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

ps:小說上架兩年多以來,這周迎來第一次試水推薦位,希望大家多投票支持!非常感謝!(二合一大章)

盛夏時節(南美洲1月是夏天),天長夜短,太陽正當着頭頂方位,天氣炎熱,蟬蟲、小鳥喳喳得叫個不停,道路旁的新載柳樹葉子耷拉着,也像趕路返回的行人一般,疲倦、勞累。

穿過鄉間小路,不遠處是一座綠茵環繞、遍佈水塘的沿海村莊。

村莊正南邊,一棟棟靠近青磚瓦房的橡樹底下,三三兩兩的農人坐在樹蔭或者屋檐石板下,一邊閒聊一邊望着煙囪中冒出來的白煙,心中估摸着飯菜做好的時間。

向前走過數十米,避開樹木的遮蔽,隱隱約約能夠看到一座十餘米高、帶着尖頂屋檐的西式建築,建築上下兩層,下面一層是數間寬敞的房屋,上面一層是掛着西式鐘錶的閣樓,約二十年前,華人剛剛在南里奧格蘭州落足的時候,這座西式建築還是一座信徒衆多的鄉下教堂,只不過隨着傳教士的離去,教堂被政府接收,先是在前兩年當做兵營駐地,後來鎮子裡建了個初級學堂,學生們缺乏上學讀書的地方,於是當時駐紮在教堂裡的士兵們,便把教堂讓了出來,稍稍改造了一番,掛上大漢國的國旗,便成了井邊鎮第一初級學堂的學校。

最近十年,大漢國的經濟形勢越來越高,人口衆多的井邊鎮相繼在鎮子裡建了兩座小學堂,原本那所由教堂改造的學堂,因爲遠離鎮子中心,便被下派至新厝村,作爲新厝村村立小學堂,而學校裡的三五名老師,則主要負責新厝村和臨近幾個村子適齡兒童的教育和管理。

掛着赤紅國旗,留着尖頂屋檐、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小學堂,見證了新厝村華人百姓二十年的歷史變遷,也承載了數百名在當地生活百姓的記憶。

老大楊光宗、老二楊光海、老三楊光中,以及三個年齡稍小一點的丫頭,都是在這座學堂裡度過了童年的小學生涯。

走進村子,習慣性的擡頭張望着前方的小學堂,楊開富心中涌現出滿滿的幸福感。

楊氏一家祖上是地地道道的貧困農民,擱在他爹爹那一代,家裡只有租種地主家的五畝薄田,每年秋收時節,上交五成田租後,剩下的糧食勉強足夠家裡人餬口,而如果趕上收成稍稍差一點的年份,交完地租後,剩下的糧食根本不夠養活家裡的五六口人,每當這種時候,楊開富的父親和母親,往往到縣城裡找點活計,通過給城裡老爺們打短工、零工,換取幾塊銅板,然後買上幾斤粗糧,捱過難熬的日子。

苦難的日子最難忘記,楊開富經常回憶到小時候到山上摘蘑菇、木耳、野菜充飢的經歷。

父親和母親到城裡打零工賺錢,而家裡四五個七八歲、八九歲出頭的孩子,爲了給家裡多找點吃食,往往幾個人一塊,帶上幾根木棍、、籃子,到離自家不遠的山林中尋找蘑菇、木耳、野菜、野果。

山裡能夠實用的木耳、蘑菇數量因爲經常被採摘的緣故,數量稀少,幾個孩子爲了爭奪一叢蘑菇,不時會相互打架、鬥毆,楊開富小時候就沒少和其它孩子打架,最早的時候,家裡有一個大他兩歲的哥哥,每每打架的時候,都護着弟弟,可是後來因爲誤食了一塊有毒的蘑菇,哥哥去世,沒了哥哥庇護,在與其他孩子打架的過程中,楊開富吃了不少的虧。

回想起小時候的事情,楊開富不禁爲早逝的哥哥感到惋惜,如果哥哥沒有誤食毒蘑菇,平平安安長大後,和自己一塊移居南美,就不會有以往的悲劇發生。

相同的年代,不同身份、地位出身的百姓卻有着完全不同的命運。當那些遠東地區的官員、地主豪紳們過着錦衣玉食、傭人成羣的日子時,許多像楊開富一樣的貧苦百姓,卻掙扎在生存與死亡的邊界線上。

