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簽約

(感謝k、狂三亂紙兄弟的打賞,前兩天寫了四章穿越清朝爭霸的小說開頭,大家可以到作品相關裡面看看,是後面的四章,大家可以多提點建議,如果大家喜歡看爭霸的,我可能就直接開這一本,也剛好可以連接上這一本書。)

資本的財富本來就是滾雪球,只要不是遇到大坑,將雪球摔碎,就會越滾越大。或者說像是一塊海綿,海綿越大,吸納的水也就越多。

從2005年到2007年,周遊的財富經歷了一段跨越式的發展。這裡面,有依靠幾家互聯網企業股票升值帶來的財富,但是真正讓所有人驚訝的,反而是周遊自己創立的兩家企業。

一家是周遊本來就用來圈錢的天貓,天貓被周遊剝離了至關重要的支付系統,卻被周遊在一開始就插入了讓所有人都望梅止渴的大數據。大數據這個概念被周遊提出來了以後,互聯網+,物聯網的概念一一被當做噱頭提了出來,逗的所有人血脈僨張。

但是,周遊被關押了半年,又在美國滯留了一年,內心都被美國政府帶來的憤怒佔據,所以只記得要報復美國,忘記了要將天貓上市。

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天貓不差錢,光是供應商的貨款就長期保持有超過五百億留在賬戶裡面,劉鏹東也不願意就昂天貓上市來分薄自己的股份,這件事就耽擱了下來。

但是,光憑周遊當初跟沃爾瑪一比一地換股,雖然這裡面有騰迅百分之五股票這個代價,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大部分人都只看到,天貓跟市值兩千億美元的沃爾瑪都一比一的換股,那麼天貓的市值也相當於是兩千億美元了。

而且天貓的營業額在2006年也突破了一萬億人民幣,超過了家樂福,成爲全球僅次於沃爾瑪的零售商,這更加讓市場對天貓的股價充滿了信心。

現在的天貓可不是淘寶時期的天貓,由於周遊從一開始面對的壓力更大,所以只是減少了中間商的費用,而不是低價傾銷的策略,天貓的利潤比起前世的京東和天貓要高的多。

雖然劉鏹東給天貓增加了許多基礎產業投資,在全國各地都建設了倉儲倉庫和物流網絡,並且耗費鉅額資金來發展大數據和投入科研經費,但是天貓超過百分之十的純利潤,是所有零售商都比不上的。

如果去掉天貓的各項經費,雖然天貓的營業額只有沃爾瑪的一半多一點,但是毛利潤卻還要高於沃爾瑪。

按說現在應該是天貓上市的好機會,但是次貸危機的到來讓周遊對外界的催促置若罔聞,絲毫沒有讓天貓上市的想法。既然要圈錢,當然是要等到市場最好的時候,現在可不是好時機。

另一個給周遊增加了鉅額財富的公司就是他旗下的南洋控股,掌握了南美五國的整體開發,幾乎是控制了這五個國家在經濟方面的大權,這些權利可不是簡單地用財富就能評估出來的。

周遊在這幾個國家一共投入了一百二十億美元,未來還需要投資將近一百億美元,但是這兩百二十億美元,現在就是拿一千億來,周遊也不會換。

錢來的快,花的也快,周遊手裡的現金一直不多,實際上,除了壟斷性的公司,很少有公司會在手裡留下大筆的資金。

在不影響各家公司運營的情況下,周遊手裡可以動用的資金一般不會超過一百億美元。但是從他離開美國以後,他花掉的資金就已經超過了五百億美元。

首先就是在那沒的投資,除了開始投資在哥倫比亞的資金,周遊拿出了八十億美元投資委內瑞拉,秘魯等國。其次就是收購六家銀行的股份,這裡面光是兩家外資銀行就花了周遊超過一百八十億美元,四大行又花了周遊差不多一百億美元。

剩下的資金周遊大部分投入到了控制期貨價格的戰鬥裡,當然,還有他一直在操作的外匯掉期。

雖然他從天貓那裡籌集了大筆資金,又把自己的股份做了大額的抵押貸款,但是花了這麼多的錢,他手裡的資金也幾乎見底了,只剩下了不到五十億美元。

他不是喜歡高風險的投資者,投資的項目大部分是以穩妥爲主,所以雖然他現在揹負了幾百億的外債,但是他的資產卻得到了大幅的增加,並且負債率一直控制在百分之四十以下,負債率的比例非常安全。

