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合縱(下)

不過高原將要稱王的消息在齊國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因爲齊國本來就是天下學者聚集的地方,而且齊國官府對言論學術一向十分開放,不忌言論,因此各種觀點在齊國都可以發表,對高原稱王的態度自然也是多種多樣,有人反對,有人贊同,有人?大罵高原,說高原是大逆不道之舉,也有人盛讚高原,認爲高原可以開創一個新的時代;當然還有人借題發揮,哀嘆人心不古,禮崩樂壞,反正是什麼觀點都有。

但總體來說,主要還是分成兩大類,一但贊同,一是反對,反對高原稱王的人,大部份都是儒家學者,其實這也並不意外,因爲儒家一向就是傳統和秩序的維護者,高原在代郡殺死趙王嘉,自立爲武安君,在儒家學者看來就己經是叛逆之舉,更匆論稱王了。而且齊國本來就是儒家的發祥地,儒家的兩位宗師孔子、孟子都是魯國人,而現在魯國的地方都己屬於齊國。因此齊國自然也成了儒家學說的大本營。

高原稱王的消息一傳到齊王,儒家學者立刻就炸了鍋,有人招開演說,有人撰寫文章,還有人上書齊王肂,一致譴責高原的稱王之舉,要求齊國拒絕參加高原的稱王儀式,甚致還有人要求齊王建,全面停止和代郡的所有來往,和代郡徹底斷交,更有人提出,齊國應該與秦國聯手,維護大義,共同出兵,消滅高原**?.。

而相比之下,贊同高原的人雖然也有不少,在因爲缺少像儒家這樣一個大學派的集體態度,因此在聲勢上要比反對派差了不少。

其實是國相後勝,抓住這個機會,大造輿?論,一面攻擊高原,一面又把矛頭引向安平君田克臧,因爲田克臧是一力主張和高原交好的人,高原稱王不對,田克臧自然也不對。因此後勝在暗中指使儒家學者,連同一部份大臣聯名上書齊王建,要求齊國明確表態,反對高原稱王。

面對着後勝的步步進逼,田克臧當然不會束手就擒,立刻向後勝發動反擊,雖然田克臧在朝中的勢力沒有後勝強,也沒有辦法聚集學者上書齊王建,但田克臧手裡也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商人。

齊國的商業發達,居各國之最,商人的權勢之大,同樣也冠於各國,而這幾年來,齊代兩國的商業來往十分密切,代郡的紙、書、皮毛等商品在齊國極受歡迎,都是搶手貨,商人們可不在乎高原稱不稱王,只要是能和代郡繼續做生意就行了,當初秦國攻燕時,代齊兩國的商業來往就斷絕了半年之久,和代郡有直接商業關係的商人都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因此如果齊國真的斷絕了和代郡的來往,那麼可就損失大了。

而這幾年裡,田克臧一直都爲代齊兩國的商業來往提供方便,因此和齊國的商人保持的關係不錯,他請商人出面,支持高原稱王,一來齊國的商人們還是要買他這個面孑;二來也是爲了商人自己的利益,於是齊國的幾個主要的大商家:端木氏、陶朱氏、田氏、管氏等等,一起出面,聯合了百餘名商家,聯名向齊王建上書,要求齊國承認高原稱王,並且向代郡派出使臣,慶賀高原稱王。

這些商人不僅擁有鉅額的財富,同時也具有龐大的勢力,由其深入民間,在齊國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就連後勝也不敢輕易和商人翻臉,因此商人聯名上齊王建上書以後,頓時把局勢給扳了過來。

同時淳于博和張良兩人也在齊國極積活動,針對高原到底該不該稱王的話題,在稷下學宮一連參加了五場公開辯論,和儒家學者脣槍舌劍,引經據典的爭辯。

儘管儒家學者搬出孔孟的經典,來證明高原稱王之舉不對,但淳于博和張良卻以史實爲證,從楚國稱王、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秦滅周室等等事實來證明,高原的稱王之舉是正常的,如果按孔孟的經典,那麼此前的這些事情,也都是大逆不道之舉。也讓儒家的學者們難以反駁。

雖然五場辯論下來,沒能說服儒家學者,但確實是大大打擊了儒家學者的勢頭,也讓一些其他的學者改變了立場,至少不在反對高原稱王了。

不過他們吵得再熱鬧,最終還是要由齊王建來拍板定奪。而到了這個時候,齊王建也不能再躲在王宮裡裝糊塗,畢竟雖然高原稱王還沒有確定時間,但就在今年,也就剩半年多的時間了,齊國想躲也躲不過去。

因此在王宮裡躲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以後,齊王建終於招集齊國的文武大臣議事,並且詔見博於淳和張良,當場將齊國的國書交給兩人,請兩人轉回代郡去回覆高原,齊國會派出使團,慶賀高原稱王,只是要請高原正式下國書邀請齊國出席,並且告訴齊國舉行稱王儀式的詳細時間。田克臧聽了,自然是徹底放心,而後勝雖然不甘心,但齊王建己經下令,連國書都發下去了,也阻攔不了。好在齊王建只說是慶賀高原稱王,並沒有說要和組成合縱的事情。

其實齊王建對高原稱王之舉到並沒有什麼異議,雖然現在的齊國是儒家的大本營,但齊國的王室對儒家一向不感冒。因爲儒家的真正根基是魯國,只是魯國被齊國所滅,因此才被併入到齊國來。齊國的王室從來沒把儒家看成是齊國的儒家,而在儒家看來,田氏的齊國也不是正統的齊國,可以說雙方互相看不順眼,當初孟子曾在稷下學宮講學十餘年,也沒在齊國出仕,後來反而跑到魏國去做官。

