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

因爲武安軍要保持着整齊的隊列,因此推進的速度並不快,要走完四百多米的距離,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如果燕軍能夠在這一段時間裡,做出決斷,那怕並不是最正確的決斷,也能抵擋一陣子,畢竟燕軍的人數衆多,要想擊敗燕軍,也並不容易。

但這時燕軍的主將騎劫、遼陽君都己經懵了,頭腦中一片空白,什麼都不知道了,只是傻怔怔的看着武安軍逐漸向自己逼近過來。而主將不動,其他的燕兵燕將更是不知所措,結果全部都一點反應也沒有。

就連高原在陣中見了,也不禁有些奇怪,燕軍難到就是這種水平嗎?居然還敢和自己交戰,也不知道燕國的君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不過這時高原當然不會去可憐燕軍,立刻下令,騎軍出擊,向燕軍的左右兩側包抄上去。因爲騎軍的速度快,四百多米的距離也就是幾十秒鐘的事情,因此爲了保證步騎舡同時對燕軍展開打擊,騎軍只能緩一步出擊。

隨着騎軍出動,步兵己經推進到了距離燕軍不到一百步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長弓手釆用拋射,己經夠得上打擊距離了。因此跟在鴛鴦陣後列的四排長弓手停下了兩排,彎弓搭箭,向燕軍射去。

一陣密集的箭矢隨着弓弦的響動,飛上了天空,達到極限高度之後,傳向落下,紛紛射向燕軍。而在燕軍陣中,頓時響起了一連慘叫的聲音。不少燕兵被羽箭射中,或僕或仰,倒在地上。而武安軍的箭矢又接二連三,向燕軍打擊而來。

不辻這一陣箭雨,也將燕軍給射醒了過來,也不等兩名主將下令,紛紛轉身逃走。但向後逃走的都前列的燕兵,後列的燕兵沒有受到弓箭的打擊,有一些燕兵甚致還沒表明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也都沒有動,有人不道:“做什麼?做什麼?怎麼都退回來了。”

而前排的士兵顧着躲閃箭矢,那還顧得上回答,一面大叫着:“讓開,讓開,不讓開就死了。”然後也不管後排的士兵,有人用手推拔拉分,有人用身體硬擠硬撞,士兵們互相擁擠推聳,有不少士兵因爲沒有反應過來,被前面的士兵推倒,踐踏,而本來燕軍就是亂糟糟的,全無隊形,這一下更是亂上加亂。

而就在這時,武安軍的騎軍也從兩側包抄上來,向燕軍的兩脅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一時戰馬奔馳,馬背上的騎士揮槍刺擊,只殺得燕軍的士兵死傷無數,屍橫遍地。燕軍的兩翼也迅速的潰亂了起來。而中路推進的武安軍見狀,也不再保持完整的陣列,而是立刻分散成一個一個的百人小隊,各自爲戰,向燕軍攻擊。

在武安軍的三面夾擊之後,燕軍迅速的走向了全面混亂,騎劫和遼陽君見了,也立刻轉過身上,向薊京的方向狂奔逃竄。

武安軍自然不會放過,隨後緊緊追擊,而整個戰事也完全成了武安軍對燕軍的追擊殺戳,。燕軍被殺得伏屍遍野,血流成渠,而且互相推擠,踐踏,也死傷無數。

不一會兒,燕軍就逃到了自己的大營,一窩蜂的向大營裡擠,但營門只有幾個,而且也只有那麼寬,二十萬大軍想一下子都擠進大營,根本就不可能,何況武安軍還在後面緊追不捨,追着燕軍的後隊猛砍猛殺,燕軍實在是等不急了,有的拼命向大營裡擠,有的扒着營牆翻躍,本來燕軍的大營就是臨時建立,並不堅固,這麼多人擠攀,頓時倒蹋了好幾處。