2007年的福布斯排行榜出臺以後,有兩個人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一個是周遊,他在全世界的經濟都陷入困境的情況下,資產又上升了超過兩百億美元,跟第二名比爾蓋茨的財富差距繼續拉大。

還有一位就是周遊的合作伙伴阿德爾森,依靠澳門金沙的優秀業績,金沙的股價得到了大幅提升,他的財富也因此暴漲,一舉爆了數十位名人的菊花,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的第七名。

可惜的是,資產的數量不等於是資金的數量,周遊雖然有將近一千五百億美元的財富,但是現在手裡可以動用的資金只有五十億美元。即使他再利用自己的一些股票抵押,最多也只能籌集不超過兩百億美元的資金,因爲他的許多資產都進行過一次抵押了。除非他轉讓出這些股份,才能換來更多1資金。

但是在這樣的時候,大多數公司的股票價格都陷入泥沼,是在不是轉讓的好時機,所以周遊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

周遊手裡有多少資金,其實不僅他自己很清楚,世界各國也都很清楚。作爲世界首富,他可是西方國家的眼中釘,因爲他的存在代表了西方國家的制度不是最好的,西方的發展環境也不是最好的。所以,他可不敢將自己的負債提升到一個危險的境地,這樣肯定會面對無數針對他的陰謀詭計。

美國方面佈下了這個計劃,目的就是爲了消耗周遊手裡有限的資金,這樣的話,他就沒有多餘的資金在金融市場攪風攪雨了。

這可不是陰謀,而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因爲這樣一個計劃,是一個合則兩利的計劃,對於周遊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所以不怕周遊不上鉤。即使周遊真的不上鉤,後面也會有其他的計劃來勾引他,總有讓周遊心動的合作。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周遊在此之前就已經跟內地方面談好了兩百億美元的配資,他手裡可以動用的資金也絕對不是大家估算的那麼多。

七月九日,帕麗斯與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賓利簽訂了合作協議,開發一款8缸的歐陸gt運動跑車,帕麗斯的設計團隊將會全面設計這款車型的全部內飾,並且將推出敞篷跑車。

作爲全世界跑的最快的轎跑車,賓利一直是汽車王國王冠上的明珠,相對於老氣橫秋的勞斯萊斯,更年輕化的賓利顯然更討年輕人的喜歡。

這一點在後來的汽車銷量裡面就能表現出來了,作爲世界三大豪華車型,賓利的銷量一直是最好的,勞斯萊斯只能排在第二位。至於德國的邁巴赫,2002年才恢復生產,但是虧的一塌糊塗,最後不得不退出市場。

特別是賓利的gt跑車,從面世之日開始,一直是全世界最經典的轎跑,這款車型一直到周遊重生的2016年,都沒有做過大的變動,但是銷量仍然居高不下。

帕麗斯的設計團隊能夠跟賓利合作,雖然經濟利益不一定會有很多,但是對帕麗斯這個品牌,卻有着無數的好處。

帕麗斯對這次的合作相當重視,爲了給自己的老婆擡莊,周遊在他們簽約的時候,還專門跑到了克魯郡賓利的總部出席了這次的發佈會。

並且在發佈會上,就預定了十二輛賓利gt帕麗斯款,其中硬頂和敞篷各六輛。這一下子可算給賓利做了一個很好的廣告,全世界的媒體無不刊登了這個新聞,短短几天,廠家接到的訂單幾乎夠他們生產兩年了。

無數人都在猜測,周遊購買的這十二輛賓利,到底要送給誰。但是在汽車還沒有生產出來之前,誰也猜不到周遊的心意。

因爲這項合作,帕麗斯也開始忙碌了起來,一時之間,把周遊也給冷落了。

七月十六日,周遊在倫敦與蘇格蘭皇家銀行正式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和認購協議。其中,股權轉讓協議一共有兩份,一份是蘇格蘭皇家銀行持有的中行4.26%,按照中行前三週的股價平均價,周遊沒有支付任何浮盈,就以二十億零幾千萬美元的價格平價拿到了中行的股權。

