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趙家奶奶苦笑了一下,她們家這個孫媳婦什麼都好,就是有點理想主義,還是得在教育啊:“傻孩子,那些被領養的孩子大多都已經和新家庭熟悉了起來,一部分是覺得那就是他的家,即使是在不好,也應該在家裡,一部分覺得回來之後也許領養的下一個家庭可能還不如這個呢,與其到一個未知的環境重新開始,那還不如就在這個家中熬着呢,反正都熟悉了,而且你想想,就是虐待,那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在虐待吧,總是會有那麼一兩幕比較好的時候,只要稍微對這些孩子好一點,她們可能就會覺得,其實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在場的年輕人都若有所思的樣子,這些孩子們大多都是家中嬌養的,大多麼經歷過什麼風雨,不像是長子長女一出生就揹負着沉重的家庭責任,需要嚴格管教,所以這些長在溫室的孩子一開始根本就想不到福利院的孩子爲什麼不願意離開新家庭的原因。但是知道了之後,又不妨礙他們的理解。

有那不知事的還在低聲詢問自己的母親或是長輩,“爲什麼我們不能把這些孩子們領回家。”畢竟相對於其他的家庭來說,他們這樣的家庭明顯會更好,不僅條件好,最起碼不會出現欺負虐待的現象啊,換來了長輩們狠狠地瞪眼,外加回家之後的嚴加管教。

趙奶奶苦笑一下:“你們不瞭解帝國的法律,或是從來沒關注過,關於孤兒的保護法中有明確規定的一條,就是被領養孩子,有着和領養家庭中的親生子女同樣的繼承權。”就衝這一條,就已經打斷了很多權貴家庭領養孩子的腳步,畢竟,沒有誰願意把自己諾大的家

業分給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而且,在權貴家庭中,很少會出現平民這樣的,喪失了一個孩子之後,終身不再有孕的情況,一般像是大家族中,沒有血脈後人的,一般都會採取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停妻再娶,一個就是過繼,絕對不會在外面領養和自己好無關係的孩子的,在古代社會,這些被領養孩子,一般都是權貴家族的家奴,稍好一點的,是給自己兒子培養的左膀右臂,連給獨女培養童養婿,都不會選擇這些孤兒的,在進一步說既是爲了家族內亂,也不會收養的。說話的那個年輕女孩好像是王家的一個分支,平時被家裡保護的很好,還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一聽院長這麼說,下意識地看了眼自己的母親,低着頭就不再說話了。

一時間,大家的氣氛很是有些低沉,還是殷奶奶笑呵呵的挑起了話題:“與其在這想來想去,還不如我們先去看看,那幾家是不是真的盡心照顧孩子們,要是真都能給孩子們找到一個好的家庭,那豈不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大傢伙商議了一下,先有的人不多不少,也有十幾個呢,正好兩個輩分大的帶上一個中間的,一個輩分小的,分成三組,一組和趙院長在福利院照顧孩子們,剩下的兩組出去走訪。

被領養出去的孩子們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即使是高科技的飛行器,也得走上個兩三天,因爲誰家好壞,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還需要多多觀察纔是,一天充其量一組也就走上兩三家就不少了。

姜奶奶和殷奶奶帶着姜家大兒媳還有兩個小輩,一個就是王家的旁支,王恆恆,天真單純,心地不壞,就是經常好心辦壞事,還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男孩,謝家的旁系,身體很是不好,一臉的蒼白,一看就是打孃胎裡帶出來的,根治不了,本來他是應該留下的,誰知道小傢伙人不大,還挺有男子漢的氣派,一個勁的嚷着要跟着去照顧奶奶,惹得姜奶奶喜歡的不得了,所以就把他也帶在身邊了。

另一組則是韓奶奶趙奶奶帶着趙家大伯母還有錢嬌嬌韓家的一個小女兒,兩組人馬分配了一下各自走訪的家庭之後,就分別上路了。

她們這邊是抱着極大的熱情和極大地懷疑前去的,但是也比可避免的遇上了麻煩,比如說,正是重建的時候,除了一些必須的崗位,比方說軍人,維持政府基本工作秩序的人員之外,其餘的所有男性,全都被徵集到重建的工作中去了,家中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婦孺,所以很多方面是看不到的。

就比如說,姜奶奶她們走訪的第一家,就是當時第一個出現在福利院申請領養孩子的,據調查是她們七歲的獨生女兒永遠的被留在了房屋下面,其實當初姜奶奶對於這家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不說別的,夫妻雙方都沒事,毫髮未損,孩子卻沒了,這似乎有點不正常,可是看上去這夫妻倆又都斯斯文文的,一提起女兒就滿眼的淚花,據說是夫妻工作忙,出門的時候把女兒反鎖在家裡,纔出的事,是當時可是半夜啊,有什麼工作是不能白天解決的呢?

