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

在正堂落座之後,高原才道:“安城君,現在大梁城裡的情況怎麼樣?請你詳細的告訴我。”

魏增苦笑了一聲,道:“我也不瞞武安君,現在大梁城裡的情況並不好,城中的軍民人口一共只有二十七萬八千餘人。”

高原也大爲驚訝,道:“怎麼只剩下這麼少的人了,連三十萬都不到。”

大梁城裡的常住居民約爲五十萬左右,而城外散居約有二十到三十萬,再加上從各地徵集的軍隊,因此上一次大梁城裡容納了約近八十萬人,雖然說上一次高原離開大梁的時候,帶走了近三十萬軍民,但至少也該有四五十萬人才對,怎麼現在連三十萬都沒有了。

原來高原離開代郡,雖然只帶走了近三十萬的人口,但留下來的人有不少都對魏國失去了信心,不少商人、小世族、手工業者都紛紛舉家舉族離開大梁,有的遷移到齊楚等國,有的雖然沒有遷移到外國,但也搬到了魏國東部,遠離大梁。

而滎口失守之後,魏王假趁機打壓宗室世族,奪回權力,宗室世族的殘餘勢力發動反撲,結果造成了大梁內亂,直到魏増率軍趕到大梁之後,才平息了宗室世族殘餘勢力的反叛,雖然這一次內亂的時間並不長,但也造成了不少人員的傷亡和流失,結果現在只剩下這麼多的人了。

等內亂平息之後,魏増把城中的剩餘人員全部都編制起來,將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部都編組成軍,這樣免強整編出來約十萬軍隊。

不過魏增也知道,這樣臨時徵集起來軍隊的戰鬥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他又將軍隊進行了分編,參加過上一戰的魏軍約有三萬四千餘人,其中包括魏増帶來的五千人,擔任守城的主力軍隊;十八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的青壯年男子約有四萬二千人,爲主力預備軍隊,協助主力軍隊守城;其餘爲後勤運輸的軍隊;同時又編制了六萬餘青壯年女孑,也是付責城中的後勤事務。

聽完了魏増的介紹之後,高原也苦笑了一聲,大梁城裡的軍隊數量雖然不少,但真正可以一戰的,實際只有那三萬餘人,再加上自己帶來的代軍,大約有五萬左右,也就是說守衛大梁城,主要就是靠這五萬多軍隊了,而秦軍這一次進攻大梁,投入的總兵力約在三十萬左右,基本都是久經戰陣的士兵。好在是大梁城有堅固高大的城牆,防禦工事也十分齊全,否則這一戰就不用打了。

高原又問道:“現在城裡還有多少糧草物資。”

魏増道:“城裡的糧草物資到是還算充足,現在府庫中的糧食共有約一百六十餘萬石,食鹽有五十餘萬斤,各種牛羊牲口還有二萬七千餘頭,加上民間應該還有一部份存糧,因此城中的糧食至少能支持一年以上,如果從現在開佁就緊縮一點,撐到兩年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城裡的其他物資也十分充足,各種武器盔甲完全夠用,大型牀弩、投石機各有五百餘架,其他各種守城器俱、車輛還有近千輛。而且這幾天來我還收集了大量的石塊,現在城裡的居民少了,有大量的房屋可以拆除,做爲守城所用。”

高原這才稍稍的鬆了一口氣,看來也不全是壞消息,因爲守城戰的第一要點就是城中要儲備充足的糧食物資,只要糧食充足,那麼守軍的心裡就不會動搖,自古以來,有不少城市的失守,並不是因爲守不住,而是城中的糧食斷絕,結果不戰自破。

按照高原的估計,大梁城是肯定撐不到一年的。而自己當初離開大梁時,只帶走了宗室世族家裡的財物,並沒有動大梁的府庫,看來是做對了。

當然這也和現在大梁城裡的人口大量減少有關,如果現在大梁城裡還有五十萬人口的話,那麼現在庫存的糧食也就只能支撐半年多了,守住大梁半年左右的時間,高原還是有一定的信心。

不過這時高原的心裡一動,正色道:“安城君,有一件事情你要如實的回答我。”

魏增怔了一怔,道:“什麼事情?武安君請儘管詢問。”

高原沉聲道:“現在城中的軍心民心如何?是否有死守大梁,和秦軍決一死戰的決心,還是根本就不想與秦軍決戰,甚致想要開城投降秦軍。”

魏增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如果說完全沒有想投降秦軍的人,自然是不可能,但在下可以向武安君擔保,絕大多數的軍民人等都不會想要投降秦軍,而是要與秦軍決一死戰,死守大梁。”頓了一頓,他了進一步解釋道:“我魏國屢秦國欺侮,因此國中百姓對秦國素懷仇恨之心,而且上一次大梁之戰,秦軍連屠數城,殺死魏國百姓十數萬,大梁城中的百姓是絕不可能向秦軍投降的。”

高原點了點頭,守城戰的第二要點就是上下要有同仇敵愾,死守城池的決心,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齊心協力,堅守到底的決心,那麼就算是城裡儲備的糧草物資再充份也沒有用。而守城戰的第三要點就是要有堅固的城防設施,第四要點就是要有外部的援軍。

