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天下諸道 諸州 諸國

第937章 天下諸道 諸州 諸國

凌煙閣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畫像懸掛於閣中,李世民親自將最後一幅洛玄夜的畫像懸掛於八卦幹正位上。

畫上洛玄夜頭戴朝天冠,身着明光鎧,一手牽馬,一手持馬槊,威嚴沉重。

李治身着太子服飾跟在李世民身側。

時間滴滴答答過去,李世民緬懷良久後,輕吐一口氣,“稚奴,朕要做的事,大致都做完了,接下來最重要的便是教導你,如何去做一個好的君王。

你看,這裡懸掛的都是朕的功臣,朕能有如今的成就,離不開這些人,以後你也會有這麼多賢臣能將,輔佐你成就大業。

朕已經下令,讓天下所有州刺史、都督、都護、貴戚都來到長安,朝拜朕,也來朝拜你一番,順便宣佈一件朕深思熟慮之事,你要好好看,好好體悟。”

……

太極殿中,諸位宰相都對天子所言感到震驚,尤其是主管吏部的洛玄辰,只覺風雨欲來。

概因李世民所說的那一番話——“國師教導過朕,這社稷如果是人,那官制就如同骨架,人是堂堂正正的站着,還是軟趴趴的直不起腰,都在於官制。

官,

從地而出。

有州便有刺史,有縣便有縣令,有都督府便有都督,諸如此類。

六月三十,諸道宣慰大使返回長安,向朕以及諸卿彙報了諸道事務,諸卿應當還記得。

朕思來想去,要重新劃分天下諸道的監察區,以免出現宣慰使和當地州刺史勾結之事。

同時對天下諸州的刺史重新梳理一遍,將一部分州刺史合併,新增,以及轉封國。”

這如何能不讓衆人震驚,這麼大規模的調整行政規劃,難度很大。

魏徵幾乎在李世民話音還沒有落下時,就直接問道:“陛下所思,可曾想過以下問題嗎?

重新劃分州縣後,縣衙以及州府中,土地名冊和戶籍名冊,要如何轉移?

在冊的府兵如果分屬兩州,要如何去分配他們的土地?”

洛玄辰接話道:“官員裁撤倒是小事,但現在吏部幾乎所有記錄的州縣中的事務都要大改,吏部人手不夠,可能會耽誤接下來的科舉以及官員擢選。”

房玄齡也勸道:“陛下說要將州刺史改封國,難道是要在國中分封嗎?這不是已經被否決之策嗎?”

諸位宰相基本上都反對李世民的做法,認爲這簡直就是在沒事找事,現在已經不是隋朝年間,經過武德以及貞觀初年的兩次政治區劃調整,現在的州縣都已經趨於穩定,不需要再調整重新劃分了。

李世民不慌不忙的說道:“朕對於州縣並不會大改,所以諸卿不必這麼慌張,朕要調整的是道這一級別的監察區,譬如將江南道分爲江南東道以及江南西道,江淮道分爲淮南道以及淮北道。”

他略一頓,諸宰相沒人再出聲,州縣制度,是國家的根本地方制度,任何一點改變,都會很麻煩,就算是如同隋煬帝楊廣那樣僅僅改名字,都會導致大量公文修改,如果天子不動這個根本制度的話,那問題不大。

至於州縣之上的道,這不是行政級別,僅僅是臨時設置的監察區,雖然這些熟讀歷史的宰相,都知道,在漢朝的時候,曾經州也只是監察區,和現在的道,從功能上,完全一樣,但最後州還是一步步擁有了行政以及軍事功能,最終成爲凌駕於郡之上的最高級別行政級別,道的最終結局大概也是如此,但至少在此刻,道的確是不那麼重要。

今天的天子,有些不同。

在李世民不慌不忙說出那番話後,在座的諸位宰相就都感受到了,天子這是有備而來,衆人互相暗地對視幾眼,皆緩緩坐起一些,殿中氛圍有些不同了。

半躺靠在御座上的李世民見狀,嘴角泛起一絲絲笑意,“第一個問題想必諸卿都瞭解了。

現在回到第二個封國問題。

諸卿,朕想問,武德元年大唐有將近兩百個州,現在的大唐又有多少個州呢?”