楊開富兄弟姐妹一共五人,哥哥和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相繼因爲飢餓、貧困夭折,另外一個妹妹在七八歲的時候,因爲家裡吃不上飯,迫不得已之下,被父親賣給了城裡一戶姓何的老爺做丫鬟。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當初父親把妹妹送給城裡老爺做丫鬟的時候,楊開富也曾看到母親躲在屋子裡偷偷流淚。

兒子、女兒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但凡有一點辦法,母親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別人當女僕使喚。

楊開富當時雖然已經十三四歲,但是卻沒有能力做出改變,而現在情況又不一樣了,十六年前,當楊開富在南美本土剛剛穩定下來的時候,便拿出身上的全部積攢,跟着十餘名相熟的本土鄰居,一塊回到了遠東,然後花錢把當時剛剛十三歲的妹妹贖了回來,接到南美本土生活。

十六年前,南美本土,華人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狀況嚴重,爲了鼓勵華人適齡女子移民,政府不僅免除了五到三十五歲年齡範圍內,所有女性移民的移民費用,而且只要是這一年齡範圍內的女性移民,抵達南美本土後,不用經歷兩年的考覈期,便能夠直接獲得正式國民的身份以及每人十到十五畝不等的土地。

藉着政府頒佈的優惠政策,楊開富把妹妹帶回本土後,來回花費的運輸費用,經過井邊鎮官員審覈後,全部得到報銷,而妹妹也因爲剛剛十三歲,不到十二週歲的原因,被送到掃盲學校,接受教育。

妹妹在掃盲學校學習了三年,學習結束後,

進入了新京府一處國營紡織廠,做了紡織女工,又過了兩年,妹妹十八歲那年,嫁給了一個現役的少校軍官,自此以後,自己和妹妹的命運都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現在,不僅唯一的妹妹脫離了苦海,過上了夫妻和睦的幸福生活,就連自己家的三個兒子也有有了出息。

“開富、光宗”,父親和自己爲後代取的名字,蘊涵了對後代最直白的期望,開拓富貴、光宗耀祖,雖然自己沒能完成父親開拓富貴的期望,可是大兒子楊光宗,考上海軍軍官學校,當上了海軍校級軍官,擱在老楊家上下三代貧民背景下,也完全稱得上光宗耀祖了。

楊開富對現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滿意,大兒子前程光明,成家立業的事情在自己撮合張羅下,也有了眉目,而三個丫頭和一個兒子年齡還小,都處在上學的年齡,倒不用過早考慮她們以後的前程問題,除去五個孩子外,目前能夠讓楊開富上心的,只有二子楊光海,

老二過完年十六歲,年後五六月份要進行中級教育考試,考完試便要面臨高等院校選擇的問題。

以自己的觀念,還是希望兒子進海軍軍官學院就讀,畢業以後和大兒子一樣在海軍服役。

一家兩個海軍軍官,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華人家庭而言,說出去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心中琢磨着二兒子畢業以後的學業選擇問題,不一會時間便到了家裡。

“爹爹!哥哥回來了,哥哥帶回來了好多禮物!”

打開自家院子的大門,一個小小的身子撲進懷裡,高興道。

“老大回來了?”

楊開富愣了一下,疑惑道:“往年不是要等到臘月二十七八才能到家嗎?今年怎麼早回來了兩天?”

“艦隊今年有了新計劃,所以早放了兩天假。”

一身藍色海軍軍官禮服,頭上帶着大檐帽的海軍少校楊光宗,笑着從屋子裡走出來,順手把掛在父親腳上五六歲年齡的小丫頭抱在懷裡,逗弄道:“小英在家裡聽不聽話?有妹妹惹娘生氣呀?”

“小英聽話,阿孃可喜歡小英了。”

小丫頭盯着哥哥肩膀上的軍銜標誌,一邊似模似樣的回答,一邊用小手樓弄着軍銜徽標。

“哈哈,小英,這個東西不能亂動,扣掉了,哥哥回到軍隊,會挨批評的。”

楊光宗哈哈一笑,輕聲提醒妹妹一句,但是卻沒有動手製止小丫頭的動作。

“就像阿孃教訓小英時候的樣子嗎?”小丫頭聞聽哥哥的聲音,快速得把小手縮了回來。

“對,就像小英犯錯的時候,母親教訓你的樣子。”

楊光宗用手指颳了下小丫頭的鼻子,把她放在地上,哄道:“哥哥在屋子裡放了許多好玩的小玩意,小英先去屋子裡玩玩具,過一會吃完午飯,哥哥和爹爹、母親談完了事情,再陪小英玩,好不好?”

