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三界欲合百臣驚(下)

嘉慶帝頹然地坐倒在龍椅上,光幕之中的信息是在太過駭人,大清帝國的國運只有百年了,之後便換了江山主人,終究還是漢人當朝,沙啞着聲音說道,“劉墉,你來給朕說說,是不是大清的江山真的到了如此地步,朝廷已經腐敗到根了。”

“這~”劉墉此刻已經年過八十,爲人剛正不阿、奉公守法、清正廉潔,其父劉統勳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其祖父曾擔任過四川布政使,曾祖父又是順治年間的進士。劉墉成長在名門相府,家族成員世代爲官,可謂是家學淵源,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剛剛被封爲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此刻見到嘉慶帝當着成神的和珅之面,問起官員腐敗一事,頓覺爲難,是說還是不說呢?

嘉慶帝眉頭一皺,“怎麼,你還想用謊話欺騙朕?”

“那就恕臣直言了~”劉墉見躲不過去,腦中組織了一下語言,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現如今,滿朝上下,大抵爲官任長者,廉恥淪喪、貨利是趨。知縣厚饋知府,知府獻媚權要,上下相蒙、曲加庇護,肆意妄爲,多行不法之事,這是常態。”

“不過~”說到這裡,劉墉又看向了虎頭人身的和珅,“這些官員之前多多少少都託身在和大人的門下,和大人對此事最爲清楚不過了。”他雖然年邁,卻輕健如故,雙眸炯然、寒光懾人,言語之間自然帶着一股人臣之壓。

和珅頓時笑了,這個劉老匹夫,話音一轉又把皮球踢回自己身上。“前生之事,已是雲煙,和某所得,盡收國庫之中,何必苦苦追究。只不過和某爲官三十載,對於貪污還是有些心得的。”

“哦?”頓時殿中君臣對於和珅自己將此話題挑起,頓時起了興趣。

“就和某知曉,某省布政使司承辦司書,不過一小小文員,數年之間,就上下其手貪污了足足三十萬兩白銀,事發之後,私下求到我府中,獻上了二十萬兩,我就放了他一條生路,轉放他處了。”

嘉慶頓時直起身子,緊張起來,“此人是如何貪污的?一個小小書員竟然貪污瞭如許多的銀兩?!”在他看來,一省的小文員都能貪污這麼多的錢財,那麼各省衙門之中豈不是全是窟窿,監管機制形同虛設,更別說鹽道、河道這些重災區了。

“很簡單,他私刻了布政使司中參政、參議、經歷、照磨、理問、庫使、倉使直到檢校的一整套公章,需要的時候,瞄準時機,假造文書,任意虛收冒支,中飽私囊,如此而已。”

和珅的一番話這才讓君臣汗如雨下,一個小小文員私刻公章,假造文書,竟然矇蔽了一省的官員,中央朝廷也對此毫不知曉,可見地方官衙的腐爛程度到了何等地步,如果不是今日和珅說破,滿朝上下無人得知此事。

“另外,從嘉慶元年開始,黃河幾乎年年決口,每年朝廷下撥頭年國庫收入近四分之一的鉅額經費用於治理,卻是成效甚微,這是爲什麼?”

嘉慶帝聽到和珅的話,幾乎已經着魔了,咬牙切齒地問道,“爲什麼?你說!”

和珅沒有在乎嘉慶帝的態度,在他看來,大清帝國必須要用猛藥了。

“因爲你撥下的銀兩,大多數都落入了這些官員的腰包,他們可以公然在河督衙門裡喝酒唱戲,一桌酒席,所費千兩。至於重要的治河工程,則是處處偷工減料,該用麻石、結料的地方,摻雜大量的沙土。應該秸垛填石的地方,秸垛建好了,卻根本不往裡面放石頭。洪水一來,處處決口,既然年年決、那就年年修,他們纔好發財啊~”

嘉慶帝對着幾位大臣吼道,“當真如此?朕的錢就被他們這樣白白的貪了?受害的卻是朕的億萬子民?!”他氣踹如牛,忍不住一腳踢向旁邊的香爐,頓時香爐翻到,香灰撒在星空之中消失了,獨獨香爐留在原地,衆人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還在地囚星君的神通之下,頓時收了脾氣。此刻,立刻有太監過來幫忙爲皇帝扶胸,嘉慶帝緩緩平靜下來。

幾位大臣相互看了看,這才暗自點了點頭,不要鬧,現在是寄人籬下,必須低頭。

和珅脫身樊籠,豈會在意這些,“朝廷一年收入庫中六千萬兩白銀,你可知民間百姓交的稅可是它的雙倍?白蓮教爲何久撲不滅?全因此而起!”