大唐雖然秉持和平,不輕易開啓戰端,但架不住周圍某些國家太能跳梁,經過十幾年被迫的開疆擴土,先後打死了漠北冬突厥,威脅河西走廊的西燕國,掌控西域通道的高昌,以及對中原威脅最大的遼東國,現在大唐疆域廣大,州府數量有三百多,遠遠超過了貞觀初年。

長孫無忌回道:“陛下,有三百六十州。”

李世民笑着搖搖頭道:“錯,是一千餘州。”

啊?

李世民此言一出,衆人自然知道他說的是什麼,長孫無忌說的是內州,也就是直接刺史管理的中原州,李世民說的則是羈縻州,這些羈縻州府情況可就太複雜了。

有的是按照城池劃分,一座城池就是一州,比如遼東城改爲遼州,蓋牟城爲蓋州,卑沙城爲卑州,等等還有許多。

還有的因爲沒有逐水草而居,沒有城池,那就直接給官職,按照官職來管理各個部落,在官職的最上面,就是三可汗,組建合議制度,這本來也是草原風俗。

“番人本來是沒有中央集權制度的,同一族羣,大部落管理不了小部落,所以時常會有小部落犯邊,後來我們是如何處理的,諸卿還記得吧。”

一提起這件事,殿中幾人就開始頭疼,胡人的組織架構太爛了,比如說突厥可汗投降了大唐,還來參加朝貢,但轉頭邊境就有突厥部落來犯邊,最讓大唐感覺抓瞎、無語的就是,這件事還真的和突厥可汗沒關係。

大唐一開始還責備部落首領,但後來就發現,不是他們不想管,是管不了,因爲在胡人各個部落間,都是商量的來,沒有上下之別,所以也就不存在服從誰的命令。

後來大唐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捏着鼻子,教這些胡人搞中央集權,換句話說,就是給他們族羣內部,立一個絕對的權威,誰不聽他的話,大唐就打他。

一切和大唐的朝貢、交流等,都只能由這個首領來做,最絕的是,他死了,我讓他的兒子上,你們不要想着用以前那種方式來和中原交流。

這些人合法性以及力量的來源,都是大唐的支持,這樣一層層的構建起來了一套,讓邊境安穩的體系。

這種體系很成功,僅僅十幾年的時間,番人遭災之後,已經不南下打草谷了,而是上報都督府,請求大唐賑災。

按照預想來看,以後是要一步步將這些深度漢化的人再往中原內部遷徙,賜姓,再把中原大姓遷出去,一步步交流。

但,“前些時日,國師和朕講了一些話,讓朕突然有些不安啊,貞觀年間,有朕,有諸卿,所以一切政策,總是能夠按照我們的想法走下去。

如果後世子孫做不呢?

如果在一切還沒有塵埃落定的時候,他們就把現在這一套體系玩崩潰呢?

國師和朕說,我大唐穩定邊境沒有錯,但務必要記得,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現在大唐周圍的契丹、突厥等番部,因爲距離大唐太近,都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在進度,幾乎每十幾年,就能翻一番。

從夏商那種形態,最終走進大唐這種形態,不會超過百年,朕深深擔憂啊。”

國師竟然和天子說了有關於這些,理藩令聞言沉吟道:“陛下,國師所言的確是有道理,這些年和番人接觸時,幾乎已經和漢人無異,但臣以爲,現在這種政策是沒有問題的,大唐的邊境相比較過去所有朝代,都更加安穩,幾乎沒有和那些番部發生戰爭。”

