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話不投機

“衆卿免禮,賜座!”趙昺收拾乾淨回到院子裡,衆臣口稱萬歲齊齊施禮,一如朝上一般,沒有聖諭都在那站着呢,他落座後壓壓手道。

“謝陛下!”衆臣再次施禮後才一一坐下。

“這麼熱的天也不知給衆卿上些涼茶消暑,真是沒眼力見!”趙昺看看案几上都沒有上茶水,心道這幫人在操場上立了半天連口水都沒喝,別中了暑氣暈在這裡,扭臉對隨侍的侍衛道。

“臣等不敢!”大家都知道小皇帝在操場上比自己待的時間要長的多,且累的多,自己若是安心享用豈不太不識趣。

“不必客氣,今日有何要事見朕!”趙昺擺擺手讓衆人坐下,他對這些繁瑣的禮節並不感冒,可是這些人頑固不化也沒有辦法,不過卻總是無法適應,乾脆直接轉入話題地道。

“臣已尊聖明將泄露軍機的報探兩名,與其勾結的樞密院閣架一人及報商皆以通敵之罪斬於鬧事。另對各部和各衙進行了清查,共查實有與報商勾結的官員、胥吏共一十六人,以皆發配牢營,並抄沒家資入官!”劉黻首先稟告道,現在刑部尚書缺員,暫由其代管。

“報商的身份可查明,是否與蒙元有關係?”趙昺點點頭問道。

“稟陛下,臣命有司嚴加審訊,並親驗案卷,其中並未發現其與蒙元有關,只是個利慾薰心的瓊州府胥吏,爲增加銷量將從樞密院收買的消息篡改刊登,確無與敵有染!”劉黻回稟道。

“好,做的好,愛卿數日間便查清真相,且處置得當,朕心甚慰!”趙昺稱讚道。

“臣不敢居功,皆是陛下發現端倪才得以迅速查出泄露軍機之徒,臣慚愧!”劉黻施禮後退回原位道。

“臣恭賀陛下,此次徵北軍再報大捷!”查辦小報是陛下欽命,當然要首先稟告,隨後陸秀夫起身施禮稟道。

“哦,文相那邊又有好消息傳回?”趙昺問道。

“稟陛下,徵北軍已經全部收縮到沿海諸港並建立起防線,據報此次隨軍撤離的百姓又近十萬人,昨日首批到瓊者便有萬餘人及戰利品三十餘船,後邊正陸續到港!”陸秀夫稟告道。

“居然有如此多的百姓投奔行朝,真是上天有德!”趙昺驚喜地道,這已經超過此前的預期,令他即興奮,又有些不安,搓搓手問道,“如此多的百姓涌入瓊州可有妥善安置之策?”

“稟陛下,此次歸朝的人數之多確實超過前時的預估,但瓊州雖地域狹小,人口卻一直不足,沿江河未開墾的荒地就尚有十數萬頃。安置歸朝百姓並無困難,只是耕牛、農資稍顯不足,尚需大量採購!”戶部尚書姚良臣起身言道。

“嗯,一定要會同各州縣將百姓安置好,所需物資儘快調撥到位,不足之數由戶部所屬各庫先行補足!”趙昺言道。

“是,陛下。臣已經擬定了條陳,報送中書省!”姚良臣回稟道。

“陸相,你儘快舉行堂議,商議審查完畢後報知於朕!”趙昺轉向陸秀夫道。

“臣遵命!”陸秀夫施禮道,“陛下,近日除廣南兩路隨軍前來的百姓外,亦有它處義士跨海來瓊勤王效力,其中有不少朝廷舊臣及名家大儒!”