“怎生如此?!”嘉慶又聽到一個大新聞,自己長身與宮中,天下大事都是靠那紙上奏摺,民生百事都是靠羣臣述說,別人說什麼,他聽什麼,他如何知道真實情況?

“無他,銀貴銅賤而已,官員貪污橫行,這些錢都被他們撈到了私人囊中,導致市面上流通的白銀越來越少。”和珅頓了一下,“不過,這些白銀可到不了百姓手中,他們依舊大多是使用銅錢。先帝早期,1兩銀子可以兌換700銅錢;現在,1兩銀子卻能兌換1500銅錢。但是百姓們繳納的賦稅乃是按照白銀計算,額度不變,這就等於百姓們需要花費將近兩倍的收入來繳納賦稅,如何不窮?他們如何不反?”

“朕的天下~朕的子民~”嘉慶帝聽到此處,已經是點點熱淚。

“所以,真人示下,必須改革!”和珅說道這裡,才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如何改?怎麼改?牽一髮而動全身,難難難!”紀曉嵐摸摸鬍子。

和珅笑了,變回人身,頓時金鑾殿又重回紫禁城中,原來的宮牆金瓦都回來了,殿上君臣這才感覺安全許多。

“此事還要細說纔是~那日我於天外星河之中,乘坐鉅艦遨遊天河......”和珅懂得人心,他對着這幾位君臣又拉又拽,連嚇帶哄,終於讓他們意識到了國破山河滅的危機,自己的計劃才能趁虛而入。沒辦法,誰叫自己是滿人,大清帝國滿人當家,要是幹不出個樣子,只怕地奴星君世界的建虜就是自己這大清帝國滿人的榜樣。

隨着和珅慢慢細說,君臣這才明白了地囚星君所說的際遇是什麼,三界合一到底是何意思。

一個是一百五十年之前的明末崇禎朝,江山動搖,當朝大太監王承恩忠心耿耿,被封爲地奴星君;一個是兩百年後的後世,局勢太平,人民當家做主,普通平頭百姓嚴武繼位地壯星君。明朝不用想了,用屁股來思考都知道,那邊的人恨不得生吞了自己,後世還有點盼頭。

“地壯星君那邊,我們滿人有多少?漢人有多少?”嘉慶帝問了一個實在的問題,三界一開,搞不好會有大量漢民涌入他界,自己這裡只出不進就太說不過去了。

和珅如何不知道清帝的小心思,“地壯星君說,此刻他那邊滿人人口一千萬,漢人人口十三億,其餘還有大大小小五十四個民族,人口九千萬左右,全國人口突破十四億。”

“嘶~”嘉慶帝倒吸了一口冷氣,八旗入關時,編入了蒙漢兩軍,三族加在一起不過堪堪百萬人,而今自己治下漢人數量已經突破三億,想不到兩百年之後人口數量會多出這麼多。

“能不能送一些無地的亂民走,接一些滿漢的商人過來發展?”嘉慶幽幽地說道,他的治國思想依舊停留在極低的境界。

“過來?過來留着那條難看的尾巴?你當別人是傻子?”和珅諷刺道。“要想保持大清的統治,就要先去掉削髮令,這樣才能吸引人才過來爲朝廷效力。”

所有人這才注意到和珅早就拋棄了滿人的金錢鼠尾辮,頭上滿是黑髮,高高盤起,上有玉簪,他們還以爲這是仙道修行的必須,看來事情遠遠沒這麼簡單。

其實到了乾隆朝後期,民間早就將難看的金錢鼠尾辮私下加粗加長了,各地官府也並不制止,頗有放之任之的嫌疑。現今民間的髮型已經是形同豬尾般粗細,待到再過百年,就演化爲半剃半留的牛尾髮型了,就這樣依舊是在外國欺凌的歷史中被嘲笑。

“祖宗之法不可變~”嘉慶帝無力地說道。

“不可變?大清走到現在,所遇問題前所未見,華夏曆朝歷代可有這麼大的土地?可有這麼多的人口?後世早有解決方案,爲何不用?祖宗成法不變,可能成仙?!”和珅厲聲說道。他明白嘉慶是如何的一個人,也知道爲什麼他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一切都是因爲乾隆。