“哥哥你先和爹爹聊天,小英去屋子裡了。”

小丫頭用力的點點頭,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哈哈,小英真聽話。”

哄走了高興的妹妹的,楊光宗把父親迎進了客廳,兩人先是聊了一些家庭瑣事,隨後談到弟弟高考後的院校選擇問題上。

“高考結束後,選擇哪個院校就讀,主要還是根據光海自己的想法。”

“那不一樣。報考海軍軍官學校和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之後,能夠直接當上軍官,而要是選擇普通的州立大學,四年畢業以後,要麼是到中小學堂當教書先生,要麼是到工廠裡面當技工,和直接當軍官,待遇可差了老遠。”

楊開富搖搖頭,反對道。

“爹,你這是老思想了,高考畢業,不僅只有考軍校當兵一條路,考上正規州立大學或者是要求更嚴格一些,由教育部直轄的八所國立大學,畢業以後,都有好出路。”

楊光宗耐心勸解道:“報考軍校,入伍當兵是報效國家的一種方式,進入大學學習,畢業以後,當老師、工程師也是報效國家的出路。

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工業化,本土二十餘所高等院校,普遍以理工科爲主,每一名理工科畢業的學生,無論是進入國營工廠,還是進入私營企業,都有很好的工資待遇。”

“公司、企業的待遇再好,能好過當官?”

楊開富仍然固執於舊有的觀點道。

“當兵做官待遇確實不錯,不過國家都已經準備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以後各行各業人員的政治地位都相同,高等院校畢業、有一手好技術的工程師,待遇可能會比普通的官員和軍官還高,不能只顧着從軍當官一條路。”

“不管外面再怎麼變化,幾千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教導總不會錯,讀書做官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有機會,還是讓老二去考軍校。”

有了大兒子的成功經歷,楊開富一門心思的想把二兒子、三兒子全都培養成海軍軍官,而楊光宗眼見不能扭轉父親的觀念,便換了個角度,勸他說,選擇理工科大學讀書,畢業後也能進入政府當官,比如周聖、林深河、唐元湛三人便是例子,不僅都當了主導科技行業的技術官員,而且還獲得了貴族爵位。

楊光宗耐心勸說了半個多小時,總算讓父親改變了一部分觀念,同意按照楊光海的意願選擇高等院校就讀,如果不去念軍校,便去念理工科學校,然後畢業後,爭取進入政府主管的技術機構或者大型工業企業任職。

父子兩人聊完話題,幾個弟弟妹妹幫着母親,將做好的飯菜端到院子橡樹下的石桌上,一家七八口人,圍着寬敞的石桌邊吃邊飯邊閒聊。

“楊二叔,冬天的時候做了一整隻醃豬肉,家裡吃不完,爹爹讓我過來,給你們送一塊。”

一家人正在吃飯,院子大門口走開一個十五六歲,留着束髮的姑娘。(清末傳統束髮步驟複雜,不便清洗,所以漢國政府在剪辮的基礎上,頒佈束髮法令,提倡女子留束髮。)

“壯壯哥,你回來了!”姑娘看到坐在桌子旁,依舊穿着一身嶄新軍裝的楊光宗,臉上帶着驚喜道:“爹爹說你過兩天才回來過年,怎麼回來早了,也沒有通知一聲。”

“艦隊臨時早放了兩天假,我也是剛剛到家,還沒來得及到你們家拜會吳叔叔。”

楊光宗已經聽了父親和吳四郎要撮合自己和吳鬆蘭定親的事情,臉上難得出現一絲羞澀。

“鬆蘭丫頭,老大現在是海軍軍官了,不是沒長大的光頭小子,以後見了面,要叫大名。”

楊開富望着熟門熟路走進來的姑娘,打趣道:“你爹和你說了吧,年後把你和光宗的親事定下,三年後,等你年滿十八歲了,再把你們兩個人的婚事辦了,結婚以後,做了媳婦,以後見了光宗,可就要改口了,不能一直壯壯、壯壯的叫了。”

吳鬆蘭雖然是鄉下丫頭,不過也略知人情事故,知道楊開富話裡打趣的意思,羞紅着臉,把臘肉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即害羞又高興的跑了出去。…………

第九,二章 破城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三百三十九章 轉型期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四十章 夜謀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六十九章 總統府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四十三章 城門迎接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五十七章 明朝遺民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 二第二百零二章 輕工業發展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選擇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二十九章 佔領阿雷基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
第九,二章 破城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三百三十九章 轉型期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四十章 夜謀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六十九章 總統府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四十三章 城門迎接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五十七章 明朝遺民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 二第二百零二章 輕工業發展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選擇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二十九章 佔領阿雷基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