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詩人——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初春的一個早晨,在許昌城空曠的行宮的一個花園裡,曹操背手信遊;凜冽的寒風吹颳着他腮邊那一部濃黑的鬚髯。

這一年,他年滿五十三歲。大半生的戎馬生涯過去了,他先後鎮壓了黃巾軍百餘萬人,迎奉了窮途末路的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雄霸北方。然而,就在前一年,他發兵南征,意圖統一大漢,此的宏略卻受到了極大的挫折:宛郡之戰、虎牢關之戰的失敗使他預感到,要在短時間滅掉劉備幾乎已成爲不可能的事。

這時,在花園裡信步漫遊的他似乎已看見了一幅劉備軍欣欣向榮的圖景,而這可是他最不願見到的。他不敢深想下去,只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令曹操難過的還不止於此。半個月之前,他最心愛的幼子曹衝,在一場突發性的疾病中夭亡了,曹衝去世時,年僅十三歲。

曹衝自小生性聰慧,五、六歲的時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是一個早慧的天才兒童,是以深得乃父曹操歡心。

然而,這樣一個聰敏過人的孩子,卻爲蒼天所薄,稚齡而夭。曹操爲失去了這個一向看好的幼子,半月來已不理公務,唯有意志消沉而已。

這時,下人通報荀彧求見。

曹操吩咐士兵請他進來。

荀彧見了曹操。

荀彧見曹操神色消瘦,宛郡之戰、虎牢關之戰的敗北和幼子之傷逝而意氣不存,便詢問道:“明公是否還在思念小公子乎?”

曹操微微點了點頭,輕嘆道:“衝兒,智比天高,從師當代大儒邴原。每每見解獨到之處,就連邴原也自愧不如……”

這邴原是漢末大儒鄭玄的同鄉。並與鄭玄齊名,同爲漢末兩大學者。他在家鄉時曾拒絕北海相孔融的推舉;避難於遼東之後,他並不接受當地霸主公孫度的徵召。然而,當曹操平定河北後,他卻主動接納了曹操的任命。

邴原名響天下。

有一次,曹操平定的北方,河北地區地士林大夫特別爲他舉辦了一次慶功大宴,一向關心士林大夫動向的荀彧知道後。以爲邴原要參加,還特地專程從許都趕到了昌平。

酒酣耳熱之後,曹操環顧前來慶賀的一干衆人,說:“我此番返回許昌城,早已料到大家會爲我在此接風;但我竊議者,則唯有邴原不會前來。今觀之,果然不出我料!”

誰知話音剛落,門下便高聲通報。原東閣祭酒邴原進謁。曹操聞報,驚喜萬分,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上,提在手中,腳上只有一層裹布。便往外迎接,一看到邴原,就說:“從來的賢人,都是無法捉摸的啊!我還以爲您不來了。想不到能枉駕光臨,我對您的仰慕之心,於今方足……”

卻不料邴原不出一言,幾個動作拜謁完畢,就掉頭走了。在場的士林大夫中,竟有上百人棄了曹操,跟隨邴原而去。

當時,曹操位高權重。乃大漢第一人。古時宴會人數本就不是很多,衆多士林大夫竟爲一個邴原爲舍大漢第一人曹操而去,而且一走就是上百人。可見邴原的聲望何其之高。

當時曹操一愣,心中倍感不快。畢竟他東征西討,威名響掣大漢。什麼時候受過這等待遇,給他擺地酒宴,還沒有開始多久,人就走了一半。

不過他也很好奇。感到非常奇怪:一個毫無權勢的學者。爲什麼會有如此魅力,令在場的這許多士林大夫連他曹操也不顧了。尾隨而去,以表敬仰?

於是他就問坐在身邊的荀彧。

荀彧笑了笑,回答說:“其實有資格受到如此尊敬的,天下也唯有邴原一人而已。”曹操見荀彧避而不答,又道:“真想不到一介文人的影響力會有如此之大!”

荀彧乘機說:“像邴原這樣的一代奇人,是士大夫中的瑰寶,可稱爲天下第一大儒。主公何不極力禮遇他呢?”

曹操急忙說:“那當然,這也正是我一向地心願啊!”

