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北伐也要算賬

趙昺並非不願大舉北伐,一戰而定天下,但也有諸多的不得已。這不僅是他獨自的看法,朝中不少大臣與有識之士皆認爲時機未至,每當形勢緊張時,應節嚴甚至幾次入宮勸他不可輕信人言,萬勿輕舉妄動,千萬不可因一時之氣而冒險。而他也非糊塗之人,深知其中的危險,當前非是北伐之時。

首先從政治上看,自收復江南之後,趙昺對叛官和附敵者進行了大規模的鎮壓行動,其中不乏士人階層。使得江南士人階層認爲他太過殘暴,苛待士人,從而心生不滿。接着便是陳宜中謀逆案,又有一大批江南士人被鎮壓,還牽扯到行朝中的一部分官員。其後又借與吳家大婚對江南官僚世家進行了打壓,導致江南士人對他十分憤恨。

所以說現在江南政治局面看似風平浪靜,但卻危機四伏。而在回覆江南後,經歷多年戰亂的百姓也是民心思定,不願意發動大規模戰爭。在這種險惡的政治環境裡,戰爭怎麼打?戰爭離不開政治。面對這種險惡的政治局面,戰爭還怎麼繼續?

再就是經濟上的考慮,戰爭是要有經濟保障的。“十萬之師,日費千金。”“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經濟困難也是難以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的一個極重要原因。

當前軍隊的開支是大頭,現下禁軍兵力有四十萬之衆,按照每人每人給糧三升,伙食錢五十文計算,就需要糧食一萬兩千石,以時價每石八百文計算,兩項合計就達到近三萬貫,這個數目只多不少,因爲軍官和水軍的伙食費還要高於普通士兵,僅此一項每年就達到一千一百萬貫。

再一個是穿衣和裝備,當兵的總不能光着屁股空着手上戰場吧!裝備不必年年更換可以另算,但每人夏冬各兩套軍服,還有靴帽是不能少的,即便每套保守的算也要五貫錢左右,一年就是八百萬貫。武器雖然不用年年更新,但是訓練也要有損耗,需要時時維護,消耗彈藥,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此外就是官兵的薪酬,現在實行的是募兵制,是要給工資的。考慮到當前的生活水平,一個三口之家月需六貫才能維持生活,所以趙昺將新入伍的士兵薪酬定爲每月六貫,隨着其服役年限的增加,到七年退役時最高可得十二貫。而軍官也會隨着職務的晉升而增加,最低的隊正起薪是十貫,而最高的樞密使可達三百貫,所以每年薪酬開支最少也要四百萬貫。

但是這些僅僅是最基本的開支,每逢重大節日和國家大事要賞賜,作戰要有戰時補貼。受傷、犧牲要有撫卹,退役要給補助金。而這些僅僅是人頭費,每年的開支就達到二千萬貫之多。另外武器和裝備更新也是大頭,且需要進行儲備,以備戰時損耗。今年還沒有過完,趙昺投入到軍器監的錢就已經超過五百萬貫。

除禁軍之外,還有廂軍近二十萬,他們的待遇和武器裝備上雖然要少於禁軍,但也不是個小數目。爲了防止泉州軍背國投元的事件重演,趙昺也將廂軍所需列爲由朝廷供給,而不是由駐地州府負擔,每年也需要費用在千萬貫左右。

所以當前就是維持這樣規模的軍隊,每年朝廷花費就要在四千萬貫左右。而有的人會說,反正閒着也會花費這麼多錢,何不出兵征戰,無非在此基礎上再加糧草運輸費用(主要是徵調民夫和牲畜的費用)和犒軍賞錢,說不定還能賺上一筆。

有這種想法的人,趙昺只能說其腦袋讓驢踢了,戰爭一起可以說無人能置身事外。和平時期,軍隊的額外的消耗無非是訓練所需的彈藥和裝備更新。但是打起仗來,物資消耗就不是成倍增長了,而是成幾何線性增加,傷亡更是不可避免,相應用於撫卹和治療的開支也會增加。

