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順其自然

衆人聽罷陸秀夫的話皆是一陣沉默。大家都清楚行朝遷回臨安後成分變得更加複雜,在行朝回返之際,手握兵權的小皇帝以背君叛國之名大開殺戒,諸多前朝官員被踢出了局,不是成了刀下鬼,便成了階下囚。但是也有一些官員和士人得以重返朝廷,不過權柄仍然掌握在行朝一系的人之中,他們只能從事輔助工作,或充任幕僚工作。

如此一來,朝廷的格局便發生了變化,行朝一系的官員掌握着權柄,卻人數上處於劣勢,當初看似很多的官員若胡椒麪似的撒到各處,立刻變得寡淡無味了。而江南士人雖然充任的都是低階官員,但勝在人多,充斥在中央和地方各個部門,而他們自然也不甘心權力被‘外來者’壟斷,希望能進入權力中心。

在這種政治背景下,因爲先朝官宦大家,先遭蒙元的荼毒,後又被小皇帝清洗了一遍,可以說所剩無幾,但也對選拔賢才造成了侷限性。那些遺存的先朝名臣官宦世家子弟、門生也就成了重點考慮對象,而像這些家族往往都是因爲在科舉中獲利,從而也會對子弟加強教育,以通過科舉入仕,保證家族長久不衰,纔會造就官宦世家。

而他們之所以能夠稱之爲世家,也並非是有多少人出將入相,卻是能夠源源不斷的有新人出仕,在官場上形成了綿密的關係網,振臂一呼便有衆人響應,足以左右形勢。吳家數代人皆有爲數不少的子弟出仕,門生故舊遍佈江南,已是當前少有的大家,且其在蒙元攻陷江南後皆守制在鄉,無人仕元,其風範和氣節足以爲士人楷模,進而在江南,尤其是江浙地區甚有影響力。

當初衆臣一力推舉吳曦爲後,亦是想欲借吳家的勢力助朝廷安撫江南士人,穩定局勢。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趙昺對此甚爲反感,其意卻是對於地方勢力意欲打壓,不想出現一家獨大的政治局面,從而實現各方相互牽制,相互制衡,形成新的平衡,而便於皇權獨樹。

但是朝野各方勢力,尤其是士人集團卻並不想出現一位強有力的獨裁者,改變大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所以近來的朝爭無論是誰發起,都是圍繞着這個目標進行的,不過他們發現小皇帝有武人的支持,又牢牢的控制着軍權,加上潛邸之臣們的忠心擁戴,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幾乎是不可能,進而才欲通過立後選妃之事進一步拉攏江南士人加強己方的實力,分化瓦解小皇帝的勢力。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鬥爭中,小皇帝通過自己的手段將陳淑和李三娘填進了自己的後宮,表面上看是不忘舊諾,實際上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與潛邸之臣間的關係。誰都知道陳氏兄弟一爲掌管天下錢糧的戶部尚書,一爲手握重兵的長江水軍防禦使,明眼人都看得出兩兄弟的前途不止於此,正是新老交替之際的備選人物。

而李三娘看似只是一個小小蕃部首領家的女兒,但是其家族不僅在瓊州,在兩廣畲族人中皆有一定的影響力。不說他們的朝中勢力,但是也稱得上是一方豪強,有了其的支持便等於得到了數十萬畲族的支持,即得以穩定後方,又多了一條退路。

所以在這番較量中,吳曦得以立後,看似士大夫集團佔了上風,其實衆人也都明白這個讓已小皇帝心生警惕,雙方間的不信任進一步加深,反而將其推向了武人一方,也是他們對小皇帝與衆將密會憂心重重的原因所在。可當下若小皇帝抓住了皇后國難期間浪費國孥的把柄不放,要嚴加處置,衆臣還真不好說什麼?

