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北方,依舊是寒風凜冽,只有少許耐寒的植物能夠在這寒風蕭蕭之中冒出一絲綠芽。
鉅鹿城下,鐵木真大營正佇立在此。
帳內,鐵木真位於首座,其餘的人則一次在帳內坐下。
“哼!這張耳真是膽小,一連數日不曾出戰!東胡慕容儁、慕容恪兄弟已經連下幾十城,遼西郡已全境被其佔領,胡入勢力已經進入遼東。再這樣下去,恐怕這遼東也是他們胡人的囊中之物!”哲別頗爲憤怒的拍案道。
鐵木真見此,眉頭不走皺了皺,但始終沒有說話。
雖說鐵木真與慕容儁交好,但匈奴部落與東胡部落都是草原上的兩大部落,鐵木真是何等野心勃勃,自然不願意看到東胡一家獨大!
奈何,這張耳交戰不行,但防禦卻是一絕,鐵木真連攻半個月的時間,依舊未能取下鉅鹿城。
“父汗,哲別師傅所說及是,目前我郡不僅攻不下鉅鹿,就連太原也依舊在楊袞手中!若是漢朝皇帝及時反應過來,派出援兵只怕此次又要無功而返!”一旁的拖雷也開口道。
鐵木真聽罷,心中再也忍不住,拍案而起道:“住口!我鐵木真乃匈奴單于!遲早有一日我匈奴人是要飲馬黃河的!僅僅一座鉅鹿城,豈能滅我部落之志?!”
正在此時帳內一人去站起拱手說話了,但見此人生的玉面虎目,若不是身材魁梧恐怕還會有人將其認爲是中原人!
“單于,依末將看來,現如今中原四分五裂,西有劉邦西漢朝廷,東有項羽的東旭朝廷,南有趙佗。其餘各地諸侯也是躁動不安!
中原大地可謂是狼煙四起,我們既然與劉邦爲敵,那不如派兵聯合項羽和趙佗,使劉邦腹背受敵!”說話此人,正先前被爆表而出的斛律光!
鐵木真皺了皺眉頭,隨後笑道:“斛將軍好計策!但依我看來卻是不可行!”
“嗯?還請大單于明示!”斛律光見自己的計策被鐵木真否定了,當即反問其緣由。
“首先!趙佗乃秦帝國舊臣!大秦帝國皇帝嬴政在數十年前派大將蒙恬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我族,將我族趕出大青山,後又得嬴政之命,修築長城。大秦與我族可謂是世仇!只怕聯合之事趙佗答應了,其手下的秦軍士卒也不會答應!
另外,據本單于瞭解,項羽此人雖與劉邦是死對頭,但爲人厚道且自恃高傲,更何況我們乃是外族,項羽恐怕根本就看不上我們匈奴,所以根本不可能與我匈奴聯合攻劉!”
“大單于此言差矣!如今項羽取代楚君改楚建旭,於江東稱帝。據臣所知中原衆諸侯雖相互討伐,但名義上依舊歸漢,而項羽則孤立無援。
項羽稱帝此事,在中原已經引起軒然大波。劉邦定會以皇帝之名,號召天下共擊項羽!現在大單于派人結盟。以利誘之,答應其攻入中原之時與他平分天下,以項羽的野心定會答應!
另外大秦已經滅亡將近十載,很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現如今趙佗打着光復大秦的旗號,在武威與劉邦作戰,若單于派人前去,告訴趙佗我族願意稱臣,請起出兵托住劉邦,那麼拿下鉅鹿只是遲早的事。
到時候別說是飲馬黃河,就算是問鼎中原我部也可實現!”
狼子野心的斛律光一遍說着,一遍兩眼直放精光。主座上野心勃勃的鐵木真聞言“問鼎中原”時,表面平靜,實則內心早已暗流涌動!
對,稱霸草原不算什麼,問鼎中原纔是自己最大的目標!問鼎中原,榮登大寶……
想到這裡,鐵木真當即拍案決定道:“好!就依斛將軍之言!本單于這就派人前往趙佗與項羽處,聯合他們一起進攻劉邦!”
…………
長安城。
坐在大殿上的劉邦,看着手中的信件不禁大怒。
“項羽小兒,欺人太甚!”大喝一聲,隨後將手中奏摺擲地。
下方文武官員見此,俱都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何事令劉邦如此震怒。
最終還是身爲丞相的蕭何硬着頭皮站出道:“皇上爲何如此震怒?”
劉邦聞言,頹廢不已的坐在皇位上緩緩道:“項羽小兒在江東稱帝了!這是他給朕下的戰書!你們自己看看吧!”
蕭何上前拾起奏摺,文武官員俱都圍攏過來,只見信件上寫着“替天行道,劉邦親啓”八個大字。
衆人看去,只見信中寫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大楚無嗣,朕順應天命,朕榮登大寶。改楚爲旭,繼承大楚之志,討天下之逆賊!
劉邦,你僅爲泗水亭長,當年蒙受義帝之恩,封漢中之王,實乃義帝之大恩,可你非但不思報國,於義帝死後起兵謀反,並於長安稱帝!實乃大楚之首逆,天下所不容!
若想活命,望你速速昭告天下諸侯,退位自縛前來會稽謝罪!如若不然,待朕馬踏長安之時,後悔晚矣!
旭太祖——項羽。親筆!
一衆文武看罷,俱都大怒不已,連聲高呼項羽猖狂。
“項羽小兒,實在欺朕!來人,朕要昭告天下諸侯共擊項羽!誰若不從,朕必定先伐其!”劉邦怒目一視喝道。
“皇上且慢!皇上勿要中了項羽的激將之法!”蕭何見此連忙站出勸諫。
“丞相大人所說及是,皇上三思啊!古言曰:立不可怒而興兵,將不可慍而致戰。況且若要討伐項羽,還有三個條件必須達到!”
“哼!你倒給朕說說是那三個條件?!”劉邦聞楊素之言,當即冷哼一聲問道。
“其一,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今天下諸侯表面上雖臣服於大漢,實則個懷鬼胎、貌合神離!
其二:我大漢如今南有前秦逆賊趙佗,北有外族匈奴不斷入侵,這兩股敵敵對勢力並不亞於項羽!
其三,江東距我大漢千里,常言道遠交近攻,我大軍若遠行伐之,定不可比項籍在江東休養生息、以逸待勞!
此三條便不可伐之!臣望大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