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軒轅黃帝喃喃自語的時候,只見從三十三天之上飛下一輛九龍御輦,御輦上正端坐着天皇伏羲和地皇神農,人教大弟子玄師立於一邊,手持符詔。伏羲和神農剛從九龍御輦下來,人族之中的衆多的諸人頓時就是一齊上前拜見,不敢有絲毫不敬,畢竟天皇伏羲與地皇神農都是人族之中的人皇至尊,身份高貴崇高,可是容許不得半分褻瀆的!同時人族更是對於開啓人族的興盛之道的兩位人皇自然是崇敬無比,哪有一絲一毫的無禮?。
軒轅黃帝見狀之後,人族的經歷不斷地在自己的眼前出現,心中不由地微嘆:罷了!既然這一世我爲人族,那麼我就還是人!既然你們不能容我?那麼我也不會強求!同時看着九龍御攆之上的天皇伏羲與地皇神農,不由地上前去見禮道:“軒轅,見過兩位皇兄!”
看着眼前的軒轅黃帝,伏羲與神農心中有的更多的是欣慰;畢竟人族在軒轅黃帝的手上,雖然大災大難,但是在軒轅黃帝的不懈的努力之下,人族纔有了今天的繁榮啊!對此軒轅黃帝功不可沒啊!所以看到軒轅之後,天皇與地皇對於即將歸位的人皇軒轅,兩人同時點點頭,隨後對軒轅黃帝說道:“卻要恭喜皇弟,今日證道人皇果位,從此歷無量量劫而不磨!”
軒轅黃帝躬身道:“兩位皇兄卻是取笑了,小弟了!”
“哈哈哈!卻是要煩勞玄都法師了!”伏羲與神農都是呵呵大笑之後,對着一同而來的玄都師說道。
聞言的玄都師都是連聲道:不敢!同時,玄都師來到軒轅黃帝面前,躬身行了一禮,道:“老師符詔在此,陛下且先接過!”卻是此時軒轅黃帝已然證道,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語,他雖然是聖人的弟子可也不敢過分怠慢!
軒轅黃帝雖然覺醒自己轉世之前的記憶,對於這些所謂的聖人自然是不以爲然,但是面子上卻是裝作恭敬,點點頭,躬身道:“軒轅恭聽教主法旨!”
玄都師一展手中的太清符詔,高聲念道:“太清太上道德天尊敕令:有熊族公孫軒轅身爲人皇,德服八方,功蓋後世,今日證道人皇道果,居於火雲宮,歷萬劫不滅!”
“善!”軒轅黃帝口宣了聲好之後,雙手很是恭敬地接過了太清符詔,同時心念電轉之後,突然向着蓬萊仙島之處,微微地躬身一禮之後,便相攜着伏羲和神農兩人,一同上了九龍御輦,大笑着向三十三天火雲宮而去!。至此,三皇歸位,正對天、地、人三才,而人族有太極圖鎮壓氣運,有三皇傳文明,人族終於大興之勢興起。
而遠在首陽山兜率宮的太上老君卻是睜開自己的眼睛,不由地微微一嘆,心中對於軒轅黃帝最後的動作,他又怎麼會不知道;但是這也是無奈啊!畢竟現在軒轅黃帝已經證道成就人皇尊位,即使是他自己惱怒也無可奈何?但是轉而卻是很是欣慰。畢竟現在人教三皇歸位,從此人教穩定,他與人教亦無憂了!
三皇的時代已經結束,五帝的時代到來。
軒轅黃帝證道人皇果位,隱居三十三天外火雲宮,爲三皇之人皇之位功德之多,足以讓其無量量劫逍遙。本說天地人三才,這人族乃是天地主角,有無窮氣運,當有聖人出。人教教主太上聖人立天地人三皇,與三才相對。用紫宵宮鴻鈞道祖所賜與自己的鴻蒙紫氣爲引,促成人族三位人皇歸位更是以他們的無邊的功德鎮壓人族的氣運,一舉讓人族大興。這人族乃是人教根基,人族大興也即是人教大興,因人族出三位天命人皇鎮壓人族的氣運之後,人教氣運一時之間大漲。
人族有三皇治世,隨後出了五位大毅力之人,乃是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禹等人。
顓頊爲軒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乃是其母女樞因感“瑤光”而生。
顓頊接任人皇后,號高陽氏,上位後顓頊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之官,掌管民事。
而顓頊接下人族共主之位後,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因爲當時被軒轅黃帝征服的九黎族,雖然歸降了軒轅黃帝,但是大多爲巫人,仍然信奉巫族祖巫,並雜拜鬼神,於是,顓頊便強令他們順從黃帝一族的教化,促進了各族之間的文化融合,使各族發展。
同時,顓頊很重視人事治理,並努力發展農業,而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導力量,女人的地位漸低。
而且,顓頊依各部落版圖創制了九州,並建立統治機構,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爲“歷宗”等。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傳位於帝嚳。
帝嚳,姓姬,乃是是軒轅黃帝的曾孫,顓頊之侄,帝嚳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爲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被百姓尊稱爲之爲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帝嚳在位之時,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帝嚳在位七十年,帝嚳去世以後,其子摯繼承其帝位,可是帝摯卻沒什麼突出的政績,。而放勳十五歲時封爲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努力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讚許。於是,各部族首領也就親放勳而疏遠摯。帝摯九年,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於放勳,放勳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於唐,即以唐爲朝代號,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號,後人稱其爲唐堯。唐堯即位後,順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爲政勤慎儉樸,定曆法,施德政,抗天災,建國制,選賢能,政績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