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不辨不明

趙昺開始佈局未來的朝廷格局,爲下一步改制做準備,而將謝枋得調回京中,也是其中的一步,他需要精通地方政務的官員充實朝廷。而謝枋得進士出身,曾在吏部擔任多年的郎官,在蒙元佔據江南後,又輾轉前往瓊州加入行朝,顯見是對大宋朝廷是有功的。

在個人品格上,謝枋得道德無虧,曾受命主持廣西方面民軍反元鬥爭,又主持湖廣政務多年,成績有目共睹。不僅支持了湖廣置司的北伐,還爲征伐川東及雲南方面作戰提供了錢糧,顯示了執政的能力。所以趙昺有意將其調入京中,接替準備致仕的馬廷鸞主持吏部。

對此王應麟也是知道的,因而不免與謝枋得談起歸京後的安排,也說起皇帝有意恢復三省,重構朝廷體制的意思。而他也知道這事牽扯甚廣,但對於士大夫集團並非壞事,如此可以進一步加強他們在朝中的話語權,以此抵銷新崛起的武勳集團。

但王應麟也明白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是無法說服陛下能夠下定決心,改變現有的制度。在此前的談話中,他已經發現了陛下的擔憂和躊躇,這其中更會涉及到相權和皇權間的關係,而關鍵問題還是陛下擔心自己的權力被削弱,進而失去掌控朝政的能力。

謝枋得此番回京也是志得意滿,進入朝臣行列,也想建功立業。對於王應麟透露的信息,自然也是聞弦而知音,勸導陛下希望能促成恢復三省之事。可他也知道陛下並非混不講理的人,還是要推心置腹講明道理,告知此事乃是利國利民之舉,定然會採納的,但怎會說還是要講技巧的。

其實船上的日子是十分寂寞的,儘管趙昺很享受船上的生活,也難免無聊。畢竟在前世他還可以從網絡上了解世界,而當下船行水上,獲得消息的渠道就等於斷絕了。而他又沒有什麼欣賞歌舞,吟詩作賦的雅好,因此有時也是很無聊的。

好在行駕回京的消息已經告知京中,爲了便於公文的傳遞,約定將一應文書置於途中的府驛,便於交接。所以,趙昺每日還需要批閱奏章,有時要與王應麟交換意見。但還是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便常常在午後與兩人閒聊,他們或於甲板之上,或於艙中書屋,煮茶飲酒笑論天下事,倒也覺得時間不那麼難打發。

這兩天秋雨連綿,江上無風,舟船靠江流推動前行,速度並不快。而御書房中趙昺與兩位大儒圍幾而坐,邊上小爐煮茶,幾個人談興正濃。三個人都是各懷心事,話題自然有意無意的引導當前恢復三省之事上。而今天謝枋得先講了幾個前朝小故事:

一個是唐穆宗下了詔書要給劉士涇升官,從檢校大理少卿、駙馬都尉升爲太僕卿。門下省的給事中韋弘景、薛存慶把皇帝的詔書封還回去了,認爲這個升遷不合理,不予通過。皇帝親自下諭令給他們解釋:“之所以要給劉士涇升官,是因爲他的父親在邊疆立了功,他自己有在原任上做了十幾年官了,他還娶了雲安公主爲妻,所以才準備給他升官,給他和他的家庭增添一些恩典。”韋、薛兩人聽了這個解釋,才通過了那個詔令。

另一則是皇甫鎛的故事。戶部侍郎、判度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甫鎛想通過一些手段穩固自己的職位,他上奏皇帝建議減少內外官的俸祿,用來貼補國家的其它用度。皇帝答應了,下了詔令。但門下省的給事中催佑覺得這件事不妥當,直接把皇帝的詔書退回去了。

還有一則是唐宣宗時候的事情。唐宣宗認爲大將軍李遂德才兼備,任命他爲嶺南節度使。在皇帝任命詔書已經發下後,門下省給事中蕭放認爲這個任命不合適,建議皇帝取消任命。唐宣宗這時正在欣賞樂曲,聽了蕭放的理由後,覺得這個任命的確不妥當,便當場叫一個伶人騎快馬去追回詔書。

謝枋得的這三則小故事講罷,在這‘敏感’的時候,趙昺不難想到其意是在說明‘三省制度’的好處,可以幫助皇帝查漏補缺,避免失誤。而且‘很講理’,即便將皇帝的旨意駁回,但是一旦解釋清楚,也會改過,重新審覈通過的。

