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三大缺點

諸葛亮沒有說什麼益州體制具體好的地方,因爲這是一個體制,牽扯到一個社會整體,但是這三點已經能夠總結益州這幾年各種方向的基礎,這些在場的人心裡大概都明白,但是沒有人能夠這麼輕易地總結。

“那益州的缺點在哪裡?”程昱這個時候開口問道。

“益州最大缺點在於劉英成,劉辛成戰力無雙,如今天下應該無人是其對手。論劉英成智力與治理能力,天下更是無人能與匹敵,然而最大的優點反而是益州最大的缺點。

劉英成只要在益州一日,整個益州就能夠圍繞他迅速發展,百姓也都能夠全部安心,軍隊也都能夠震懾世家商會,如果劉英成出個意外,那麼益州權利會在三省,三省如果不團結沒有統治天下的能力,那麼益州也就走到了盡頭。”諸葛亮如此說沒有人反駁,益州可以說一切關鍵事情都是劉辛在做主,而且從來沒有錯過,三省其實就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三省其實在益州各種重大事情上都是在給劉辛提建議,決策與後續問題都是劉辛自己做決定,整個益州對於劉辛依賴太多,萬一劉辛出了事情,他們有很大概率崩潰。

“這第二大缺點,君主對於官員控制不夠,給予地方太大的權利。雖說如今益州官員都是每年評比,擇優提升,州牧府讓各郡縣按照自己優勢發展,益州一副繁華景象。可是在州牧府勢弱的時候,這很可能成爲益州最大的危機。

當然,現在益州從學堂開始教育孩童,這樣能夠極大概率保證各種意外少發生,可是益州百姓自由度可是非常高,民衆容易被蠱惑,這樣算是益州一個大弱點了。”

諸葛亮如此說着,他說的這個問題劉辛肯定明白,也是曾給在坐的所有人都講過。現在天下還不算完全太平,益州距離發展飽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這些問題還都不凸顯,如果等益州各郡縣全部發展起來,一些小問題都會凸顯出來。

劉辛以後地盤肯定會越來越多,這種鬆散的管理必然會讓朝廷權利被分散,這個問題要解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與交通、官員政績評審與晉升制度完善。

“孔明說的這第二條,我們也都明白,任何體制的好壞都不是絕對的。不同羣體不同時期所需要的制度都有不同,社會在進步與改變,所以州牧府必須跟上社會的改變,總結出更適合當下的制度出來。

我主一直強調,如果一個政權不知道變通與進步,那遲早都會被淘汰,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富有活力,敢於去做新的嘗試的三省,關於地方官員的權利限制,州牧府如今正在思考中。

九部權利不能高於地方官府,他們的作用是爲了官府服務,一個地方只能當地政府說了算,如何能夠給予地方官府更多的約束,這個我們已經有辦法,孔明還是說說第三個缺點吧!”張鬆作爲州牧府最能挑刺的人,對諸葛亮也是佩服不已,如果他不是州牧府下書省主事人,他還真以爲諸葛亮就是三省高官,他對益州瞭解不比在場大多數差,關鍵諸葛亮纔剛出仕,他還非常年輕。

“這第三個缺點,是益州太過於包容,包容本是優點,但對如今的益州來說卻是大大的缺點。

天下各州都在佔益州的便宜,可能益州能夠從中獲取更多,但是我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優勢謀得更多的好處。

我知劉英成與在坐的各位都不是很在乎其他諸侯,認爲他們都無法對益州造成太大的威脅,大家把重心更多的會放在草原,佔領草原纔是所有人最大的目標,只要能夠拿下羌族、大月氏、匈奴、烏孫、柔然、餘夫、鮮卑七大草原族三成以上的草原,

那麼我們就能在以後與草原族鬥爭中佔據絕對優勢,我中華常年被草原部落侵佔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

然益州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加深其在天下各地的影響力,劉英成希望能夠把天下所有勢力都整合一起,他不斷的修建水泥路與官道,就是爲了在以後可以對這些地方進行控制,這個我是非常贊成的,但是在如何把天下之心引導到益州,劉英成似乎並不上心。”諸葛亮說道。

