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多禮了,快請坐!”趙昺拱手還禮,讓倪亮那個‘不長眼’的趕緊搬凳子。他還是‘頭一次’見劉黻,也同樣審視着其,只見劉黻六十左右的年紀,中等身材,面上有須,梳理的十分整齊,但難掩大病初癒後的憔悴,身上穿朝服、戴樑冠,一副正式拜見的模樣。
“謝殿下!”劉黻謝過後才安坐,而其夫人卻沒有坐下,只是垂首侍立其後。
“大人安好了?”趙昺坐下又問道,他對頭一次見面還是十分滿意的,看夫婦二人恭謹的樣子,顯然並未因其年幼而輕慢,卻是謹遵君臣之禮。他知道劉黻還是因爲在其前世船廠附近有其衣冠冢,從簡介上知道的這號人物,不過誰能想到今天還能見到活人。
從簡介看劉黻堪稱良臣,稱其長在南宋末危難之秋,早在太學讀書時就伏闕上書抨擊權奸,屢遭貶斥壓抑;尤其是在國都陷落敗亡之時,毅然奔赴國難;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存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表現了一個愛國者的忠勇。勇字不知道能不能擔當,但一個忠字從其行已能看得出來。
“殿下,臣已無恙,這還得殿下賜藥之恩。”劉黻言道。
“不敢當,只是碰巧罷了。”趙昺笑笑說道。
“誒,殿下過謙了,歧黃之術豈有偶然之說。”劉黻其實對於殿下治好了疫病心中早有懷疑,現在聽他如此說更是覺得不可信,懷疑有人在背後指點。
“我……我確實是偶得,在離開泉州逃亡之時,有一日晚上我十分睏倦,迷糊中有人在旁說軍中流行瘟疫,可以此法救治,我便記下了,但是誰所言卻不知了。”趙昺歪着腦袋想了想說道。
“哦,雖說是偶得,但也是機緣,還得謝殿下。”劉黻見趙昺說的一本正經也信了大半,可疫情在到達泉州之前便以爆發,朝廷曾出重金懸賞求醫,卻無所得,不會殿下也是夢到的吧!
劉黻如此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船上之所以給病患吃大黃是因爲左相陳宜中稱夢中有人告之:今年天災流行,人死且半,服大黃者生。而殿下年紀小,又在逃亡途中寢食難安,一時犯迷糊分不清是在夢中,還是現實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我也在想那人定是精通歧黃之術,可又實在想不起那人的模樣……唉!”趙昺十分懊惱地說道,好像十分自責。
“殿下不必煩惱,既是機緣定有相見之日的。”劉黻知道童言無忌,有什麼說什麼,絕不會作假,看着他天真的面孔已然信了趙昺所言。
接下來劉黻又客套性的問了殿下都讀了什麼書,在船上吃住等問題,接下來就冷了場,想着兩人年歲相差太多,而趙昺又擔心言多必失自然不敢多說,一時陷入了大眼瞪小眼的尷尬境地,按說此刻他們夫婦這趟拜訪之行也就該結束了。
“殿下,你這是在做什麼?”準備起身告辭的劉黻突然指着殿下身前雜亂的長几說道。
“在玩兒啊!我要做一艘船。”趙昺眨眨眼說道。
“殿下,臣可不可一觀?”劉黻又問道。
“劉大人請便。”其如此一問,讓趙昺反而納悶了,這老頭不會也是船模愛好者吧!
“殿下,如今正是國破家亡之時,應多學些治國救民之道,切不可沉浸這機巧之術上。”劉黻上前眯着老花眼仔細瞅瞅桌上,雖還看不出船的整體樣子,可已見雛形,且經過精心的切削和打磨,顯然是極其用心的。不過老頭也挺吃驚,這麼小的一個孩子居然僅能憑着想象和心算做成這等模樣,即便是個成人也難以做到,如果精心教授定是棟樑之財。
“劉大人,本王也想學治國救民之道,驅逐韃子,復我河山,迎回皇兄,只恨我年紀尚幼,無法上馬提刀殺敵……只想做出一艘無敵戰船送於太后和皇兄,也免於被敵追逐之苦!”趙昺沉默片刻出言道,當然做戲要做全,他眼角竟然憋還出兩滴清淚。
“殿下,都是臣等無能。”劉黻聽了心中倍感愧疚,面色一黯悽然道。想一個本應無憂無慮長於深宮的小皇子如今背井離鄉,日夜生活在被追殺的恐懼之中,以致生出如此想法。
“劉大人言重了,皆是我無能,不能守住大好河山,愧對列祖列宗,連累百官、軍民受苦。”趙昺滿是自責地說道,他見老頭滿臉悲慼之色不似作假,對其好感又增加了幾分,不過沒有見好就收,而是又打出一張悲情牌。
