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六承和之治三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貞觀攻略》更多支持!李承乾即位之後,對於大唐國內的治理方針是以寬容爲主要的基調,強調官員廉潔的重要性,也強調官民和諧的重要性,比如官員不能欺凌百姓,仗勢欺人,否則,地方上有頭有臉威望很高的老人家可以直接向上一級政府乃至於朝廷舉報這些官員的違法亂紀行爲,朝廷專門派遣吏部設立部門,直接對皇帝負責,專門監察官員個人行爲。

這是李承乾在和李象談話過後,從蘇寧的話語裡面得到的啓發,或許也算是蘇寧給他間接的上奏,畢竟當了皇帝以後,不能像以前那樣明目張膽的和蘇寧舉辦家庭聚會,以免羣臣對蘇寧過於嫉妒,害了他,不過通過李象的傳話,李承乾還是可以時時刻刻得到蘇寧的最新想法。

比如對官員行爲的監察,李承乾覺得蘇寧說的意思就是,他所痛恨的貪污腐敗之所以屢禁不絕,就連李二陛下都無可奈何,主要還是天下之大,皇帝鞭長莫及,官員之間官官相護,矇蔽了皇帝,使得皇帝有心但卻無力,所以如果想要禁絕貪污腐敗之事發生,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官員有害怕的事情或者人物。

這還必須要有距離官員比較近,讓官員覺得有一把劍懸在自己頭上。只要自己一旦犯錯,這把劍就會立刻掉下來取走自己的性命,有了這樣的擔憂之後。官員纔會不敢貪污腐敗,魚肉百姓,否則,只是靠着人數缺乏的御史,是行不通的,民間就有一個潛規則,叫做強龍不壓地頭蛇。於是就算是強龍,到了人家的地盤。也不一定就能伸張正義。

這一點就算是在民主國家裡面也時有發生,絕對的廉潔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對的廉潔還是可以做到的,主要就是看制度和民心。大唐絕對具備民心,或者說每一個國家都具備這樣的民間基礎,一旦發生官員貪污腐敗的事情,首先損害的就是民衆的利益,民衆絕對是反腐要求特別高的一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民衆來制約官員。

當然最後一句是蘇寧沒有說的,大唐的官民之間還是有着不可逾越的鴻溝,民是鬥不過官的。以民告官,就是以下犯上,不論是否可以打贏官司。都要吃板子,然後流放,李二陛下別的不看重,這一點特別看重,他所着眼的反腐是他所主導之下的反腐,而不是民衆的自發行爲。如果是民衆的反腐,打擊官員。那不就是造反嗎?

李二陛下不能接受。

李承乾的想法比之他的父親似乎要開明一點兒,他認爲民和官之間雖然應該有着明確的分割線,但是科舉制度確立以來,官員都是從百姓而來,換言之,官員也是百姓中的一份子,不能說你做了官就是大老爺,就要讓所有百姓敬畏你,害怕你,處處忍讓,官逼民反的事情可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史書上歷歷在目。

所以李承乾允許民間的領袖,也就是德高望重的三老之類的人員,他們可以擁有彈劾官員,檢舉官員的權利,只要一地官員鬧得民怨沸騰,三老之類德高望重的老者就可以檢舉官員,一經查實,首先就是罷官,帶回長安受審,然後再說其他的。

這條命令頒佈以後,民間對於李承乾的仁政又是一片讚美之聲,都說國朝多年征戰,雖然屢戰屢勝,國朝因此獲利良多,但是軍隊的損失和物資的損耗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我們得到的更多,但是損失的人命是無可替代的,征戰十數年,民間思定,官兵也想要修養,新帝登基,與民休息,施以仁政,乃是大唐之福。

承和初期,大唐出現一個比之貞觀大革新時代更加政通人和的時代,開創者就是李承乾,這一時期,雖然沒有顯赫的軍功,沒有足以名留青史的大事件,但是卻是大唐建立以來民衆幸福感最高的時期,官員們都在老老實實的做事情,沒有牛鬼蛇神在折騰,地方軍政分開之後,軍政制約,三老權利確立之後,民官制約,地方官員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辦事情,絲毫不敢逾越。

大唐安定下來,全力發展,全力恢復,不斷的舔舐着之前的小小創口,療養院制度更加完善,一些無依無靠的孤女成爲了療養院的主要服務人員,傷兵療養的時候,也正好促成了傷兵和這些孤女的感情培養,無形之間解決了一大批光棍官兵的個人問題。