大家也都知道諸葛亮的意思,劉辛必然是要稱帝的,他已經把目標放在整個天下,可是他對權利似乎並沒有那麼看重,反而處處以天下百姓爲重。

而作爲劉辛的智囊團,在坐的所有全員必須去爲劉辛去考慮這些,這是他們作爲臣子的責任。

程昱等人聽了都不由點頭,以前他們都是把精力放在如何發展益州上,卻是從未考慮過權利問題。儘管劉辛在益州聲望無人可以撼動,但是要想稱帝,百姓需要一個慢慢思想過程,而這個事情劉辛自己不可能去做,這就需要他們來做了。

諸葛亮說的問題看似就是州牧府,其實已經是把益州當成一國而看待,他很明顯希望益州儘快一統天下,而建國後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在他說的那些缺點當中。

在場所有人等到諸葛亮說完他們還在思索,以前說讓劉辛稱帝似乎很是簡單,反正如今也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們,益州有一統天下的實力。

但是聽諸葛亮提點後大家開始意識到,益州體制與大漢不同,劉辛如果稱帝必然也是與以前的漢室皇帝不同,要讓劉辛稱帝其中還是有很多的阻礙,他們如今就必須提前去解決這些問題了。

“聽孔明一番言論,老夫終於認識到何爲天才了。孔明居住荊州,卻是能對益州之事瞭如指掌,這讓我們汗顏。

我主對你甚是看重,未來益州羣臣,必然也會是以孔明爲首。如今我主還在南羌,孔明如果沒有住處,還請住在州牧府內,我等有很多問題需要向孔明討教。”程昱說着起來向諸葛亮行禮,其他衆官也都起身行禮,這是請諸葛亮加入他們,而且他們已經認可了諸葛亮了!

“多謝諸位大人收留!”諸葛亮起身向所有人回禮。

接下來幾天諸葛亮就與程昱一起在益州州牧府處理政事,他也是第一次真正見識到州牧府的實力。這裡的所有官員沒有一名庸才不說,22名重要官員都是智力超羣之輩,放在任何諸侯手下都能當核心謀士來用,而這裡加上他卻有23位。

諸葛亮第一次知道了錦衣衛的存在,第一次徹底明白益州人才的選拔,他也算明白,其實劉辛早就給想到了益州體制存在的問題,而且一直在努力補充完善,讓益州持續保持活力。

張繡稱王第五天,州牧府就知道了,程昱把他們23人召集在一起,討論這件事情對益州的影響,他們是否需要做點什麼。

“張繡稱王,公孫度必然不會落下,劉備如今可能不會理會,但是未來爲了對抗張繡稱王后的影響力,也是得稱王才行。

天下進入諸王時代,大戰也是不會太遠。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諸王時代過去後,就會進入大一統時代,這對我們來說應該是好事。”黃敘率先開口,在場很多人都點點頭。

“孔明你怎麼看?”程昱看見坐在末位的諸葛亮不說話,便開口問道。

“諸侯稱王,對我益州利大於弊,不出三年諸王並起,小規模戰亂將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可能會決定天下局勢。

若是天下諸侯稱王,我益州應該如何辦,是不是也行奉勸州牧大人封王?這個其實並不是很重要,因爲州牧大人從未想過真正與諸侯共處。

因此我們應該一面譴責諸侯稱王的行爲,一面讓商會與這些地方加深合作,與他們處理好關係,然後按照自己的節奏走。”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的意思就是不當回事兒,如今已經是看真正實力的時候,那些虛的沒有多大用處,但是還得表面譴責。

“如此最好,我們就在蜀郡報上譴責下張繡的行爲。荊州劉表已經確定會在七月中旬拜訪我主劉辛,到時候會帶着他的長子劉琦,讓劉琦在蜀郡讀書。

劉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我們可以在荊州建廠,這各所有商會都很是贊同,在荊州建廠他們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都會大大降低,我曾飛信給主公,主公昨天回信,讓我州牧府拿主意。”程昱開口道。