而武安軍隨後一陣猛砍猛殺,從燕軍自己打開的缺口中殺入到燕軍的大營中,燕軍眼見大營失守,只好又紛紛的離開大營,向其他方向逃離。本來一開始的時候,燕軍還都集中向大營方向撤退,而大營失守之後,燕軍立刻分崩瓦解,四散逃竄。那一個方向都有。還有一些士兵則向武安軍投降。

這一場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三時左右才基本結束,逃回薊軍的燕軍只有二三萬人。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的軍隊都被武安軍斬殺、或是俘虜,其實陣亡的燕軍雖然不少,但也只有六七萬人,而被武安軍俘虜的士兵,只有二萬多人。其他的士兵其實都逃回家去了。

因爲這一次徵集起來的燕兵有一大半都是從薊京周邊地區中徵集的燕國百姓,因此在燕軍敗陣之後,有不少燕兵們都紛紛逃回到自己家裡去了。畢竟仗打到這一步,誰都看得出來,燕軍根本不可能打得武安軍,逃到薊京城裡,也是繼續當兵,還不如逃回家裡仍然做自己的平頭百姓。

戰果的統計,其實是到三天以後,才差不多完全統計清楚,但只是武安軍這邊才知道這些詳細的戰果數字。而在薊京城裡,只知道二十萬大軍,只剩下二三萬人逃回薊京城裡,還沒有上一戰逃回來的士兵多。而武安軍一方,陣亡的士兵還不到三百人,另外還收繳了大量的盔甲武器,戰果的懸殊之大,就連高原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燕軍的敗陣,在薊京城裡也產生了極大的震動,因爲誰都知道這一次武安軍僅僅只出動四萬多軍隊,而且也沒有使用任何詭計,完全是堂堂正正的列陣作戰,竟然把二十萬燕軍打得一敗塗地,燕軍一點理由都找不出來,總不能說燕軍敗陣是因爲武安軍不守規據,燕軍的陣式還沒有列好就發動了進攻。

由其是有一些逃進薊京城裡的士兵,是親眼目睹了高原在陣前投擲長槍的那一幕,退回到薊京城裡之後,更是將這一幕傳說得神忽其神,其中最誇張的一個版本是,高原是在一千步以外,一共擲出了十支長槍,毎一支長槍都連續貫穿了十名燕兵的身體。因此現在整個薊京城裡,都陷入了一股對武安軍的極下恐懼當中,大有一說到武安軍或是高原的名字,就連三歲小兒都不敢啼哭。

燕軍敗退回薊京己是黃昏時分,燕王喜正在一邊欣賞歌舞,一邊用晚膳,聽到了燕軍敗陣的消息之後,燕王喜當時就傻了,怔了好半天之後,燕王喜纔回過神來,當然也再無心用膳,而是立刻下令,招集所有大臣,連同兩位敗軍之將一起聚議。

這時燕國的大臣們都在自己的府裡,有的在暢飲美酒,有的在欣賞歌舞,有的這時都己經休息了,絕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燕軍大敗,而接到了燕王喜的招令之後,衆大臣也只能一邊抱怨,一邊重新換上官服,然後趕到王宮中朝見燕王喜。

等燕國的大臣們都聚齊的時候,天色己經全黒了,在燕國的大殿上點燃了十幾根紅油大蜡,照得一片通明。不過這時所有的燕國大臣都知道了燕軍敗陣的消息,二十萬大軍竟然只剩下兩萬餘人,誰聽了都嚇了一大跳,有不少人心裡甚致都冒出這樣一個念頭,這一次燕國難到是要亡國了嗎?當然這時所有的大臣也都理解了燕王喜的決定,不在有怨言了。

燕王喜乾咳了一聲,道:“衆卿,現在我燕軍大敗,武安軍巳兵臨城下,薊京危矣,衆卿可有保全燕國宗祀之策嗎?”但說完之後,大殿是一陣寂靜,沒有一名大臣發言。

等了好一會兒,燕王喜又問了一句,但仍然還是無人說話,當時強烈反對接受高原的講和條件的三位主要大臣,騎劫和遼陽君是敗軍之將,當然沒有資格發言,而相國弘高也是低頭看着自己的腳尖,燕王喜的問話,就像是沒聽到一樣。

而燕王喜也不禁有氣,點名道:“相國,當初就是你力勸寡人,絕不可與武安軍講和的,現在我燕軍大敗而歸,你又有什麼退敵之策呢?”

