚繞殿中。

天子一如往常,端坐桌案之後,處理着國家軍政大事。

對士紳文官的打壓,最終反饋到天子這裡的,就如前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一般,許多本該官員處理的政務,都集中到了天子這裡。

這顯然是不正常的事情,天子也不會覺得他的子孫後代,都會如他這般,可以連軸轉的處理着國家軍政大事。

遲早,還得恢復到一個勉強正常的秩序。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天子批示的奏本,也越來越多,不知何時,天子流暢的批閱動作,卻是驟然一滯,平靜的眼眸中,一抹深藏的滲人冷意,亦是驟然浮現而出。

奏本內容很是簡單,吏部上呈,稅務院與民科院學子經考覈通過,擬定授官的名單。

而名單上,很多名字,天子都是耳熟能詳。

非是才能過人,而是血脈過人。

即………權貴的親屬子弟……

沉默許久,滲人的冷意儼然愈發濃郁,但最終,天子還是在這一份奏本上,蓋上了天子印璽。

天子很清楚,大恆,得國不正,故而,立國之後的秩序,也就是一個畸形秩序。

正如他的根基,是武勳軍隊,他的階級敵人,是前明的士紳地主。

而爲了打壓前明那些連合作都不願合作的士紳地主,他不得不重用武勳,用各種方式重用,甚至對武勳大開方便之門,來壓制前明的那些餘毒。

但這正常嗎?

這顯然不正常,甚至是完完全全的畸形!甚至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古往今來,一次次王朝更替,其根本原因,就是資源的分配不均勻!

即統治者絕大多數人的極少數人,掌握着絕大部分的生存資源,讓絕大多數人沒有了活路。

如此,便是數千年曆史輪迴,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歷朝歷代,無數帝王將相,賢能之士,也都在致力於扭轉這一點。

如曾經掌握絕大部分生存資源的門閥世家,已然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如科舉制度的誕生,人才上升渠道的打通,階級的固化削弱,資源某種程度上的再次分配。

如大恆立國以來,用屠刀血洗天下,土地到個人,強硬且血腥的資源再分配。

但……這也在歷史的週期率之中。

畢竟,王朝更替,戰亂不休,就是一場潛移默化的資源再分配,他這由上至下的血腥屠戮,也是資源再分配。

但這只是開始,如何保住資源再分配的成果,纔是避免,或者延緩歷史週期率到來的最根本原因。

但不管如何,那掌握權利的少數人,絕對不能固化。

一旦固化,那………資源分配得再均勻,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徹底糜爛!

而他爲了壓制前明的那些人,對武勳大開方便之門。

讓本就具備了世襲特性的武勳勢力,再輕鬆從軍隊涉足官場。

如此下去,要不了多少年,必然就會成爲一個個盤踞權利上層,觸角遍及天下的門閥世家。

所謂治國牧民,也會成爲這些門閥世家的內部之事。

數百武勳,那就是數百個門閥世家!

他們將盤踞在國家的每一處,牢牢把控着這個國家的所有一切,上升的渠道,將徹底堵塞。

才能,將不在是取才的根本,血脈爲何,纔是最根本的要素。

底層的,在帝國未曾崩塌之前,就永遠只是底層的。

所謂資源再分配,那就必然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他昭武帝所做的一切,最終也只會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科舉……”

天子抿了抿嘴脣,這一個讓他糾結了十數年的詞語,亦是再次浮現在了他的腦海。

他曾經一直想的,是如何改變教育,更改選材體系。

但……經歷了這麼多,有關教育,選材的政策,也試行了許多。

如學院,如教育改革,督學衙門………

嚴格而言,這些,或多或少,都有弊病存在,甚至,對一個國家而言,都不如科舉。

就比如,他一開始想要建立的選材體系,即教育普及,科舉變成類似於後世的公考。

學院則是作爲補充,即晉升培訓,以及最爲重要的新學發展。

如此發展,看上去,似乎是一個頗爲不錯的教育選材體系。

但問題是,在財政壓力下,教育不可能普及,層層上升的教育體系,註定了會是將絕大多數人排除在外的精英教育。

而精英教育,很難定義其好壞,但精英教育,很容易就會牽扯到最爲致命的公平二字。

但普適教育,且不說朝廷財政能不能負擔起,就算是負擔起,但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條件,也容納不了這麼多受教育之人。

顯然,在這個時代,只能選擇精英教育。

當然,教育體系爲何,都是會在時代的框架之上,最根本的問題,是在於選材體系之上。

是普適性的國考,還是層層遞進的科舉選材,這纔是最爲關鍵且致命的問題。

天子一向認爲,選材制度,最根本的目的,並非是要選多麼賢良能幹的人才,也不是爲了將堪用之才,都收歸統治體系,避免人才流落在外,造成統治不穩。

在天子心目中,選材體系的最重要目的,是要打通上升渠道,進行潛移默化的資源再分配。

同時,要最大程度上避免階級固化!