“哦,都有何人到來?”趙昺又是一喜道。

“稟陛下,目前來瓊的有前禮部尚書王應麟,祖籍汴梁,南渡後遷居慶元府,歷事理宗、度宗及北狩帝三朝,其博學多才,曾靠上博學宏詞科。臨安淪陷後隱居鄉里開館授徒講授經史,聞知行朝遷瓊後屢敗敵軍便舉家前來侍君,以報君恩!”主管此事的吏部尚書陳仲微上前稟告道。

“另有胡三省歸朝,其寶佑年與陸相同科進士,其剛正不阿、不事諂媚,仕途坎坷。鹹淳三年應江淮制置使李庭芝之聘,任壽春府學教授,佐淮東幕府。之後,經考舉及格,改奉議郎,知江陵縣。鹹淳十年出任沿江制置司機宜文字,升朝奉郎。次年,改任賈似道幕僚,從軍江上。但與賈意見不合,凡有建議,賈概不採納。是年,賈似道督師蕪湖,二月大敗於呂港。宋軍潰散後,三省返寧海,自此長期匿於鄉里,隱居著書。”

“還有,浙江赤城書院堂長舒嶽祥令數十弟子前來;江浙儒學提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監祭酒、翰林侍講學士鄧文原,朱熹的三傳弟子熊禾,福安三賢之一的謝翔皆以到瓊!”陳仲微稟告道。

“嗯,這些人皆是我朝棟樑、一時才俊,一定要妥善安置,好生招待,待朕一有暇便親往探望!”趙昺點頭道。

“是,陛下。臣將他們先行安置於瓊臺驛館休整,等待安置!”陳仲微回稟道。

“陛下,前右相馬廷鸞挾長子業已在昨夜到瓊,暫且安置於臣府中!”這時陸秀夫又稟告道。

“哦,馬相也歸朝了?”應節嚴驚詫地道。

“馬相前來定使行朝聲威再振!”劉黻也激動不已地道。

“還請陸相言明,朕還糊塗着呢!”趙昺見幾個人聽完都掩飾不住興奮,禁不住竊竊私語起來,只有他一個人傻子似的看着他們不知所云。

“陛下,容臣詳稟……”陸秀夫見小皇帝一臉迷惑,猛然想到他年紀尚幼,不知其人其事,趕緊詳加介紹道。

趙昺也才知曉其事蹟。馬廷鸞幼年喪父,貧不改志,刻苦讀書,淳祐七年赴京參加乙未科省試,獲進士第一,殿試爲第四,一舉成名。取得省元之後,調池州教授。寶祐元年,召赴都堂審祭,辭至。次年,調主管戶部架閣。寶祐三年遷太學錄,召試館職。

不過其生不逢時,當時,外戚謝堂、厲文翁、內侍盧允升、董宋臣當權。馬廷鸞在試策中說:“疆君德,重相權,收直臣,防近習”。其言切中時弊,但得罪了權臣,後改遷秘書省正字。寶祐四年尤煜提舉史事,他器重馬廷鸞的才學,將他闢爲史館校勘。

但其也不是沒有飛黃騰達的機會,權相丁大全任浮樑縣令時雅慕馬廷鸞,並企圖拉攏他,馬廷鸞不爲所動。而等其入朝時丁大全已是籤書樞密院事。當朝廷輪對時,馬廷鸞欲彈劾丁大全,其便指使王持厚去打探情況和居中周旋,要馬廷鸞託病不參加輪對,卻遭到他的拒絕,於是丁大全就千方百計劾罷馬廷鸞,反而使他名重天下。

馬廷鸞論貢舉三事:“嚴鄉里之舉,嚴臺省之複試,訪山林之遺逸。”又說:“荒政宜蠲,除被災州、縣租賦之不可得者。”除軍器監兼右司,兼太子右諭德,行國子司業兼左司。輪對時,馬廷鸞說:“集和平之福者,自陛下之身始,養和平之德者,自陛下之心始。”便兼翰林權直擢秘書少監,升權直學士院。

景定四年,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入奏時,他大膽提出:“太史必當謹書災巽,願陛下翕受敷施,以壯人才之精神,虛心容納,以植人言之骨幹,念幫本而以公滅私,嚴邊備而思患預防。”這時朝廷又啓用董宋臣爲相,馬廷鸞引何郯之說以進,極言董宋臣不可用,帝從之。

鹹淳元年度宗即位,閏五月進馬廷鸞爲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兼同提舉編修《經武要略》。鹹淳三年進同知樞密院事,鹹淳四年兼權參加政事。鹹淳五年,馬廷鸞進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同年三月,進右丞相兼樞密使,從此進入國家中樞。但又與賈似道不合,被罷右相,轉任地方。趙顯繼位後,詔其回朝不至,自罷職歸家……

