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
袁譚是個公認的老實人。
從袁紹爲他娶呂琦玲開始,他貴爲河北繼承人,但在河北政權中的存在感一直不高,甚至沒有一直上躥下跳的袁尚高,也就比袁熙強了一點。
在臣子中,以權力而論,他甚至進不了前十。
洛燕、沮授、荀諶、審配、田豐、曲義、四庭柱都排在他的前面,他最多也就是和郭圖一個檔次。
但老實人發起怒火來是相當可怕的!
趙王宮中。
袁譚大口喘着粗氣,臉漲得通紅,狠狠盯着地上袁尚的屍體,頭顱則滾在地上,死不瞑目,他懷中抱着田豐的頭顱將田豐的眼睛合住,“田卿,你可以瞑目了!”
似乎是感受到了大仇已報,田豐臉上猙獰的表情變得平和起來。
袁譚手上滿是田豐頭顱上流出的鮮血,他臉上則帶着快意的笑容,他昂首大聲笑着,那聲音中甚至帶着一些邪性,“原來這就是突破禁忌的感覺嗎?”
殺死自己的弟弟,這是袁譚曾經從未想過的事情。
吃過人的動物都會被毫不猶豫的殺死。
人也是動物。
改變只在一瞬之間!
破罐子破碎纔是人生的常態。
此刻的袁譚就陷入了這種道德境地,他的眼中似乎閃過了紅光,兇狠的盯上了劉氏。
這讓殿中衆人都悚然一驚。
袁譚想要做什麼?
殺弟爲殺!
殺父、母,那可就是弒了!
爲了不在史書上背一個弒字,殿中這些人果斷的拋棄了袁尚和王太后,難道現在袁譚竟然要做出弒母之事嗎?
他要是真的敢這麼做,他會爲萬人所指。
王太后有過錯,想要廢掉他的王位。
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廢掉王位這種過錯,可能還沒有羞辱袁譚大。
如果王太后將袁譚當作豬狗一般,甚至想要殺掉袁譚,那袁譚才能獲得合法的反擊手段。
權勢地位財富的剝奪,從來都不是能被廣泛認同的仇恨。
殿外跌跌撞撞的跑進來一個人,衆人擡頭一看,竟然是袁紹次子袁熙。
袁熙衝進殿中一眼就見到自己的親弟弟倒在血泊之中,他臉色頓時大變,他和這個弟弟的關係一向不好,畢竟王太后更寵愛袁尚,然後就是對甄宓這個有鳳命的義女很好。
不過劉氏對他還是很好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袁熙在衆人的注視下走上前來,然後徑直跪在袁譚的面前,泣聲道:“大王,兄長,還請您住手吧弒母的大罪,不應該揹負在袁氏的身上。
我們是四世三公,一世王者之家啊!
如果您是弒母的君王。
那爲您盡忠的洛子燕、沮公與、荀友若、審正南、曲正則,還有剛剛爲您而死的田元皓,他們又是什麼人呢?
助紂爲虐的臣子嗎?
您在青史之上要留下幾行名姓,難道最後要記一個弒字嗎?
須知就連秦始皇那個暴君,趙姬做下那等醜事,他都沒有殺死趙姬啊。
兄長。
兄長!”
袁熙說着哇哇大哭起來,他又轉而對劉氏說道:“母后,兄長是袁氏嫡長,這王位就該是兄長的,如今三弟已死,趙國將亡,爲何您總是放不下這些虛名呢?
有什麼事不能好好的和兄長去說,非要做出這些爲青史笑的事情呢?”
袁譚眼中的殺意漸漸落下,神智再次回到了他的腦海中。
袁熙在三兄弟中,一向屬於不爭不吵的那一個,王位只在袁譚和袁尚間爭奪,他本身也不在乎這個東西。
是以袁譚對袁熙還是相當有好感的。
殿外又走進一行人,數十個壯碩如同鐵塔一般的女子出現在門前,一見這些女子,衆人便知道是無極長公主甄宓到了。
甄宓匆匆走進殿中,她沒有穿那些宮裝,而是一套頗爲精幹的服飾,依舊能看出她窈窕的曲線。
她得到消息就匆匆往宮中趕來,進到殿中一看,只有袁尚死了,劉氏還安全,頓時鬆了一口氣,先走上前拜見袁譚,而後面帶憤然的望向劉氏道:“母后,您怎麼能做出這種事?
