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的悶熱和對藍天碧海及無數海鮮的嚮往,還是讓趙昺忍不住誘惑,宣佈自己要前往博鰲避暑,但是此次出行少了倪亮這個憨瓜,又沒有了侍衛營那幫小夥伴,不免讓他有些寂寞。不過好在還有一幫‘大叔’們每日無微不至的呵護,讓他的小日子還算舒服。
“呵呵,真是好笑,這種小把戲竟然還有人信!”出其不意的一場暴雨,讓趙昺去海邊游泳的安排泡湯,他躺在廊檐下的搖椅上舉着份兒小報笑着道。
“官家,又看到趣聞了?”王德在一旁陪着笑道。
“你看,小報上稱在萬寧縣新闢的農屯點,一場雨後,突然在地裡長出一尊佛像,衆人十分詫異,不知福禍。恰有一遊方僧人途經此處,稱平地生佛乃是吉兆,是佛祖顯聖應建寺供養,於是屯聚於此的百姓捐資三百貫,建起一座顯聖寺,一時間香火旺盛,周邊幾十裡的信徒紛紛前來上香!”趙昺指點着小報道。
“官家,這是祥瑞啊,按照規定地方官理應上報朝廷,經有司點驗撥款建寺的!”王德言道。
“狗屁祥瑞,朕若是真的賜銀建寺,纔是最大的傻子!”趙昺冷笑着道,現在他每個月都會接到所謂的祥瑞出現,什麼海中出現金龍,哪個山旮旯突現鳳凰,再就是神龜馱着一塊奇石送上了岸等等,反正沒有一件靠譜的,不是沒法證實,就是就知是胡編亂造,騙錢的。
“官家不可亂語,佛祖會怪罪的!”蘇嵐也一臉緊張的擺手道。
“亂語?朕明日便讓這院子中長出一片石墩,你們可信?”趙昺笑笑指着身邊擺放的一隻石墩道。
“小的當然信,官家乃是天子,有通天之能的!”王德愣了下馬上道,顯然還是有些含糊。
“這院子中生出石墩來,奴婢……”蘇嵐雖沒有說出來,可也知她不信。
“看來朕不出手,你們是不信的了,兩日後再看!”趙昺笑笑並不以爲意,用手指點點他們兩人又摸過案几上的一張小報道。
經過一番調查,趙昺很快查明現在瓊州市面上共有七家報商,但是發行量並不大,輻射的範圍也只限於瓊州一地。他便要求進奏院改版邸報的事情也在三月如期發行,報名改稱《帝國日報》。平時爲對開四版,分爲政策要聞、瓊州建設、各地資訊和外埠新聞,遇有大事發生專發特刊。而與此同時,還有一份只限五品以上官員纔可觀看的內部資訊,通報一些不宜公開的資料,以供他們參考和了解。
這份報紙每天打樣後必須經過輪值的宰輔審查後才能印刷、發行,成品在每日清晨第一時間送到各個衙門,外部州縣則通過驛站分送各個州縣,並在市場上公開發售,每份的價格定價二文錢。刊行以來由於這份報紙代表着朝廷的權威言論,並能讓人們及時瞭解外埠形勢,因而受到中下級官員及士人階級的喜愛。不過趙昺也不指望這份報紙掙錢,每日的報紙都會在城門和繁華地段的及鄉里專設的報欄中張貼,讓大家免費觀看。
與此同時,趙昺也在御前辦又成立了一個宣傳室,暫由陳識時和莊公從兩人負責,給他們設定的任務是不少,但當前的只有一件事——辦報。不過他要辦的報紙卻非權威刊物,但也非以主打庸俗淫豔情事和花邊新聞贏得銷量的小報,而是既有娛樂性、趣味性及實用性,又敢於揭露時弊,爲百姓發聲的雅俗共有的刊物,針對的也不僅是特定的人羣,卻是要面對所有階層。
這份刊物趙昺取名《瓊臺資訊》,平日四版,逢五、十擴大爲八版,時政方面的以外埠爲主,朝廷爲輔,主打經濟和民生及娛樂信息,並穿插些什麼天氣預報、治病的小驗方、農作物的種植新技術、傭工信息、物價變化,觀衆來信等等。有事務局遍佈海內外的探子提供情報,內容方面不愁短缺,只需從中篩選一些不涉及機密的可以公開。
趙昺知道要佔據市場第一炮必須要打響,才能擴大影響力增加銷量,如此才能左右民間輿論,進而影響官方的政策方針,保證廣告的投放量。爲此他特意讓劉黻題寫了報頭,先打了一個名人效應,而頭刊不僅對當前時政進行報道,還發表了評論。另外對經濟發展方向也做了分析。
