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嗚咽鬼哭聲,一名絕世窈窕女子出現壺頭山,孤身一人佇立山巔,腳下雲霧浮動舒捲,雙目似含情巧笑,身被石蘭長袍,腰圍杜衡玉帶,。她張開雙臂,向上蒼祈禱什:“丹砂敷我面,五溪濯我足,剪紙招我魂,黃泉碧落遊魂出,世間生靈皆退散,百鬼夜行時。”
忽然烏雲密佈,天狗食日,白晝昏暗如夜,東風飄旋,豆大雨點降落,一時之間,雨冥冥,暮沉沉,猿啾啾,風颯颯,木蕭蕭,山鬼精怪自山中涌出,山鬼雙眼發出藍光、綠、黃之光,獠牙森森撲來。衆人大亂,魯大腳被一山鬼劫持而走。
漵水十里峽谷,雲氣蒼蒼,古木森森,神奇瑰麗,深邃靜幽,魯大腳被擒拘留於此,處處屈原於此開化民衆的痕跡,但是深山老林,茫茫林海,杳無人跡。五溪蠻人織績木皮,花草染色,衣服褊褳,飲食蹲踞,好山惡都,安土重舊,冠用獺皮,糝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盤瓠今。魯大腳雖然限制自由,卻也有竹牀可睡,銅器可用。
鍾賄王乃漵浦女蠻之王,臉戴山鬼面具,命人獻上山橘。她道:“這山橘乃三閭大夫稱讚之物,屈子曾言:漵浦山橘,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屈原生於秭歸,死在汨羅,曾流放漵浦。秦國以楚懷王爲質,要求楚國割讓黔中郡,懷王拒絕,死於秦國。屈原流放黔中郡,至漵浦,溯沅江而上,進入漵水,兩岸幽邃高聳、山勢逼人、迂迴曲折的十里峽谷,雲氣蒼茫,古木幽森,山巒隱約,漵水順勢西下,步入十里平川,沿河兩岸桔園連片,滿目蔥蘢,這就是有名的十里桔園。一年中數月被桔花清香浸潤薰染,於是詩興勃發而作《桔頌》。
屈原《涉江》“入漵浦餘儃徊兮”而得名。漵水遇丫髻山之阻,向北折繞西入思蒙丹霞峽谷,形成“三閭灘”。順漵水思蒙而下,進入屈原《涉江》所詠“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穴之所居也”的“屈子谷”。此谷水路約十公里,兩岸青山臨水矗立,林木幽深,雨後雲遮霧繞,屈原當年“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霜雪紛其元垠兮,雲霏霏而承宇”的景觀。
由“屈子谷”到漵水右岸的“鬼葬山”,有一段水路。想到“鬼葬山”,不由得全身起了雞皮疙瘩。神秘的“鬼葬山”,背靠廬峰,關枕漵水,高二百米。“鬼葬山”的巨崖峭壁均由五彩岩石和十多米高的懸棺組成,一眼望去,很是壯觀。最早記載“鬼葬山”懸棺的是黃閔的《沅洲記》:“辰州漵浦西四十星有鬼葬山,其中崖有棺木,遙望可長十餘丈,謂鬼葬之墟。”唐朝張鷺的《朝野僉載》:“五溪蠻父母死,於臨江高山半助鑿龕以葬之,自山下懸索下柩,彌高者爲至考,即終生不復祀祭。故稱此山爲鬼葬山”。更令人稱奇的是懸崖上除懸棺洞穴外,其中一洞設置一木坊,俗稱“量天尺”,相傳是五溪蠻巫文化的習俗,以丈量天地,求神保佑五穀豐登。現木坊經歷千年風霜,仍完好於洞中。同樣叫絕的還有“罈子洞”。相傳五溪蠻中一巫師,神力無邊。一年漵水猛漲、洪水成災,巫師說是孽龍作怪,故做法將孽龍捉拿置此壇中封上符箋,存之洞穴令其永不翻身。“鬼葬山”懸崖下方河邊有一深潭,屈原流放至漵浦時曾經常在此垂釣。後人爲紀念他,取“正本清源”之意,故名:“正本潭”。此潭原深達數丈,潭河相連,岸邊楊柳依依,漁舟漂泊。當地人傳說此處“冬無積雪,夏無蚊蠅”。深潭上有一深洞,天長地久洞涌清泉,名曰“靈均泉 ”。相傳屈原流放漵浦時曾在“鬼葬山”下留宿,常飲此泉。“鬼葬山”懸崖石壁之上方一塊名爲“靈通神鍾”的長石,用物擊之,嗡嗡之聲猶如金鐘銅罄久久不息。傳說屈原在漵水垂釣,常忘回來吃飯,寺廟僧人只好用石頭猛擊石壁,喚屈原回來。因懸壁迴音不大,致使屈原耳聞不及。於是天神便扔下一座神鍾懸掛於石壁。從此,僧人們只須敲擊神鍾,屈原就再也不會誤飯了。
五溪蠻之語佶屈聱牙,語多喉音,音濁而促,不審字義,不辨平仄。祖父曰阿譜,祖母曰阿麼,母親曰阿孃,哭曰業,吃曰柔,幹曰空,狗曰塊,大曰雷,問曰埋,魚曰溜,田曰勒。
魯大腳勉強聽懂他的話,回答:“多謝鍾賄王。”
“不用謝我,日中啓程前往二酉山參加亡魂祭禮。”
魯大腳魂飛魄散道:“不是要用我的人頭做祭品吧?”
鍾賄王笑道:“看你的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