政變奪權,趙國已經陷入這樣的境地中,袁氏已經危在旦夕,竟然還自相殘殺。
袁尚就算是奪得王位,這難道不是給曹魏上好的藉口嗎?
曹魏殺死一個篡奪兄長王位的人,難道天下人會因此責怪曹操嗎?
只怕還會爲此鼓掌叫好吧!
那時大王一死,袁尚亦死,袁氏聲名掃地,二哥難道還能夠獨善其身嗎?
難道這是您想要看到的東西嗎?
您不是一個愚蠢的人,爲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女兒實在是難以想象。”
甄宓這一番話徹底擊潰了劉氏的心理底線,她喃喃道:“之前他們不是這麼說的。”
甄宓聞言眉頭一挑,從劉氏的話中,她聽出了這件事背後定然有人挑撥,甚至說不準就是曹操麾下那些算天算地的謀士。
袁譚望向已經被嚇破膽的劉氏,心中的惡感卻依舊無法消除,但面對袁熙和甄宓的求情,還是冷哼一聲道:“如今袁尚已死,雖然太后對寡人不仁,但寡人卻不能對不義,祖宗禮法在上,這是寡人爲人子的本分。
趙國破落不遠,投降之後會迎來什麼樣的結局,也說不定。
或許寡人會死在曹魏手中,或許你我母子等人皆在黃泉相見。
寡人不願意再和你有什麼爭端了。”
袁譚說着說着,話中已經滿是蕭瑟之意,他隨意的揮揮手,身形有些佝僂的說道:“降吧,降吧。”
……
洛燕和荀諶收到了邯鄲之變的事情經過,以及袁譚那一封讓他們投降的王旨。
臣等正欲死戰。
王上何故先降?
荀諶摩挲着信件,有些失神的說道:“大王投降情有可原,但生死操於人手,這殊爲不智。
若是投降劉備,我也不多說什麼。
劉備有仁義之名,乃是信人,若是劉備答應不殺,那自然是能保一條性命。
但曹操,雖有併吞宇宙之志,胸懷四海,但同樣多疑不恕,做事不擇手段。 入他的麾下,禍福難料啊。”
因爲荀彧的原因,荀諶對曹操實在是難以生出好感。
曲義張張嘴,想要說些什麼,但卻說不出話來,他漲紅了臉,心中有無盡的煩悶,最後望向了洛燕。
洛燕只覺自己這一生都未曾經歷過如此艱難的抉擇。
這就是曹昂所說的後手嗎?
果真是狠辣啊。
洛氏子不會投降,但不需要洛氏子投降,當效忠的主君投降後,伱該怎麼做呢?
洛燕艱難開口道:“如果我不遵從大王的命令,大王投降也沒用,如果我和友若你死在這裡,袁氏必滅。”
荀諶猛然反應過來,袁氏對曹操唯一的價值就是收河北人心,但收了河北人心之後,完全可以製造意外讓袁譚去死。
因爲從本質上來說,袁譚和袁熙對曹操都沒有價值。
真正有價值的是洛燕和荀諶以及曲義這些謀臣大將。
如今荀彧已死,荀諶自忖若是自己也死了,荀攸絕對不會給袁氏留情,換句話說,只有他們兩個人活着,袁譚才能活着,袁紹的後裔才能存留在這個世上。
想到這裡,荀諶的臉色愈發蒼白起來,他已經準備好了赴死。
沮授、審配、田豐三人都是河北士人,都殉國而死,獨留他這荀氏之人,這難道不是說明潁川士族不如河北士族忠義嗎?
他擡頭望向洛燕,便見洛燕臉色同樣蒼白,帶着些許的疲憊,這一刻,他知道了洛燕的選擇。
果然洛燕的臉越來越冷肅,聲音卻帶着微微的顫抖:“死,很容易,但活着卻很難。
先王的香火誰來祭祀呢?
先王的血脈誰來傳承呢?
河北義士的名字誰去宣揚呢?
他們的忠貞精神誰來傳承呢?
公與、正南、元皓,顏良文丑,我記得都尚且有幼子在世,在這樣的世道中,他們的未來該要如何呢?