但各人看事的角度不同,在趙昺看來這三個故事明顯可以看出在皇帝下敕令以後,門下省的給事中都進行了封駁。要麼使皇帝申明該敕令的理由,要麼使皇帝的敕令作廢。不難得出一點:皇帝的行爲會受到門下省的制約。

在多想一點兒,是不是隻有門下省有這種制約功能呢?以趙昺的理解,實際上不僅門下省有這種制約功能,中書省也有類似的行爲。他沉思片刻道:“朕記的《舊唐書》中有載,武后當政時,劉禕之供職於中書省,爲中書侍郎。因他不認可武后所發的敕令,認爲該敕令未經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審覈,不屬於正式公文。武后因此大怒,認爲劉禕之忤逆了她的旨意,藐視她的皇權,竟直接把他賜死。這又該如何看呢?”

“這……”謝枋得沒想到陛下來了個所答非所問,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往下走,想想也是皇帝辛辛苦苦寫的方案,啪的被個門下小官給駁回,感覺肯定不大好。思索片刻道:“臣以爲其按章程辦事並無不妥,與制度無關,而武后因此遷怒,擅殺臣下,可謂昏聵。”

“疊山先生以爲武后昏聵,進而擅殺。可一旦朝中出現權臣弄權,如我朝蔡京之流的奸佞之臣,其總領中書門下事,便可隨意封駁皇帝的旨意,那將如何呢?皇帝只能任其爲之嗎!”趙昺反問道。

“臣以爲若是奸佞弄權,皇帝當然可以予以懲治,將其撤換,另用賢臣……”謝枋得答道,可他也覺得自己的回答顯得蒼白無力,缺乏底氣。

這也是因爲他同樣經歷過大宋的至暗時刻,先有丁大中,又有賈似道,後有陳宜中。他們初期也算是一時才俊,但往往篡得相位後就開始任用私人,打擊異己,進而獨攬大權,把持朝政。而皇帝對此卻無能爲力,甚至發生了陳宜中棄行朝‘出走’的事件,險些葬送了大宋朝。

“陛下與君直所言皆不錯,君明臣賢缺一不可,而一方過於強勢,都會使得朝廷失衡,動亂叢生。因而如何做,還需詳加考量,吾以爲皇帝之權不可輕去。”王應麟一聽這要弄頂了,下邊就沒法繼續了,連忙從中調和,試圖岔開這個敏感的話題。

“臣思慮不周,陛下贖罪。”謝枋得也忙施禮道。他沒想到小皇帝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自己打了個措手不及,暗道下來說話要更加謹慎。

“所謂道理不辨不明,我們君臣私下間說話,不必有那麼多的顧及。如若皆順着朕的意思,豈不是無趣,也難以明辨是非。而朕也非聖賢,行事也需臣僚們的輔佐,否則天下事皆歸於朕,累死也無法一一解決!”趙昺擺擺手表示自己不在意,又指指一旁案上盈尺厚的公文笑道。

“陛下所言極是。”謝枋得施禮道,“《外儲說右下》曰:人主者,守法責成以立功者也。聞有吏雖亂而有獨善之民,不聞有亂民而有獨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說在搖木之本,與引綱之網。故失火之嗇夫,不可不論也。救火者,吏操壺走火,則一人之用也,操鞭使人,則役萬夫。正是此理。”

“疊山先生此言不假,朕是深有體會。在瓊州之時,地狹人稀,尚能勉力應付。收復江南,入主臨安後,公事日雜,已經窮於應付,片刻不得閒。而此次北伐,事務更加繁瑣,雖有諸位從旁輔佐,卻也應接不暇,困頓不堪!”趙昺連連搖頭苦笑道。

他明白中國傳統的政治結構是三個層次:君、臣、民。其中的君,代表決策系統。臣,作爲官僚機構的運行者,代表行政系統。民,是代表廣大受統治管理的民衆。這三者的關係,是君王通過官吏來管理民衆,以使整個社會生活得以有效運行,故其行政管理結構是君管臣,臣管民。

一旦打破這個結構,由皇帝直管民事,那是萬萬做不到的,而趙昺加強皇權的同時,就必須接過諸多的事務。那麼中間層也要事事要經過他的同意才能執行,這就給皇帝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若是沒有一副好體格加上清醒的頭腦,還真是難以做到,而長此以往,他自覺也得像雍正一樣累死在公案上。

“陛下之辛勞,臣過去尚難體會,而此次隨扈北伐,臣卻深有所感。”王應麟見陛下並沒有因此而生氣,也是暗鬆口氣言道,“北伐之中,陛下不僅要運籌帷幄,謀劃戰事,還要時時處理公文,每每深夜尚不得就寢。而緊急之時,更是難得片刻休息。臣以前自覺公事勤勉,而今卻是爲之汗顏不已!”