這纔是天子心目中,選材體系的作用所在。

而普適性的國考選才,能夠達到甄選賢才的目的,也能夠達到將人才都收歸統治體系,避免不穩的目的。

但卻很難達到天子想要的這個目的。

一個貧寒之家的子弟,必須得天縱奇才,才能通過精英教育的層層考覈,才能享受到了國家的教育補貼。

不然的話,貧寒子弟,根本承受不起高額的教育費用。

就算他通過了層層考覈的精英教育,最終,他有兩個選擇,一是入學院,研究新學,走技術路線。

但在新學未有根本革命之前,這條路,太窄太窄。

另一個則是參加了普適性的國考,通過後,最終成爲一個從九品的小官。

他再天才,再賢能,沒有背景,一個從九品的小官,一輩子,能往上爬幾級?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一個縣裡面的一兩個位置,蹉跎一生,

而有背景的,縱使再無才無德,也能平步青雲。

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就會導致階級固化,滿朝文武,皆是草包!

而科舉卻不同,層層遞進的選材體系,哪怕是貧寒子弟,一朝金榜題名,也能逆天改命!

按慣例,進士者,哪怕是三甲同進士,最次者,也是一個從七品!

若是狀元探花榜眼,縱覽前明一朝,這些人,只要不犯致命錯誤,那最次者,往往也是一部之侍郎這種部堂重臣!

縱覽青史,教育體系與選材體系,皆是相輔相成的,歷朝歷代的教育體系,大都是半斤八兩,時代所侷限,亦是必然。

但自科舉這個選材體系出現以來,上升渠道,纔算是真正被打破。

歷朝歷代,多少貧寒子弟,因科舉而扶搖直上!哪怕是抵達人臣巔峰,主宰一國之大策的,也有不少!

朝登天子堂,暮爲田舍郎!

僅此一句,便道盡了科舉選材體系的精髓!

而普適性的國考,除非效仿科舉,設三甲,不然的話,很難達到科舉選材體系對上升渠道流通,對破除階級固化的正面作用。

但普適性的國考,設三甲,又明顯太過兒戲。

畢竟,普適國考,其根本目的,是爲了選“吏”,而非選“官”!

而層層遞進的話,又與科舉無異。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如科舉這般起步就授六七品官的,也不符合時代,畢竟,隨着時代演變,官員,也不僅僅只是牧民這一個職能。

商業的興榮,新學的發展,帶來的,便是對官員素質的愈發高要求。

過硬的學識,與對官場,對基層深刻的領悟,缺一不可。

只知誇誇其談,那就成了東林黨了。

而這些問題,也正是如今大恆立國五年來,一直未曾正式確定一個選材體系的根本原因。

如何平衡當下與未來,如何兼顧選才與最大程度上公平上升渠道,抑制階級固化……

重重思緒,在天子腦海之中翻涌,天子知道,要暢通上升渠道也好,還是要破除階級固化也罷。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讓上層的權利,儘可能多的出現真正的新面孔。

只有這樣,階級才難以固化,權利,也就難以世襲,上升的渠道,也才能勉強暢通。

如何儘可能多的讓上層權利出現新面孔,且如何讓這些新面孔,能夠勝任上層權利,且不能讓這些新面孔,成爲上層權利世襲的便利……

這,就是他這個天子,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

但很顯然的是,任何是有利就有弊,對選才制度,天子想要完美的制度,根本不可能達成。

一切問題,最根本的,還是在於人,若大恆代代都是英明神武洞察秋毫的聖君,就算所有制度都是一團糟,大恆依舊能昌盛!

階級固化,上升渠道不暢,說到底也不過是幾個人幾個家族的事情,情況不對,找個藉口屠刀一揮,殺上一批人,位置不就空出來了。

況且,他這個天子之位,不才是天底下,最大的階級固化,最大的權利世襲嗎?

思及於此,天子也不禁一笑,所謂週期率,所謂王朝更替,一切,都還是人的問題。

再好的制度,也得靠人去執行。

而這,還只是大恆文官體系的難題,武將體系的問題,遠比文官體系要嚴重得多!

