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的炮火持續了半個時辰才漸漸停息,風吹散了硝煙,此時雄偉的東城樓已然坍塌,冒着熊熊大火,難逃成爲廢墟的命運;城垣上搭建的戰棚等防禦措施幾無完好,帷幔燃燒後的灰燼猶如黑色的蝴蝶在風煙的催動下漫天飛舞;至於投石機和牀弩幾乎沒有發射便被摧毀在陣地上,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力;而守城士兵的屍體橫七豎八的散佈在城上,臉上還帶着震驚和絕望。
‘咚、咚、咚……’鼓聲驟然響起,士兵的呼喝聲也隨之響起,待命攻城的兵丁們開始集結,並向城下運動。隨之城上又涌現出蒙元兵丁,他們一邊忙着撲火,一邊紛紛隱在城垣後彎弓搭箭準備阻擊攻城的士兵。而同時大批協防的丁壯也紛紛上城,搶救傷者,清理陣亡者的屍體。同時修理毀壞的防禦器械,搬運滾木礌石,補充被炸燬的作戰物資。
‘轟、轟、轟……’正當城上的蒙元軍民有條不紊的清理戰場,準備抵禦宋軍攻城時,城下集結的宋軍士兵卻停止了腳步,而炮聲又驟然響起。愕然間,鋪天蓋地的炮火已至,在城上、城下炸響,城上的人瞬間便被火光和硝煙吞沒。此時他們明白過來了,宋軍這是在使詐,故作攻城狀來吸引他們上城,然後再突然發動炮火急襲。但明白過來也已經晚了,上城的軍民死傷多半,逃下城的人也是人人帶傷,城外卻傳來宋軍的大笑聲。
劉志學十分明白戰爭的目的就是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和後勤補給,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因此他定下計策,在炮擊後以進軍鼓聲誘使敵軍上城防守,然後再次實施炮火打擊,殺傷敵軍士兵,消耗其守城力量,以減少攻城時受到的阻力。
這次炮擊不僅迫擊炮參加了轟擊,連前沿步兵配置的百子銃和奔雷銃也加入其中,這些發射霰彈的小炮雖然威力小,卻殺傷面大,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戰果。而威遠炮也改換陣地,在臨時堆砌起的幾與城牆平齊高臺上平射,並加裝霰彈。飛射而出的小彈丸也可輕易洞穿盾牌、盔甲,中者幾無生還可能。
接下來,宋軍又故技重施,誘殺守城的敵軍。這就像一個難解的死局,若是不上城,敵軍可能會順勢發起進攻,奪佔了城頭。可若是上城,誰又能保證宋軍此次不是弄假,且上去了就回不來了,與送死無異。如此以想見那些被催着上城的士兵心裡陰影面積有多大,畢竟死的滋味也許並不難受,若明知是死卻還要去的滋味肯定是生不如死,士氣爲之大降。
幾次反覆下來,蒙元守軍也學聰明瞭,不再往套裡鑽,而是每當宋軍炮擊停止,只是遣少數敵兵上城察看虛實,大部分兵力則伏於城牆之後待命,卻不再一窩蜂似的衝上城去。城內的變化被瞭望哨看在眼中,以火炮去轟一個人,宋軍還沒有奢侈到如此地步。
但宋軍的炮擊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更加猛烈。劉志學知道以攀登城牆的方式攻城,不僅需要反覆爭奪,付出極大的傷亡,也會拖延時間。而城門向來是城池最爲薄弱的地點,因此他決定集中力量攻破城門,所以在全面壓制城垣上的敵軍同時,集中數門威遠炮轟擊東城門,又令以火箭炮向城內射擊,以進一步打擊敵軍的士氣,引發混亂,爲攻破城門贏得戰機。
既然每座城池的城門是防禦最薄弱的環節,攻城也會是以城門爲重點,守城也想當然的也會以城門爲重點。於是加強城門的防禦就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古人便在城樓的左右兩側建有城牆與相對應的城樓和城牆連爲一體的附屬建築,在城門處形成了一個個向外突出,稱爲“甕城”的封閉區域小城,起到即把城樓的防禦線外移,增強了保護城樓安全的雙重作用。
甕城的城門不會與正門相對,而是需要繞過一個彎才能進入正門,以減少敵軍的衝擊力。人員和物資入城就必須就通過甕城門進入甕城後,再經城門入城,反之是通過城門、甕城門出城。而甕城還能起到‘甕中捉鱉’的作用,當敵軍進入甕城後便關閉城門,將敵軍困在甕城中,然後自傷而下的給予殺傷。所以甕城的城門也與常規門扇式對開大門不同。