這樣看來,四個要點大梁至少佔了前三個,而外部援軍也不是完全沒有,自己不就算是大梁的外援嗎?因此這城還有得一守。而且如果不是秦軍還有水攻這一招,大梁城在糧食斷絕之前,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高原想了一想,道:“安城君,我也直言相告,雖然大梁城尚可一守,但現在的局勢,要比上一次困難得多,雖然我會盡全力守住大梁,但如果到了破城不可挽回,我也只能率軍撤出大梁了。”

魏增也苦笑了一聲,道:“武安君能夠不計前嫌,來救援大梁,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如果大梁真到了守不住的那一天,也不怪武安君,只怪我們魏國註定滅亡,誰都挽救不了。”

雖然高原覺得魏增說得十分淒涼,但現實就是如此,高原不可能陪着大梁一起葬送,因此有些話該說的還是要說。

這時姜桓武、趙江、鄂崇禹、凌風、魯仁杰等人也都已經來到府邸,向高原報告,代軍的士兵基本都己經在城中安置下來了,同時姜桓武等人還在魯仁杰的帶領下,在城牆上視察了一番,瞭解了魏軍的防守佈置。

現在大梁的城防守衛還算是嚴密,只是魏軍己經完全退回到了大梁城中駐守,當初高原在城外設置的陣地己經完全喪失,而這時秦軍的陣地,已經推進到了距離城牆千步以內。好在是大梁城高牆厚,失去城外的陣地,到沒有太大的影響。

於是高原把衆人聚集在一起,招開第一次守城的會議,道:“守城戰的最大弱點就是必須面面俱到,兵力分散,而攻城一方可以集中兵力,主攻一點,因此守城絕不可將兵力完全平均的佈置在防線上,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機動兵力。我決定把代軍做爲機動兵力,視戰局而調派,而固定守城的軍隊由魏軍來擔任。”

魯仁杰點頭道:“武安君之言有理,代軍的人數雖少,但驍勇善戰,做機動兵力最合適。”

高原又道:“城牆分爲四方,毎方安排五千主力軍隊、七千後備軍隊,共計一萬二千軍隊,其餘做爲輪換補充兵力。而且每一方的守軍保證有二千弓箭手,一千弩弓手,另外在加上大量牀弩、投石機各六十架,其他的兵力、器俱視戰況而定,要做佈置。魏軍的調派安排由魯將軍付責。”

魯仁杰趕忙起身,道:“是。”

高原轉頭對魏増道:“安城君,你把所有的工匠人員從軍隊中抽調出來,並集中起來,付責製造、維修守城的器俱。而城中的物資管理,也由你來付責。”

魏增道:“在下一定不辱使命。”

高原點了點頭,道:“現在秦軍還沒有向大梁發動進攻,因此從明天開始,安排人員出城砍樹伐木,越多越好,而且砍伐的樹木越大越好;在城內收集布匹,讓婦女縫製麻袋,出城填土裝包,也是越多越好。”

魯仁杰怔了一怔,道:“武安君,守城作戰,確實需要大量的樹木材料,這到可以理解,但要砂土包做什麼,我們現在有城牆可守,用不着砂土包啊。”

高原道:“秦軍想要攻破大梁,唯一的辦法就是引黃河之水灌城,因此我們必須做好水淹城池的準備,需要大量的船筏工俱,砍伐木材就是爲了多造木筏,而砂土包則是用來堆水之用。”

衆將聽了,這才恍然大悟,魏増起身道:“好,在下立刻就去安排。明天一早,就立刻派人出城伐木挖土。”

高原又道:“姜將軍,你明天領軍出城,掩護伐木的人員。”

姜桓武也立刻起身,道:“是。”

第682章 鬥獸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911章 對策(下)第516章 見面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672章 出塞(上)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720章 墨家(一)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493章 閱軍(八)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242章 考驗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611章 撤軍與追擊(五)第839章 合縱出擊(二)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第141章 心眼第374章 投誠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158章 行刺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644章 匈奴來襲第703章 合作(二)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193章 使命第267章 齊國來使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389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458章 秦宮決斷第240章 突擊匈奴營地(上)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723章 墨家(四)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621章 退軍(三)第530章 刺秦(五)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569章 猶豫(下)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138章 護身符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177章 吉兆(下)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57章 善後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287章 固守待援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26章 天命(上)第13章 訓練騎軍第41章 震盪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39章 攻趙方略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47章 劫持(上)第339章 營救(三)第595章 傷亡(上)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755章 迴歸(三)第933章 投效(二)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50章 離別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92章 密謀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
第682章 鬥獸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第911章 對策(下)第516章 見面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672章 出塞(上)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720章 墨家(一)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493章 閱軍(八)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242章 考驗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611章 撤軍與追擊(五)第839章 合縱出擊(二)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第141章 心眼第374章 投誠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158章 行刺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644章 匈奴來襲第703章 合作(二)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193章 使命第267章 齊國來使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389章 滎口攻防戰(四)第785章 合縱連橫(一)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458章 秦宮決斷第240章 突擊匈奴營地(上)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723章 墨家(四)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621章 退軍(三)第530章 刺秦(五)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569章 猶豫(下)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138章 護身符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177章 吉兆(下)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57章 善後第320章 商鋪開業(四)第287章 固守待援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26章 天命(上)第13章 訓練騎軍第41章 震盪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39章 攻趙方略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416章 擴軍備戰(三)第47章 劫持(上)第339章 營救(三)第595章 傷亡(上)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755章 迴歸(三)第933章 投效(二)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750章 離別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92章 密謀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