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平城往事

“故而,臣愚以爲,去歲末這場河南-馬邑戰役,並沒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在馬邑,博望城程不識藝高人膽大,棄守馬邑以誘敵深入,雖然最終沒能達成目的,卻也已是竭盡全力。”

“至於河南地,也就是如今的朔方、五原二郡,戰事大體進展也十分順利,基本沒有遭遇什麼阻礙。”

“留守河南地的匈奴各部出人意料的倒戈,再加上榆侯、弓高侯所部並未有錯漏,使得戰事完全按照我漢家戰前的預案進行。”

未央宮,宣室殿溫室側殿。

天子劉榮捧着茶碗,略帶隨意的依靠在搖椅靠背之上,注意力卻全然投注於身前,身着郎官甲袍的侍中衛青身上。

而在劉榮所躺着的搖椅旁,衛青正在鄭重其事的爲先前,劉榮給自己留的功課——即自己對過去這場河套-馬邑戰役的見解作出解答。

如是一番話說出口,見劉榮依然是一副怡然自得,面上神情絲毫不見變動的淡定模樣,衛青深吸一口氣,終還是總結性發言道:“以上種種,使臣得以斷言;”

“——河南-馬邑戰役,我漢家幾可謂面面俱到,不曾有半點錯漏。”

“便是兩個戰場的傷亡、戰損,也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且是遠遠低於朝堂戰前的預測。”

“此戰,我漢家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相比起勝,恐怕戰敗反而還更困難一些……”

結束自己的功課論述,衛青便略有些忐忑的低下頭,靜靜等候起了劉榮的平叛。

——算起來,入宮也有一段日子了。

衛青便是再傻,也大概明白了劉榮對自己的展望。

將軍!

而且還不是那種衝鋒陷陣,逞匹夫之勇的將官,而是穩居中營,指揮大集團作戰的將帥!

最早意識到劉榮的意圖時,饒是對自己將來的發展走向有個大致預判,衛青也還是難免有些激動不能自已。

——只有武人才知道:將帥將帥,將和帥之間的差距,到底能有多大!

就拿如今漢室舉例。

要說能征善戰,先登陷陣、斬將奪旗的猛將,漢家自開國至今不過五十餘年,便涌現出了數百名這樣的強人。

便說太祖高皇帝始封的開國元勳功侯一百四十六人,隨便拎一個出來,那都是猛將打低,上不封頂的人物!

就連蕭何、曹參,乃至於陳平、張蒼這種以‘文’著稱的相宰,那也都是有合格線以上的軍事素養的。

這還只算了開國封侯的元勳功侯——還沒把申屠嘉那般同樣悍勇,卻根本無法在開國元勳當中排上號的猛人計算在內。

林林總總算下來,太祖皇帝一朝的猛將,多的不說,二百來號人總還是有的。

後來的孝惠皇帝,以及前、後少帝——也就是呂太后掌權那十五年,開國元勳逐漸凋零,但即便是剩下的那百十來號人,對當時的漢家而言也是綽綽有餘。

到再後來,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更是帶上了母舅薄昭、代中尉張武、內史宋昌等一衆宿將。

再加上後來發掘的年輕一代——如李廣、程不識,以及郅都、魏尚,韓頹當、令勉等等,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太宗皇帝一朝,漢家同樣不缺能打仗的將軍。

先孝景皇帝一朝,雖然只有前後短短六年時間,卻也涌現出了一批新生代將領。

如先孝景皇帝的母族外戚竇嬰,以及欒布等。

即便到了劉榮這一朝,漢家開國元勳除曲周侯酈寄外悉數凋零,徹底退出了漢家的歷史舞臺,劉榮也還是不缺將軍用。

——先後博望侯程不識,憑那極具個人特色的保守戰略,成爲劉榮這一朝第一位因功獲封的將領!

後又有太宗皇帝口中的‘戰克之將,國之爪牙’郅都,被劉榮送到了北地,送到了程不識身邊磨練。

與此同時,老一輩的將軍,如曲周侯酈寄、榆侯欒布、弓高侯韓頹當等,也都還勉強能用——至少能爲漢家再最後發光發熱幾年時間。

林林總總算下來,漢立國五十餘年,能戰之將,不說五百,也總有三四百了。

反觀帥才……

說句不該說的話:自有漢以來,漢家所涌現出的、能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帥才’,甚至比這五十年裡,坐上過皇位的漢天子還少……

太祖高皇帝一朝,淮陰侯韓信算一個;

周呂侯呂澤算一個。

呂太后掌權期間,絳侯周勃算一個。

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年間,滿打滿算,也就一個周亞夫,能勉強稱得上是‘帥才’。

沒了!

