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國之儲君

李世民剛剛登基,年僅八歲的李承乾就被冊封爲皇太子。要知道,李世民對自己、對臣下都是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不可能僅僅因爲承乾是嫡長子就把他指定爲自己的接班人。

事實上,李承乾不僅是嫡長子,並且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貌,仁孝純深,才深得李世民的喜愛,更重要的是他從小就初露崢嶸,擁有了作爲明君的潛質。

在李承乾12歲時,李世民又下了一道特詔,讓他開始“聽訟”,以培養其行政能力。什麼叫“聽訟”?並不僅僅是去尚書省當個陪審員,而且要作出自己的斷決。

貞觀七年,李世民曾得意地對近臣說,太子現在已經能夠處理一些軍國事務,而且基本掌握了要領。打那以後,李世民一旦出宮或離京,就會讓太子監國,可見他當時是非常信任李承乾的。

一年後李淵駕崩,李世民又賦予了17歲的李承乾更多的權力和責任,並公開宣稱太子本身“識性聰敏”,辦起事來又“理務允諧”,已經可以挑起更重的擔子了。

綜上所述,李承乾不僅不愚蠢,還很聰慧,聰慧之人是不可能幹出這麼愚蠢的事來。

這事既然不是李承乾幹得,那肯定是有人要陷害李承乾,因爲這針對性太強了,明顯就是要把太子打下萬丈深淵。

想到此處,衆人便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李泰,因爲如果李承乾被廢,他李泰是最大的獲利者,並且李泰和李承乾一直不對付,原因就是李泰對儲君的野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李泰見大家的意味深長的望着自己,不由得火冒三丈,李泰轉身死死的盯着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李恪。

本來這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順利進行着,眼看就要成功在望,儲君之位也唾手可得,沒想到在這最後的緊要關頭,因爲李恪的一番話,這件事就要發生逆轉,他很可能羊肉沒吃到,還會惹得一身騷。

這讓李泰如何不恨,如果眼神很夠殺人,李恪不知道已經死了幾百回了。

更讓李泰心驚的是,不僅所以大臣都望着他,就連父皇都用審視的眼光望着他…

這一刻,李泰徹底慌了,人一慌,難免就會做錯事說錯話。

李泰急道:“三哥的意思是說大哥是被冤枉的嗎?可是一切的證據都指向大哥啊,這如何解釋?”

還如何解釋?

栽贓的唄!

在場的衆人,哪一位不是人精,如果之前他們只是懷疑這一切都是李泰在暗中搗鬼,李泰此話一出,他們基本確定李泰就是罪魁禍首。

因爲李泰一直在把髒水往李承乾身上潑,目的性一目瞭然,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還不待李恪回答,長孫無忌搶先開口道:“請問魏王殿下有什麼證據指向太子?老臣要得是實實在在的證據,不是那些以訛傳訛捕風捉影的流言蜚語!”

長孫無忌不僅是李承乾的舅舅,更是李承乾的岳父,二人的利益早已捆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有人想動他的奶酪,他豈會善罷甘休,聽之任之…

“這…”李泰當場被懟得說不出話來。

李泰理屈詞窮,惱羞成怒的望着長孫無忌,這一刻他對長孫無忌的恨已遠遠超過了李恪。

其實李泰和長孫無忌積怨已久,李泰對長孫無忌一直支持李承乾不支持自己深惡痛絕…

時常抱怨道,“李承乾是你的外甥,難道本王不是,同樣是你外甥,本王那點比李承乾差了,爲什麼你支持李承乾不支持自己…”

王珪見李泰被長孫無忌懟得無話可說,立馬爲其解圍道:“即便這件事與太子毫不相干,單憑太子寵幸男寵、私交突厥人這兩條,就足以證明太子已不能勝任儲君之位了,還望陛下另選賢能,已安社稷!”

“太子之位關乎國本,豈能輕易廢除?”長孫無忌道。

“正是因爲太子之位關乎社稷,才應該另選賢能…”王珪寸步不讓道。

在古代,立儲君是非常重大的決策之一,在儲君確立之後,皇帝想要廢除太子是很困難的。

比如,劉邦想廢除太子劉盈,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反倒是劉邦自己在戚夫人面前顏面盡失。

再比如,隋文帝起初將楊廣立爲太子,但是後來,他又想廢除楊廣,立楊勇爲太子。

但是,在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後,他不僅沒能讓楊勇成爲太子,反倒是自己命不久矣。所以說,皇帝廢除現有太子,另立他人,簡直是難如登天。

很多人肯定會感到疑惑,儲君是由皇帝親自立的,既然它是由皇帝設立的,那麼,皇帝對太子就應該擁有絕對的權力,廢除太子應該很容易纔對呀!

但是,爲什麼想要廢除太子卻是困難重重呢?