從那時,曹操對邴原更是敬禮至極,甚至還將自己最喜愛的兒子曹衝拜其爲師。可是天妒奇才,就連邴原都忍不住稱讚的曹衝居然在其十三歲的幼兒之齡,就不幸早亡,令人惋惜不已。

荀彧知道曹操有霸氣的一面,也有溫情地一面,對於曹衝的乖巧、伶俐、善良仁慈曹操是疼愛有加。

不過,荀彧是個嚴肅的人,他並不希望曹操因私而費公,當下非常嚴肅的說道:“明公萬勿以一時之勝敗和一事之存亡而傷及大雅,亂了方寸。豈不見孫、劉虎踞,眈眈相視。明公惜日雄心何在?明公惜日地雄風何在?莫非明公服老了,若是如此,彧以年近五旬特請告老還鄉!”

這時,突然曹操身後人影一閃。

殺神一跪地拜道:“丞相,奉孝先生將手中殺神譴回,打算告老還鄉。”

曹操頓時大驚,荀彧和郭嘉乃曹操的左右雙手,荀彧被曹操喻爲漢之張良,郭嘉喻爲漢之陳平。

張良乃劉邦的第一謀士,西漢傑出的軍事謀略家,被劉邦稱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起着比將帥更有力地統帥軍隊的作用。

陳平乃劉邦的第二謀士,足智多謀,一身獻計無數,以“六出奇計”輔佐劉邦奪得天下。此二人是劉邦的左右雙臂,曹操將荀彧、郭嘉比喻爲張良、陳平,可見他們對曹操的重要。

曹操一聽,此人要走,豈能不急,好在曹操並沒有真地意氣不存,只是愛兒夭折外加戰敗。心情煩悶而已,其品味的一下荀彧的話。頓時大悟,知荀彧和郭嘉是諷勸自己因私而忘公,過分計較在此次大戰的失得,於是幡然醒轉。

曹操口中自念道:“服老了……服老了……哈哈……我曹操什麼時候服老過,來人,筆墨侍候!”

曹操頓時豪氣大發,背手園間。想起自己縱橫四海地一生,雖年近甲子,仍有一腔大氣欲裂胸而出。

片刻間,一首辭氣壯闊的詩留在了紙上:“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爲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古代樂府詩詞。都編入詞牌做歌。凡是曹操的詩,都填補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爲尾。)

寫完,曹操擲筆於地。大笑不絕。

府中家小,聞聲趕來,一看之下。

最有才華的曹植,豪氣誦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父親大人此詩不亞於羅麟地‘將近酒’,堪稱世之佳作也。”

曹操大笑道:“文若立刻邀集衆謀臣議事,不得有誤。”

荀彧剛剛拜讀了曹操地大作。心情澎湃下,高聲道:“緊遵明公號令!”

丞相府議事廳。

曹操巡視了一眼,笑道:“這幾日,操心情不佳讓諸位當心了。”

衆位謀士已經從荀彧的口中知曉曹操地大作,各個都爲曹操地豪氣所感染,哪裡還會計較這些,忙說不敢。

曹操笑道:“諸位對現在的形勢有何看法!”

程昱先把當前形勢說了一遍:“如今劉備因前次大戰勝利而聲威銳長。田豐鎮司州,徐庶坐荊州。沮授領益州。魏延守虎牢關,關羽屯宛郡。張任、嚴顏依舊是白帝城、巴郡。劉備還分別表田豐、沮授爲司州牧、益州牧。孫權暫時還沒有動向。不過丞相或許不知,剛纔接到密報,羅麟孤身入建業爲孫策弔喪,走的時候,好象還帶走了國太。據說羅麟已經成了國太的女婿了。”

曹操吃了一驚,隨即又攝住心神,緩言道:“劉孫若是真心結盟,我軍危矣。不過孫、劉雖互相勾結,但雙方卻均懷異心。劉備拉攏孫權,孫權順而相應,也是常情。他們想得倒好,欲置我於絕地。但我敢斷言,時不在久,他們就會翻臉。哼,荊州,孫權還抵禦不了這個誘惑。”

劉曄聽完曹操的話,凝眉半晌。片刻,他擡眼注視曹操,一字一句地問道:“丞相若孫劉兩軍真心結盟,孫權出兵淮南,劉備分兵三路:一路由宛郡出兵許昌,一路與虎牢出兵佔領黃河渡口,一路出兵幷州,那應該如何是好?”

曹操一聽,頓時心中大慟,頓足道:“休也!此情勢可將我軍至於死地也,屆時操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的大業何存?”