凡漢立國至今五十餘載,歷經太祖、孝惠、前、後少帝、太宗、孝景——到劉榮這裡,已經是第七代漢天子!

但漢家曾擁有過的帥才,距今爲止,也纔不過寥寥四人。

就算把如今的曲周侯酈寄給算上,那也才五個!

偏這五人當中,有三人都出現在太祖高皇帝一朝,且有二人死在了太祖高皇帝之前(韓信、呂澤)。

餘下三人,周勃、周亞夫父子,前者於太祖、呂太后年間,以及太宗皇帝初期活躍,周亞夫的軍事生涯則橫跨太宗、孝景兩朝。

到如今,唯一能供劉榮湊合用着的曲周侯酈寄,更是開國元勳最後僅存的碩果。

甚至就連這!

甚至就連這,都還是因爲漢家武德昌盛,外加開國前後猛人倍出,才勉勉強強湊出來這麼五個人。

放在和平年景,別說是五十年出五個了——百十來年出一兩個,那都是國家之大幸!

這些事兒,尋常人很少有概念,或者說是很難有切身體會。

但衛青作爲武人——至少是已經成爲了準武人,自然不可能不明白一個‘帥’字,究竟意味着什麼。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衛青按照劉榮爲自己制定的路線發展下去,那在肉眼可見的將來,衛青就將獲得一次指揮數萬人,乃至十數萬人作戰的機會!

這次機會,大概率會遵循先孝景皇帝的母族外戚,當朝御史大夫:魏其侯竇嬰的先例——以外戚身份加持,任大將軍的路數。

只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只要別表現的太拉跨,甚至僅僅是‘只要把這支龐大的軍隊調動起來’,並順利開到預定戰場,衛青的未來,便必定不可限量!

對於自己的天資,衛青說不上有多大自信。

畢竟進宮後的這段日子,衛青越看石渠閣那些兵書,就越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而且越學,衛青就覺得要學的東西更多了!

對於獨自指揮大集團作戰,如今的衛青心裡,可謂是半點底氣都沒有。

但這也絲毫不妨礙如今的衛青,憧憬起將來,自己坐鎮中軍揮斥方遒,領軍作戰的那一天……

那一天或許會很遠;

但衛青堅信:無論多麼遙遠,那一天都必定會到來。

只是眼下,衛青還要在劉榮面前,給出一份又一份讓劉榮滿意,且至少合格的答卷。

——若是連紙上談兵都談不明白、說不清楚,那即便將來做了外戚大將軍,又如何呢?

若不能建功立業,拿出實打實的功績,來堵住那些整天嚷嚷着‘外戚出身’‘幸佞小人’者的嘴,衛青即便是做了大將軍,又有什麼意義?

如是想着,衛青看向劉榮的目光,便愈發忐忑了起來。

即便在心中反覆過了好幾遍,確定河套-馬邑戰役沒有自己忽視的點,衛青也依舊無法完全冷靜下來。

正所謂:利令智昏,欲令智迷。

在足夠龐大的利益,或者說是足夠光明的未來面前,再聰明的人,也不免要口乾舌燥……

“嗯……”

“大致如此吧。”

“——此戰,我漢家於河南地,基本沒有遭遇到強有力的阻礙;”

“除了開戰當夜搭橋渡河,便都是水到渠成。”

···

“河套那邊,程不識也確實是竭盡所能;”

“沒能留住軍臣的單于庭主力,也只能怪那軍臣野心、魄力都不夠。”

如是一番話,算是簡單認可了衛青這一份答卷,劉榮咂麼着嘴,顯然有些意猶未盡。

這道題對於衛青——對於漢家未來的長平侯而言,似乎有些過於簡單了……

“這樣。”

“也別下去寫寫畫畫了——就當着朕的面,說一說太祖高皇帝五年的漢匈平城一戰。”

“若是換做你侍中衛青,可否能做得更好?”

“或者說,可有哪些方面,是可以避免或加以改進、完善的?”

給出考題,劉榮便好整以暇的調整了一下坐姿,靜靜等候起了衛青的答案。

——說實在的,去年這場河套-馬邑戰役,真沒什麼值得說道的地方。

兩個戰場分開來看,一邊是教科書級的城防戰——沉悶;

一邊則是一馬平川的奇襲閃電戰——平淡。

也就是‘以馬邑爲餌,聲東擊西謀取河套’的總體戰略規劃,有那麼些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味道,值得人回味一番。

但要說是將其列爲經典戰例,以供年輕一輩的將官學習,那就有些太過於形式主義了。

——馬邑戰場‘迂腐守舊’的程不識,放眼如今漢室天下幾千萬號人,怕是也沒幾個人能學出神韻!