戰時徵調民夫運輸糧草,人家也並非是自帶乾糧白給你幹活的,不僅要免除稅賦,還要供給飯食錢,而他們也要吃飯的,每運一趟只民夫就要消耗三分之二的糧食。且由於路途艱辛,累病死者比之士兵也相差無幾,同樣也需要朝廷出錢撫卹。

這些還是花在明面上的錢,其中還有隱形的消耗,一般前方有一個士兵作戰,後方就要數倍於其的民夫進行保障,動員的青壯也是十萬計的。如此必然會影響後方的農業生產,導致土地荒廢,國家的稅賦也就無從談起,可謂是有出無進。而這些還是在打了勝仗的基礎上,若是敗了,嘿嘿……國家基本破產了!

後人皆說宋朝是士人最幸福的時代,但是這種幸福是建立在豐厚的收入之上的。比起歷代而言,宋朝的俸祿可謂相當優厚的。

一品宰相的話,在仁宗時期月俸有三百貫,祿粟百石,綾、絹、棉、羅若干,還包括百名僕人的衣糧以及薪篙炭鹽等各種雜費,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補助,這些換算出的薪餉已經相當不菲了。逢年過節,皇家祭祀,還可獲得賞賜,包括金銀絹緞等,摺合成現金也頗爲豐厚,有時比一年的俸祿還要高。特別是三年一次的郊祀,賞賜規模最大,對國家財政和官員經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擁有宰相職銜的官員畢竟是少數,在職也不過寥寥數人,國家還是養的起的。可即便是品級不太高的地方官,一般也有四、五十貫的月俸,絹綾若干,僕人衣糧等,並且有政府補貼給地方官作爲報酬的職田,這部分職田還是減免稅收的,以“責其廉節”,防止貪贓枉法,其實就是變相發養廉銀。這麼看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足以生活得十分滋潤。

但是待遇也是分等級的,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和底層公務員的差距就非常懸殊。以縣令到縣簿這一級,俸祿約十貫到二十五貫,祿粟五至十石,再加上幾傾職田,不過沒機會有其他賞賜做補貼。這還是趙昺考慮到底層官員辛苦,又事務繁雜給提上來的,但生活上依然會有些拮据。

有些人肯定會說,普通百姓每月二、三貫錢就能生活的很好了,官員們怎麼也不他們富裕,純粹是無病呻吟。其實以趙昺來看大部分官員日子還是很拮据的,當然要比普通百姓相對要好些。其中緣由還是和科舉考試以及家族制度的盛行有關。

科舉考試興起之後,門閥政治轉向官僚政治,大批出身貧寒的士人走進仕途。宋朝之前,官員多出身於門閥士族,有家底,無須考慮俸祿來養家餬口。宋朝官員的家庭成員與現在是不同的,官員普遍家底薄,負擔重。現在基本上是以小家庭爲主,即使算上雙方父母,每家最多也不過十人,而宋朝聚族而居的觀念比較盛行。

因爲科舉及第者,在大家族中處於相對顯赫的地位,可以享受官府的種種優待,有諸如免除服役,官戶所交田租有所減輕等等福利,所以同族中的其他人更加傾向於和他一起居住。打個比方說,宋朝之前的官員,是官二代官三代,不指望工資過日子。而宋朝的官員,是鳳凰男,一個人掙錢家人一起花,即使收入不菲,也經不起這麼多人分。

不過這些都是有品級的正官,下邊還得有人辦事,這就是胥吏了,他們的數量基本上與正官的數量相比是十比一,數目極其龐大,他們也要養家餬口過日子。而世上根本沒有既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吃草的好事,當然也要給付薪俸,否則誰替你跑腿辦事。

當前趙昺一直對冗官之害保持警惕,當下朝中有官員不過千人,地方各級官員在萬人左右,而胥吏也在十萬人之內。看着不少,但與過去大宋四、五萬正官,二、三十萬的胥吏相比已經是大大減少了。但即便如此,一年俸祿的支出也在千萬貫左右。這還是隊伍比較年輕,將來還要有致仕、賦閒的官員要養,同樣是一筆大的開支。