甕城的城門是垂直起降的,形如閘門,也就是俗稱的‘千斤閘’,作用相當於如今家庭裡的防盜門。在城門後兩三米的地方,修有一道寬半尺左右的石槽,這個石槽就是千斤閘起降的軌道,直通到城牆頂端,白天城門開啓時,千斤閘就被收到城牆頂端。這樣戰爭來臨時就可放下千斤閘關閉甕城門通道,用來防守阻擋敵軍入侵,也不怕敵方利用火攻、撞擊等手段進攻。平時可以吊起,開通甕城門通道,便於是城內外的物資出運、人員交通往來。
千斤閘多以鐵皮包裹實木製造,上面又佈滿加固的鐵釘,因此十分沉重,重過千斤。而傳奇故事中也就有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勇猛非常,曾力舉千斤閘,讓士兵逃生;《隋唐演義》中雄闊海奮力托起千斤閘,讓各路豪傑迅速通過,而自己則筋疲力盡喪生於千斤閘下。
千斤閘成就了很多英雄豪傑,成爲家喻戶曉的文化符號,不過終究是傳奇。事實上啓動千斤閘至少要數個人同步操作,守城士兵需要轉動城臺上兩根木柱上的絞盤,以簡單的機械來控制閘門的起降,以人力是無法做到的。爲了保護閘門又在甕城牆之上建有閘樓,其形狀就好比是小一號的箭樓,三面兒闢有箭窗,也可作爲防禦工事使用。
正是由於閘門結構的特殊,上下渾然一體,又沒有門樞等薄弱的零件,所以要摧毀閘門,過去只能以攻城錐將閘門撞毀。而壽州城防措施完備,城樓和箭樓都被頭輪炮火摧毀,起降機械自然也一併被毀掉。而要打破這頭道障礙,當然是用威力更大的火炮要比人力衝撞要簡單,同時也可減少傷亡。
火炮幾輪齊射後,閘門已經粉身碎骨,但守軍似早就做好了死守的準備,城門洞已經被其以砂石填堵,僅僅毀掉閘門還是難以通過,而要接近城門還要渡過護城壕,而橋早已被拆毀。這時待命的兵丁們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始填壕,當年苻堅號稱可‘投鞭斷流’,雖然有吹牛的成分,卻也不能小視人多力量大這句話。
此時城上的敵軍已經完全被炮火壓制,上萬的宋軍抱着柴草,兜着泥土輪番上前投入壕中。流水線似的作業,城壕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生生被填滿,鋪出了一條道路。工兵們首先上前清理城門中的填充物,能搬動的則迅速被清理出去,挪不動的則安放上火藥炸碎後再行清理,好不容易纔疏通出一條通路。
在工兵們清理通路的同時,火炮依然在不斷的射擊壓制城上城下的敵軍,而火箭炮也以最快的速度傾瀉着自己的憤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火箭炮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準,離開軌道後就變的十分任性,往往會偏離預定的目標;其次纔是恐怖的殺傷力,大裝藥的陶瓷彈頭爆炸後碎裂成無數的細小彈片,併產生巨大的火焰,使得方圓十數丈內的生靈無存。
再有就是火箭炮自身的特點,使其彈道很高,在墜落的過程中又因爲動力作用產生很高的貫徹力,可以輕易貫穿這個時代以磚瓦爲主的建築物頂部。在加上火箭彈在飛行過程中發出令人心悸的嘯叫聲,使得其成爲一件十分令人恐怖的武器。
當然在頭一次見識過火炮和火箭炮恐怖威力下的壽州軍民眼中,很快也就由好奇變成了恐懼。而火箭炮的射程遠,足以從城東飛到城西,讓人產生避無可避的念頭。胡亂飛竄的火箭彈,對整座城池進行了無差別轟炸,它是不管你是豪門大戶,還是柴門寒舍。
火箭炮在引發城中軍民傷亡和恐慌的同時,也製造了一處處的火場。要知道當下的房屋還是以木結構爲主,又是初春天乾物燥的時候,一點火星就可能會引發火災,而城市中又房屋毗鄰,一旦火勢起來就難以遏制。一時間城中濃煙滾滾,遮天蔽日,如同在城市上空加了頂華蓋,連瞭望塔上的哨兵都難以看清城中情形。
但是此時在城外的宋軍尚不知城中的具體情形,在工兵打通甕城大門後,隨後跟進的突擊隊小心翼翼的舉着以門板草草製造的盾牌進入甕城後,卻驚異的發現並沒有等來如蝗的箭雨和冰雹似的的滾木礌石,只聽到爆炸聲中夾雜着淒厲的呼號聲。
既然無人阻擋,隨行的工兵一不做二不休,以足量的火藥一舉將東城主門炸開。可出入意料的,隨之而來的卻不是反擊的敵軍,卻是一股炙人的熱浪,將他們驅出了剛剛奪佔的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