河套戰場的突襲、搶佔,也沒什麼值得拿到課堂上講、教的內容。

可劉榮這第二道考題,即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圍的漢匈平城戰役,卻是有漢以來,實打實的經典戰例了。

敵我雙方基本都是傾巢而出,數十萬對數十萬的兵力對比,毋庸置疑的舉國之戰!

期間,更是形成了匈奴單于vs劉漢天子的史詩級‘王對王’!

戰役進展驚心動魄,又屢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轉折。

毫不誇張的說:漢匈平城戰役,幾乎是如今漢室每一位有志於指揮作戰,而非純靠蠻力衝殺的將官,都必須思考、推演的經典戰例。

若是換做一個尋常將官,劉榮大概會說:給你個十天八天,下去好好琢磨琢磨平城戰役,然後拿個心得體會出來,朕要看。

但換做是衛青,劉榮就不願這麼做了。

——下去之後反思、作總結,大部分將官都能做到。

大家都能做到,就顯不出孰優孰劣。

對於衛青,劉榮期待極高。

而極高的期待,往往也就意味着相應的極高要求。

不出劉榮預料:衛青思考了很長時間。

期間還不停地皺眉、低頭,甚至是眯眼沉思。

過了足有小半個時辰,才終是沉吟着擡起頭,對劉榮稍一拱手。

“平城一戰的起因,是韓王信於馬邑獻城投敵,而後倒戈。”

“若是從戰前開始說……”

“——直接從韓王信投敵倒戈,冒頓踏足代地開始。”

正如衛青所言:漢匈平城戰役的起因,是漢家當時最重要的一位戍邊王——韓王信於國都馬邑開城獻降,並投敵倒戈,轉身攻打漢室來作爲開端。

韓王信叛國投敵,這是一個政治問題。

劉榮不需要衛青談論‘如何避免韓王信叛逃’,只需要從純軍事角度,給出自己對後續戰事的見解即可。

見劉榮發話,衛青暗下也不由稍鬆了一口;

又深吸一口氣,措辭片刻,才終於娓娓道來。

“韓王信獻馬邑於匈奴單于冒頓,代北邊牆,便已然是被打開了缺口。”

“雖然太祖高皇帝第一時間御駕親征,但從長安到代都晉陽的距離,顯然比馬邑到晉陽的距離要遠很多。”

“——冒頓明明可以早早攻打晉陽,甚至直接掌控代國全境,而後虎視齊、趙!”

“事實卻是:冒頓得韓王信獻降馬邑之後,並沒有急於南下,而是過馬邑而入長城,於樓煩一代馳掠——或者說是滯留許久。”

“直到太祖高皇帝御駕親征,率軍從長安抵達代、趙一代,冒頓才與太祖高皇帝的主力對壘。”

“緊接着,便是冒頓佯裝不敵,詐敗而退,致使太祖高皇帝輕敵冒進,以身陷於白登之圍……”

說着說着,衛青的情緒也愈發平靜下來;

待說出這最後一句‘白登之圍’四個字,衛青的目光中,更是絲毫不見少年所應有的青澀,和稚嫩。

“臣,斗膽試言。”

“——恐怕從最開始,冒頓想要做的,就不是單純攻掠我漢家北境!”

“而是早在韓王信獻降馬邑時,便篤定太祖高皇帝會因怒而興師,御駕親征,以誅韓王不臣!”

···

“冒頓滯留樓煩,是在等太祖高皇帝!”

“冒頓真正的目的,只怕也正是後來,爲我漢家引以爲國恥的:白登之圍!”

第335章 西域!第24章 真打呀?!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58章 我有卵子!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207章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9章 做大哥的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7章 且瞧着吧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22章 不遠了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8章 命可真好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93章 兒,斗膽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41章 處置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調整一下狀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43章 考校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27章 開戰!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55章 老孃長進了?請假條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40章 驗金石第292章 蒙王?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4章 長安侯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第335章 西域!第24章 真打呀?!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58章 我有卵子!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207章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9章 做大哥的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7章 且瞧着吧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22章 不遠了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8章 命可真好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93章 兒,斗膽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41章 處置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調整一下狀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43章 考校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27章 開戰!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55章 老孃長進了?請假條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40章 驗金石第292章 蒙王?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4章 長安侯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