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社學

昆城六大城門,每日自開啓城門始,人潮不斷。

除了幾條主街,其餘街區亦是車馬不絕。街上原來冷清寂寥,空鋪出租轉讓的多,現在幾乎一夜之間售罄。

艮七看着工匠們在忙忙碌碌,不由得一陣慶幸。“還是夫人眼光獨到,出手快速。”在南城北城靠近城門的地方買了兩塊地,打算建兩條商業街。如今正在動工。

霍惜笑了笑:“咱們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要是再沒有這個眼光和魄力,連跟在別人後面喝湯都喝不上。”

艮七敬佩不已,“現在是別人跟在咱們身後喝湯了。”

夫人買下兩塊地打算建商業街之後,城中大戶紛紛買地建鋪,一時之間,昆城幾乎連空地都沒有了。

居住在棚戶草寮裡的百姓,都得了一筆豐厚的搬遷錢,沒想到連他們住的草棚都有人買,拿了錢高高興興買房蓋房或做別的買賣去了。

昆城一時之間工匠供不應求,還從周邊各州縣請來不少。

城裡到處在興修土木。肉眼可見地一日一變。西南最大城池不久後將冉冉升起,成爲西南各省府的商業文化中心。

“夫人,北城那塊地方,不修商業街嗎?”

霍惜搖頭:“北城走的人較少,那地方安靜,我和世子商量了,打算在北城建一所大的書院,旁邊再修一些小院子,做爲學舍,和給遠來學子修學進學之所。鋪子也會建幾間,書肆筆墨紙硯等物也得有鋪子販賣。”

“北城那塊地要建書院?”艮七有些吃驚。

眼前南城這塊地最早動工,設計圖紙也早做好了,工匠還沒請到位時,就放到會館預賣了,還沒動工,就幾乎售罄。如今工匠早早請到位,已風風火火開建了數日,可北城那塊地還不見動靜。

沒想到夫人是要留着建書院的嗎?

霍惜點頭,“穆府執掌這塊土地,我和你家世子,將來子子孫孫都會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當然希望它越來越好。隨着一系列利商利民之舉的推出,相信涌入昆城的人口會越來越多。要長足地發展,總不能連間像樣的書院也沒有。”

滇省人口構成複雜,夷漢雜居,夷人聚居的地方,還是原始的刀耕火種,文化更是落後。他們有心融入漢文化圈,但如今並沒有這個條件。

她和穆儼便商量了,先在昆城開一間大的書院,再在各州縣大辦社學。

社學最早興於兀朝時期。

那會兀朝滅了大理國,想教化這方民衆,規定以五十家爲一社,每社設學校一所,請先生來對民衆施以教化。

那會是蒙人治國,教化民衆,雖有積極的意義,但更多的是出於政治考慮。

社學區別於學院私塾,它教化的是半成年人和成年人。是在農閒之餘,令子弟入學,以教習禮儀和教勸農桑爲首要教習任務。衛朝大一統後,社學停辦。

霍惜和穆儼商量着重新把社學開起來,但要更換一些教化內容。

議事堂內,關於重開社學一事也被穆儼提了出來。

“重開社學?”屬官幕僚議論紛紛。

近來世子的動作有些大啊。又是減免稅收,又是充盈人口,又是嚴查瞞報礦稅,如今又要重開社學。

“世子,前朝所開社學,教化民衆帶有私心,民衆也不愛去不愛聽,後因支出龐大,形同虛設。咱們真的有必要重開社學?”

底下有一些人點頭附和,這商稅減免了之後,稅賦收得少,再加上社學開支,只怕更是支應不上。

“世子,其實可以鼓勵有學之士多開私塾書院,如此亦可助長學風學氣。”

至於社學,因爲是義學性質,開支全由各地衙門支出,這部分支出只怕不少。

連黔國公都擰緊了眉頭。

重開社學,教化民衆,有他積極的意義,但是這中間問題不少。黔國公只盼這塊地方穩定安樂,一旦動盪,又要興軍勞師動衆。

相比於黔國公只想守成,穆儼更具開拓精神。

開口道:“去年,我夫人的南北貨行開張之時,便有說過,每年盈利的一成留做惠民之用。如今這一部分先拿出來開社學,建學校學舍及沿請先生。昆城及周邊五縣各開一間社學,費用由廣豐水的南北貨行負責。”

啊?衆人吃驚不小。

都把這事給忘了。世子夫人真的把南北貨行一成盈利捐出來了?那是多少?

南北貨行,他們誰沒有去裡面買過東西?那鋪子日進斗金,令人眼紅。

既然世子說昆城及周邊五縣的社學支出都由南北貨行去年一成盈利裡出,那想必去年盈利不少。天爺,太讓人羨慕妒忌了。

穆展抿了抿嘴,垂了垂眼眸。如果社學再一開,穆儼的聲望會再上一個臺階,他還有什麼能跟他比的?

既然不用衙門支出,屬官和慕僚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社學是當政者所開,教化民衆夾雜着當政者的政治統治需要。蒙人治國,各地牴觸氛圍濃,民衆對社學並不熱衷。但現在是漢人當政,重開社學,教化本地民衆,當然要積極推進。

“世子,那入學之齡是否依照前朝舊制?”