“造化弄人啊!”趙昺聽完後嘆道,這馬廷鸞勤政愛民,秉性正直,從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爲權奸把握,不能盡展其才華。度宗朝奸臣賈似道、丁大全當國把持朝政,視爲異見,受其壓制,迫於內憂外患,其飲恨引退。宋亡不與元政權合作,尚有民族氣節、報國之心,耳順之年又跨海歸朝可見其忠貞。

“陛下洪福齊天,戰事連連告捷,今又有名家大儒來投,正好可開經筵,輔佐陛下!”陸秀夫再次施禮賀道。

“是啊,如此復國有期了!”趙昺笑着點點頭,而正處於興奮之中的衆臣卻爲看出小皇帝笑的有些勉強。

趙昺清楚陸秀夫的用意,是擔心自己重用武人後,輕視士人,因而想借經筵對自己施加影響,從而保住士人的地位。可他也明白歷史上兩宋的十八位皇帝中沒有暴君,但昏君不乏其人,膽怯畏敵的真宗、花天酒地的徽宗、殘害忠良的高宗、不問政事的理宗都是典型的例子。

而宋朝皇帝之中雖沒有出現幾個明君,不過昏君卻有一個好傳統,那就是好學習,重讀書。太宗在位期間,組織編寫了《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三部內容豐富、卷帙浩繁的大型叢書,而且給後世留下了“開卷有益”這個成語。

真宗則在《勸學詩》中寫到:“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必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徽宗愛好文藝,畫技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書法上則創造了有名的“瘦金體”。宋高宗雖在歷史上遺臭萬年,卻也是個造詣頗深的書法家。

趙昺前世也是受過教育的人,當然對於讀書學習並不反感,到了這個時代後應該說對教育也十分盡心。但是對於此種含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教育卻很厭惡,尤其是想通過對自己施加影響力從而達到打壓政治對手的做法十分不滿,也可以說對針對自己的陰謀一直心存警惕。但當衆又不能直白的拒絕,暫時只能答應下來,走一步看一步了。

“陛下,那臣便準備春講,安排臣僚入侍。”陸秀夫卻沒有給小皇帝喘息的時間,立刻請奏道。

“先暫且佈置吧,但是朕近日軍務繁忙,時間上會有衝突,待朕審議後再決定何時開講!”趙昺知道每年的春講是以二月至端午爲期,可此階段也正是軍隊春訓的時節,自己恐怕要在新軍營地駐留一段時間,待走上正軌後纔有時間聽他們囉嗦,因而並未說死,而是給自己留了個後門。

“陛下,經筵乃是國之大事,春講之事萬不可耽擱,切勿因爲瑣事而誤國事!”陸秀夫如何聽不出陛下話語中的敷衍之意,而當前陛下已將全身心投入到軍務之中,他不能不擔心其一旦‘深陷’其中,那麼他們這些人終將成爲給武人打雜的配角,不由得大急道。

“陸相此言是說朕整頓軍務乃是不務正業,而整日聽那無病呻吟纔是正事嗎?春講之事待後再議吧!”趙昺本來就不情願,可聽陸秀夫之言竟然有逼宮之意,自己是聽也得聽,不聽也得聽,面色一沉道。

“陛下,臣絕無此意,開講之事也皆是爲了陛下,爲了社稷!”陸秀夫見狀大急,連忙施禮道。

“陛下,陸相雖然心急,卻也是爲了社稷着想,陛下只有受聖人教誨才能懂得治國馭民知道!”徐宗仁等也是一愣,剛剛還要準備,可怎麼說着說着就急了呢,趕緊附議道。

“是啊,陛下,只有先聞道,纔可知治國之道,切不可誤入邪途啊!”姚良臣也勸道。

“若是區區經筵就能匡扶社稷,朕又何必在此辛苦,那你們乾脆組團前往大都給忽必烈那老賊講去得了,看其聽了是否便有了仁義之心,將江南、江北盡數歸還我朝!”趙昺卻是大怒,一拍案几道。這幫人動動不動就說是爲自己好,爲國家好,其實都是各打小算盤,現在都快被逼的跳到海里游泳去了,還玩兒這一套。

