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家天下

東海伏波,萬水東流,饕餮之水有了去處,第一件事情完成,治水的第二件事便是收取那九滴歸墟之水。

此事楊帆海幫不上忙,孫九陽也沒有要他幫忙的意思。歸墟之水牽扯到一萬多年前的因果,乃是他與東皇太一一起結下。如果東皇太一已經成爲過去,這因果自然也是落在他身上。

所謂因果,解鈴還須繫鈴人,孫九陽來此也是早已準備。之所以花了這麼多年纔來九州,爲的就是在煉製寶物。一件是那定海神針,另一件則是收取這歸墟之水的九鼎。

九鼎與那定海神針一般,都是用非同一般的東西煉製而成。定海神針乃是不周山,用來鎮水,而九鼎則是用天界碎片。

昔日巫妖之戰,東皇太一大戰巫族大祭司,天界也無法承受兩者之威,九重天界僅剩九重天存留,其他的天界則是化成了碎片,落到洪荒各處。

因九重天出現破損,導致天河之水氾濫,聖人女媧煉製五色神石補天,煉製五色神石用的就是天界碎片。

爲了讓世界恢復安寧,昔日天下強者無不出手相助,將能找到的天界碎片都送到了女媧處。補天之後,剩下許多,則是成全了今日之孫九陽。

天界碎片有着難以想象的因果業力,厚土之德,可承載萬物,用來裝這歸墟之水極爲合適。在楊帆海帶着禹去放置定海神針之時,孫九陽就自行出手,在九州之上尋找九滴歸墟之水,再以九鼎裝載。

等楊帆海將禹送回九州之際,九滴歸墟之水皆已找到。下了一百多年大雨的九州終於再一次迎來了太陽,晴空萬里。

爲了幫禹造勢,孫九陽將九鼎送與他使用,還傳授了不少功法給他,以助其治水,又指引其去青海尋了相柳相鰩相助。有這兩個控水大巫出手,治水之事容易了太多。

一切都再次走上正軌,聖皇亦是做出了反應。自南營軍變之後,人族一統九州,再無戰事,當年跟隨公孫軒轅一起打天下的將士紛紛歸隱,應龍也是離去。

此次因爲洪災氾濫太久,各處河道盡數堵塞。大雨雖停,但九州內部依然內澇成災。鑑於此,伏羲聖皇又一次派出應龍來九州相助。

應龍乃是妖族,雖然本是一螞蟥,但得了真龍之血後,一旦變身妖族模樣則是更像一龍族。一身怪力,亦能控水。騰雲駕霧,以龍尾做耙,將黃河、長江等各處江河主幹一一疏通。

舜帝盡舉國之力隨禹使用,前後花了三十多年,終於是將這滔天大水成功治理。整個九州歸於平靜,禹名動天下,暗中看着的楊帆海也是終於鬆了口氣。

舜帝治國有方,如此休養生息幾十年,人族逐漸再次興盛,國力蒸蒸日上。等到一百五十年日期滿,又擇賢人禪讓。

因治水之曠世奇功,禹在九州的影響力已經大的難以形容,世人皆以爲舜帝會將帝位傳給他,可結果卻是出人意料,舜帝聖旨,將帝位傳給了他兒子商均。

這般做法,莫說他人,便是楊帆海也嗅到了非同一般的意味,人族似乎已經不再如曾經一般鐵板一塊了。舜帝此舉似乎想要做些什麼,又或者說是想要反抗什麼。

可惜這番動作並沒有太多作用,禹得孫九陽傳授,已經不再僅僅是個人族,還成了一個強大的修行者。尤其是手握九鼎,還有相柳相鰩相助,加上應龍這個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伏羲聖皇的將軍,威望之盛,莫說商均了,便是連舜帝自己都很大不及。

知道舜帝將帝位傳給了商均後,禹並沒有做什麼激進動作,只是放下手中之事,到了冀州陽城修養。

商均本以爲此事就此安定,可沒想到了年末朝覲之時,天下各處大員和將軍並沒有去鄭城,而是去了陽城拜見禹,並尊其做大禹,以示非凡。

不僅僅是官員如此,天下的百姓也都是隻說大禹之好,而無人記商均之事。雖無帝位,卻已經成了無冕之王。商均嘆息無可奈何,也是繼承了乾荒之剛烈血性,索性也難得再勾心鬥角,不等一百五十年之期到,就直接將帝位禪讓給了禹。

禹得大寶,正式成爲華夏新的帝君。消息傳開,南巡到了九嶷山的舜帝得知消息後,氣的一病不起,不過半年時間,竟是一命歸天。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世人嗟嘆,得到穀風送來消息的楊帆海也是頗爲感嘆,不曾想華夏之事竟是開始如此演變。