“麻煩啊……”

天子搖頭,隨手將這封寫滿利益交換的奏本丟在一旁。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大恆,任何人,任何派系,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存在,有弊也就有利。

現如今,天子要的是利,所以選擇性忽視弊。

等到何時,存在的意義沒了。

那就該清算“弊”了。

識趣的,低調懂事,天子或許還能容忍其存在,不識趣的,那就下地獄去吧……

……

(本章完)

第64章 藏經閣第254章 局勢第264章 太后第222章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第20章 奉皇命!第358章 草原劇變第676章 人才第265章 拉開帷幕第620章 江南第606章 宗藩朝貢與條約殖民 3000+第412章 下廣寧,破寧遠,陷錦州!第530章 得天之幸!第677章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第666章 時代變了第169章 奇景第47章 鐵甲功第191章 英國公第613章 急功近利第182章 貓膩第75章 選擇第649章 軍事重心第113章 出征第682章 出行第207章 天子的默認第382章 武淵閣第515章 千斤買馬骨及孔府背書!第505章 殿試第495章 李修已死,唯剩昭武帝!2600第29章 客棧第696章 藩鎮第587章 西域與草原 4000第176章 封賞之後第206章 張家口第240章 文武,地位!第256章 遼東的虎頭蛇尾。第290章 碾壓之局第234章 抵京第535章 秩序恢復正常。第349章 無愧於心!第197章 江山永在!第9章 樁功三境圓滿第54章 戰第30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546章 一戰功成,速戰速決!第331章 李修的本質第660章 天子的決勝之機第529章 官與商第703章 天子之怒第583章 殿議3000第676章 人才第556章 要,出大事了!第57章 碰面第213章 願爲將軍效死!第228章 沒有其他選擇……第711章 官第527章 永遠的治標不治本第411章 兵敗如山倒第209章 權臣之路第160章 見面第157章 咫尺之距第541章 傳統的新學第457章 天下穩定的核心要素 (4000)第114章 騎兵第216章 跪伏第599章 文武動向第701章 錦衣衛第232章 他,就是信仰!第346章 發酵的局勢第103章 難民第419章 賭一次第50章 輸不起!第27章 診斷與詔獄第539章 餘毒未清第422章 必死無疑第194章 本侯給你一個機會第716章 朝鮮第321章 福要雙至!第23章 戰後第267章 磨刀霍霍第657章 西北驟變第482章 災!第258章 堪用,不堪用……第437章 捷報第134章 心知肚明第345章 秦公有後第515章 千斤買馬骨及孔府背書!第302章 傳首天下!第402章 王朝末年第357章 再順一次天家之心意!第317章 一個消息帶來的改變!第170章 內憂外患第448章 遼東治理 (3000)第171章 大局已定第243章 宴會與思考第686章 演練第356章 老李家祖墳冒青煙了!第678章 顧慮第690章 山海之幸第346章 發酵的局勢第270章 一手擎天
第64章 藏經閣第254章 局勢第264章 太后第222章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第20章 奉皇命!第358章 草原劇變第676章 人才第265章 拉開帷幕第620章 江南第606章 宗藩朝貢與條約殖民 3000+第412章 下廣寧,破寧遠,陷錦州!第530章 得天之幸!第677章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第666章 時代變了第169章 奇景第47章 鐵甲功第191章 英國公第613章 急功近利第182章 貓膩第75章 選擇第649章 軍事重心第113章 出征第682章 出行第207章 天子的默認第382章 武淵閣第515章 千斤買馬骨及孔府背書!第505章 殿試第495章 李修已死,唯剩昭武帝!2600第29章 客棧第696章 藩鎮第587章 西域與草原 4000第176章 封賞之後第206章 張家口第240章 文武,地位!第256章 遼東的虎頭蛇尾。第290章 碾壓之局第234章 抵京第535章 秩序恢復正常。第349章 無愧於心!第197章 江山永在!第9章 樁功三境圓滿第54章 戰第303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546章 一戰功成,速戰速決!第331章 李修的本質第660章 天子的決勝之機第529章 官與商第703章 天子之怒第583章 殿議3000第676章 人才第556章 要,出大事了!第57章 碰面第213章 願爲將軍效死!第228章 沒有其他選擇……第711章 官第527章 永遠的治標不治本第411章 兵敗如山倒第209章 權臣之路第160章 見面第157章 咫尺之距第541章 傳統的新學第457章 天下穩定的核心要素 (4000)第114章 騎兵第216章 跪伏第599章 文武動向第701章 錦衣衛第232章 他,就是信仰!第346章 發酵的局勢第103章 難民第419章 賭一次第50章 輸不起!第27章 診斷與詔獄第539章 餘毒未清第422章 必死無疑第194章 本侯給你一個機會第716章 朝鮮第321章 福要雙至!第23章 戰後第267章 磨刀霍霍第657章 西北驟變第482章 災!第258章 堪用,不堪用……第437章 捷報第134章 心知肚明第345章 秦公有後第515章 千斤買馬骨及孔府背書!第302章 傳首天下!第402章 王朝末年第357章 再順一次天家之心意!第317章 一個消息帶來的改變!第170章 內憂外患第448章 遼東治理 (3000)第171章 大局已定第243章 宴會與思考第686章 演練第356章 老李家祖墳冒青煙了!第678章 顧慮第690章 山海之幸第346章 發酵的局勢第270章 一手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