第一點,繼承規則難以否定。

在立太子時,每一位皇帝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制度,如果想廢除太子,那就必須首先否認這一規則。如果你不否認這條規則,你就不能否認你親自立的太子。

劉邦之所以不能廢除劉盈,是因爲它是按照“嫡長子制”的規定來執行的。如果劉邦不想劉盈成爲太子,他就必須廢除“嫡長子制”的統治規則。

然而,這一規則已持續多年,想要否認並非易事,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既然連規則都無法否認,那麼,皇帝自然就沒有權力廢除太子了。

即使廢除了這些規則,也很麻煩,比如康熙皇帝廢除了胤礽,想要另立他人爲太子,這讓大家覺得康熙皇帝不想按照“嫡長子制”來選擇太子,而是想按照“選賢制”來選拔皇子。

畢竟,在當時的清代,對於王位繼承的規則沒有明確的要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臣子們決定順着康熙的心意推薦了八王子胤祀。

但是,令大臣們意外的是,對於他們的意見,康熙皇帝卻大發雷霆,責怪他們想要結黨營私,衆大臣真的是不知如何是好啊!

401 出山336 洞房花燭夜(二)374 決戰(六)0037 獻禮323 暴躁的太子247 鐵骨錚錚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375 頡利求和573 國子監祭酒376 兵不厭詐0189 春景0190 李世民的震驚252 嶺南馮家475 白熱化446 插秧462 門下省448 刀兵再起0206 組建新軍614 苦盡甘來362 定計336 洞房花燭夜(二)310 運動會開幕0036 改良技術264 借題發揮622 桃花朵朵開0052 謀定而後動419 狩獵(三)497 侯君集的疑惑342 殺雞儆猴281 黨爭409 三位公主640 據理力爭351 刀兵再起0123 軍神李靖0111 文臣武將464 君臣反對295 各方反應0041 太極宮597 褚遂良上門(二)0164 驪山398 房謀杜斷0179 五姓七望242 被迫和談566 武媚孃的心思0072 諫臣魏徵0209 馬蹄鐵230 突厥異動574 孔穎達0211 陌刀449 歐陽詢373 決戰(五)249 突厥王帳0045 真相大白503 暴行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78 彈劾431 梟雄亡619 殺鬼見血(二)408 中秋464 君臣反對0026 《春曉》280 罪狀447 蝦夷人337 洞房花燭夜(三)474 寸步不讓348 收服諸將251 世家門閥643 赴宴641 儒法並用587 漢王遇刺(三)308 各自謀劃514 李治的心機586 漢王遇刺(二)0029 安內必先攘外619 殺鬼見血(二)367 斬將561 分頭行動357 軍議0181 科舉0187 曲轅犁491 薛仁貴獻計0005 中央官制423 席君買(四)292 計劃519 噩夢310 運動會開幕0163 各方反應0183 貞觀元年0090 闖大禍了277 廢郡爲州426 梟雄老矣269 凌煙閣第二280 罪狀639 平衡之道267 長孫衝低頭0111 文臣武將0069 程咬金365 初戰告捷0003 韜光養晦0121 漢王練兵
401 出山336 洞房花燭夜(二)374 決戰(六)0037 獻禮323 暴躁的太子247 鐵骨錚錚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375 頡利求和573 國子監祭酒376 兵不厭詐0189 春景0190 李世民的震驚252 嶺南馮家475 白熱化446 插秧462 門下省448 刀兵再起0206 組建新軍614 苦盡甘來362 定計336 洞房花燭夜(二)310 運動會開幕0036 改良技術264 借題發揮622 桃花朵朵開0052 謀定而後動419 狩獵(三)497 侯君集的疑惑342 殺雞儆猴281 黨爭409 三位公主640 據理力爭351 刀兵再起0123 軍神李靖0111 文臣武將464 君臣反對295 各方反應0041 太極宮597 褚遂良上門(二)0164 驪山398 房謀杜斷0179 五姓七望242 被迫和談566 武媚孃的心思0072 諫臣魏徵0209 馬蹄鐵230 突厥異動574 孔穎達0211 陌刀449 歐陽詢373 決戰(五)249 突厥王帳0045 真相大白503 暴行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78 彈劾431 梟雄亡619 殺鬼見血(二)408 中秋464 君臣反對0026 《春曉》280 罪狀447 蝦夷人337 洞房花燭夜(三)474 寸步不讓348 收服諸將251 世家門閥643 赴宴641 儒法並用587 漢王遇刺(三)308 各自謀劃514 李治的心機586 漢王遇刺(二)0029 安內必先攘外619 殺鬼見血(二)367 斬將561 分頭行動357 軍議0181 科舉0187 曲轅犁491 薛仁貴獻計0005 中央官制423 席君買(四)292 計劃519 噩夢310 運動會開幕0163 各方反應0183 貞觀元年0090 闖大禍了277 廢郡爲州426 梟雄老矣269 凌煙閣第二280 罪狀639 平衡之道267 長孫衝低頭0111 文臣武將0069 程咬金365 初戰告捷0003 韜光養晦0121 漢王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