第351章 東海島之役(六)第187章 試探第1279章 皇帝苦啊第1244章 犯了錯誤第381章 想不透第185章 忠心不變第088章 爭執第1018章 另有它用第448章 說道說道第1413章 宮中獸吼第875章 搶佔先機第1299章 朕心甚憂第025章 來投第1096章 引狼入室第1432章 士有好壞第014章 夢中局第587章 負氣第008章 造勢第505章 狗都不如第055章 超級武器(一)第1321章 有眼不識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724章 考驗第176章 不足第519章 謀於內室第809章 動力第745章 活地第1318章 自己做過第1000章 共同體第758章 尋個住處第078章 煩心第561章 問計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463章 泉州城第974章 餘波第629章 點將第015章 局中局第463章 泉州城第858章 好事上門第768章 接敵第998章 ‘飯’難第347章 東海島之役(二)第536章 誰比誰‘白’第090章 整編(二)第295章 國失棟樑第531章 戲已開場第150章 順勢而爲第1040章 能否可用第441章 移駕瓊州第463章 泉州城第353章 大捷第1174章 金湯之城第877章 有點兒亂第637章 良機第1338章 好壞之別第1285章 萬全之策第1196章 局部優勢第728章 伏擊第1252章 形勢逆轉第635章 養成計劃第096章 流星雨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953章 困獸猶鬥第168章 不敗之地第321章 難做主第1124章 放開手腳第591章 有問題第1175章 不死不休第827章 傷離別第1054章 失望第1304章 渾不在意第1428章 階前聽諫第105章 陳氏兄弟第317章 入朝第552章 難解之題第284章 朝廷出走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547章 垂拱而治第1237章 醉翁之意第1194章 情以何堪第925章 命運無常第1083章 神兵再現第744章 算是贏了第748章 變局第782章 新想法第1431章 朕不答應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1020章 不見了第1191章 不敗之地第842章 同樣是大事第376章 立場第306章 議事第1109章 遭遇戰第553章 分而治之第516章 進逼不止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701章 好消息第115章 告誡第488章 上城
第351章 東海島之役(六)第187章 試探第1279章 皇帝苦啊第1244章 犯了錯誤第381章 想不透第185章 忠心不變第088章 爭執第1018章 另有它用第448章 說道說道第1413章 宮中獸吼第875章 搶佔先機第1299章 朕心甚憂第025章 來投第1096章 引狼入室第1432章 士有好壞第014章 夢中局第587章 負氣第008章 造勢第505章 狗都不如第055章 超級武器(一)第1321章 有眼不識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724章 考驗第176章 不足第519章 謀於內室第809章 動力第745章 活地第1318章 自己做過第1000章 共同體第758章 尋個住處第078章 煩心第561章 問計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463章 泉州城第974章 餘波第629章 點將第015章 局中局第463章 泉州城第858章 好事上門第768章 接敵第998章 ‘飯’難第347章 東海島之役(二)第536章 誰比誰‘白’第090章 整編(二)第295章 國失棟樑第531章 戲已開場第150章 順勢而爲第1040章 能否可用第441章 移駕瓊州第463章 泉州城第353章 大捷第1174章 金湯之城第877章 有點兒亂第637章 良機第1338章 好壞之別第1285章 萬全之策第1196章 局部優勢第728章 伏擊第1252章 形勢逆轉第635章 養成計劃第096章 流星雨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953章 困獸猶鬥第168章 不敗之地第321章 難做主第1124章 放開手腳第591章 有問題第1175章 不死不休第827章 傷離別第1054章 失望第1304章 渾不在意第1428章 階前聽諫第105章 陳氏兄弟第317章 入朝第552章 難解之題第284章 朝廷出走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547章 垂拱而治第1237章 醉翁之意第1194章 情以何堪第925章 命運無常第1083章 神兵再現第744章 算是贏了第748章 變局第782章 新想法第1431章 朕不答應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1020章 不見了第1191章 不敗之地第842章 同樣是大事第376章 立場第306章 議事第1109章 遭遇戰第553章 分而治之第516章 進逼不止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701章 好消息第115章 告誡第488章 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