嘉慶是乾隆選出來的接班人,作爲接班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第一”。

唐朝奪位的慘劇人盡皆知,史書上都寫得明明白白,近處,雍正爺上位,因爲爭儲而兄弟鬩牆、血流成河的案子,歷歷在目。

而乾隆帝本身更是一個多疑之人,嘉慶的兩個兄弟就因此而死。

首先是大阿哥永璜,因爲年齡居長,又不夠聰明,在乾隆的嫡子早夭之後,表現得不夠悲痛,因此乾隆帝斥爲“圖謀大位”、“幸災樂禍”,因而憂恐過度,二十三歲的時候一場大病而身亡。

雖然一句話嚇死了自己的大兒子,乾隆也心有內疚,但是他嚴防皇子皇孫窺視帝皇權利的決心並沒有因此而消除。

乾隆四十一年,他非常疼愛的皇長孫綿德與一京官互送禮品之事被他得知,他立刻削去了綿德的王爵,罰他去守泰陵。同年七月,一個山西小吏向過繼出去的四阿哥投信,被凌遲處死,四阿哥也因此而背了個黑鍋,於幾個月後憂懼而死。

乾隆帝就這樣不斷地通過強硬的舉動,向所有人證明,任何歪門邪道、陰謀詭計都是自取滅亡。

對於一個接班人來說,不犯一個錯誤比做一百件正確的事情更爲重要。歷史上無數太子的悲慘命運都在提醒嘉慶,必須把自己脾氣中的任何火氣都磨去,把性格中任何任性的衝動都要束縛住。

漫長的“接班人”生涯,對嘉慶帝的性格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在二十多年的儲位生涯中,嘉慶帝養成了凡事四平八穩、面面俱到的性格,做事信條是安全第一、不犯錯誤、不留辮子。作人風格是中庸平和、不標新、不立異、不出格。換句話說,總是瞻前顧後,畏狼怕虎。

政壇上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嘉慶帝緊張半天;任何一方政治勢力的態度,嘉慶帝都會考慮和權衡。“穩健”,嘉慶帝自以爲是自己的最大優點,實際上也是他的最重枷鎖。

“你信不信?今天不改革,一個月後,三界合一,此方世界的發展如果被其他世界遠遠拋在後面,搞不好仙人會親自出手,滅了大清滿人全族?!就算是現在,我自己出手也有把握~”和珅投下了最後一顆重磅炸彈,炸得嘉慶帝偏體凌傷。

“你!你這大清的叛徒!”嘉慶帝伸出手指指着殿中的和珅,他不敢試,不敢說,心中明白,就算其他的不論,光靠之前和珅展示出來仙術,不說殺別人,當場弒君是足足有餘了。

“和大人放肆了!”紀曉嵐何等聰明,看出和珅是在威逼嘉慶帝改革,不改革,滿族人就要玩完,這無論如何對漢人來說都是好事,間接的說明,這位新任的地囚星君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好過就對了!大家有得商量!

“皇上,此乃千載難逢的時刻,和大人執掌軍機處二十載,豈是那區區太監、庶民所能比擬,還請寬心。和大人出身此間,必定不會讓自己故鄉吃虧的,我想,我說的沒錯吧?”紀曉嵐笑眯眯望着和珅,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這也難怪,剛纔和珅一上殿,幾板斧頭一下來,砍得在場君臣都慌了神,這纔想起,眼前這位和珅和大人不是善茬,要不是因爲先帝駕崩,身爲首領大臣被困在宮中,君臣合計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大家實在是拿他沒有辦法。

此人向來是謀定而後動,處處爲營,心思慎密,雖然媚上,但是這經營和才情都是大清朝立國以來的上上之選。想到此處,嘉慶帝這才面色轉好,對着和珅鞠了一躬,“還請星君不要放棄我大清子民。”

“唉~真要放棄,我就不會來紫禁城,直接將我家人接走即可。我出生此間,此間如果被其他幾界分割瓦解,那我豈不是成了孤家寡人?”和珅笑笑,“實話告訴你們,真人慾封滿七十二地煞星君,到時候七十二個不同的世界全部聯通,這種場面你們是無論如何想不到的。我們不在一開始佔住先腳,只怕以後會淪爲別人的魚肉。”