“吳家五世爲官,三世入相,世代忠心侍國,怎麼會出瞭如此不肖子孫!”文天祥聽了看看被戴上重枷的鹹平侯氣惱地道。

“這鹹平侯也算是出身忠烈之家,今日做出這等事情來着實令人痛心,也怪禹珉對其過於驕縱了……”陸秀夫言道。

衆人也算知道了怎麼回事,吳潛有三子,其中長子吳璞最爲有出息,淳祐四年中甲辰科進士,初授校書郎,改除嘉興府通制、沿江鎮撫使。信賞必罰,將士用命。元人侵兩淮,遣將會呂文德敗之於泗州。及知鎮江,能備兵息寇,累遷任吏部尚書,後與丁大全不和歸鄉;其長子寶謙,字叔遜,授承務郎平江路治中;次子寶禮,仕轉運使。

吳潛曾收養族中子弟吳實,其有感於國家危難,棄文從武,任進義校尉、水軍正將,與元兵交戰而亡。便由吳璞將其幼子吳碩收入府中,視爲己出,但是他有感於其幼年喪父,不免疏於管教,沾染了不少惡習。因吳碩襲承父爵,此次又趕上妹妹當了皇后,便進爵爲縣侯,隨家遷入京中。他卻不知收斂,結交了些京中的無賴潑皮,又覺得有了皇后妹妹撐腰,便以國舅自居,行止更爲囂張跋扈。

“左相,此事還需儘快解決,不論如何說其也算是吳家子弟,若是真被當街斬首。陛下就是與吳家徹底反目,而皇后必然被廢,吳家連遭重挫如何會善罷甘休,定會調動各種關係與朝廷對抗。可陛下又豈是肯輕易妥協之人,自會對他們進行彈壓。”文天祥也有些急了,內訌一起吃虧的肯定是吳家,受損失的則是朝廷。

“當下最主要的是要阻止陛下誅殺鹹平侯,如此纔能有周旋的餘地!”陸秀夫掃視了一眼衆人道。

“左相,事情只怕不會那麼簡單。”徐宗仁沉思片刻道,“諸位將陛下想的過於簡單了,大家也知陛下對於這樁婚事多有不滿,而其中緣由就是不願受制於人,心中早已將吳家視爲威脅。當下鹹平侯不但口出不遜,還多有脅迫之詞,以陛下的脾性豈能善了。而陛下行事向來是謀而後動,卻又最擅於抓住機會,因而以下官所想,陛下不僅僅是藉機誅殺鹹平侯和廢黜皇后。”

“徐尚書的意思是,陛下的目標是整個吳家,會以此爲契機將吳家連根拔起!”劉黻有些吃驚地道。

“很有可能,諸位不會忘記當日在泉州,蒲家上下數百顆人頭落地之事吧!”陸秀夫點點頭,當年小皇帝行事之狠辣讓他仍心有餘悸,那真是斬草除根,雞犬不留。

“吳家五世爲官,族中子弟多入仕爲官,即便隱居鄉中者也不乏名儒大家,門生何止萬千,堪稱我朝官宦第一大族。怕這一次不知多少人會爲之牽連,又有多少人頭落地。”劉黻搖頭嘆道。

“看來當初確是我們錯了,只想着能夠藉助吳家來穩定江南,卻沒想到有今日之禍!”陸秀夫有些懊悔地道。

“哼,你們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陛下恢復江南之時便鎮壓背主叛國之臣,其意就是要削弱江南本土勢力,以便減少執政阻力,爲行朝迴歸打下基礎。但你們卻曲解陛下之意,利用選秀之機,重新扶植舊朝勢力,使之死灰復燃,導致朝中亂局不斷。”這時應節嚴冷哼一聲道。

“這……這,吾等當初亦是一片好意啊!”陸秀夫聽了一愣,心中不禁佩服薑還是老的辣,應節嚴一眼便看穿了小皇帝的意圖。想想也是,吳家本已是江南望族,不論是否有過,皆會對朝廷形成威脅,本應是打壓的對象。而當下吳家女兒入宮爲後,使其家族更爲穩固和強大,形成一股足以左右朝政的外戚集團,威脅到皇權的存在。

“好意、惡意不過是一線之隔,當下已是覆水難收。”應節嚴看看衆人皺皺眉道,“那吳碩今日口出狂言,也許只是其個人所想,但誰又敢說其他人沒有這個心思,一旦他們羽翼豐滿,又會不會做出欺君罔上之事。”