衆人均是一愣。荀攸站前一步,道:“主公不必爲此擔憂,江東乃才子之鄉,其中魯肅更是才子中的翹楚。新任都督據說是羅麟的徒弟,被羅麟稱爲周瑜地接班人。才華也非同一般。以他們之智,不可能坐視劉備虎踞荊州。劉備與孫權聯盟這存屬衆人猜想,併爲得到證實。眼下劉備軍軍威以在我軍之上,只要是有智之士,一定會先以打壓氣勝者的氣勢,而不是和劉備結盟,助長他的氣焰。聯軍相抗,似乎於我不利。但我軍只要譴一善辨者,陳說厲害之處,在從中挑撥兩家的關係,相信就算他們兩軍聯盟,也會在短時間內告破。因爲,他們不可能同心的。”

這時,突然門外士兵來報,江東使者張紘求見。

曹操聞之,立刻“哈哈”大笑,對衆將道:“江東果有能人,孫權此刻譴張紘至此,定是明白當前形勢,於我軍結盟而來,此乃天助我也。快快有請,快快有請!”

曹操一口氣說了兩個“快快有請”,可見他此時地心情是多麼的高興。

不一會兒,張紘至。

張紘步入大廳,對堂上曹操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禮,道:“張紘見過丞相!”

曹操揮手道:“子綱先生快快請起,先生到此不知此所謂何事?”

張紘對曹操一拜道:“紘爲結盟而來。”

“喔”曹操面露吃驚之色,“操得報。吳侯已經將其妹許於羅麟,並於劉備結盟,不知道可有此事?”

張紘心中震驚之餘,也急忙澄清道:“此乃國太看中了羅麟,吾主至孝不願令違背國太意願,纔不得不將孫小姐許於羅麟。”

“劉備勢大,爲何吳侯不於劉備結盟?”曹操再次問道。

張紘大笑,道:“丞相戲言也。正是因爲劉備軍勢強,所以孫、曹必須聯盟才能阻止劉備一家獨大的局面。”

曹操喜道:“操正有此意,但恐新任吳侯年輕識淺,只圖蠅頭小利,不能顧全大局而已。”

張紘對道:“我主命世之英豪,豈有分不清時勢之裡,丞相大可放心。”

曹操點頭道:“結盟一事就此定下,子綱先生一路由建業趕到此地。定以疲憊不堪,還請先生去驛館歇息。不日操便譴使節於子綱先生一同回建業,以表結盟之心。”

張紘任務已經完成知趣地告退。

曹操待張紘走後,便謂衆臣道:“張子綱言行舉止不卑不亢不辱其主,江東多英才。果不其然也。誰願代表操出使建業?”

滿寵立刻上前答道:“寵願往!”

曹操喜道:“有伯寧前往,操放心矣!”

曹操心事一了,就立刻商量起軍中的下一步動向。

曹操道:“這些天來操一直在想着一個極其重要地問題,卻一直不及其裡。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一戰之敗,何能繚繞我心懷至此?衝兒之逝,也不足讓我沉思默想半月之長。自我雄霸北方以來,多圖南征,爲什麼以我強盛大軍,會敗於劉備之手?”

廳中無一人回答。

曹操也沉默片刻,繼續言道:“操一向自視雄才,此時想來。未免把天下英雄看得忒是小了。想那孫、劉之輩,何嘗不早已在維持這個天下三分的局面?我一心要一統江山,打破在三分的局面,竟把自己給蒙在了鼓裡。現在好了,到了對症下藥的時候了!”

聽曹操怎麼說,郭嘉上前一步道:“嘉這裡有藥方兩副,不知主公願意聽否?”

曹操笑道:“操席耳恭聽!”

郭嘉道:“兩軍交戰,以謀爲先。強兵爲次。可劉備軍中的羅麟、田豐、諸葛亮、徐庶、龐統等謀士皆爲世之英才。以謀計,未必能成。強兵就爲勝利的關鍵。”

曹操道:“奉孝說地有理。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想不通爲何我軍精兵會弱於劉備 強兵。”

郭嘉道:“嘉前日在觀看劉備軍中的總體資料時,發現了一點小小地問題,也就是在小小的問題,才使得劉備軍的總體戰鬥力強於我軍。”

“什麼問題?”曹操好奇問道。

郭嘉回答道:“我軍初創業時,施行屯田制,此制度一出,天下有才之士,爭先效仿。可劉備軍中卻無任用此例。本來這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劉備軍所佔之地均爲沃土,雍州沃野千里,益州天府之國,荊州民殷國富,就連涼州一年所產的牲口就足夠一支大軍吃上好一陣子。問題就在於當年羅麟詐我汝南,軍中極度缺糧的時候,也沒有用屯田制集糧。”