而開支的另一個大頭就是皇室,當下趙昺例行節約,老婆都不敢多娶,親戚也不敢多認,出門更是輕車簡從。但是維持整個皇家的門面和正常運轉,開支也是以百萬計的。來日等窮親戚紛紛上門討封,那時候錢就如流水般的花出去了。

此外國家不止是養兵、養官和養皇帝,還要維持整個國家的運轉,興修水利、修橋補路、賑災救濟,撫卹貧苦等等都是要花錢的,一年下來這錢也不是小數目。去年,趙昺大規模的修復沿江城池,鞏固邊防花的錢都無法計算,他估計平常年份這些支出也不會少於千萬貫。

所以說要保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一年下來最低限度也需要四千萬貫的財政收入,而朝廷一年的收入又有多少呢?要知道現下趙昺佔據的國土尚不如南渡之初,少了兩淮和川蜀地區,而這兩處歷來是朝廷重要的稅賦來源地,加上收復江南之初又免了許多地方的賦稅,因而正賦的收入他預估也就在五百萬貫左右,遠遠無法維持朝廷的運轉。

收入的大頭還是茶、鹽、酒、坑冶、榷貨、糴本這些專賣及商稅是大頭,趙昺預估能在三千萬貫左右,他覺得這其中尚有潛力可挖,因爲南宋最高的時候商稅曾達到過六千萬貫之巨,當然這是在苛捐雜稅如牛毛的基礎上。所以要達到這個數目還是要進一步發展工商業,擴寬稅賦渠道。

另外一個重要的稅賦來源就是市舶司的關稅,在趙昺的大力扶植下,海貿再次興旺起來,他估計全年各個港口收入的關稅收入可達到一千萬貫強。再有就是上供紬絹絲布合本色及其他雜稅等有二百萬貫左右的收入。幾項相加大概就在六千萬貫弱,勉強能夠實現收支平衡。不過今年兩場局部戰爭開打,財政平衡就會被打破,出現赤字基本上已經成了定局,而窟窿朝廷一定會甩給趙昺,由內藏庫買單。所以說大宋能否有結餘都在於他剩了多少錢。

而此次趙昺用兵江北,欲奪取川蜀和揚州絕不是意氣用事,也是有着深層次的考慮。我們都知道在邊境地區一般都會劃分出戰略緩衝區。以該區域作爲遲滯敵人進攻,爲我方組織反攻提供準備時間的彈性防禦地帶,即使其本是沃野千里,可能的發展也完全不在考慮之內。

因爲從這些地區終將淪落爲作戰區域看,任何嘗試恢復生產的措施,反而都是不經濟的。舉個現實的例子,看看現在沿海經濟圈中福建的發展歷程,就明白在可能的戰爭威脅下,戰略前沿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如何遲緩了。而當下緊鄰長江的蘇杭和太湖區域的常熟、無錫都是重要的糧食和稅賦地,因而萬不能將戰火燒到這些區域,也就有必要通過反擊保證這一經濟帶的安全,大有不得不戰的意味。

所以說現在大宋的實力尚遠遠不夠支撐長久的戰爭,而執意爲之只能通過增加稅賦,從百姓身上榨取。他們每年承受超出承受力的稅賦,還要隨時接受徵召服徭役,甚至當兵參戰,能受得了嗎?如果老百姓生存都有困難,還有心支持戰爭嗎?作爲一個“政府”,如果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能不起來造反嗎?

