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華盛頓的金融家們來說,張斌這個名字還是很陌生的,或者說是完全沒聽說過。
但是喬治.史蒂夫,約翰.保爾森等都是響徹金融圈的大咖般的人物,幾乎先後住進漢頓酒店,一下子便是引起了許多人的猜測。
漢頓酒店也開始被更多的人關注。
像保爾森這樣的人物,一旦來到某個地方,必然會引來大量的拜訪者。
對衝基金第一人的稱號可不是白說的。
二十三號晚上,張斌和邀請來的所有人吃了一頓晚餐。
晚餐的內容,就是關於環球投資公司。
他是主人,客人分別是代表高盛的艾佛爾,代表蒙特利爾銀行的約翰遜,代表龐巴迪的史蒂芬,還有保爾森。
這便是此次張斌找到的幾個人和背後的勢力。
當然,看上去依然有些單薄,但是還有兩個重量級的嘉賓,一個是蓋茨,再一個就是巴菲特。
巴菲特和蓋茨的作用都是用來造勢的,也算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不過爲了這一次造勢,張斌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二十二號,華盛頓郵報便是報道出了一條震撼的消息,有人給格萊德慈善基金會捐款一千萬美金,希望能夠獲得巴菲特的一個午餐機會。
消息一出,輿論頓時一片譁然。
很快各大報刊和網絡便是對這一個消息進行了大量的報道。
譁然的是出價如此之高,史無前例。
巴菲特的午餐自從兩千年開始拍賣以來,歷史最高價就是今年六月份的211萬美金,競標者還是華夏人,正是國內被稱爲“私募之父”的趙東陽。
而現在竟然有人要用這一千萬美金買巴菲特的一頓午餐。
不少人都在驚呼,如果巴菲特答應,那這一定會是一次天價午餐。
不少人都在尋找着幕後之人,想要看看此人到底是什麼來頭,竟然會如此不惜重金,就爲了能夠和巴菲特吃一頓飯。
而作爲第一次報道此事的華盛頓郵報,卻是對這件事三緘其口,顯然是和消息放出的人達成了一些保密協議的。
既然打聽不到出錢人的信息,所有人的目光則是轉移到了巴菲特的身上。
所有人都知道,巴菲特午餐的拍賣是一個公益活動,從兩千年開始,到今年已經進行了九次拍賣,每年一次,這都是慣例。
但是現在有人願意出一千萬買一次,也不知道巴菲特本人到底會作何回答。
而此時,張斌卻是和保爾森等人在漢頓酒店把酒言歡。
“各位,消息我已經放出去了,接下來就該我們確定各自的份額的時候了”,張斌舉着杯子,邀請所有人共同舉杯。
喝掉杯子裡的紅酒,約翰遜表達了自己心裡的感慨。
“張,我必須得承認,你是一個慷慨的人,一千萬美金一頓午餐,我的天,他夠我工作幾十年了,要不你僱用我吧”,約翰遜開着玩笑道。
沒錯,這次一千萬美金買巴菲特午餐的人正是張斌。
想要和巴菲特吃頓午餐,張斌當然可以通過蓋茨的關係,他相信這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儘管巴菲特很難見,但是以蓋茨和他的關係,抽點時間和張斌見一面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這樣的見面就沒有意義了,張斌就是要讓這次見面弄得人盡皆知。
最好的藉口就是巴菲特午餐,張斌當然可以說拿四百萬,五百萬,但是這樣顯得沒有誠意,再一個,不夠震撼。
用一千萬美金換來一個持續的報道,張斌覺得這個錢花得值得。
而且這一千萬帶來的效果遠不止於此。
“張,我想問一下,如果巴菲特不同意怎麼辦,那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史蒂芬問張斌。
這次史蒂芬之所以敢過來參與此次的合作,是因爲高盛給出來的張斌期貨投資的紀錄以及保爾森這個大人物。
保爾森對張斌言語間很是推崇,說張斌很多投資的判斷都非常準確而且富有觀點,這是史蒂芬答應過來合作的原因。
而且張斌和蓋茨的關係也是史蒂芬考慮的原因,既然這麼多人對張斌信任,那就說明張斌是一個值得信任的投資者。
龐巴迪目前的處境,正是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投資者來幫助其走出困境。
張斌親自起身,給所有人滿上,很是自信的笑道:“我在這裡可以給大家保證,巴菲特先生一定會答應我的請求的”。
不管是看在蓋茨的面子還是那一千萬美金的面子,巴菲特會答應他的。
至於蓋茨那邊,張斌答應過他,這次的查找漏洞,他一定會盡全力。
微軟對此次的Win7的發佈寄予厚望,所有蓋茨對張斌也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當然,張斌只是一個輔助,最主要的是微軟本身的問題。
蓋茨說過會幫他,至於原因,或許有朋友的關係,或許是因爲這次合作,或許是也有梅琳達的關係。
這就是張斌自信的根本。
見到張斌這麼自信,其他人也是開始沉思起來,如果這件事成功,那接下來張斌到底可以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利潤。
他們之所以肯來到漢頓酒店,就是看中了張斌的投資本領,所謂的關係都是假的,或者說都是在利益中建立起來的。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張,你需要多少資金,可以和我們說說嗎?”保爾森看着張斌說道,作爲此次金融危機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保爾森如今的眼光也變得不大一樣了,一般人可請不動他。
不過張斌不一樣,不說張斌在他基金會中投入的十億美金,現在張斌要投資,他也是希望來分一杯羹的。
正如張斌相信他的基金會肯定會賺錢一樣,他也相信張斌這次的投資肯定會賺錢。
張斌笑笑,淺淺的抿了一口,放下杯子。
“這次的合作沒有上限,各位都是股東,你們願意出多少錢,我到時候按照收益全數返還給各位,恩,換句話說,大家願意出多少錢,最後我們按照出資比例分紅就是”,張斌說道。
其他人一聽,頓時就是有些不確定起來,不設上限?這豈不是就是說看對你有多相信了,相信你能賺錢的,那就多投點,不大相信的,那就少投點的意思。
“張,我想問一下,你能替我們掙到多少利潤?”約翰遜說道,這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今年以內,至少20%”,張斌肯定的說道。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張斌覺得到了年底,30%的利潤都沒問題,只要你肯出錢。
但是他不能這麼說,作爲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他不能給其他投資者留下一個狂妄自大的表現,保守一些總是沒錯的,萬一市場因爲這麼多資金的注入發生了變化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