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般的簡式機甲從一道敞開的巨大通道中被推到一個維修、輸送平臺。
它此時是反關節機甲特有的摺疊跪姿,主體部底端距離地面僅有不到兩米。
主體部的正面上下都是三塊大傾斜裝甲,最大高度兩米,寬度二點七米,長度爲四米,整體大小比六人坐裝甲車寬一點。它的設計不錯,主體部分和反關節腿部的連接處是放在主體下面的凹陷中,除了正下方,是攻擊不到的。主體部的兩側此時也沒有掛載武器,留下的直徑足有四十釐米的大號圓形接口和tdkk是通用的。
“給列得上尉看看它的數據吧。”
博士跟女軍官說了句話,她走過來把平板交給雷雲,上面已經是顯示的眼前機甲的各項數據。實驗室項目比外面的機甲數據項目更多,單純的引擎出力就包含了設計功率、實際最大功率、超載可能性、理論最大超載值,像是眼前這臺由於最終沒有被採用測試不完整,實際最大超載值一項是空的。
它的實驗室編號是rpuk22,編號方式和量產機甲是不同的,並非是第22個型號了。
這架奔跑狀態只有六點五米高的簡式機甲最大地面移動速度在高速路況時能達到一百六十公里!廢墟地形的平均最高值也有一百一十公里,甩出人形機甲和tdkk幾條街去了。別看人形機甲更大號,好的駕駛員一步同樣能跨出六到八米,最大速度卻並不高,以se爲例,不開啓噴射包時高速路況和廢墟路況分別爲115和86,多履帶式的tdkk更慢。
這就是速度優勢了,反關節形態讓腿部本就呈現摺疊狀態,它的腿部全長實際上比十三米高的fk11還長!同時主體形狀也會使得風阻更小,跑的快是理所當然的。它比他在斯芬妮老家留下的蜘蛛戰車設計更適合奔跑,因爲蜘蛛的優勢是翻越障礙地形,移動中由於多肢體協調反而沒有速度優勢,當然那個世界的材料學還在較爲初級的階段,擁有同級材料應該不會比人形機甲慢。
武器系統方面,使用的重武器系列和tdkk的差不多,只在最大載重方面差一些,在地面戰場也是屬於主力炮系列。除了主武器接口,它跟人形機甲一樣可以在頂部掛載導彈箱之類的玩意。它另有三臺內裝機炮,兩臺是在頂面前端左右兩角的雙聯裝高速光炮,類似於se03的近程攔截炮,只稍微大一號;另外一臺則是機甲下側的對地掃射機炮,實彈的。
整體而言,本地人的光束類武器的技術儲備比較好,粒子武器偏少,超空間通訊與航行更是空白,按照源空間的科技級別劃分,整體大概處於二級和三級之間。但是!這個世界的機甲引擎卻比蟲子星那邊的微型核電池還強,他們用的是量子能源柱,這東西的外觀跟彩光棒一樣,等體積的能量容量大概只有核電池的幾十分之一,但是單位時間內出力更大,被擊中時的安全度也更高,按照雷雲所掌握的各種信息,是一種應該在接近四級科技時纔會有頭緒的東東。當然核電池終歸是核電池,即使科技含量稍低,但它“電池”的特點就可以省掉引擎這個部分。
等他看過數據再擡頭時,博士已經開來一臺小升降機,上去把機艙打開了,艙門在左側中間,和人形機甲一樣同時利用裝甲和不會自爆的裝置爲駕駛員做保護。
博士先鑽進去,才招呼雷雲一起。
機艙是雙人座的,後進去的雷雲坐在左邊的駕駛員座,博士則在武器控制側。
“這一套也是體感的嗎?”
“嗯,那個傢伙換裝過類似車輛的操作系統,後來又換回來了。”
雷雲稍微點頭,擁有體感機甲駕駛員小知識庫的他,在沒開機的狀態下模擬了幾個動作,搖搖頭。簡式機甲是不需要手臂這東西的,即使兩門主武器需要調整方向,也可以交給副駕駛員,完全用不到體感裝置這樣複雜的東西,戰爭機器本就不是越複雜越厲害的,複雜的頂多是精度高一點,而精度修正可以交給計算機處理。
然後一邊比劃一邊跟博士說:“我想到個模式,您參考下。這樣,主要使用兩根操縱桿,左邊用於控制整體移動,不管推像哪個方向,讓系統自動調整雙足轉向該角度向前移動,根據推的力度調整速度,主體連接處當然要改爲三百六十度轉動;右邊則控制主體的旋轉與擡頭,對地機炮用駕駛員頭盔來調整方向瞄準,在右操縱桿的頂端加裝射擊按鈕,也能爲武器駕駛員減輕操作負擔。接下來還需要三塊踏板,用兩塊來控制主體部的高度,也就是機甲的直立情況,也可以做成蹺蹺板狀的一塊踏板;一塊用於緊急制動。”
博士聽着他的話,思考了一會兒,拍手笑道:“哈哈!果然是機甲駕駛員呢,不需要控制手臂就可以拋棄體感,你說的辦法完全可以滿足動作需求。可是仍然要兩名駕駛員呢,軍部那邊很難同意的。”
雷雲離開駕駛艙,伸手把博士拉出來一起下去,才繼續話題:“改動了操作方式,一般的軍人很快就能上手,它對身體的要求會比體感低很多,完全可以考慮讓陸戰隊來駕駛嘛。我猜它的成本不會比我們的‘盾牌’高多少吧,做幾臺放到陸戰隊,總比留在這裡更好。”
“盾牌”是陸戰隊唯一一種使用能量型武器的戰車,外形就跟揹着個大鍋子的裝甲車差不多,擁有很強的攔截能力,主炮也可以進行對空反擊。
博士做恍然大悟狀拍手:“你說的對!我們被體感駕駛矇蔽了,如果能讓普通駕駛員適應不去動機甲部隊的駕駛員,軍部會很容易通過啊!”