隨着舜帝之死,大禹穩坐華夏帝位,手握九鼎,鎮壓九州,天下似乎已經安穩。但不知道爲何,楊帆海卻是感覺此前的帝位糾纏似乎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日後恐怕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

以絕強之勢,穩坐九州。雖然相鰩、相柳還有應龍都先後告辭離去,但大禹之威勢,依然可以令天下無人掠其鋒芒,仙族來了九州也不敢造次,哪怕是元始天尊門下十二金仙到此,也是先去鄭城問安方敢行自己的事情。

這樣的華夏雖然與曾經的華夏似乎有些不一樣,但楊帆海卻是很樂意看到。

曾因爲借來玄黃玲瓏塔爲人族安置一片樂土,使得截教和闡教在九州聲名大噪。這讓楊帆海有種看到了蓬萊的感覺,心中不安。

大禹治水,讓截教和闡教的功勞被比了下去,世人之崇拜轉移到了他身上。不管他人如何,大禹終歸是人族,不是壞事。

大禹治世一百五十年,人族恢復生氣,雖然比不得乾荒之時,但已經相差不遠。尊王室之規矩,尊賢退位。

他選擇的繼任者名叫伯益,乃是他昔日治水之時的得力助手,也是頗有威望,傳位給他似乎是順理成章之事。

然而事情卻是沒有這麼簡單,大禹之子名叫啓,亦是一個能力超凡之人。雖然其年歲比伯益小了許多,但其運籌帷幄多年,幾乎將大禹之下衆多重要位置都握在了自己手中。

在民間的威望雖然是比不得伯益,可在官場的威望卻是超過了他太多。與伯益只修煉強身健體功法不同的是,啓還修煉了許多孫九陽教給大禹的功法,實力相對強大了許多。

在大禹傳位給了伯益後半年,啓發動了軍事政變,將伯益殺死於鄭城,其城中屬下紛紛投降。華夏的地位第一次沒有經過禪讓傳承到了新的帝俊手中,啓登基,甚至更改了國號,定名爲夏。

新君登基,天下聞風而動,但不是所有人都是爲擁立而來,有扈氏就是其中之一。

作爲大禹的舊臣,伯益的兄弟,有扈氏無法接受九州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承,一番痛罵譴責之後,聯合擁護伯益的其他舊部一同起兵討伐啓。

雙方大軍會戰於甘,激戰三月,啓一舉擊敗了有扈氏,天下再無反對聲音。華夏更改爲夏,從此傳於四方。

此舉可謂之是對華夏公孫王族之不敬,但公孫軒轅和乾荒等先帝都是不曾出面,而且啓也是黃帝之後人,因而再無人反對。

啓雖然更改了很多之前王室的規矩,但有一天卻是不敢挑戰,便是乾荒定下的一百五十年之期。他深深知道自己這個先祖的果斷和狠厲,一旦自己破壞,結果怕是被直接抹殺。

等到一百五十年之期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太康。這絕非禪讓,而是繼承,曾經的禪讓制度變成了一種家天下的制度。天下不再是人族的天下,而是成了啓後人的天下。

期間孫九陽親自見了啓,責令他不得再將功法傳承。

也不知道是公孫軒轅血脈漸漸淡薄,還是因爲這家天下之舉斷了大禹一脈的某些氣運。與祖先不同的是,太康的壽命斷了許多,甚至沒能等到一百五十年之期就壽終正寢。

太康之後,仲康繼位。仲康無能,且體弱多病,當了不過十多年的帝王便病死在牀上。其子相繼承帝位,時間更短,當了不過幾年就死於非命。

相年紀太小,沒有兒子,此時他妻子只是懷有身孕,夏朝的傳承第一次出現了斷絕。

而太康臣子皆是手握重權,誰也不服誰,感覺都是有了問鼎帝位的機會。黃帝血脈之外的帝君,誘惑力實在太大,一時間內亂四起,兵紛不斷。

可惜公孫家氣運太盛,相的妻子身懷六甲在戰亂中逃出鄭城,竟是在這兵荒馬亂的世界活了下來。隱姓埋名,生下一子,名叫少康。其子長大之後,威武不凡,糾合幾個部落相助,打回鄭城,斬殺亂臣,成功復國。

少康復國,恢復了啓的功業,維護了夏國之正統,夏朝進入了中興時期。

與先人一般,不到一百年,少康壽終正寢,傳位給了予,再傳位給槐、芒……在家天下制度之下,帝位有條不紊的傳承,雖然期間也發生了一些叛亂和戰爭,但帝位始終都掌握在啓後人手中。