此外爲了產生轟動效應,趙昺還選了兩起民憤極大,卻又沒被朝廷察覺的案子進行了報道。一則是在移民安置過程中,有一縣尉剋扣移民安置費的事件,而那些初來乍到哪裡敢得罪其,事情就瞞了下來;另一則是參加徵北之役,受到嘉獎的都頭使自恃有功,吃霸王餐,強買物品,那些小商販敢怒不敢言,衙役不能禁止,更不敢告官。但是這兩件事情皆被事務局偵知,並彙報上來,又被刊登在報紙上。
當然只敢於發表還是不行的,藥好不好還得看療效。事情被報道出的次日便有消息傳出,稱皇帝獲知此事後大發雷霆,着令有司立刻察明。結果第五日兩名罪官便被押到府城,貪污安置費的縣尉被判斬立決,家產充公,並給移民補發被其貪污的款項;而那個都頭被撤銷職務,當衆打了五十軍棍,並加倍賠償了商販的損失,且其上官也被追究責任。
如此一來,朝野上下一片譁然,誰都沒想到一張剛剛發行的小報只是報道一下就引起了朝廷,甚至皇帝的重視,並迅速查辦。官員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買一份看看,立刻發現這份小報有背景,不僅劉知事題寫了報頭,且能直達聖聽,就是爲了能獲知報紙上是否刊登了有關自己的負面消息也得趕緊買一份,若是陛下問起也好有個準備。
平民百姓的反應卻是這份小報敢說真話,不畏**勇於爲民請命,另外上面還有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識字的便也會擠出幾個銅板買一份看看。而那些商家對於上面有關經濟的時評和供需信息很感興趣,考察之下又基本屬實,爲了搶得商機也要買上一份看看。
其後趙昺再發力,先免費爲疍族船民打了個廣告,一下子過去難以銷售的海貨都被搶購一空。接着又爲都作院發佈招聘信息,結果前去應徵者皆被錄取。於是憑藉着趙昺的一番運作,《瓊臺資訊》一炮走紅,取得了各個階層的信任和喜愛,一個月內發行量也從起初的幾百份暴增到數千份。並出現了專門躉購報紙,然後向全島販賣的專業戶,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利用各種手段將報紙送到用戶手中,反而使他通過驛站販運的計劃落空。
報業市場突然殺出一匹黑馬,自然搶佔了有限的市場份額,其它小報自然不甘心,紛紛採用降價和克隆版面的方式競爭。但是他們卻無法獲得辦報的精髓,無論在內容製作上,還是消息的及時性和發行渠道上如何能與趙昺掌控的國家秘密機器相比,只是掙扎了兩下便敗下陣去了。
兩個月之後,趙昺的報紙便開始盈利,廣告收入也穩步增加,不得不每日專發副刊才能滿足需求。但是他要求無論刊登什麼消息,尤其是對重大事件的報道,都要堅持內容真實性,就是廣告也要經過現場考察,有疑問寧可放棄,也不能勉強,絕對不能自毀聲譽。對於時政的評論一定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絕不能以自己的善惡標準進行評判,要持中立的態度。
唯一例外的就是有關蒙元方面的報道,就是要多發負面消息,以激發他們對韃子的仇恨情緒。且要對蒙元的統治者,尤其是忽必烈進行醜化,而對那些降臣叛將要不斷進行聲討,加深敵對意識,增強民族和國家意識教育,爲它日的復國之戰做好輿論上的準備,形成上下一致,同仇敵愾之勢。
此外趙昺還準備針對淪陷區發行小報,但是他知道在蒙元統治下公開發行肯定是不行的,而秘密散發也不一定達到效果,反而可能引發韃子的血腥屠殺,那羣野蠻人可是沒有絲毫民主意識的,只知道用殺戮解決問題。所以他打算通過走私的渠道,將小報作爲包裝紙,甚至直接以讓百姓不捨得丟棄的物品爲傳播介質,將大宋的聲音傳播出去,號召淪陷區的百姓反對蒙元,起碼提高下他們的反抗意識。