“主公讓我等先拿個主意,這在益州以外的建廠的口子如果放開,很可能就收攏不住了。

到時候益州很多秘密都會將不保,能在荊州未來有一日可能會去豫州、揚州,甚至很多的地方。這樣我們是不是會受制於各個諸侯們?”張任看着程昱說道。

“這倒是不會,益州的核心秘密都在工業區與棉虎縣,那些廠子如果被其他人奪去,也是沒有多大的受益,我倒是擔心在外開辦工廠,會不會影響我益州經濟。”簡雍說道。

所有人都是聊着在荊州開辦工廠的話題, 這裡面有好處也有壞處,經過大家對此分析,最後能夠在荊州建的廠子名單很快出來,而且所需要劉表配合的所有問題,他們也都全部列舉出來,這樣劉辛就有很多種選項了,可以更省心的去處理這些問題。

諸葛亮的到來的確讓整個州牧府工作效率提升了很多,諸葛亮大局意識沒有人能夠與之比擬,很多人遇到問題,無法估量到對未來影響的時候,都會出聲尋求幫助,而諸葛亮都會耐心客氣的給所有人一一解答。

如此諸葛亮開始在益州州牧府地位越來越高,程昱基本都是讓諸葛亮做他的副手,一時間州牧府對地方上政令都開始增多,其中一條政令在益州傳的最火。

州牧府要求,益州所有郡縣縣令必須每年與縣中各鄉鄉老正式交談一次,主薄記錄談話內容並且留底存放,每年官員巡查考覈的時候會看。

這條政令看起來只是讓官員體恤民情,但是如果長期做以記錄保存在各縣中,每位新上任的縣令都會看到,這對所有官員是一種鞭策。

同時從這些談話內容的真假,基本就能估摸州牧府對這個縣的統治力度,同時也讓民間多一個解決問題的渠道,可以說在益州如今情況下非常重要。

這個辦法是諸葛亮提出來的,程昱飛鴿傳信到南羌告訴劉辛,劉辛對此很是贊同,他還單獨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

諸葛亮看到劉辛的信以後,裡面又是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郭嘉。劉辛希望諸葛亮可以去找郭嘉深談一次,他告訴諸葛亮郭嘉的智慧不下於自己,諸葛亮對郭嘉頓時有了興趣。