“應知事,那當下我們當如何呢?”文天祥聽了心中發冷,帝王的心思永遠不是他們所能猜測到的,當下一個不好,不但救不了吳家,自己這些人也得捲了進去,無奈之下他只能嚮應節嚴討教。

“順其自然吧!”應節嚴沉吟片刻淡淡地道。

“應知事,陛下正在氣頭上,還是勸一勸,別做出衝動之事!”文天祥聽了一愣,咂摸咂摸嘴言道。

“怎麼勸,難道吾等一起去向陛下爲鹹平侯求情?老朽擔心陛下將吾這把老骨頭拆了。”應節嚴笑呵呵地道。

“文相,應知事說的在理。吾等若是求情,恐陛下更會懷疑咱們與吳家關係密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使得朝局更加混亂。”陸秀夫攔住還要再言的文天祥道。他此刻也已經明白了,小皇帝領軍前來並非是要針對皇后一人,而是防備他們的,一旦雙方矛盾激化,陛下會不惜動武,徹底清理朝堂,進而實施武人治國。如此相較,犧牲一個吳家總要比搭上整個士大夫集團要好,這非是他無情無義,而是形勢所迫,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還是陸相看得遠,吳家能否存留就看他們的造化吧!”文天祥恨恨的看了一眼宮城之下示衆的鹹平侯言道。這真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若非其一番妄言也不會讓此事變的絲毫沒有了迴旋餘地,並將吳家至於險地,即便吳家能逃過死劫,也再難翻身,重現今日之輝煌。

“陛下賞燈要回來了,諸位隨本官前往宮門恭迎吧!”陸秀夫看小皇帝一行業已迴轉,向衆人拱拱手言道。

“遵左相吩咐!”衆臣隨即回禮,重新排班後前往宮門候駕。

“和父,此事一個處理不妥,便是一場大劫,是否知會太后一聲,現下也只有太后能夠阻止陛下了。”劉黻故意與前後拉開距離,邊走邊與應節嚴道。

“萬萬不可,正是因爲太后是唯一能制衡陛下之人,纔不可擅動,非天下存亡之時不可動用。若是此時尋太后出面,只會讓他們母子失和,互生戒心,日後再無人可以約束陛下了。”應節嚴擺擺手道。

“和父之言有理,可眼睜睜的看着吳家就此毀滅,吾還是心中有些不忍啊!”劉黻點點頭言道。

“聲伯,其實事情還未必沒有迴旋的餘地,只是要看吳家是否懂事了,若是他們抓不住這次機會,沒了也就沒了吧,並無什麼可惜的。”應節嚴淡淡地答道。

“和父爲何也變的如此冷酷?”聽應節嚴如此說,劉黻有些詫異地道。

“聲伯,陛下已經漸漸長大,吾等也要離開朝堂,不可能時時伴隨陛下左右,但是吾一直有些擔心。”應節嚴沒有回答,而是略帶傷感地道。

“陛下已經親政,左右亦有不少親信之臣,江南業已基本穩定,和父還有何擔心的?”劉黻疑惑地問道。

“吾受太后之託,輔佐教導陛下十年,教導其治國爲君之道。陛下也甚是爭氣,不失爲仁義之君,但是也正是陛下太過仁義,而使其行事不免優柔,這也是爲君者的大忌。”應節嚴說道,“此前若是陛下當機立斷處決了陳宜中,便可在江南立威,誰又敢再三挑戰陛下的威嚴。而陛下卻怯於祖宗家法,又顧及羣臣的諫言,遲遲沒有動手,這才留下了今日之後患。”

“和父此言雖偏激,對於君王來說卻不失爲金玉良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吳家若是做大,便會形成外戚干政之局,一旦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陛下則會處處受其牽制,不得不仰他人之鼻息,斷送了今日大好形勢。”劉黻點點頭又道,“和父以爲,陛下此次會狠下心來將吳氏一族滅了嗎?”