曹操思索了片刻,雙眼一亮道:“對了,‘屯田制’雖然可以讓糧食大增,卻耽誤了戰士們地訓練。劉備軍地士兵,雖然起步比我們晚,但他沒有‘屯田制’,士兵們不用下地種食物,訓練地時間就遠超於我們。戰鬥力比我們強並不奇怪。”

曹操說道這裡,立刻下令道:“來人,傳我軍令:命各位將軍將手中所有士兵進行統一整編,從軍中挑三十萬壯兵,取消他們地田中事物,全心全意的進行訓練,不得有誤。”

“是!”

雷厲風行,就是曹操的風格。

“還有一點,就是馬鐙。”郭嘉說了他的第二個藥方。

“何謂馬鐙?”曹操好奇地問道。

郭嘉朗聲道:“劉備軍的騎兵天下無雙。嘉很好奇,爲何劉備可以訓練出如此強悍地騎兵,而我軍卻不行。劉備軍的輕騎可以在戰場上四處衝殺,靈活無比,而我軍還是不行,就連騎術精湛地虎豹騎也作不到?爲什麼劉備軍中一小兵都可以辦到?爲此嘉特意研究了劉備軍的騎兵。在偶然的機會下,嘉發現了劉備軍的戰馬上多了個馬鐙。馬一般只裝一個上馬的鐙就行了,可劉備軍卻有兩個。嘉好奇的上馬試了一試。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嘉體弱,駑馬之術又極差無比,平常騎一匹溫順地家駒,都無法騎快。可在有着雙鐙的戰馬上卻可輕鬆地來去如風,只要小心即使不拉馬繮也可以穩穩當當。”

曹操聽了,立刻就明白了其中道理。這道理並不難懂,只不過就是有了雙邊馬鐙,兩腳力量平衡。大大的增加了騎兵的靈活和穩定,從而使騎兵的力量大增。不過這簡單是一回事,可不可以想的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要是有那麼容易想,那在馬鐙發明前的千年時光裡,也不會有笨重地戰車在戰場上橫行了。

曹操喜聲道:“有奉孝的兩副藥方在。操之病幾乎痊癒也。想到次方法之人,真奇才也。”

郭嘉苦澀地笑道:“是羅麟想出來地。”

曹操聞之,長嘆了口氣,心裡頓時有些酸酸的。極度不滿地對老天抱怨道:“爲什麼向羅麟這種全才,會被一個織蓆販屨之徒收了去。”

廳中靜了片刻。

這時,荀彧、郭嘉對視了一眼,郭嘉微微點了點頭。

荀彧上前道:“劉備現以得司州一地,虎牢關和宛郡隨時可以威脅許昌。許昌乃國都若是一但告危,我軍士氣必然大跌。彧請主公早作遷都打算。”

“臣等請主公早作遷都打算。”殿中衆臣齊聲勸說。

曹操也知道許昌離劉備軍實在太近了了,虎牢關一路大軍可以隨時隨刻出兵佔領他的黃河天險,宛郡也時時威脅着許昌的安全。他略微思索了片刻,就點頭同意了。

曹操問道:“諸位認爲國都定在哪裡最爲合適?”

荀彧答道:“冀州境內,人口衆多,境內鄴城易守難攻非常適合,建立新都。”

衆人盡皆稱善。

曹操見衆人想法一致,他也有此想法,於是便點頭同意了遷都鄴城一事。

荀彧又道:“司州一地,上可威脅幷州。右可威脅豫州。我軍一大患也。虎牢關易守難攻,不可圖之。唯有黃河流域可以利用。我軍不善水戰。應該早日募集水邊漁夫,組建水軍,爲日後戰鬥打下基礎。”

曹操再次點允諾。說道:“天下之勢,尚待重謀。于禁將軍駐紮官渡着重編組和訓練水軍。”

曹軍日後的目標已經確定了下來。分別是遷都、練精兵和組建水軍。

曹操見會議地目的已經達到,衆人又無事商議,就宣佈散會。

衆人依次散去,惟獨賈詡不動。曹操知道賈詡一定有事情與其商議,說道:“文和,隨操入院中一敘。”

丞相府邸大院。

曹操問道:“文和有何事,與操商議?”