軍人的地位更加崇高,李承乾竭力宣揚軍人的榮耀和擔當,提高軍人的待遇,尤其是常備戰鬥軍和常備守衛軍,至於府兵,似乎並沒有被多少提及,戰鬥在祖國邊疆的常備戰鬥軍和守衛在祖國各地的常備守衛軍纔是百姓們崇拜的對象,他們是職業軍人,只有一個任務,保家衛國。

從此時開始,不知不覺間,府兵制度漸漸被人所遺忘,常備軍成爲了大唐軍隊的主流,參謀總部所統轄的軍隊漸漸轉變成了常備軍爲主,府兵爲輔,府兵基本上成了真正的輔兵,李承乾雖然沒有明言現在就廢除府兵制度,但是也明裡暗裡的暗示,鼓勵府兵加入常備軍隊,成爲職業軍人,當然了,如果你不願意,回家種田也沒人攔着你,農爲國之本嘛!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面,一直到李承乾承和末年,府兵制度名存實亡,後世人們都認爲,正是承和皇帝這樣的舉措,使得府兵制度退出了歷史舞臺,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常備軍制度成爲軍隊主體,也爲更加後面的義務兵役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唐政通人和。正在穩定的發展着,但是其他的國家卻沒有這樣的運氣了,比如波斯帝國。自從阿拉伯之役結束之後,波斯帝國就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所謂內憂,就是立下大功的軍方集團和把持政權的顧問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還有隨之如來的軍方內部騎兵和步兵之爭以及顧問內部的政權之爭,還有民間的起義反抗鬥爭。

至於外患,當然就是羅馬帝國的步步緊逼。戰爭結束之後,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重新進入了對峙狀態。若不是大唐軍隊的介入,要求雙方保持最後的理智,估計兩國真的要不計生死的決一死戰,雖然在那之後兩國也爆發了數次十萬人以上的會戰。但是都沒有發生過皇帝御駕親征的戰鬥了。

羅馬帝國自己也不安穩,國內的反戰情緒相當高漲,民衆不堪重負,不堪嚴苛的賦稅和繁重的徭役,還有更加慘無人道的兵役,被逼無奈從而揭竿而起者不在少數,漸漸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雙方都沒有精力和對方決戰,沒有經歷和對方扯皮。於是秘密簽下停戰協定,掉頭都在那兒忙着鎮壓國內起事,後院起火的事情可不能做。

相比起來。阿拉伯特區之內的安定和和平卻是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所沒有的,這也不能說不是一種辛辣的諷刺。

當然了,波斯帝國比起羅馬帝國的底蘊深厚,要更加麻煩一些,不僅僅有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爭鬥,還有一重更重要的憂患——民衆的潛逃。

如果說中國漢族是世界上最溫順的種族。那肯定是不正確的,人都是一樣的不管經過了多少文化的薰陶。本性不會變,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這一點大家都一樣,頭上的政府只要做的不是太過分,大家只要還有飯吃,就不會起來鬧事,除非被逼到了絕境,纔會出現起義,但是既是如此,起義的還是少部分,想方設法活下去的,纔是絕大多數。

換言之,不到最後不反抗,說的是絕大多數人類。

所以相對於波斯人離大唐比較近,羅馬人只有反抗一條路可以走,而距離大唐比較近且有先天優勢的波斯人有更多的道路可以選擇,他們不會反抗政府,他們害怕;但是之前,大唐軍隊和軍人給了他們很好的感覺,所以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無法承受國內的高壓之後,選擇了逃向大唐尋求庇護——那些大唐來往的商人告訴他們,大唐的生活很好,而且人民除了繳納一部分賦稅之外,不需要承擔徭役。

他們戰戰兢兢的逃向大唐,一開始還比較拘謹,他們不知道那些威武強大的大唐軍人會不會接受他們,他們派了幾個代表悄悄的來到大唐邊界,縮頭縮腦的和大唐軍人進行交涉,表示他們很飢餓,希望得到食物,希望有安穩的生活,並且已經無法承受波斯政府的高壓政策了,他們渴望和平。

大唐軍人沒有驅逐他們,也沒有對他們拔出刀劍,而是找來了軍官,軍官不能決定,就去找將軍,找到了邊軍統領大將焦長河之後,焦長河表示不論別的什麼,他們已經很飢餓了,還有很多的婦孺老人,出於我們的良知,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餓死,我們遠征阿拉伯的時候,是他們提供給我們的糧食,我們應該讓他們有食物可以吃。