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家莊議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到中山國第三百零九章 張純敗勢第四百九十四章 紙張與書本第六百八十四章 單獨發展第七百六十二章 貴霜帝國皇宮內第六百三十八章 郭嘉到益州第二百零一章 綠蔭鄉瑣事兒第七百二十九章 心中的支柱第四百八十四章 首次對決第七百一十七章 益州強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轟動第四百零一章 黃忠大敗徐榮第四百六十五章 瑞縣會議第五百一十六章 公孫瓚起了壞心思第六百四十四章 曹操艱苦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戰開始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同的年夜飯第二百三十四章 姜力歸順第一百九十六章 路遇程昱(月票加更)第十章 美味疙瘩湯第五百零九章 馬超敗逃第三百零四章 應對烏桓騎兵的辦法第四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七百一十四章 戲志纔到鄴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與張任論天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麒麟樓第八次二十章 永生不死第一百零七章 劇情來了(求月票)第四百四十章 瑞縣諸事(求月票)第一百三十四章 回涿縣第七百三十九章 武力值110第二百六十章 跨過這一步,就是傳奇第一百八十三章 醞勢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的春天第五百章 羣雄割據第三百四十四章 領兵西去(加更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劉表的決定第十四章 逼迫(感謝土豆刀五千幣打賞)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平四年第七百五十三章 于吉第五百五十八章 四處穩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賓徒縣第二百一十一章 樂成城外第四百八十六章 俘虜甘寧第六百五十八章 龐德公司馬徽第五百九十八章 槍械研究第五百六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四百九十六章 錢票第二百九十三章 烏桓王丘力居第六百九十五章 利益使然第七百四十九章 五年之後第二百六十三章 郡守府來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擴大蒸汽機研發第六百六十一章 豐收第七百零六章 巧合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弩之威(月票加更)第七百五十九章 戰神之名(二)第五十四章 程遠志第二百七十五章 綠蔭鄉安排第一百零三章 拜年第七百八十九章 做生意比搶劫賺錢第五百八十九章 【銀管院】第四百二十一章 險瀆騎兵鎮叛軍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郡局勢第八十章 震懾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息帝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兵廣宗(月票加更一)第四十二章 爆炒青蟹第四百五十五章 最後時限第四百四十八章 勞動力帶起的經濟發展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心滿值的張瀟第一百八十八章 釀酒生意第二十四章 王小花第二百五十六章 商船到來第八百二十四章 系統更新第五百五十七章 滅蝗之戰第五百九十章 加快鐵路建設與幼兒園第一百四十六章 強殺黃巾(爲土豆刀打賞加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底蘊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害怕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拿下成牟縣第七百三十八章 相繼突破第六百三十三章 投靠第三十四章 百鍊刀第四百五十三章 甘寧第八十六章 鞠義第二百一十四張 奪城第六百零四章 昨日袁紹,今日曹操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武神第六百五十六章 劉備敗逃第五百九十八章 槍械研究第六百三十一章 劉虞死第六百一十二章 張鬆出使荊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漢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七章 昌黎縣求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鴻門宴第五百八十章 羌族入侵第八百一十六章 孽龍之災
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家莊議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到中山國第三百零九章 張純敗勢第四百九十四章 紙張與書本第六百八十四章 單獨發展第七百六十二章 貴霜帝國皇宮內第六百三十八章 郭嘉到益州第二百零一章 綠蔭鄉瑣事兒第七百二十九章 心中的支柱第四百八十四章 首次對決第七百一十七章 益州強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轟動第四百零一章 黃忠大敗徐榮第四百六十五章 瑞縣會議第五百一十六章 公孫瓚起了壞心思第六百四十四章 曹操艱苦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戰開始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同的年夜飯第二百三十四章 姜力歸順第一百九十六章 路遇程昱(月票加更)第十章 美味疙瘩湯第五百零九章 馬超敗逃第三百零四章 應對烏桓騎兵的辦法第四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七百一十四章 戲志纔到鄴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與張任論天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麒麟樓第八次二十章 永生不死第一百零七章 劇情來了(求月票)第四百四十章 瑞縣諸事(求月票)第一百三十四章 回涿縣第七百三十九章 武力值110第二百六十章 跨過這一步,就是傳奇第一百八十三章 醞勢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的春天第五百章 羣雄割據第三百四十四章 領兵西去(加更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劉表的決定第十四章 逼迫(感謝土豆刀五千幣打賞)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平四年第七百五十三章 于吉第五百五十八章 四處穩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賓徒縣第二百一十一章 樂成城外第四百八十六章 俘虜甘寧第六百五十八章 龐德公司馬徽第五百九十八章 槍械研究第五百六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四百九十六章 錢票第二百九十三章 烏桓王丘力居第六百九十五章 利益使然第七百四十九章 五年之後第二百六十三章 郡守府來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擴大蒸汽機研發第六百六十一章 豐收第七百零六章 巧合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弩之威(月票加更)第七百五十九章 戰神之名(二)第五十四章 程遠志第二百七十五章 綠蔭鄉安排第一百零三章 拜年第七百八十九章 做生意比搶劫賺錢第五百八十九章 【銀管院】第四百二十一章 險瀆騎兵鎮叛軍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郡局勢第八十章 震懾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息帝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兵廣宗(月票加更一)第四十二章 爆炒青蟹第四百五十五章 最後時限第四百四十八章 勞動力帶起的經濟發展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心滿值的張瀟第一百八十八章 釀酒生意第二十四章 王小花第二百五十六章 商船到來第八百二十四章 系統更新第五百五十七章 滅蝗之戰第五百九十章 加快鐵路建設與幼兒園第一百四十六章 強殺黃巾(爲土豆刀打賞加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底蘊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害怕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拿下成牟縣第七百三十八章 相繼突破第六百三十三章 投靠第三十四章 百鍊刀第四百五十三章 甘寧第八十六章 鞠義第二百一十四張 奪城第六百零四章 昨日袁紹,今日曹操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武神第六百五十六章 劉備敗逃第五百九十八章 槍械研究第六百三十一章 劉虞死第六百一十二章 張鬆出使荊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漢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七章 昌黎縣求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鴻門宴第五百八十章 羌族入侵第八百一十六章 孽龍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