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回到府中已是掌燈十分,王德和俞如圭已經領着府中上下在門口迎候。此次殿下領軍大勝劉深的消息早就傳遍了,衆人又是行禮,又是道賀,折騰了半天趙昺才得以脫身。待洗漱完畢,他已經困得睜不開眼了,勉強扒拉了幾口飯便躺下睡覺了。
“別動,小心殿下跟你急!”王德見殿下睡着了,還抱着那個人偶,便想拿出來免的殿下硌的慌,卻被倪亮喝止了。
“殿下過去不喜歡這些東西,怎麼睡覺也要抱着?”王德趕緊住了手,納悶地問倪亮。
“這個人偶是陛下所賜,這兩天殿下時時都抱着懷裡從不離手,更不許別人碰觸一下。”倪亮解說道。
“哦,可府中陛下和太后賜下的好東西多了,殿下怎麼卻單單相中了這個人偶?”王德不解地說道,此次殿下回來太后和陛下就又賞賜了不少絲帛、字畫和金銀珠寶,過去殿下最喜歡的就是這些值錢的東西,而這回看都沒看就直接讓造冊入庫了。而其抱着的人偶,他看着也就是以絲綢爲面,絲綿填充的普通之物,過去都是宮女們閒來無事做來打發時間的,並無稀奇之處,可殿下爲何對它情有獨鍾。
“我也不知道,可殿下總歸還小,喜歡這些東西也不無不可。”倪亮搖搖頭,又叮囑道,“殿下十分看重此物,一定要看好,囑咐府中的人千萬不要亂摸,否則殿下絕不會答應的。”
“嗯,我知道了。”王德點點頭道。
“皇兄,你不要走,前途兇險……”
“皇兄,等等我……”
“皇兄……”這時屋中傳來殿下的夢囈聲,一聲聲的呼喚着皇兄,滿是不捨。王德兩人撩開帷帳看看,殿下眼角全是淚水。而懷裡還緊緊的摟着人偶,他們相視一眼齊聲嘆口氣默默地退了出去……
次日清晨,趙昺難得睡了個懶覺,元妙大師居然沒有前來叫起,日上三竿後才爬起來。而再有幾日便是春節,府上上下都按照王德的吩咐打掃衛生,佈置一應之物,他不禁有些感概,去年的這個時候自己還在海上飄着,不知道何時靠岸,可今天自己已經有了這麼大的地盤,也可以安生的過個年了。
“殿下,應大人、江大人等各司主官有急事求見!”正當趙昺享受這難得的愜意之時,王德匆匆跑過來道。
“請到內堂,本王稍緩便去。”趙昺有些奇怪,會有什麼大事發生,讓一班人都急着趕來。他也趕緊換了身衣服,急忙去議事。
“殿下,白沙水寨的哨船回報,今日一早朝廷船隊離開泊地,在文昌海域分作兩隊。一隊進入海峽,另一隊向雷州方向,不知意欲何爲。”趙昺還未坐穩,應節嚴便稟告道。
“諸位怎麼看?”趙昺有些奇怪,自己昨天才撤回來,他們便着急嘛慌的跑啥?
“殿下,以昨日情形看,下官以爲朝廷分兵一隊是前往占城探路,另一隊是到雷州待機前往。”高應鬆說道。
“殿下,阿里海牙吞併欽州,朝廷內部是不是發生內訌,一部前往投敵了?”趙孟錦言道。
“殿下,屬下以爲其中有蹊蹺,昨日屬下帶人送糧凌晨才歸,還未發現有變。”蔡完義站起說道。
“殿下,吾以爲幾種可能情況都可能發生,當下應儘快查明太后和陛下在哪一隊中,纔好做出決斷。”江璆言道。
“江轉運使何必那麼麻煩,灑家派出水軍將他們攔下再說。”趙孟錦言道。
“各位稍安勿躁,本王以爲高大人和江大人所言有理。當下朝廷中陳相早有前往占城避難之意,而張副使並一些軍將卻不願前去,朝廷分兵可能與此事有關。”陳宜中在朝廷陷入危機之中前往占城,此事歷史上已然記錄在案,但細微之處發生了變化,使趙昺不敢往下決斷,他想想道。
“事出突然,但不過三種情形:一者朝中發生內訌,陳相挾持太后和陛下前往占城,另一路擔心我們報復前往雷州暫避;二者朝臣們爭執不下,陳相率先帶一部人前往占城查看情況以備不測,太后和陛下隨另一路前往雷州海域等候待機;三者便是朝中有人叛亂,挾持陛下或太后投敵。因此當務之急是查清通過海峽一路的船隊欲往何處,陛下和太后是否在船上!”
“殿下,這個簡單,屬下立刻帶兵攔住他們登船查看。”趙孟錦站起身道。
“趙都統,你已是一軍之首做事怎麼還如此魯莽,陛下和太后若在船上,你強行登船豈不害了他們的性命。”應節嚴厲聲呵斥道。
“撫帥,那你說怎麼辦?”趙孟錦雙手一攤道,“若是隻是問問,他們怎肯說實話,不上船又怎知陛下是不是在上邊?”
“唉,你真夠笨的,兵分兩路,一路待命做好攔截準備。另一路追上前往雷州方向的船隊,看看陛下是否在那邊不就行了嗎!”趙昺嘆口氣道。
“還是殿下心眼兒多。”趙孟錦一聽便明白了,“屬下立刻飛鴿傳信,讓澄邁水軍立即出航,伴隨前行做好攔截準備,令白沙水軍派出哨船跟上探聽消息,若是陛下在船上,澄邁水軍則按兵不動。”
“如此安排倒也妥當,但是通過海峽的船隊若是有叛逃的意思,便立即發動攻擊。”應節嚴點點頭道。
“末將遵命!”趙孟錦立刻出去調度各軍。
“殿下,若是陛下不在那邊,我們當如何處置?”江璆又言道。
“本王猜測通過海峽的船隊多半是陳相率領前往占城的船隊,只要陛下和太后不在船上,就任由他去吧!”趙昺言道。
“殿下,若是陳相一去不返,也與叛逃無異啊!”高應鬆頗爲擔心地道。
“唉,只怕被高大人說中了,他又不是第一次如此。”趙昺苦笑道,“只是我們師出無名,攔截當朝首輔會落人把柄,又能奈何?不過占城當下還是我朝屬國,此去談不上叛國,總之要好過其投奔韃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