“星君的意思是~”嘉慶帝已經慢慢接受了神仙一說,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坦然接受,反正不是朕的過錯,朕只是順應天意。

“我家真人被門中委以重任,掌教至尊賜下仙家功法大小八千篇,各類典籍、經書二十萬部,欲在天外建立仙門分支,大家只要表現得好,也可以被我推薦榮登仙門,修行仙法。”

“而且,我既然位列地囚星君當然也是有些旁人不及的神通,我會在此間傳法弟子三千,光耀師門,使得人心所向由惡轉善,天下自然太平,可開萬世之基。”

接連而來的消息,打得殿中君臣都暈腦脹,和珅竟然說會教授世人仙法,傳法於世,驚得嘉慶帝顧不得許多,一下站了起來,“不知星君可傳何種仙術?”

和珅笑笑,“化泥爲石、點石成金如何?”

頓時所有人都呆了。

這兩種仙術大大的有名,傳說唐朝仙人呂洞賓就會此仙術,想不到和大人竟然也要將這種仙法傳世,那世間豈不是將大大改變?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股大勢撲面而來,銳不可當,反抗者只怕會是螳臂當車,身死當場。

這人世間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本書不定時更新,中間如果間隔時間太長,還請各位書友見諒。另外,外章也會不定時更新,敬請關注,謝謝大家的捧場,作者菌在此給各位衣食父母們鞠躬了。