“呵呵,難啊!”應節嚴聽了卻是苦笑道,“聲伯不要忘了,陛下不僅心軟,還精於算計,比之奸商還要惡上幾分。只要吳家醒事,多半其會與吳家達成協議,最終以握手言歡結局,不會出現血流成河的場面!”……

第723章 崩潰第605章 欲蓋彌彰第860章 難以抉擇第1148章 基本無解第450章 還得搶啊第1032章 煩心事兒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856章 前車之鑑第724章 考驗第955章 飯票而已第701章 好消息第016章 選擇第383章 火攻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446章 合作第034章 爲難第067章 散財第312章 危局第099章 兵無戰心第123章 順者生第791章 難捨第037章 挑兵選將第434章 經撫房第644章 合適便好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024章 相逢第1437章 敲打後宮第1191章 不敗之地第1224章 決意突圍第1324章 金城湯池第508章 來得正好第349章 東海島之役(四)第479章 逼瘋了第1455章 諸事速決第795章 皇帝慘嗎第467章 羣策羣力第113章 師徒鬥(三)第1459章 事很麻煩第1359章 納入囊中第639章 各司其職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996章 拜訪泰山第750章 煩心事兒第590章 中秋夜第047章 分歧第1111章 預判第054章 探討第113章 師徒鬥(三)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087章 升官發財第791章 難捨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1024章 馬說(二)第1451章 亂象已生第683章 恩科第283章 奇兵第1321章 有眼不識第813章 域外之物第703章 同心第1226章 打與不打第316章 小心爲上第705章 本錢第1036章 燙手山芋第793章 謀後事第353章 大捷第566章 何以如此第592章 背鍋俠第994章 逆風行舟第1220章 請君入甕第1220章 請君入甕第101章 裝第055章 超級武器(一)第830章 另有乾坤第1009章 臭事第466章 難題第096章 流星雨第812章 進書儀第855章 組建車營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310章 抉擇第1294章 人之悲哀第1044章 政治角度第716章 動盪第815章 全靠忽悠第667章 忙中有閒第028章 狀況迭出第1328章 討個說法第1048章 何去何從第042章 收服第200章 塵埃落定第040章 挖牆腳第633章 因時就事第556章 逆流而上第351章 東海島之役(六)第1060章 闖灘(二)第616章 蠍子炮第058章 資源第440章 共贏第704章 機遇第1066章 瓜州鎮
第723章 崩潰第605章 欲蓋彌彰第860章 難以抉擇第1148章 基本無解第450章 還得搶啊第1032章 煩心事兒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856章 前車之鑑第724章 考驗第955章 飯票而已第701章 好消息第016章 選擇第383章 火攻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446章 合作第034章 爲難第067章 散財第312章 危局第099章 兵無戰心第123章 順者生第791章 難捨第037章 挑兵選將第434章 經撫房第644章 合適便好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024章 相逢第1437章 敲打後宮第1191章 不敗之地第1224章 決意突圍第1324章 金城湯池第508章 來得正好第349章 東海島之役(四)第479章 逼瘋了第1455章 諸事速決第795章 皇帝慘嗎第467章 羣策羣力第113章 師徒鬥(三)第1459章 事很麻煩第1359章 納入囊中第639章 各司其職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996章 拜訪泰山第750章 煩心事兒第590章 中秋夜第047章 分歧第1111章 預判第054章 探討第113章 師徒鬥(三)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087章 升官發財第791章 難捨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1024章 馬說(二)第1451章 亂象已生第683章 恩科第283章 奇兵第1321章 有眼不識第813章 域外之物第703章 同心第1226章 打與不打第316章 小心爲上第705章 本錢第1036章 燙手山芋第793章 謀後事第353章 大捷第566章 何以如此第592章 背鍋俠第994章 逆風行舟第1220章 請君入甕第1220章 請君入甕第101章 裝第055章 超級武器(一)第830章 另有乾坤第1009章 臭事第466章 難題第096章 流星雨第812章 進書儀第855章 組建車營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310章 抉擇第1294章 人之悲哀第1044章 政治角度第716章 動盪第815章 全靠忽悠第667章 忙中有閒第028章 狀況迭出第1328章 討個說法第1048章 何去何從第042章 收服第200章 塵埃落定第040章 挖牆腳第633章 因時就事第556章 逆流而上第351章 東海島之役(六)第1060章 闖灘(二)第616章 蠍子炮第058章 資源第440章 共贏第704章 機遇第1066章 瓜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