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一顆石子落入水中,漢國軍隊擊退英國遠征軍進攻,迫使英國、巴西、智利三國接受和談的消息傳到南洋,瞬間帶動出一道不平靜的波瀾,漢國勢力擴張到南洋的同一時期,英國殖民當局開始加快對馬來半島的殖民進城,1874年1月,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以平息霹靂地區的王位之爭爲
藉口,與霹靂各邦酋長簽訂了《邦喀條約》,霹靂正式淪爲英國保護國,英國政府開始依照條約規定,向霹靂派遣駐紮官,插手霹靂內部政治、經濟事務,霹靂地區是馬來半島各土著王國中最早受英國保護的一州,將霹靂地區握於掌控之後,同年十月,雪蘭莪境內發生內亂,英政府又藉故維持地方穩定,向該州派遣駐紮官。……
1878年年末,克拉克離職,弗雷德裡克接任海峽殖民地總督職位,一改克拉克步步推進、逐步蠶食的擴張方式,上任不到半年時間,即召集森美蘭各地土邦酋長放棄政治、軍事自主權,由英國殖民當局派遣的印度殖民軍代管當地防務,1879年7約,面對英國遠征軍在南美徒勞無功的局面,和漢國勢力在南洋各地的迅猛擴張,弗雷德裡克分別給倫敦政府和直屬上級印度總督發電報,闡述華人移民團體在南洋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必須遏制華人移民在南洋的數量,同時爲了平衡華人勢力,建議在印度地區引進勞工,由印度殖民軍和警察部隊代替當地土著武裝,協助英國殖民政府管理海峽殖民地事務。
分化、牽制殖民地各族羣勢力,由英國殖民當局擔任仲裁者的角色,維持殖民地秩序,向來是英國人擅長的管制手段。
從英國人對馬來半島進行殖民活動起,部分印度人就緊隨其後進入了南洋。
早期,到馬來半島的印度人主要是服刑的囚犯,他們常被當做免費勞工,從事清除叢林、填埋沼澤以及清掃道路等工作。
隨着馬來半島開發程度加快,英國殖民政府基礎工程建設的增加,印度囚犯勞工承擔
了大部分工程建設任務,如福康寧城堡、珍珠山醫院、海峽殖民政府新大樓以及跨
新加坡河的大橋建設等工程,
印度囚犯勞工順從、馴服的勞動態度,到了殖民地政府的認可和歡迎,在英國殖民官員眼中,與華人囚犯相比(早期亦有香港華人囚犯到馬來半島服刑,但由於英國殖民官員認爲華人不易管理且常鬥毆,從而中止了華人囚犯到南洋服刑),印度囚犯勞工更加安分守己,易於管理。特別是1857年印度發生反對英國的起義後,這些印度囚攝於英國殖民者在鎮壓起義過程中的殘酷手段,更加不敢流露抵抗的情緒,老老實實的埋頭做苦力勞動。
印度囚犯勞工順從、任憑英國人蹂躪的表現,贏得了英國人的嘉賞以及社會地位的提升,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後,印度人逐步在馬來半島的經濟、政治組成中中扮演了更爲多樣的角色,其一是作爲底層勞工,從事種植園、礦產開採等體力勞動,其二是在殖民政府中擔任中下層殖民官員人員,協助英國人處理當地事務,其三是作爲僕從軍隊和殖民警察,負責鎮壓反對英國統治的武裝叛亂。
最後一類是作爲商人,利用英國人賦予的政治、經濟特權,以不正當的競爭方式,竊取經濟利益,壓縮競爭對手,主要是南洋華商的生存空間。
出於加強海峽殖民地武裝力量的目的,倫敦政府答應了弗雷德裡克的要求,命令印度總督抽調一個300人的錫克分隊,一個500人的印度殖民分隊赴馬來半島,聽從海峽殖民政府命令。
10月初,英、漢兩國簽訂停戰協議,南美局勢趨於穩定,這個時候,倫敦政府通過印度本土,再次向馬來半島派遣一批2000人規模的勞工隊伍。
兩三個月時間內,印度殖民軍隊、武裝警察、勞工先後進入馬來半島,使得本來就擔心完全喪失政治、軍事權力的土著酋長、華人甲必丹們大爲恐慌,森美蘭、彭亨、霹靂等地區土著酋長向海峽殖民政府提出抗議,抗議英國人違反協議,將當地的軍事管理權由土著軍隊轉移到印度殖民軍手中,
面對馬來半島諸土著酋長的抗議,海峽殖民政府簡單的安撫過後,並沒有明確的表態,印度軍隊、警察部隊依舊持續涌入南洋地區。
對英交涉無果,單憑土著酋長和華人甲必丹本身的力量又無力改變海峽殖民政府的決策,幾番斟酌評判後,馬來半島土著和華人甲必丹們共同將求助的希望放在太平會,更確切的說,是太平會背後的漢國軍隊身上。
南洋是往返大陸、南美移民運輸的重要中轉樞紐,每年數十批次來往兩大州的船隊、藥材商人們帶來了大量有關南美漢國的真實消息,十一年時間的薰陶以及親自抵達南美漢國的真實經歷,使得身在南洋的華人比大陸地區更加了解南美漢國的實力。
早些年,秘魯、巴西在南洋華人中沒有影響,他們對於秘魯、巴西兩國也沒有啥印象,因此,打敗了上述兩國,最多就是讓他們感覺漢國實力不錯,能打敗人口、國土面積遠超本身的國家,而阿根廷戰爭期間,總人數近一萬五千人的英國遠征軍攻入阿根廷內陸與漢國軍隊交戰,結果不僅沒能將漢國軍隊趕出阿根廷,本身還傷亡了四千餘人,
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也只是出動了一萬多軍隊,就將滿清朝廷的軍隊打的一敗塗地,同樣的一支軍隊,在兩處戰場上的表現截然不同,那豈不是意味着,同等數量的漢國軍隊遠勝過滿清王朝的上國大軍。
甲午戰爭沒爆發前,滿清朝廷在世界上仍然維持着表面強大的地位,與清朝軍隊對比後,但凡保持理智客觀的南洋華人,都能看出南美漢國快速崛起的態勢,普通的南洋華人看到南美漢國的強大,盼望着下一批次運輸船隊的到來,打算趁早移民南美漢國。過上每戶三五十畝地,吃飽穿好的幸福日子,而馬來半島的土著酋長和華人甲必丹們,則是謀劃着藉助漢國在南洋的勢力,三方聯合起來,共同逼迫海峽殖民政府放棄扶持印度軍警、勞工代替他們位置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