當然這一切尚處於保密的狀態,劉黻也只知道陛下辦了份兒報紙,但是如何運作卻是一知半解。待鬧出了動靜,他才知道陛下又在下一盤棋,而自己不知不覺的就成了陛下的一顆棋子,而他也意識到陛下送給自己的那對玉麒麟鎮紙哪裡是什麼潤筆費,分明就是封口費。
所以劉黻也只能替陛下背下了這口鍋,有人向他打聽也都是三緘其口,不敢露半點口風,結果就是自己被同僚疏遠,擔心稍不小心就上了報紙。而他的尷尬處境趙昺當然清楚,自己利用他拉大旗作虎皮,就是借用其地位使其他人不敢覬覦,暗中調查。
爲了補償其精神損失,趙昺除了免費贈送報紙外,還按期送上‘津貼’作爲保護費。這讓劉黻更是泥足深陷,有苦說不出,可其還是有操守的,本着無功不受祿的原則,每當陛下他不在的時候,審覈小樣的工作便由其負責了,真正成了趙昺的合夥人,也是御用的地下‘宣傳部長’。當然在宣傳室領錢的不止是劉黻,還有爲他們提供線索的事務局探子們的稿費,誰跟錢也沒仇,如此也能讓他們更加賣力的提供有用的情報。
在趙昺精明的運作之下,僅僅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他便將《瓊臺資訊》辦成了瓊州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並有了不菲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各界的認可,使他除了掌控軍事力量外,還獲得了輿論工具,通過報紙傳遞自己的聲音和意圖,得到可以筆爲刀與保守的士人們一較高下的第二戰場。
現在有了報紙,趙昺也恢復了前世的習慣,每天傳送公文的侍衛們會將市面上各種的報紙一同送到自己的案几上,過上了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日子,同時掌握朝野輿論動向,還能從各式小報中獲得些樂趣,千萬不要忽略了大宋百姓的娛樂精神啊……
“陛下,院子裡真的長出石凳來了!”次日早晨,趙昺剛剛從後院練功回來,手裡的木槍還沒放下,王德就小跑過來興奮地道。
“是嗎?難道朕的話應驗了!”趙昺故作驚訝地道,而在將木槍拋給身邊的侍衛時卻衝他做了個鬼臉。
“哇,行宮院子中長出石凳,恭賀陛下了!”近衛也驚叫一聲,連忙施禮道。
“免禮,咱們快去看看!”趙昺拍拍其肩膀道,心中卻暗叫大哥咱們演戲也不要這麼誇張啊!
“參見陛下!”趙昺剛剛穿過迴廊來到昨日‘發願’的天井時,便發現這裡聚滿了人,有人見他過來急忙行禮道。
“呦,幾位先生何時到此?未能相迎實在是失禮!”趙昺一看正是被自己派去考察的那幫歸朝的名士們,趕緊迎上前回禮道。
“陛下,昨日吾等便到了樂會縣,聞知陛下在行宮避暑便欲前來請安,可昨日風雨太盛難以渡海,今日清晨風雨一歇就趕過來了!”鄧光薦奉旨陪同這些名士遊覽瓊州,見陛下問起急忙解釋道。
“在下等爲及通稟便闖入行宮,還請陛下責罰!”馬廷鸞失禮請罪道。
“碧悟先生幾位皆是高士,當朕前往拜訪,怎敢有勞!”趙昺伸手相扶道。
“在下等聞聽宮中平地生出石墩,皆以爲奇事,一時忘禮,驚擾了陛下,真是該死!”舒嶽祥也施禮賠罪道。
“無妨、無妨!”趙昺連連擺手道,心道你們一幫人輪着請罪,卻要老子一個個扶,存心想累死我啊,乾脆都免了吧!
“幾位對此奇相如何看,是吉還是兇呢?”鄧光薦知小皇帝不喜煩節瑣禮,看其樣子這是有點不耐煩了,連忙引開話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