但是即使是有懷疑,但是這對夫妻各方面都符合領養條件,沒有確鑿的證據,他們是不能阻止的,再加上他們當時言辭懇切,聲稱沒了女兒心痛如絞,希望能夠領養一個和孩子一樣大小的女孩,並且一眼就相中了當時福利院中的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口口聲聲的說是和女兒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態度十分懇切,他們猶豫了一會,在詢問了那個小姑娘之後,還是給辦理了收養手續,畢竟,像是這麼符合條件的領養人在之前還是很不好碰的,她們不能僅僅憑着自己的懷疑,就取消了人家的資格,即使是在法律上,這也是不允許的。

所以今天再挑人的時候,姜奶奶一下子就把這家給挑了出來,第一家走訪的也是這家,希望他們當時的猜想都是無稽之談,只要對孩子好,她們也永遠不會在孩子面前露面的,只要偶爾過來觀察一下就好了。

事情其實比姜奶奶她們想的還難辦,就說現在正是災後重建的時候,九成以上的人家都住在帳篷裡,並且還是羣居,就是有什麼歪心思也不會表現出來的,最起碼也得堅持到自己回家之後不是嗎。

現在外面人多,他們幾個也搭了個帳篷,距離那戶人家只有不到三十米的距離,要是不關閉帳篷的話,就是不使用望遠鏡,也能看的清清楚楚,這對夫妻來領養的時候,是姜奶奶辦的,當時殷奶奶也在場,手續是姜媽媽帶着去辦的,這下可好了,所有人都不適合出面了,打探消息的任務只能交給同來的孩子們。

兩個孩子倒是興奮的很,畢竟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脫離家長和家族的餘蔭辦事情呢,一個個都熱情高漲的表示,一定把事情辦好。

這倆孩子年紀都不大,王恆恆不過才二十歲,小一點的謝書巖今年不過十六歲,身體打小不好,還真沒怎麼出過門,就是上學都是在家學的遠程教育,頭一回被大人交付任務,這倆孩子還挺像回事似的開了一個碰頭會議,嘰嘰咕咕也不知道都說了什麼,反正等她們在看的時候,有些蒼白瘦弱的謝書巖就從一個雖然不健康但是很活躍的小公子轉身變成了一個衣服破舊但乾淨的貧民小孩,這孩子還挺會僞裝的,清澈的眼睛中還帶着一絲疲憊,看上去真的很像是剛失去家園的災民。

姜媽媽呵呵一樂,招手把孩子叫過去,拉着謝書巖的小手,左看看又看看,噗嗤笑了:“好孩子,姜媽媽告訴你,待會出去之後,要是找人玩,千萬別找那個活泥巴的,免得你受不了露餡,還有別和人家拉手,這麼細嫩的小手,在這個時候的平民當中可不應該出現啊。”這孩子,找衣服還專門找了一身這麼幹淨的,要不是補丁摞補丁,這衣服還真有點像是新的。

王恆恆也笑了,湊過來打趣似的說道:“姜媽媽你是不知道啊,這孩子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把好好的一件新衣服打了這麼多補丁,還總是放在自己的空間扣中隨身攜帶,剛纔一拿出來,還挺感慨的,終於用上了。”這王家的丫頭也是個好玩的,學的小傢伙的樣子還挺像的,那高昂的眉眼,一臉的驕傲,最起碼有六成相似度了,就衝謝書巖蒼白的小臉蛋上帶着的那抹紅潤,就知道剛纔還真是這個樣子的。

殷奶奶也好奇這孩子把這麼久的衣服隨身帶着是什麼意思,畢竟,在這個年頭,誰還會穿打補丁的衣服啊,這衣服不穿還好,這一穿出去還挺另類的,保準吸引人家眼球。

謝書巖好像也感覺到自己的似乎有點過火了,低着頭,聲音都是低低的,一聽就知道是飽受打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