第46章 天將雄兵鎮京師(上2)第27章 等價值交換(下)第14章 入門,星君(下)第43章 三界欲合百臣驚(上)第19章 前行路,血海喚驚雷(9)第34章 大日惶惶西華至(上)第12章 末世開始了(下)第19章 羣魔畢現身心摧(下)第14章 前路漫漫且徐行(下2)第20章 世事難逢開口笑(上)第30章 朱門酒肉路有骨第52章 道離別,黃花分外香(2)第32章 那日的奇蹟(上)第55章 諸事不順第35章 赤發現身第34章 龍吼,石門第46章 汴梁行,一力破萬軍(12)第71章 驚異連連第15章 屍鬼和白狼(中)第7章 縱有微瀾也無妨(中1)第61章 天空之城第4章 監室排位夜難熬第16章 二聖相見鬼神驚(下3)第57章 初遇鬼物第21章 母馬橫幅,一場大雪第26章 失落的故事(中)第13章 前行路,血海喚驚雷(3)第11章 論民族,歌聲傳天下(5)第64章 尋找白雲(上)第45章 高鴻之死第42章 驚聞辛秘起遠行(下)第31章 早安,山城。(6)第16章 早行去,亂世流離路(1)第2章 你們他媽都去死(下1)第40章 異神相爭收波瀾(下一)第27章 猴、猿和雷第13章 鬼欲成佛入名山(上)第9章 聞惡行,羅漢起震怒(上)第38章 汴梁行,一力破萬軍(4)第45章 三朝文武首相會(下)第44章 明皇清帝來觀摩(上)第54章 講禪發狂第31章 阿維爾和黃金龍爪第4章 隨心所欲是貪狼(中2)第42章 驚聞辛秘起遠行(下)第2章 迴歸和相遇(上)第46章 今生?金身!(13)第44章 記名弟子第1章 利益紛爭惹豺狼(上)第3章 天津衛,鬧市有奇人(3)第17章 背有靠山虎狼卻(上)第16章 小乙行俠第30章 早安,山城。(5)第26章 失落的故事(下)第18章 深思熟慮尋新友(下2)第70章 鰩魚和空騎士第21章 追尋着線索(中)第9章 各人各有自在法(上2)第49章 明輪淨空第13章 鬼欲成佛入名山(上)第29章 回山林,野趣悟真意(2)第39章 勢如破竹撥迷霧(中)第45章 天將雄兵鎮京師(上)第12章 末世開始了(中)第11章 世事如棋局(下)第17章 男爵和希裡(上)第22章 九州生氣恃風雷(上)第14章 生者對死者(下)第9章 論民族,歌聲傳天下(3)第8章 道法神通各有源(下1)第53章 道離別,黃花分外香(3)第14章 前路漫漫且徐行(上)第14章 白狐出逃第54章 上古辛秘第24章 林中有小屋(上)第46章 天將雄兵鎮京師(下2)第14章 白狐出逃第43章 三界欲合百臣驚(上)第20章 無辜的孩子(中)第21章 追尋着線索(中)第9章 各人各有自在法(中1)第11章 人形百態各有志第1章 醉駕進了看守所第18章 深思熟慮尋新友(中1)第49章 明輪淨空第27章 猴、猿和雷第49章 明輪淨空第34章 今生?金身!(1)第1章 入菩提,西華見神通(上)第2章 你們他媽都去死(中1)第37章 同心攜手入試煉(中)第19章 無辜的孩子(上)第52章 白雲十方第31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上)第7章 縱有微瀾也無妨(上2)第14章 人身有藥心無藥第22章 入臨安,世事好繁華(上)第17章 道君戲論話天皇(中2)第15章 屍鬼和白狼(下)第33章 早安,山城。(8)
第46章 天將雄兵鎮京師(上2)第27章 等價值交換(下)第14章 入門,星君(下)第43章 三界欲合百臣驚(上)第19章 前行路,血海喚驚雷(9)第34章 大日惶惶西華至(上)第12章 末世開始了(下)第19章 羣魔畢現身心摧(下)第14章 前路漫漫且徐行(下2)第20章 世事難逢開口笑(上)第30章 朱門酒肉路有骨第52章 道離別,黃花分外香(2)第32章 那日的奇蹟(上)第55章 諸事不順第35章 赤發現身第34章 龍吼,石門第46章 汴梁行,一力破萬軍(12)第71章 驚異連連第15章 屍鬼和白狼(中)第7章 縱有微瀾也無妨(中1)第61章 天空之城第4章 監室排位夜難熬第16章 二聖相見鬼神驚(下3)第57章 初遇鬼物第21章 母馬橫幅,一場大雪第26章 失落的故事(中)第13章 前行路,血海喚驚雷(3)第11章 論民族,歌聲傳天下(5)第64章 尋找白雲(上)第45章 高鴻之死第42章 驚聞辛秘起遠行(下)第31章 早安,山城。(6)第16章 早行去,亂世流離路(1)第2章 你們他媽都去死(下1)第40章 異神相爭收波瀾(下一)第27章 猴、猿和雷第13章 鬼欲成佛入名山(上)第9章 聞惡行,羅漢起震怒(上)第38章 汴梁行,一力破萬軍(4)第45章 三朝文武首相會(下)第44章 明皇清帝來觀摩(上)第54章 講禪發狂第31章 阿維爾和黃金龍爪第4章 隨心所欲是貪狼(中2)第42章 驚聞辛秘起遠行(下)第2章 迴歸和相遇(上)第46章 今生?金身!(13)第44章 記名弟子第1章 利益紛爭惹豺狼(上)第3章 天津衛,鬧市有奇人(3)第17章 背有靠山虎狼卻(上)第16章 小乙行俠第30章 早安,山城。(5)第26章 失落的故事(下)第18章 深思熟慮尋新友(下2)第70章 鰩魚和空騎士第21章 追尋着線索(中)第9章 各人各有自在法(上2)第49章 明輪淨空第13章 鬼欲成佛入名山(上)第29章 回山林,野趣悟真意(2)第39章 勢如破竹撥迷霧(中)第45章 天將雄兵鎮京師(上)第12章 末世開始了(中)第11章 世事如棋局(下)第17章 男爵和希裡(上)第22章 九州生氣恃風雷(上)第14章 生者對死者(下)第9章 論民族,歌聲傳天下(3)第8章 道法神通各有源(下1)第53章 道離別,黃花分外香(3)第14章 前路漫漫且徐行(上)第14章 白狐出逃第54章 上古辛秘第24章 林中有小屋(上)第46章 天將雄兵鎮京師(下2)第14章 白狐出逃第43章 三界欲合百臣驚(上)第20章 無辜的孩子(中)第21章 追尋着線索(中)第9章 各人各有自在法(中1)第11章 人形百態各有志第1章 醉駕進了看守所第18章 深思熟慮尋新友(中1)第49章 明輪淨空第27章 猴、猿和雷第49章 明輪淨空第34章 今生?金身!(1)第1章 入菩提,西華見神通(上)第2章 你們他媽都去死(中1)第37章 同心攜手入試煉(中)第19章 無辜的孩子(上)第52章 白雲十方第31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上)第7章 縱有微瀾也無妨(上2)第14章 人身有藥心無藥第22章 入臨安,世事好繁華(上)第17章 道君戲論話天皇(中2)第15章 屍鬼和白狼(下)第33章 早安,山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