齊王建當然不會按照儒家學說的教義,以君臣大義去苛請高原,再說周室都己經滅亡了十幾年,還有什麼君臣大義,就說不臣,現在這幾個國家都算不臣,楚王稱王己有數百年,齊國是田氏從姜氏手裡奪來的,秦國乾脆就滅了周室,高原再稱王,烏鴉落在黑碳上,誰也別笑誰黑。

再說和高原搞好關係,也不違反齊國的國策,和列國交好嘛,就是秦國也說不出什麼來,反正只要是有高原在前面頂着,秦國就不敢來打齊國。至於合縱的事情,齊王建又裝起糊塗來。

而淳于博和張良領命之後,也向齊王建告辭,轉回到代郡。

聽完了兩人的講說之後,高原才明白其中發生了這麼多曲拆的事情,因此道:“這幾個月以來,兩位一直在外奔波,實在是辛苦了,一段時間就在代郡好好休養,齊楚兩國既然都己答應派遣使臣,來靈壽觀禮,就可以暫時放一放吧,我還有別的事情需要和兩位商議。”

張良道:“主公,我們再離開齊國的時候,安平君曾向我們說過,三國合縱的事情,請主公不必擔心,他自有應對之策,促成齊國加入合縱,等來靈壽觀禮的時候,再與主公詳談。”

高原聽了,也不置可否,老實說他對三國合縱的興趣並不大,因爲齊楚兩國的國力雖然都超過了自己,但軍隊的戰鬥力卻與他們的國力嚴重不符。楚國還好一點,在本土作戰時,還是能夠發揮出較強的戰鬥力,只是出境作戰,就只能打個對拆計算。

而齊國的軍隊就更不用提了,當初高原出使到齊國的時候,就和齊軍打過,用不堪一擊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雖然後來高原曾應田克臧的要求,向齊國派出了一批將領,訓練齊國的軍隊,這幾年下來,到是取得了一些成績,在齊軍的內部訓練作戰中,受過代軍將領訓練的軍隊明顯要比其他軍隊強得多,這也讓田克臧十分滿意。

不過受過代軍將領訓練的齊國?軍隊數量並不多,只有三萬多人,而且還有近一萬是田克臧的私軍,因爲這一行動並不是國家之間的交流,而是高原和田克臧的私人來往,不可能大規模的訓練齊軍。另外訓練再好的軍隊,但只要是沒有經歷過戰場的磨砌,也不能算是強軍。

而且齊軍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缺乏有能力的將材,對於一支缺少實戰經驗軍隊來說,是致關重要的,一頭獅子率領的綿羊可以打敗由一隻綿羊帶領的獅子,這個道理高原當然是再明白也不過了。

但四十餘年的太平時間,不僅消磨了齊軍的鬥志和銳氣,也使齊國的將領完全成了跨掉的一代。田克臧的父親田單可以算的上一代名將,而田克臧的見識雖然不錯,又擔任齊國的大司馬,但卻從來沒有親臨過戰場,自然也談不上名將,因此現在齊國別說是名將,就連一般合格的將材都沒有。齊國的軍隊想成長爲一支強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高原的計劃當中,對抗秦國,只能依靠自己的實力,對齊楚兩國,並不作指望,只要這兩國不在自己的背後搗亂,同時能夠支援自己對抗秦國的物資就夠了。因此高原對齊楚兩國的態度十分明確,只要保持同盟關係就行了,至於組成合縱抗秦,高原並不抱希望,老實說高原還怕被豬隊友連累了。

第9章 ,成山之戰(上)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913章 無衣之曲(二)第15章 ,招降(下)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第926章 挑戰(四)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662章 入城風波(四)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898章 長街之戰(七)第406章 修定計劃二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51章 一個機會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533章 秦國出兵(上)第683章 鬥獸(下)第374章 投誠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761章 訂親(上)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54章 苦戰(下)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705章 轉移第275章 擴軍(上)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821章 行刺(三)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67章 辯論(上)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153章 迴歸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758章 勸進(下)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338章 營救(二)第239章 白靈族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931章 定都(三)第301章 商鋪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63章 門客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459章 秦宮決斷(下)第158章 行刺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566章 會戰(八)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511章 開導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25章 詔回邯鄲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280章 情報第925章 挑戰(三)第802章 扶蘇督軍
第9章 ,成山之戰(上)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271章 齊國來使(五)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913章 無衣之曲(二)第15章 ,招降(下)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第926章 挑戰(四)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662章 入城風波(四)第436章 大梁攻防(七)第898章 長街之戰(七)第406章 修定計劃二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51章 一個機會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533章 秦國出兵(上)第683章 鬥獸(下)第374章 投誠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761章 訂親(上)第880章 邯鄲攻防(三)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54章 苦戰(下)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705章 轉移第275章 擴軍(上)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821章 行刺(三)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67章 辯論(上)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153章 迴歸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758章 勸進(下)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338章 營救(二)第239章 白靈族第143章 虛境少女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319章 商鋪開業(三)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931章 定都(三)第301章 商鋪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63章 門客第624章 進駐井陘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459章 秦宮決斷(下)第158章 行刺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566章 會戰(八)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511章 開導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25章 詔回邯鄲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280章 情報第925章 挑戰(三)第802章 扶蘇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