一代接一代,自啓開始,傳承十七王。

洪荒歷一萬七千五百年,夏王發壽終正寢,傳位於履癸。履癸又名叫桀,夏朝氣運終於第一次產生了巨大之變化。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48章 不明黑影第339章 仙族西行第398章 博弈第59章 衝破敵陣第215章 陸壓道君第110章 十面埋伏第132章 陳塘關第248章 膽大包天第121章 誓言第301章 退走第294章 阪泉之戰(一)第92章 覲見第169章 尤山蟲第245章 可怕的身世第207章 長槍出手第384章 師徒第315章 黑衣人第18章 貴賤有別第347章 殘情第406章 兩百年的佈置第364章 魔神魂斷第317章 追捕第85章 戰狼王第187章 失控的妖獸攻擊第172章 天人府第315章 黑衣人第258章 心術第356章 征戰逐鹿第331章 宣戰第78章 新的開始第377章 猶豫第316章 衝突第350章 理想的世界第133章 守城(一)第308章 鯤鵬退走第59章 衝破敵陣第190章 善後第184章 準備第115章 邀請第94章 回京第288章 戰鬥結束第160章 馳援翠微山第270章 鏖戰第177章 東海狩獵第60章 追蹤第385章 天變第423章 刑天第434章 魔逝第125章 出征青州第229章 第三塊青銅塊第213章 第二波截殺第159章 戩與蟬第113章 掙扎第132章 陳塘關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186章 狩獵比試第401章 黃金百年第28章 登翠微第12章 獻策第161章 逼迫第278章 合謀第35章 朱果第248章 膽大包天第106章 兗州潰敗第360章 鏖戰如火第403章 提議第5章 殺人第243章 試探第20章 結盟第216章 九華第412章 黃粱一夢第369章 媧皇宮第95章 賞賜第241章 北行南下第54章 聚攏殘兵第143章 改陣第153章 活箭第77章 羞辱第18章 貴賤有別第344章 牽制第112章 激戰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294章 阪泉之戰(一)第4章 迷陣第28章 登翠微第288章 戰鬥結束第96章 押送第165章 優越第271章 敗敵第97章 抒懷第314章 三大天王第337章 天庭來人第416章 夏末商初第394章 勸說第120章 屬相第81章 救人第77章 羞辱第239章 坦誠相告第61章 重要情報
第48章 不明黑影第339章 仙族西行第398章 博弈第59章 衝破敵陣第215章 陸壓道君第110章 十面埋伏第132章 陳塘關第248章 膽大包天第121章 誓言第301章 退走第294章 阪泉之戰(一)第92章 覲見第169章 尤山蟲第245章 可怕的身世第207章 長槍出手第384章 師徒第315章 黑衣人第18章 貴賤有別第347章 殘情第406章 兩百年的佈置第364章 魔神魂斷第317章 追捕第85章 戰狼王第187章 失控的妖獸攻擊第172章 天人府第315章 黑衣人第258章 心術第356章 征戰逐鹿第331章 宣戰第78章 新的開始第377章 猶豫第316章 衝突第350章 理想的世界第133章 守城(一)第308章 鯤鵬退走第59章 衝破敵陣第190章 善後第184章 準備第115章 邀請第94章 回京第288章 戰鬥結束第160章 馳援翠微山第270章 鏖戰第177章 東海狩獵第60章 追蹤第385章 天變第423章 刑天第434章 魔逝第125章 出征青州第229章 第三塊青銅塊第213章 第二波截殺第159章 戩與蟬第113章 掙扎第132章 陳塘關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186章 狩獵比試第401章 黃金百年第28章 登翠微第12章 獻策第161章 逼迫第278章 合謀第35章 朱果第248章 膽大包天第106章 兗州潰敗第360章 鏖戰如火第403章 提議第5章 殺人第243章 試探第20章 結盟第216章 九華第412章 黃粱一夢第369章 媧皇宮第95章 賞賜第241章 北行南下第54章 聚攏殘兵第143章 改陣第153章 活箭第77章 羞辱第18章 貴賤有別第344章 牽制第112章 激戰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294章 阪泉之戰(一)第4章 迷陣第28章 登翠微第288章 戰鬥結束第96章 押送第165章 優越第271章 敗敵第97章 抒懷第314章 三大天王第337章 天庭來人第416章 夏末商初第394章 勸說第120章 屬相第81章 救人第77章 羞辱第239章 坦誠相告第61章 重要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