弘高忙道:“大王,依臣之見,現在唯有向秦國求救,才能解我燕國之危,請大王任命臣爲使者,立刻出使秦國咸陽,臣定能說服秦君出兵,來救援燕國。”

燕王喜哼了一聲,道:“等你到了咸陽,把秦軍請來了,薊京恐怕早就失守了。”

弘高頓時也不敢再作聲,又低下了頭裝啞吧。而其他的大臣更是都無言以對,一個個都把頭低下,有不少大臣甚致都下意識的後退了幾步,似乎這樣就不會被燕王喜點名了。

這時太傅蘜武纔不慌不忙的出列,道:“大王,早先太子進言,和高原講和,給他兩千鎰黃金、二十萬石糧食,換武安軍退軍,本是保全燕國的良策,可惜衆大臣執意不從,自以爲是,又小視高原,一定要與武安軍爲敵,結果又遭慘敗,導致現在我燕國危在旦夕,因此依老臣之見,唯有仍用太子之議,再與高原講和,給他一些黃金糧食,讓武安軍退軍,才能保全燕國宗嗣。”

其實燕王喜就是等人建議再用太孑丹的意見,和高原講和,因此鞠武說完之後,燕王喜立刻道:“太子,寡人就命你去和高原告和,仍然依照以前的條件,給他兩千鎰黃金、二十萬石糧食,讓高原退軍,你看可行嗎?”

太子丹出列,道:“回稟大王,此議不可行了。”

燕王喜怔了一怔,道:“怎麼就不可行了?”

第21章 秦軍的敗局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402章 突襲大梁(下)第162章 重逢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825章 心意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526章 刺秦(一)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161章 土遁術第598章 突襲薊京(一)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778章 家宴(三)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682章 鬥獸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142章 力量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56章 醒來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17章 鑿穿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276章 擴軍(下)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822章 行刺(四)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230章 移民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28章 災民(上)第150章 捕馬(下)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932章 投效(一)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32章 趙都邯鄲第43章 新府邸(下)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872章 重整旗鼓(三)第292章 結盟第666章 問責(二)第44章 邯鄲集市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7章 趙軍大營(下)第239章 白靈族第768章 靈壽(二)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6章 趙軍大營(上)第544章 佈置(上)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50章 意外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532章 辭行(下)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510章 接頭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724章 墨家(五)第41章 震盪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825章 心意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754章 迴歸(二)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765章 修煉第595章 傷亡(上)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79章 三策(上)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581章 弱點(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294章 佈置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
第21章 秦軍的敗局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921章 趁勝進擊(四)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402章 突襲大梁(下)第162章 重逢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871章 重整旗鼓(二)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825章 心意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526章 刺秦(一)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161章 土遁術第598章 突襲薊京(一)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778章 家宴(三)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682章 鬥獸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142章 力量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56章 醒來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17章 鑿穿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276章 擴軍(下)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822章 行刺(四)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230章 移民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28章 災民(上)第150章 捕馬(下)第499章 潛入咸陽(四)第932章 投效(一)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動(三)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32章 趙都邯鄲第43章 新府邸(下)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872章 重整旗鼓(三)第292章 結盟第666章 問責(二)第44章 邯鄲集市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7章 趙軍大營(下)第239章 白靈族第768章 靈壽(二)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6章 趙軍大營(上)第544章 佈置(上)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50章 意外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532章 辭行(下)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510章 接頭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724章 墨家(五)第41章 震盪第660章 入城風波(二)第825章 心意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754章 迴歸(二)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765章 修煉第595章 傷亡(上)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79章 三策(上)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581章 弱點(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294章 佈置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