賈詡開口道:“劉備軍中堅如磐石,我軍無法動搖其根本,但孫權軍中卻不 怎麼團結。孫權新任吳侯,必然會提拔一些新人爲之心腹,用來牽制程普、黃蓋、韓當等老將,從新任都督陸遜就可以看出。此刻正是最好時機,只要我們譴一人,去其軍中臥底,如果順利,就可知道孫家以後的動向,對我軍百利而無一害。”

曹操雙眼一亮,心動異常,問道:“文和有無人選。”

賈詡輕聲說了兩個字:“華歆。”

第122章 鋼鐵護衛報道第54章 劉備坐鎮雍州地 陳羣巧計治長安第151章 苦難的開端第231章 陸遜的謀劃第299章 妙計誘敵第308章 戰前閱兵第110章 在見伊人人憔悴第87章 議局勢謀士爭雄 傳家業羅平教子第242章 諸葛亮揮手成兵 智孔明甕中捉鱉第47章 甘興霸終投名主 羅靈風兵出武關第103章 羅麟花園戲蔡琰 曹孟德梟雄本色第101章 羅麟巧整扶桑女 太傅府中遇蔡邕第三二十四章 再破曹仁第236章 羅麟擔都督啦第45章 連劉表玄德親往 見甄宓靈風遇刺第266章 回到長安 孫策送禮第251章 出戰前期第144章 蔡琰有喜 夜審刺客第115章 武威城下血戰濃第288章 大戰落幕第52章 羅麟詐敗拖李郭 徐庶計出賺長安第293章 終取南郡第206章 高山流水第77章 降曹營韓浩出計 至壽春羅麟用謀第129章 襄城攻防戰第22章 上任途中收賢才 徐州陶公噩耗來第97章 羅靈風計滅殺神 酒館巧激曹安民第80章 演箭術二將逞威 擒袁術終得玉璽第50章 破危局坦然自若 破楊昂舉手之間第222章 府中逸事第365章 包圍鄴郡第145章 夏日遊園 徐庶出計第283章 疾風之能第14章 急速將軍千里行 羅靈風智取小沛第24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99章 妙計誘敵第50章 破危局坦然自若 破楊昂舉手之間第60章 羅麟帳中見義父 西涼豪氣衝雲天第289章 淩統歸降 強攻南郡第143章 羅靈風智料先機第165章 二女爭風 巧救十八騎第192章 徐庶破計第354章 騙中之王——司馬懿第25章 小沛城外在遇美 衆人齊心治徐州第334章 處理俘虜 再度出擊第113章 智襲敵營初戰告捷(上)第97章 羅靈風計滅殺神 酒館巧激曹安民第281章 奇取豫章第171章 九曲神木 新兵成立第193章 宛郡攻防戰第369章 選擇離別第49章 徐庶輕取青泥口 羅麟巧定離間計第321章 帳內定計第75章 郭嘉議渡下灣口 周瑜離間欲取城第83章 羅麟隆中尋臥龍 品茶談天結知己第237章 水軍建制第342章 大鬧冀州第338章 東郡之役第143章 羅靈風智料先機第251章 出戰前期第144章 蔡琰有喜 夜審刺客第115章 武威城下血戰濃第71章 喬煙豔羅麟心亂 夜奇襲紀靈中伏第47章 甘興霸終投名主 羅靈風兵出武關第350章 攻破建業 孫家滅亡第263章 深入險境第102章 蔡邕愛女感天地 兩情相依永不離第125章 郭嘉之謀第161章 渡水奪城 破襲擒首第103章 羅麟花園戲蔡琰 曹孟德梟雄本色第143章 羅靈風智料先機第99章 回酒樓故友相請 羅靈風在會蔡琰第170章 宴會風雲 馬超遇刺第223章 周瑜之憂第185章 衆謀爭風 曹操定計第85章 葫蘆口四將破敵 擺酒宴發生驚變第222章 府中逸事第246章 黃忠斬將序章第325章 決戰之始第344章 兩條線索(上)第211章 晴天霹靂第210章 靈風來信第119章 甄宓的異常(下)第46章 劉玄德早生貴子 羅靈風喜得軒轅第170章 新兵種誕生的前奏第1章 逆天麒麟終降世 羅家風雲起突變第54章 劉備坐鎮雍州地 陳羣巧計治長安第168章 虛與委蛇 掌握主動第198章 毒辣的孫權第358章 用“間”第188章 練兵備戰第18章 玄德陣前斥孟德 靈風大擺太極陣第211章 晴天霹靂第338章 東郡之役第139章 諸葛定計 漢水初戰第276章 水中藏兵第164章 結良緣 說服黃忠第161章 渡水奪城 破襲擒首第304章 孫曹異動