但是這份協議還必須要通過中行董事會,內地證監會,香港股票交易委員會和英國證監部門的同意。

第二份股權轉讓協議是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百分之三點六的一級資本股權,按照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現有市值,周遊又要爲此支付三十六億美元。但是,這一份協議依舊是需要英國證監部門的同意。

第三份協議就是認購協議,按照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配股比例,周遊認購其中的百分之三十,這是一筆三十六億英鎊,差不多相當於是七十億美元的巨資。

三份協議的總金額達到了一百二十六億美元,更讓全世界人震驚的是,周遊完全沒有采取負債收購的方式,也就是拿着股票到銀行抵押,通過銀行資金來收購,他只需要支付少部分的資金和高額的利息,就可以拿到這些股份的所有權。而是宣佈所有的資金都將會支付現金,完全不用負債。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一片譁然,這個時候,不要說個人了,就是一個國家,能夠不動聲色就拿出一百多億美元的也不多,最多不超過五十個。

世界各大媒體都用富可敵國這一標題將周遊又一次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英國證監部門這一次動作迅速,在十九號就批准了這一股權轉讓協議,周遊也直接通過匯豐的賬戶,支付了一百零六億美元的現金。

至於中行的那二十億美元,還需要等內地各部門也批准了之後,纔會正式生效。

這次的一百零六億美元,匯豐承擔了其中五十億美元的過橋貸,當然,這是匯豐主動要求的,利息當然也不會有過橋貸那麼高,而是按照正常的商業利息來計算。

在全世界都爲周遊的這次大手腳震驚的時候,周遊已經坐上了專機,直接從倫敦回到了老家襄城市。

上個週末,顏芳青帶着已經放暑假的孩子們到倫敦過了一個週末,這一次回國,帕麗斯沒有時間,周遊一個人帶着五個孩子,好好當了一回好奶爸。

這幾個裡面,最省心還是中軒,已經七歲半的中軒平時就表現的像個小大人,很懂得照顧弟弟妹妹們。

原本最不省心的是中安,這個小丫頭腦袋裡一大堆的奇思妙想,精力又充沛,最喜歡折騰人。不過她最近迷上了美國的新晉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一路上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看她的音樂錄影帶,還要讓周遊給他請個吉他老師學吉他。

還不到五歲的她連吉他都抱不起來,現在學吉他更像是玩鬧,周遊跟她講了一番道理,讓她從學電子琴開始學習。

這次回國,最折騰他的是平時最省心的中原。因爲從倫敦離開的時候,他被帕麗斯摟在懷裡親熱了好一會兒,結果走的時候,把他的揹包忘記了。揹包裡裝着他在倫敦買的一些小禮物,其中就有給馬洪濤結婚準備的一對親吻的小玩偶。

這些禮物沒有帶上飛機,等他發覺的時候飛機已經起飛了,就開始鬧了起來。他平時話不多,像個悶葫蘆,性格看似比較溫順,但是內心很有主見,可以說有點偏執。

這樣的孩子鬧起來,可就不好哄了,何況他才四歲。周遊被他鬧得第一次發了脾氣,可是最後還是要好聲好語地哄他,一路上答應了他無數的不平等條約,加上幾個哥哥姐姐都哄他,最後才把這場小風波給平息了。

結果這一路上,一點公務也沒有處理,什麼事都沒有辦成。下了飛機,周遊還要繼續處理公務,晚上跟一幫兄弟喝酒喝的大醉,又得罪了將自己洗的香噴噴的顏芳青和特意從南美趕回來的格拉西亞。

