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

大雁北飛,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冰雪堆積了一年又一年,南部亞寒帶地區的高大喬木換了一件又一件綠色的新裝,而在滾滾歲月年輪的推動下,嶄新的漢帝國也以它特有的姿態,快速成長着。

1868—1875年間,本土地區,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爲百分之四十三,中級學堂適齡學生入學率百分之十二,高等院校適齡學生入學率百分之零點三。(高等院校入學率包括海外留學生)

1875—1880年,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百分之六十七,中級學堂入學率百分之三十一,高等院校入學率百分之一點二。

1880—1885 年間,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百分之八十五,中級學堂適齡學生入學率百分之四十一。高等院校入學率百分之二點四。

1885—1889年間,初級學堂,適齡兒童入學率百分之九十三,中級學堂入學率百分之四十七。高等院校入學率百分之三點七。

經過二十一年的持續性發展,國民教育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本土新生兒完成了初級教育,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在按照一個穩固的數值,逐年增加。

1882年以前的十四年間,向海外派遣留學生,是政府培養高校人才的主要方式,長安大學(長安,原科爾多瓦大學)、

國立醫科大學(長安)、國立南華大學(新京)、帝國理工大學(原中央理工大學與羅薩里奧大學合併)、松江大學(原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長安工業大學(偏重於化工,其他五所大學中化學專業大部分合並進去,以化工工業爲主!化工相關學科爲輔,)、陸軍軍官學院、海軍軍官學院

一共五所理工科類高等院校,一所醫藥類專業大學,兩所陸海軍軍官學校,也以學校派遣的方式,將優秀的學生派往海外,採用2+3的聯合培養模式,即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兩年的教育,然後再經過學校推薦,以交換生的身份,繼續教授三年的海外教育。

2+3模式意味着學生要多接受一年的高等院校教育,不過多付出一年的學校努力,歸國後,這些學生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會進入國家科研機構、國營鋼鐵聯合企業、電氣、化工企業等機構。擔任助理研究院、或者見習工程師等高待遇職位,

而剩下來的約百分之四十的學生,經過政府考覈和篩選後,將分別進入高等學校、中等學校,政府技術管理機關等機構,繼續發揮本專業特長,爲國家教育和行政建設做出相應的貢獻。

1882年之後,隨着歸國留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中級院校和高等院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能夠得到極大的改善,

1884年5月,鬆州(布宜諾斯艾利斯州)州政府向教育部申請籌辦鬆州州立大學,9月,經過教育部派出人員的實地考覈和政府內部審理通過,坐落於鬆州首府,同時也是接受中央政府直轄的松江府第二所高等院校,鬆州州立大學宣告成立。

受鬆州州立大學成立影響,揚州、洛州、吳州、江州、淮陽府等地方州府政府,紛紛加快籌辦本土高等院校的腳步,

至1986年1月初,經過中央政府審覈,吳州州立大學、揚州州立大學、洛州州立大學、魏州州立大學、淮陽大學、、新京大學(與國立南華大學不同,新京大學級別等同於州立大學,比由原新京大學改名而來的國立南華大學要低一個等級。)雲州州立大學、江州州立大學、光州州立大學、楚州州立大學、晉州州立大學等十一所地方高等院校相繼成立招生,而經過大學擴建風潮後,

本土總共擁有20所高等院校,其中長安大學、松江大學、陸軍軍官學校等八所老牌名校爲重點建設高校,接受教育部統一管理,教育經費直接由教育部和政府財政部分批撥放。

由於建校時間較早,擁有與海外高校在教師、學生等多個層次的學術交流、合作經驗,八所老牌高校得到了相比普通州立院校更加充裕的教育經費,同時其教師團隊和學生生源質量,也比普通州立院校完高出不少。

高等教育不同於普通的初級教育和中級教育,受限於教師團隊和生源質量的問題,即使時間發展到1889年,八所老牌名校加上十二所創建時間稍晚的州立院校,適齡青年的高等院校入學率也只是緩慢增長至百分之三點七,這個數據也即意味着,一百名適齡青年中,平均只有三點七人有機會進入高等院校,接受大學教育。

要知道,1889年初,本土出生的第一代新生兒,年齡最大的已經有二十一歲,而這一階段的適齡青年中,本土出生的學生人數,已經佔到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基本接受初級教育,一半以上接受中級教育的本土適齡青年,絕大部分沒能通過高等院校入學考試,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應出高等教育的稀缺性,想要獲得高質量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僅僅依靠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接受高等院校的珍貴性,尤其是獲取進入八所老牌高等院校帶來的社會地位提高,吸引了大量有志於科技知識學習的青年學生,他們或是在本地州府刻苦讀書,然後參與全國統一組織的高等院校升學考試,或者是在高等院校入學考試中取得相對不錯的成績,同時對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然後再自主參加八所老牌高校組織的特殊理工學科招生考試。

廣受本土國民關注的高等院校入學考慮,其錄取率雖然不能與科舉考試錄用的進士比例相比,但是一朝進入高等院校就讀,四年學成畢業後獲得的高社會地位工作,還是讓深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影響的普通華人百姓們,把讀書上大學,當做最有出息的門路。

1889年1月份,最新一份人口統計數據出爐,本土人口數量達到1742萬,

而與此對應的本土高等院校新生數量,也達到2.6萬人。

2.6萬名高校新生,撒到廣袤的國土上,也只不過佔據總人口的千分之一點四八,和進行全面工業化,所需要的大量高端技術人才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但是2.6萬新生畢竟是本土高等院校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持之以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直不間斷的發展下去,漢國本土培養的高端技術人才,未嘗沒有與英、德、美、法四國一較高下的機會。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備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四百二十章 社會保障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隊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四百六十四章 變動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軍購艦方案 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五章 動員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十六章 建國地點的選擇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二百二十五章 漁民的兒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佔據托爾蒂島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六十七章 會見威斯特上校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備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四百二十章 社會保障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隊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四百六十四章 變動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軍購艦方案 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五章 動員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十六章 建國地點的選擇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二百二十五章 漁民的兒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佔據托爾蒂島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六十七章 會見威斯特上校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