於是第一批波斯難民從大唐軍隊這裡的到了大唐的食物——大米和肉食,他們吃得很香,那一批難民都得到了食物,他們對大唐感激不盡,大部分人帶了一些沒有吃完的糧食回到波斯給他們的親人吃,而有一小部分,大概幾百人,跪在焦長河身邊,說他們不願意回到那裡,他們希望可以成爲大唐的子民,交納賦稅,遵紀守法,哪怕比一般的大唐人繳納更高的賦稅也可以。

焦長河和邊軍將士覺得很震驚,究竟是什麼樣的政府和統治政策,纔會讓波斯人放棄他們的祖國,投奔大唐而來?那時已經是貞觀後期,大唐已經強盛很久,朝廷政策也溫和了很久,大家已經習慣了富足安逸沒有徭役的生活,正是因爲親人有這樣的生活,他們纔會選擇從軍報答朝廷,所以他們一時間並不能接受波斯政府還在進行着慘無人道的統治。

正義感氾濫的焦長河開啓了一個先河,總計五百二十七名波斯難民在沒有得到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同意的前提下,進入了大唐的領土中,首先安置在邊軍軍營裡面庇護着,焦長河派人快馬報告安西都護府,希望可以接納被壓迫的瀕臨死亡的波斯難民進入大唐境內避難,他們願意成爲大唐子民。

這個先河一開,後面就一發不可收拾,第三天,總計三千一百二十六名波斯難民一起來到了波斯大唐邊境,男女老幼一個不缺,甚至還有在襁褓中號哭不已的嬰兒,焦長河面對這種架勢也震驚了,不敢擅自做決定把這樣多的波斯難民放入大唐邊境,他也預料到了,一旦他允許這些人進入大唐邊境,下一次來這裡的,估計就是三萬人了。

在人口決定一切的時代,人口就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波斯政府會如何反應?

焦長河坐不住了,他把指揮權交給副將,命令副將暫時不要讓他們進入大唐國境,只是供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在外面等待,他決定親自趕往安西都護府請求大都護決斷,不,不是大都護,是皇帝陛下的決斷。

然而就在焦長河趕到安西都護府的當天,在波唐邊境發生了波斯官員和軍人追擊而來砍殺波斯難民的事情,那名副將比焦長河還要正義感氾濫,當場就忍不住了,事實上,經過多年薰陶,大唐軍隊普遍認同一個道理——把刀劍對着本國子民,是一種恥辱,除非他們叛國。

波斯人肆無忌憚的殘殺本國子民,乃至於一個波斯官員毫不猶豫的把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狠狠摔在地上,一個時辰之前,副將還專門從別的軍營要來了一桶煮過的牛乳,餵養這個因爲母親飢餓沒有乳汁而餓得奄奄一息的嬰兒,看着嬰兒恢復了活力,一羣士兵們笑得很開心,但是轉瞬之間,這個嬰兒死於非命,在他生命剛要開始的時候……)。