“殿下,忠君愛民乃是臣等本分,殿下羞殺老朽了。”趙昺的話沒有一句怪罪之意,反而主動承擔責任,一個孩子如此,讓劉黻這老頭更覺羞愧難當,畢竟儒家宣揚的是君辱臣死的觀念,他飽讀詩書豈會不知,當然坐不住了,趕緊站起身施禮請罪。
“劉大人不要過於自責,還要保重身體,朝廷少不了你,百姓少不了你,大宋也少不了你啊!”看老頭激動的渾身顫抖,泣涕橫流,趙昺擔心大病初癒的他再一口背過氣去,“倪亮送大人回去休息。”他安慰兩句又吩咐道。
“臣失禮了,臣告退。”劉黻也覺自己失態,施禮後在夫人和倪亮的攙扶下出去了。
“真他孃的累!”送走劉黻,趙昺鬆了口氣坐下擡手擦擦額頭的汗暗道,自己的靈魂分明是個成人,卻要裝成個孩子,還要時刻警惕自己是否失言,露出破綻。回想起剛剛自己說得話好像過於成熟,帶有現代人的語氣,這會不會引起老頭的疑心呢……
逃亡之旅的日子並沒有因爲疫情被暫時控制而結束,元軍的船隊依然緊緊的咬在後邊,而遊離在大隊之外的三艘隔離船便成了敵軍最好的目標。其幾次派出戰船迫近,也幸虧是駕船的水手機靈,及時擺脫纔沒有成爲元軍的俘虜,可在逃跑的過程中與編隊越離越遠,好在船上儲存着大量物資,還不至於捱餓。
趙昺這幾天的日子過得很充實,也很無聊。可能劉黻看殿下在國難當頭之時,依然每日無所事事,而自己作爲朝廷重臣,飽讀詩書的儒者有義務用先賢教誨去教授殿下‘祖法堯舜,憲章文武’,成爲國家棟梁,中興大宋的賢王。
於是乎劉黻自薦爲師,要擔當起教育殿下的重任。趙昺自知無法拒絕,否則就先要落下個不思進取的‘惡名’。而其雖然和‘陳跑跑’在太學時因爲彈劾宰相丁大全時被並稱爲‘六君子’,但節操比之強太多了。他生長在南宋末危難之秋,早在太學讀書時就伏闕上書抨擊權奸,屢遭貶斥壓抑;尤其是在國都陷落敗亡之時,毅然奔赴國難。
再者劉黻自幼在僧舍中苦讀二十年纔出仕,且其入過太學,受過高等教育,那學問自然沒得說,其後當過地方官、做過京官,當過御史,曾任刑部、禮部、工部主官,可以說執政經驗豐富,官聲一向很好,以忠直聞名朝野。給趙昺當老師丁點問題沒有,這樣其每日上午便由其教授殿下讀書識字,治國治民之道。
兩人雖然沒有正式行師徒之禮,但是趙昺在每日授課前都會先行施禮,劉黻側身受過後再行君臣之禮,也不準殿下以師相稱,許是防止落人趨炎附勢之名。可趙昺不以爲杵,反而竊喜,他們之間沒有名分,卻有師徒之實。古人最重師生傳承,其必然會身不由己的庇護自己,他也自然而然進入了劉黻的圈子。這對於勢單力孤的趙昺來說不僅僅是多了個老師,還多了個助力……
現代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文言文一詞多義,且艱澀難懂,除非有特殊愛好的人是沒有人願意學的。而讓來自用慣了硬筆、又敲熟鍵盤年代的人,拿起毛筆一筆一劃書寫筆畫衆多的繁體字無異是一種煎熬。但趙昺知道要想容入這個時代這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能硬着頭皮再回學生時代。
讓趙昺所料不及的另一件事是劉黻還干涉他的‘私生活’。本來他就是倉促間上的船,隨侍的宮女和內侍自然都留在了御舟之上,而到了這個時代最讓趙昺抓狂的就是梳頭、穿衣,他雖然來了這麼長時間繁瑣的程序依然讓他無法自理。到了隔離船上身邊只有倪亮在身邊,其家裡也算是土豪,打掃、鋪牀、洗衣等這些瑣事也輪不到他做。
這樣兩個人共處一室,趙昺是有心無力,倪亮是有力無心,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可想而知。而船上正流行疫病,他們不敢讓其他人隨便進入自己的艙室伺候,也就只能這麼湊合着。劉黻上船卻是老婆、孩子和家僕都帶着的,他頭一次拜訪便發現了殿下的尷尬,於是強勢介入了其生活。不過出於對殿下的尊重,都是讓其夫人和女兒伺候,可趙昺的‘隱私’也暴露無遺。
而劉黻對於這個掛名弟子也很滿意,一個年僅五歲的孩子對其所授不但能很快記住,還能舉一反三提出自己的見解,雖在他眼中還顯幼稚,但已難能可貴,可以‘神童’稱之,如此一來他更加用心教導。卻不知這個兒童的身體裡藏着一個接受過後世高等教育的老青年,其有着與這個時代不同的學識和閱歷,有着超凡的理解能力,對於其講授的‘啓蒙之學’不過是重溫,自然學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