穆儼未答,扭頭看了黔國公一眼。

黔國公喜好詩文,對於重開社學又不用增加衙門開支一事,很是贊同。見穆儼在徵求他的意見,很是滿意。

想了想,說道:“把入學年齡放寬至十二歲以上,三十歲以下。除農閒時令之外,平日若有閒瑕,皆可入學跟讀。教習內容以御製大誥、本朝律令、冠婚喪祭等禮節爲主,輔以經史歷算經一類,首重仍是教勸農桑。”

“是。”見黔國公開口,屬官慕僚紛紛應和。

於是,滇地的社學重開一事,在世子的推動之下,風風火火在各地展開。

因嚴查冒籍一事,各地來附學投考的學子,在得知優厚的就地入籍政策之後,紛紛在本地置田置產。昆城一時地貴房貴。

眼見來投考的學子增加,霍惜的書院建設速度加快。

她手中有人,又不缺銀子,從滇省各地招來的工匠浩浩蕩蕩,投身到書院建設之中。霍惜的動作並不瞞着人,城中大戶紛紛效仿,跟着買地蓋房,食肆客棧一日增開數家。

昆城日漸熱鬧。

第418章 判斷失誤第45章 生意不錯第96章 六錢售空第635章 登聞鼓第906章 中毒第514章 事了第27章 好心人第519章 不易第865章 如何解困第821章 明升暗降第498章 進村第280章 我拿三成第546章 不理第152章 又入坑了第25章 萬幸第506章 有你一半第424章 研磨器第382章 你會有危險嗎第8章 消息第429章 湘妃竹第355章 我以前也這樣嗎第260章 恩人第757章 聽夫人的第138章 想要孩子嗎第612章 異兄妹第610章 憑什麼第520章 如何下手第340章 碼頭上的糾紛第391章 抵達天津第923章 有數第727章 再回江南第582章 釜底抽薪第31章 有錢了第200章 衝撞第270章 行會邀請第257章 違禁品第598章 來客第857章 後人的肩膀第479章 可憐的兒第782章 不甘第602章 對照組第267章 用錢砸出來第295章 肉疼第621章 小子心急了第28章 想換大船第261章 還是得扣籮筐第545章 爲何第241章 境況第874章 建言第793章 選料第192章 看不到了第623章 養恩第662章 兄弟姐妹第333章 舟師後代第725章 年中事第625章 入贅的第869章 真好看第324章 沒琢磨明白第427章 怎麼是一家子第832章 誰動的手第217章 仇恨多了一筆第269章 懷壁其罪第308章 傳家的手藝第164章 我只是我第530章 捂不住了第375章 禍福難料第716章 議定第528章 夜訪第59章 無從下手第863章 合作第4章 小破船第769章 你是漢人嗎第378章 賺這麼多第83章 賣出去了(給可愛又友愛的你們加更)第840章 事成一半第782章 不甘第303章 巡莊第722章 國事家事第126章 眼裡沒有主子第876章 我只有你第530章 捂不住了第727章 再回江南第175章 與你攜手第599章 出言相護第501章 得寶物第623章 養恩第753章 不收了第700章 喜燭高照第622章 來客第597章 且容着第911章 證據第426章 全家一起去第374章 明年還來嗎第430章 一公一母第132章 生意經第357章 門戶不對第362章 投奔第155章 太重第216章 活着就好第358章 還了吧
第418章 判斷失誤第45章 生意不錯第96章 六錢售空第635章 登聞鼓第906章 中毒第514章 事了第27章 好心人第519章 不易第865章 如何解困第821章 明升暗降第498章 進村第280章 我拿三成第546章 不理第152章 又入坑了第25章 萬幸第506章 有你一半第424章 研磨器第382章 你會有危險嗎第8章 消息第429章 湘妃竹第355章 我以前也這樣嗎第260章 恩人第757章 聽夫人的第138章 想要孩子嗎第612章 異兄妹第610章 憑什麼第520章 如何下手第340章 碼頭上的糾紛第391章 抵達天津第923章 有數第727章 再回江南第582章 釜底抽薪第31章 有錢了第200章 衝撞第270章 行會邀請第257章 違禁品第598章 來客第857章 後人的肩膀第479章 可憐的兒第782章 不甘第602章 對照組第267章 用錢砸出來第295章 肉疼第621章 小子心急了第28章 想換大船第261章 還是得扣籮筐第545章 爲何第241章 境況第874章 建言第793章 選料第192章 看不到了第623章 養恩第662章 兄弟姐妹第333章 舟師後代第725章 年中事第625章 入贅的第869章 真好看第324章 沒琢磨明白第427章 怎麼是一家子第832章 誰動的手第217章 仇恨多了一筆第269章 懷壁其罪第308章 傳家的手藝第164章 我只是我第530章 捂不住了第375章 禍福難料第716章 議定第528章 夜訪第59章 無從下手第863章 合作第4章 小破船第769章 你是漢人嗎第378章 賺這麼多第83章 賣出去了(給可愛又友愛的你們加更)第840章 事成一半第782章 不甘第303章 巡莊第722章 國事家事第126章 眼裡沒有主子第876章 我只有你第530章 捂不住了第727章 再回江南第175章 與你攜手第599章 出言相護第501章 得寶物第623章 養恩第753章 不收了第700章 喜燭高照第622章 來客第597章 且容着第911章 證據第426章 全家一起去第374章 明年還來嗎第430章 一公一母第132章 生意經第357章 門戶不對第362章 投奔第155章 太重第216章 活着就好第358章 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