揹負着趙國餘孽的身份,這世上到處都是荊棘難行的道路啊。
我想讓千百年後,在河北這片土地上,還有人能夠記得先王以及我河北慷慨悲歌之士,還有他們的後裔流傳。”
荀諶明白洛燕想要說什麼了。
死去的人死了。
活着的人就要揹負着那些人的責任走下去,在這世上,有一句會讓人熱淚盈眶的言語,那便是“汝妻子吾養之!”
這是至高的承諾和信任。
這是身家性命的託付!
現在洛燕想要代爲照顧衆人的後裔,使他們延續下去。
洛燕進可以殉國延續高潔的名聲,退可以回到昭城遠離塵世,但最終卻選擇了這麼一個最艱難的道路。
堂皇大道擺在面前他不走,偏偏要去走那獨木橋。
荀諶忍不住問道:“公子,您就不怕那些流言蜚語嗎?”
洛燕不在意道:“我以忠謹侍奉主君,有何指摘,況且世人偏見,與我何干,這世上誹謗洛氏的老鼠,又何其之多呢?
殺之不盡,滅之不絕。
但最終依舊是洛氏屹立於天下,而那些人已經不知道名姓。
此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對無恥者來說,活着是無比重要的,他們爲了苟活可以恬不知恥。
對理想者來說,活着卻僅僅是細枝末節。
洛燕活着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別人。
虛僞的人會認爲虛僞,真誠的人會感受到他的赤誠。
荀諶深深的躬身作揖道:“公子,諶明白了。”
洛燕負手輕聲道:“友若,我們幾人一定要謹守河北之地啊,兵是將膽,只有我們對曹魏有價值,大王纔會對曹操有價值。”
張郃摸了摸斷臂,突然下淚道:“河北四庭柱,唯有我一人存活於世上,怎麼到了這個時候,竟然要,竟然要。”
洛燕聞言感慨道:“是啊,人生在世上,號稱萬物之靈長,卻萬般不由人!
這世上有誰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志去生存呢?
我洛氏傳承一千三百年,只有素王上皇一人能夠無所顧忌,其餘文公、宣公、明公、毅公、武公、昭聖王、洛文王,這些威名赫赫的家主,一個個都身不由己。
那些歷史上的赫赫有名的君王,誰又能自由呢?
被天下的百姓、官吏、權貴不斷的推着往前走,去饒恕自己所不願意饒恕的人,剋制住自己的殺意,剋制住自己的喜好,將一切的心緒和慾望都收斂心中。
在艱難困苦中,才能得到成功。
素王上皇曾經說過,人最難便是順心意,真是誠知良言啊。”
洛燕的寬慰很有效果,人的幸福都是對比出來的,人的快樂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張郃剛剛覺得心裡實在是彆扭到了極點,但是轉念一想無數比他還大的人物都如此慘,他也就覺得自己所面臨的局面似乎也能夠被接受。
至於荀諶自然不需要洛燕寬慰,他能夠自我調節。
洛燕卻轉過頭來輕聲問道:“友若,你願意在河北重新建立一個荀氏嗎?”
分家!
洛燕這是要讓荀諶徹徹底底的從潁川士族化爲河北士族!
荀諶嘴角囁喏了一下,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洛燕目光熠熠的說道:“衆人拾柴火焰高,如今曹操進入冀州,他是一定要用河北人的,原趙國臣子若是不守望相助,只會被人所瞧不起。”
荀諶聞弦而知雅意,他瞬間就明白了洛燕所想要做的是聯合河北士族,形成一個強大的聯盟,以度過即將到來的危機。
在大漢這樣的家族不少。
譬如最著名的潁川諸家,又比如吳郡六姓,以及最最有名的五姓七家,都是士族聯盟。
河北這片土地很是特殊,沒有這樣的聯盟。
洛燕想要在河北建立一個這樣的聯盟出來。
這可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夠達到的,因爲這種聯盟都是要互相之間大量聯姻才能夠成就的。
洛燕目光熠熠,荀諶沉吟了一番,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趙國難繼,當圖後事!
————
帝攻僞趙,凡五戰,勝三而平二,僞趙勢微,庭掖生隙,袁譚請降,帝以袁氏有德得人而恕,遷僞趙王太后劉氏、譚、熙於許昌,帝得冀南、中,聲勢威隆,震動天下。——《魏書·武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