同樣,所有的收入都用來支付戰爭費用,那麼政府行政開支怎麼辦?致仕後的官僚的俸祿怎麼辦?現職官吏的薪俸怎麼辦?沒有錢,這個“政府”能存在嗎?趙昺這個“政府”就不能不考慮自己的政治生存問題,到時破產的不僅是政府,大宋也許就不再屬於趙家了。

面對‘少壯派’們北伐的呼聲,他們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趙昺就不能不有所作爲,在回覆中或是解釋、或是訓斥、或是安撫,以此來讓他們能安下心來搞建設,等待北伐的良機……

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984章 阻力重重第1114章 探城第208章 博鰲第447章 改良第1432章 士有好壞第278章 話不投機第336章 棄子第960章 勇者爲王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1199章 憂慮難消第149章 挖坑第614章 中計了第540章 有種還來第256章 對策第1168章 新秀出場第163章 曾淵子第566章 何以如此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593章 猜不透第740章 失利第304章 跡象第020章 賄賂第1387章 玩火自焚第363章 擔心第564章 契機第230章 舊事第035章 紀律第169章 舉薦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293章 作秀有風險(一)第1218章 疑陣重重第821章 一敗塗地第388章 維護第1248章 悔之晚矣第002章 結緣第1038章 局面第714章 盼來了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940章 亂其陣腳第1008章 新問題第591章 有問題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246章 或有不測第1194章 情以何堪第1429章 是何套路第835章 遠圖大理第175章 變通第1423章 口是心非第498章 坐地還錢第579章 選官第1303章 荒唐之極第1438章 出乎所想第369章 改變第596章 算計又算計第622章 死打第822章 百思難解第956章 借道而行第1048章 何去何從第239章 扛雷第771章 不與其爭第336章 棄子第1147章 真不賴我第294章 作秀有風險(二)第299章 打造堡壘第695章 危機乍現第815章 全靠忽悠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956章 借道而行第647章 大改第805章 談又何妨第282章 坑人第243章 備戰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1065章 戰略調整第1227章 呼之欲出第175章 變通第216章 另類第414章 對決(六)第542章 即喜又憂第1393章 不辨不明第1346章 新式武器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1204章 心驚膽顫第1461章 真真假假第1203章 盲人瞎馬第1019章 不可能第380章 服了第1233章 決戰夾溝第1324章 金城湯池第1098章 推演第365章 壞了第426章 論勢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812章 進書儀第749章 着急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623章 勝利在望第022章 不妙
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984章 阻力重重第1114章 探城第208章 博鰲第447章 改良第1432章 士有好壞第278章 話不投機第336章 棄子第960章 勇者爲王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1199章 憂慮難消第149章 挖坑第614章 中計了第540章 有種還來第256章 對策第1168章 新秀出場第163章 曾淵子第566章 何以如此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593章 猜不透第740章 失利第304章 跡象第020章 賄賂第1387章 玩火自焚第363章 擔心第564章 契機第230章 舊事第035章 紀律第169章 舉薦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293章 作秀有風險(一)第1218章 疑陣重重第821章 一敗塗地第388章 維護第1248章 悔之晚矣第002章 結緣第1038章 局面第714章 盼來了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940章 亂其陣腳第1008章 新問題第591章 有問題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246章 或有不測第1194章 情以何堪第1429章 是何套路第835章 遠圖大理第175章 變通第1423章 口是心非第498章 坐地還錢第579章 選官第1303章 荒唐之極第1438章 出乎所想第369章 改變第596章 算計又算計第622章 死打第822章 百思難解第956章 借道而行第1048章 何去何從第239章 扛雷第771章 不與其爭第336章 棄子第1147章 真不賴我第294章 作秀有風險(二)第299章 打造堡壘第695章 危機乍現第815章 全靠忽悠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956章 借道而行第647章 大改第805章 談又何妨第282章 坑人第243章 備戰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1065章 戰略調整第1227章 呼之欲出第175章 變通第216章 另類第414章 對決(六)第542章 即喜又憂第1393章 不辨不明第1346章 新式武器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1204章 心驚膽顫第1461章 真真假假第1203章 盲人瞎馬第1019章 不可能第380章 服了第1233章 決戰夾溝第1324章 金城湯池第1098章 推演第365章 壞了第426章 論勢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812章 進書儀第749章 着急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623章 勝利在望第022章 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