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從上至下只有一個聲音
不得不說,現在國內大部分的人,都是抱着這樣一種心態在做企業。
他們看到的,永遠只有眼前這一點點利益,缺乏長遠的眼光。
也缺乏將企業真正做大做強的魄力和決心。
實際上,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發展下去,有些東西是必須要堅持和改進的。
就算這些堅持和改進,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都是必須要做的,容不得半點含糊。
否則固步自封,得過且過,只能是一步步走向衰敗。
國際知名的大企業,都是經歷過這些痛苦的階段,走出了安於現狀的舒適區,不斷提升自我,才成就了它們的國際地位。
腦子裡只想着賺錢,而沒有一套持久發展的理念,企業是做不長久的。
國內現在大部分的企業,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賺更多的錢。
至於這些錢怎麼花,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只要能夠賺到錢,其他一切都不用想的太多。
再說,一個公司能不能堅持到五年後,這都是一個問題。
現在就操心五年後的事,簡直就是杞人憂天。
把眼下的日子過好,
就已經不錯了,爲何要想這麼遙遠的事呢?
不得不說,國內的這些中小型企業,眼光實在太短淺了。
他們根本就看不到這些行爲背後,陳江海的用心良苦。
也有一些大型企業在知道陳江海的這個行爲後,心裡十分的佩服。
同時,還有着濃濃的羨慕和深深的無奈。
想要達成如此目標,這其中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然是不用多說。
在知道的情況下,陳江海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足見他的決心和魄力。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陳江海是真的想把秋海電器做好、做大、做強、做成一面旗幟。
光是這個,就足夠讓國內這些企業的掌舵人感到汗顏。
實際上他們何嘗又不想這樣幹,卻又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敢付諸實踐。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他們企業的盈利,不能支持他們這麼燒錢。
這是一個前期要花費大量資金的無底洞,他們那一點點利潤根本填補不了這個無底洞。
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他們現在的盈利數據,起碼還要再翻一倍。
而且就算利潤翻上一倍,想要利用多餘的錢來做這件事,也要受到各種各樣的制約。
秋海爲什麼敢這麼做?
Www★тTk an★C○
還不是因爲人家財大氣粗,有着足夠的底氣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這財大氣粗是怎麼來的,自然是靠銷量的。
國內家電行業,哪個不羨慕秋海每個月那恐怖的銷量。
他們能做的也只有羨慕了。
自身的銷量想要上去的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對於秋海的羨慕,還不止這些。
陳江海對於秋海的絕對掌控,纔是他們最羨慕的一點。
不管他做什麼樣的決定,秋海上下都能很快的執行下去。
秋海爲什麼能做到這個?
那是因爲秋海從上至下只有一個聲音。
那就是陳江海的聲音!
只要陳江海發話了,剩下的人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全力以赴做好大老闆交代的任務。
這些企業家羨慕陳江海這一點,不是一次兩次了。
每次他們需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他們心裡就會冒出一個想法。
如果他能完全掌握現在的公司,那發展的速度是不是能跟秋海一樣?
這種想法,每次冒出來之後,都會讓他們心裡十分的焦慮。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變的話,他們想要追上秋海,完全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好比秋海是開着汽車在前進,而他們開的是三輪,還是人力的那種。
這其中的差距,一目瞭然。
現在秋海做出了這麼大的改進,甩開他們不是一星半點了。
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他們就永遠不是陳江海的對手了。
有這種想法的,除了家電行業的企業,也有其他行業的企業老闆。
有人開始鋌而走險,利用各種手段,吞併國有企業的股份,從而達到讓自己掌管整個企業的目的。
這種違法的手段,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當然,這些是題外話了。
秋海制定的質量體系舉措,對周侯建和張瑞明這兩個競爭對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要說影響最大的,一定是海信的周侯建了。
對於陳江海的決定,周侯建是十分贊同的。
關於這個質量標準體系,他在心裡也謀劃了很久。
他一直想要建立起一套海信自己的標準,一套遠超於國際質量標準的體系。
這樣一來,海信未來的發展,就會一路平坦。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邊還在構想當中的時候,陳江海居然已經開始實施了。
他實在想不到,爲什麼陳江海這麼年輕,目光居然比他還深遠。
更爲重要的是,陳江海是敢說敢做的一個人。
不管做了什麼決定,都會堅決貫徹到底,不會有任何的遲疑和猶豫。
這一點,周侯建是怎麼也學不來的。
在海信,制約他的因素太多了,作爲一個領導者,他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
辦公室內,周侯建沉默了許久,他知道,必須做一個決定了。
這個決定,可能會關乎到海信的未來。
他必須跟秋海一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
如果他不跟着秋海的腳步,未來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
周厚建知道這件事情非常難辦,但自己必須要去做,去嘗試。
嘗試了就還有機會,不嘗試只會陷入慢性死亡。
海信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樣,就看他明天能不能說服衆多的管理層了。
……
與此同時,海爾的張瑞明也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臉上全是頹廢之色。
收到秋海要建立質量標準體系的消息,他是大爲震驚。
關於這個,張瑞明也想跟從。
但他知道,這是不現實的。
不久前,他費盡心思說服了企業管理層。
海爾購買了一條跟秋海一樣的超級生產線,價值四個億。
這一筆錢,已經把整個海爾掏空了。
就算張瑞明能把整個管理層說服,他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做其他的了。
想到這裡,張瑞明忍不住長長嘆了一口氣,生出了一種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這個行業,爲什麼突然就冒出了一個秋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