第122章 鋼鐵護衛報道第54章 劉備坐鎮雍州地 陳羣巧計治長安第151章 苦難的開端第231章 陸遜的謀劃第299章 妙計誘敵第308章 戰前閱兵第110章 在見伊人人憔悴第87章 議局勢謀士爭雄 傳家業羅平教子第242章 諸葛亮揮手成兵 智孔明甕中捉鱉第47章 甘興霸終投名主 羅靈風兵出武關第103章 羅麟花園戲蔡琰 曹孟德梟雄本色第101章 羅麟巧整扶桑女 太傅府中遇蔡邕第三二十四章 再破曹仁第236章 羅麟擔都督啦第45章 連劉表玄德親往 見甄宓靈風遇刺第266章 回到長安 孫策送禮第251章 出戰前期第144章 蔡琰有喜 夜審刺客第115章 武威城下血戰濃第288章 大戰落幕第52章 羅麟詐敗拖李郭 徐庶計出賺長安第293章 終取南郡第206章 高山流水第77章 降曹營韓浩出計 至壽春羅麟用謀第129章 襄城攻防戰第22章 上任途中收賢才 徐州陶公噩耗來第97章 羅靈風計滅殺神 酒館巧激曹安民第80章 演箭術二將逞威 擒袁術終得玉璽第50章 破危局坦然自若 破楊昂舉手之間第222章 府中逸事第365章 包圍鄴郡第145章 夏日遊園 徐庶出計第283章 疾風之能第14章 急速將軍千里行 羅靈風智取小沛第24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99章 妙計誘敵第50章 破危局坦然自若 破楊昂舉手之間第60章 羅麟帳中見義父 西涼豪氣衝雲天第289章 淩統歸降 強攻南郡第143章 羅靈風智料先機第165章 二女爭風 巧救十八騎第192章 徐庶破計第354章 騙中之王——司馬懿第25章 小沛城外在遇美 衆人齊心治徐州第334章 處理俘虜 再度出擊第113章 智襲敵營初戰告捷(上)第97章 羅靈風計滅殺神 酒館巧激曹安民第281章 奇取豫章第171章 九曲神木 新兵成立第193章 宛郡攻防戰第369章 選擇離別第49章 徐庶輕取青泥口 羅麟巧定離間計第321章 帳內定計第75章 郭嘉議渡下灣口 周瑜離間欲取城第83章 羅麟隆中尋臥龍 品茶談天結知己第237章 水軍建制第342章 大鬧冀州第338章 東郡之役第143章 羅靈風智料先機第251章 出戰前期第144章 蔡琰有喜 夜審刺客第115章 武威城下血戰濃第71章 喬煙豔羅麟心亂 夜奇襲紀靈中伏第47章 甘興霸終投名主 羅靈風兵出武關第350章 攻破建業 孫家滅亡第263章 深入險境第102章 蔡邕愛女感天地 兩情相依永不離第125章 郭嘉之謀第161章 渡水奪城 破襲擒首第103章 羅麟花園戲蔡琰 曹孟德梟雄本色第143章 羅靈風智料先機第99章 回酒樓故友相請 羅靈風在會蔡琰第170章 宴會風雲 馬超遇刺第223章 周瑜之憂第185章 衆謀爭風 曹操定計第85章 葫蘆口四將破敵 擺酒宴發生驚變第222章 府中逸事第246章 黃忠斬將序章第325章 決戰之始第344章 兩條線索(上)第211章 晴天霹靂第210章 靈風來信第119章 甄宓的異常(下)第46章 劉玄德早生貴子 羅靈風喜得軒轅第170章 新兵種誕生的前奏第1章 逆天麒麟終降世 羅家風雲起突變第54章 劉備坐鎮雍州地 陳羣巧計治長安第168章 虛與委蛇 掌握主動第198章 毒辣的孫權第358章 用“間”第188章 練兵備戰第18章 玄德陣前斥孟德 靈風大擺太極陣第211章 晴天霹靂第338章 東郡之役第139章 諸葛定計 漢水初戰第276章 水中藏兵第164章 結良緣 說服黃忠第161章 渡水奪城 破襲擒首第304章 孫曹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