第三十四章 條件第三章 未來第八十七章 老鼠第九十章 改主意第七十一章 心儀的獵物第五十六章 有力使不上第二百章 再見了,美國第一二九章 尋找納亞第三十一章 謀劃第六十一章 新加坡與迪拜第二十四章 念頭不得通達第四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九十二章 正式展開第一零八章 船隻定型第四十二章 軍事合作第一一二章 來了第七十四章 充當一次設計師第五十四章 轉變的原因第一零五章 百分之十股份第七十九章 非盟大會第四章 發現第一六八章 上市在即第六十四章 納稅第六十六章 放棄第四十章 漏洞第三十九章 黑石號第一三零章 奇葩的國度第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一六章 拉攏劉鏹東第十五章 高分第四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二一章 妾不如偷第五十三章 造勢第三十七章 準備迴應第一二三章 美國之行第四十五章 捉摸不透第七十九章 人生如戲第六十六章 麻煩來了第四十九章 潛入第二十三章 基地第一零四章 接觸谷歌第二十四章 兩清第四章 迷惑第九十八章 乾親第三十五章 兄妹倆第十五章 應邀安撫第三章 威脅第九十三章 慈善晚會第六十二章 惡趣味第七章 啓程第一五一章 遠遠不夠第三章 幫忙第九十四章 返回第一四九章 拍攝結束第八十三章 調查第五十二章 追根溯源第七十四章 充當一次設計師第三章 海灘第三十九章 拍賣會第四十六章 戒心第一零四章 從不等待第五十五章 翻臉第一二九章 尋找納亞第一四七章 新的海盜王第一九二章 海盜王前傳第一零一章 混蛋第六十一章 新加坡與迪拜第七十七章 策劃第一一八章 加勒比海盜第九十三章 去美國第一八七章 入獄第一天第四十一章 行動 二第六十五章 跟時代作對第十七章 征服感第九十五章 慈善拍賣第二十一章 賣藥方第四十四章 碰撞第八十三章 大動作第七十六章 條件第一七三章 出海 下第六十三章 顏芳青的選擇第六十七章 這個太熟了第一六六章 混蛋第三十九章 發現第四十四章 碰撞第二百章 再見了,美國第十四章 京城之行第八十三章 G20峰會第六十七章 合約第一八八章 監獄生活第一二八章 一年結束第二十二章 警告第五十六章 夜第四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十三章 盈利渠道第五十九章 天上人間第五十八章 古董以噸算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三十九章 離家第四十七章 媒體關注
第三十四章 條件第三章 未來第八十七章 老鼠第九十章 改主意第七十一章 心儀的獵物第五十六章 有力使不上第二百章 再見了,美國第一二九章 尋找納亞第三十一章 謀劃第六十一章 新加坡與迪拜第二十四章 念頭不得通達第四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九十二章 正式展開第一零八章 船隻定型第四十二章 軍事合作第一一二章 來了第七十四章 充當一次設計師第五十四章 轉變的原因第一零五章 百分之十股份第七十九章 非盟大會第四章 發現第一六八章 上市在即第六十四章 納稅第六十六章 放棄第四十章 漏洞第三十九章 黑石號第一三零章 奇葩的國度第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一六章 拉攏劉鏹東第十五章 高分第四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二一章 妾不如偷第五十三章 造勢第三十七章 準備迴應第一二三章 美國之行第四十五章 捉摸不透第七十九章 人生如戲第六十六章 麻煩來了第四十九章 潛入第二十三章 基地第一零四章 接觸谷歌第二十四章 兩清第四章 迷惑第九十八章 乾親第三十五章 兄妹倆第十五章 應邀安撫第三章 威脅第九十三章 慈善晚會第六十二章 惡趣味第七章 啓程第一五一章 遠遠不夠第三章 幫忙第九十四章 返回第一四九章 拍攝結束第八十三章 調查第五十二章 追根溯源第七十四章 充當一次設計師第三章 海灘第三十九章 拍賣會第四十六章 戒心第一零四章 從不等待第五十五章 翻臉第一二九章 尋找納亞第一四七章 新的海盜王第一九二章 海盜王前傳第一零一章 混蛋第六十一章 新加坡與迪拜第七十七章 策劃第一一八章 加勒比海盜第九十三章 去美國第一八七章 入獄第一天第四十一章 行動 二第六十五章 跟時代作對第十七章 征服感第九十五章 慈善拍賣第二十一章 賣藥方第四十四章 碰撞第八十三章 大動作第七十六章 條件第一七三章 出海 下第六十三章 顏芳青的選擇第六十七章 這個太熟了第一六六章 混蛋第三十九章 發現第四十四章 碰撞第二百章 再見了,美國第十四章 京城之行第八十三章 G20峰會第六十七章 合約第一八八章 監獄生活第一二八章 一年結束第二十二章 警告第五十六章 夜第四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十三章 盈利渠道第五十九章 天上人間第五十八章 古董以噸算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三十九章 離家第四十七章 媒體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