“臣等不敢!”陸秀夫看小皇帝真惱了,與衆臣急忙齊齊施禮道。

“是不敢給忽必烈講經啊,還是以此脅迫朕啊?”話不投機,趙昺的話語間也不再客氣,冷冷地道……

第888章 其中滋味第1222章 甕中捉鱉第650章 鋪開第234章 底氣不足第132章 戰船(二)第537章 都是這麼幹第011章 天助第1242章 不作考慮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518章 忙不完第578章 安置第072章 老師第718章 角力第094章 機會第043章 作夢第065章 賭第434章 經撫房第1070章 信服第591章 有問題第151章 迎頭一棍第889章 非情所能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097章 力排爭議第1011章 獨到之言第1075章 腦袋不好割第843章 能奈我何第1187章 田不能賣第766章 西進第324章 擴招第1261章 權衡利弊第1366章 如何取捨第981章 什麼味道第166章 善加引導第725章 兵分兩路第1118章 判明方向第067章 散財第1000章 共同體第070章 煩惱第971章 繞不過第958章 大有不同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1241章 人心散了第060章 求賢若渴第1421章 母子同心第245章 意外之喜第1034章 以史爲鑑第1110章 都憋屈第639章 各司其職第1368章 剝絲抽繭第1091章 斷定第580章 物盡其用第725章 兵分兩路第314章 憤然第1265章 意有所指第1111章 預判第844章 不送第467章 羣策羣力第586章 力有不逮第333章 無奈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224章 決意突圍第1479章 另有目的第979章 能咋地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438章 發難第1283章 明確告知第084章 高論第393章 扯謊第538章 假仁假義第1470章 有點兒亂第1254章 海寇兇猛第089章 整編 一第1177章 出人意料第466章 難題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247章 龍船出世第235章 稚子論兵第299章 打造堡壘第836章 絕不讓步第086章 人心難測第663章 見識第1061章 闖灘(三)第145章 安瓊策(四)第712章 防禦新體系第347章 東海島之役(二)第851章 取長補短第693章 動盪始現第457章 爲君不早朝第1090章 孤注一擲第1388章 九華進香第398章 踹屁股第509章 衝陣第674章 取而代之第679章 開悟第1271章 第一要務第1331章 整軍再戰第552章 難解之題第818章 生財有道第787章 調查第1112章 南渡
第888章 其中滋味第1222章 甕中捉鱉第650章 鋪開第234章 底氣不足第132章 戰船(二)第537章 都是這麼幹第011章 天助第1242章 不作考慮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518章 忙不完第578章 安置第072章 老師第718章 角力第094章 機會第043章 作夢第065章 賭第434章 經撫房第1070章 信服第591章 有問題第151章 迎頭一棍第889章 非情所能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097章 力排爭議第1011章 獨到之言第1075章 腦袋不好割第843章 能奈我何第1187章 田不能賣第766章 西進第324章 擴招第1261章 權衡利弊第1366章 如何取捨第981章 什麼味道第166章 善加引導第725章 兵分兩路第1118章 判明方向第067章 散財第1000章 共同體第070章 煩惱第971章 繞不過第958章 大有不同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1241章 人心散了第060章 求賢若渴第1421章 母子同心第245章 意外之喜第1034章 以史爲鑑第1110章 都憋屈第639章 各司其職第1368章 剝絲抽繭第1091章 斷定第580章 物盡其用第725章 兵分兩路第314章 憤然第1265章 意有所指第1111章 預判第844章 不送第467章 羣策羣力第586章 力有不逮第333章 無奈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224章 決意突圍第1479章 另有目的第979章 能咋地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438章 發難第1283章 明確告知第084章 高論第393章 扯謊第538章 假仁假義第1470章 有點兒亂第1254章 海寇兇猛第089章 整編 一第1177章 出人意料第466章 難題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247章 龍船出世第235章 稚子論兵第299章 打造堡壘第836章 絕不讓步第086章 人心難測第663章 見識第1061章 闖灘(三)第145章 安瓊策(四)第712章 防禦新體系第347章 東海島之役(二)第851章 取長補短第693章 動盪始現第457章 爲君不早朝第1090章 孤注一擲第1388章 九華進香第398章 踹屁股第509章 衝陣第674章 取而代之第679章 開悟第1271章 第一要務第1331章 整軍再戰第552章 難解之題第818章 生財有道第787章 調查第1112章 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