體感駕駛最大的問題在於安全帶非常鬆根本沒有安全性,要求駕駛員的身體素質相當強而且意志出衆,纔可能在機艙減震系統無法緩衝的劇烈震動中保持機甲的各種動作如預期的進行,所以即使拋開人口基數和人權制度的關係,機甲駕駛員也是珍貴的存在,絕對不可能一次安排兩個在同一臺機甲裡,萬一出事損失可就大了,哪怕是強化了防禦的支援型機甲d&n,也只有一名駕駛員和一名技師醫生。
而陸戰隊駕駛員則不同,他們的作戰位置相對是非常安全的,以十到十二公里的平均射程,幾乎不可能進如城鎮區,多幾個乘員比如戰地維修之類的事情會容易的多。如果生產效率和訓練難度都能接受,他們會很願意接受新的機甲進入陸戰隊,畢竟簡式機甲的肢體動作再不靈活,也比戰車靈活的多了!
從垃圾堆裡翻出一個可能會投入量產的機甲,還有可能拯救很多陸戰隊成員的小命,讓博士和雷雲的心情都不錯,不過對新機甲sx0103的測試仍然要進行。
sx0103是實驗室編號,意味着它是s系列的103號試做機,與它服役後的前置是不會一樣的,根據各種數據看,它服役後很可能就是se04!那個傳說中連試做機都沒有的機型。
實驗型機器的測試工作很繁瑣,其中有一半的科目要到地面上進行,所以接下來的幾天除了睡覺和抽出一個小時和隊友們保持交流,其他時間都在裝甲實驗部。
sx0103對比se03,着重強化了駕駛員安全,可選用的武器類型跨度也更大,腿部的額外噴射器保證了在重量增加的過程中運動性降低的很少,就是由於體型增大多多少少還是增加了被瞄準的機率,以se04的編號服役,也不會完全取代掉se03,兩種機型會同時存在。
在進行測試的同時,雷雲也花了些精力跟研究員們打好關係。因爲之前帕米拉的態度讓他知道自己暫時接觸機密容易引起懷疑,所以他儘量是進行一些無關機密話題,或是由他來說。二級機器人知識庫、二級非金屬材料知識庫雖然和本地的最高科技還有不少差距,但他勝在掌握的足夠全面,如果不通過知識灌注之類的手段,正常人一輩子也掌握不到一整個二級知識庫。
知識庫要求從一級開始學,理由和科學是一樣的,就算到了四級科技,也不可能完全拋棄一級而獨立存在,比如一級材料中的陶瓷刀具在高級科技中的變化很小,只有原材料超微粉碎方面的改進。
恰好本地由於戰爭,雖然還保留下來很多地下基地,算起總人口仍然不少,但是基礎科學尤其需要大量實驗投入的材料科學幾乎是停滯了,雷雲這樣的百科全書般的存在能給研究員們提供很多有建設性的提議。
“最近的戰鬥中三代機差不多能完全無視掉反探測手段,而我們的地面機甲對三代機卻幾乎毫無反應。我覺得現在機甲的塗層如果能改用防爆塗料,會比超疏水與減少反射波的塗層更好。”
防爆塗料有很多種,大都不耐實彈攻擊,但是能很好的將衝擊波效果吸收擴散併爲塗層後的主體維持形狀,在沒有產生破口前不會因爲爆炸導致自體金屬向內噴濺。說白了,就是有輔助塑形能力的緩衝層。
“你說的的確讓人頭疼,它們在生物雷達的顯示中生命特徵僅僅和兩三隻老鼠差不多的程度,想要防備實在有點難度,而雷達的改進週期長了些,更換塗料要快很多。”說話的是埃斯特夫博士,就是簡式機甲的設計者,聽聞自家的傢伙突然有機會上站場,他這幾天帶着一組人在裝甲實驗部對rpuk22進行改造工作,“可是更換塗料會不會更容易被瞄準啊?”
雷雲搖頭:“在敵人佔據絕對優勢或勢均力敵的時候,又或是進行遊擊戰時,避免被發現纔有意義,在包圍戰中它們只要能數到運載機的數量,就算有幾個沒偵查到也不會對雙方的戰術有所影響。”
艾斯特夫博士點頭:“你說的對,那爲什麼不跟軍部反應?塗料換裝他們自己就能解決。”
“只是箇中隊長而已,就算提建議被採納,估計最多也就能讓同一個整備車間的開始換裝,還不知道生產部那邊願不願意爲這麼點人制造材料呢。”雷雲吐槽。
防爆塗料基地裡就有,只是用途不多,只有量產車間纔有,用於給彈出式駕駛艙和陸戰隊戰鬥服塗裝的,那個表面積和整臺機甲相比,把車間裡的全拿來倒是能塗裝個二十臺左右,問題量產車間的東西軍部怎麼要的到?還是他這麼小的軍官。而生產車間的問題差不多,防爆塗料的用途有限,提供整個整備車間的塗料需要暫停某種合成類產品的製造專門空出時間設備以及調用原材料,麻煩的手續以及互不統屬,不是去要就會立刻給造的。按照流程,量產車間需要補充防爆材料的時候纔有預定的製造計劃,那時候或許能弄上一些,問題是本地機甲都是半回收半製造的,駕駛艙那種地方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