七百四十三後發制人三百三十三現代化的裝備七百五十七薛仁貴伏殺行動一一越千年三百九十太子伴讀八百二十七炮兵至三百三十九孟家二郎六百七十七吐蕃的最後時光一四百五十一猛料六百三十二有後了三百一十三給你一個驚喜五穿越神機諾基亞六十二行俠仗義的李芮涵下四百八十徐巖之死八百三十六孫思邈出手七百零四劉仁軌自薦三百六十六蘇寧的怨念三十李二陛下的決定下三百九十一籠中鳥八百一十將在外一百九十三李孝恭的橄欖枝下二百五十七薛禮從軍記上九百四十二皇帝老了上二百一十三明犯大唐者雖遠必誅下二百三十七這三個我都要上二百九十六軍事大學教學體制下七十二應急預案下八百九十九敢死四百七十二仇恨之火四過目不忘七百九十五天意上八百一十六金庾信四百七十一師徒一百三十找誰呢八百零六吃貓行動下七十七近水樓臺求收藏推薦四十七掉到龍坑裡七百五十六一戰定草原九百三十二最後的信仰中一百九十二李孝恭的橄欖枝上九百八十九波斯特區一百七十大唐特色的唐式醫院三百三十八他找死與我何關四百二十五牌桌之上無父子下六百三十一還有一個五百三十五大唐沒有火油求訂閱七百九十運氣三四百七十七祿東贊必須死上八百三十三國亂戰七百六十五峰迴路轉四二百九十六軍事大學教學體制下九十一誰是陰人四百三十九初露端倪一百六十一事成六百零三鷹視狼顧上三百六十一互市二百八十一你們都是贏家上三百七十六軍訓完畢九百七十一談判五十四陰魂不散的孔穎達上四百六十四絕不留情一百七十四特種部隊的首次戰鬥下五百一十二豈曰無衣九百五十九彩虹四八百五十二薩珊王朝的危機一百九十五未婚妻李芮涵五百四十五貞觀革新求月票訂閱九百五十四暴風雨七一百四十五謎雲密佈六百九十一求救的海員一百七十九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六百九十二嶺南英豪六百四十五大航海之序幕五百李二陛下的雷霆之怒五百四十三我是有老婆的男人二百九十四天地玄黃下七百三十六初露端倪八百六十一歸來的船隊下一百七十四特種部隊的首次戰鬥下五百八十三杜如晦出招二百二十五奔襲王庭上六百三十二有後了九十小妹要自強八百八十二不按常理出牌的蘇我入鹿下七百三十七事出蹊蹺三百零五最後的審覈二百四十三雙胞胎姐妹花五百四十二高富帥訂閱九百零九三年上八百六十九全勝九百七十二嘲諷六百六十祿東讚的末日二三百二十一野炊記事上五百一十八不需要憐憫四百四十三孟雨的決心五百七十售書爲信二百四十武人學堂八百一十二保王伐唐上四十八可憐天下父母心七百六十九臨危受命上
七百四十三後發制人三百三十三現代化的裝備七百五十七薛仁貴伏殺行動一一越千年三百九十太子伴讀八百二十七炮兵至三百三十九孟家二郎六百七十七吐蕃的最後時光一四百五十一猛料六百三十二有後了三百一十三給你一個驚喜五穿越神機諾基亞六十二行俠仗義的李芮涵下四百八十徐巖之死八百三十六孫思邈出手七百零四劉仁軌自薦三百六十六蘇寧的怨念三十李二陛下的決定下三百九十一籠中鳥八百一十將在外一百九十三李孝恭的橄欖枝下二百五十七薛禮從軍記上九百四十二皇帝老了上二百一十三明犯大唐者雖遠必誅下二百三十七這三個我都要上二百九十六軍事大學教學體制下七十二應急預案下八百九十九敢死四百七十二仇恨之火四過目不忘七百九十五天意上八百一十六金庾信四百七十一師徒一百三十找誰呢八百零六吃貓行動下七十七近水樓臺求收藏推薦四十七掉到龍坑裡七百五十六一戰定草原九百三十二最後的信仰中一百九十二李孝恭的橄欖枝上九百八十九波斯特區一百七十大唐特色的唐式醫院三百三十八他找死與我何關四百二十五牌桌之上無父子下六百三十一還有一個五百三十五大唐沒有火油求訂閱七百九十運氣三四百七十七祿東贊必須死上八百三十三國亂戰七百六十五峰迴路轉四二百九十六軍事大學教學體制下九十一誰是陰人四百三十九初露端倪一百六十一事成六百零三鷹視狼顧上三百六十一互市二百八十一你們都是贏家上三百七十六軍訓完畢九百七十一談判五十四陰魂不散的孔穎達上四百六十四絕不留情一百七十四特種部隊的首次戰鬥下五百一十二豈曰無衣九百五十九彩虹四八百五十二薩珊王朝的危機一百九十五未婚妻李芮涵五百四十五貞觀革新求月票訂閱九百五十四暴風雨七一百四十五謎雲密佈六百九十一求救的海員一百七十九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六百九十二嶺南英豪六百四十五大航海之序幕五百李二陛下的雷霆之怒五百四十三我是有老婆的男人二百九十四天地玄黃下七百三十六初露端倪八百六十一歸來的船隊下一百七十四特種部隊的首次戰鬥下五百八十三杜如晦出招二百二十五奔襲王庭上六百三十二有後了九十小妹要自強八百八十二不按常理出牌的蘇我入鹿下七百三十七事出蹊蹺三百零五最後的審覈二百四十三雙胞胎姐妹花五百四十二高富帥訂閱九百零九三年上八百六十九全勝九百七十二嘲諷六百六十祿東讚的末日二三百二十一野炊記事上五百一十八不需要憐憫四百四十三孟雨的決心五百七十售書爲信二百四十武人學堂八百一十二保王伐唐上四十八可憐天下父母心七百六十九臨危受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