李世民伸手製止了理藩令的後續發言,“朕自然知曉,現在的政策幾乎是最好的,但朕覺得,如果能夠往上,再多加幾道保障,那就更萬無一失了。

自古以來,論對地方管控之強,就沒有勝過分封的。

秦朝最後的希望就是帝扶蘇冊封諸王侯,如果不是遇到昭聖王、項王、漢高帝這些神人,秦朝未必會亡。

漢朝的諸侯也成功的鎮壓了地方百多年。

到如今,我大唐已經相繼建立了秦國、燕國、齊國這三大王國。

在中原以內,實際上一直都存在着一些王命難以到達的所在,諸卿都知道,比如黔中,比如南詔之地,還有嶺南,從秦朝就已經開始納入中央王朝管控。

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的平地上,才建立了郡縣,在那數不清的山中,還有不知道多少土民,不遵從王命,甚至時常圍攻縣衙。

在北方番部中,還時常會有爭端,況且如果有一天,大唐君王沒有能力控制番部該怎麼辦?

三大王國,秦國太遠,而且現在還沒有送回信來,燕國和齊國,以及西域高昌舊地,以及西燕舊地,如果有不軌的想法,該要如何呢?

朕記得在漢朝的時候,有侯國建在王國中,有侯國建立在郡縣中,有侯國建立在蠻夷中,這是朕想要效仿的。

遼國公世鎮遼州,便是朕的嘗試。

朕想要將這種制度推行下去,在皇命難以抵達所在,將功臣、宗親等封過去。”

李世民停下講述後,殿中諸宰相相互交流一番,洛玄辰心中微微嘆息,這一分封,科舉制度基本上百年內,要直接被打死。

因爲貴族出鎮,需要的反而不是文人了,或者說,文人的地位會很低,地位低,就不能吸引人。

社會在向上走,之前洛玄辰認爲科舉將會改變天下局勢,是因爲他看到了,其他諸如當兵、經商,等等都不如讀書科舉。

但貴族,講究的是血脈傳承,講究的是門生故舊來維持地位,文人只能是處理一些刀筆之事。

但分封,這是大唐國策,他不能說什麼。

房玄齡沉吟問道,“陛下所言,是如今賦稅能夠覆蓋開支的州,保持不動,以及位置關鍵的州,保持不動,然後將那些難以控制的州,世襲分封,讓功臣鎮守。”

“然也!”

李世民望着衆人,諸宰相也在望着他。

……

八月的大唐,熱鬧非凡,一輛輛車,一艘艘船,來自各州的刺史,紛紛進京述職,駐守各地的都督也都回到京城,李孝恭和洛玄雲這四大都護府的高官,也從諸大都護府返回長安。

長安城極少同時雲集這麼多的高官,所有人都知道,這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召集羣臣,長安,不,大唐一定是有重大變動,所以天子纔會將這麼多高官召集回京。

這些年大唐變動大的讓人有些目不暇接,從秦王出外就藩建立王國開始,整個天下就一件大事接着一件大事,就彷彿是天子在着急做什麼一樣。

數百名四品及以上的高官出現在長安,上百個國公,整座大唐,幾乎九成的高官顯爵都在這裡了。

這可讓長安城中的士子興奮不已,或者說,現在全天下的士子都在往長安趕。

雖然現在大唐在推廣科舉制度,但貞觀這些年,傳統貴族的力量在不斷復甦,所以舉薦制度,反而比科舉更加興盛,而且在大唐發展的過程中,士族高門,以及傳統關隴等高門,立下功勳的同時,攫取了大量利益,上上下下幾乎把持了七成官位。

這幾乎是註定的,畢竟打仗一贏,就要封賞,這一封賞,就是讓貴族集團不斷膨脹,如果不是遼東國由李世民親自掛帥,會膨脹的更加厲害。

士子門都在努力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某些權貴的賞識,進而直接進入仕途,如果能夠從品級官開始,那就更好了。

長安中的喧囂,端坐在皇宮中的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他很高興,站在宮牆上和李治笑道:“這就是大唐,人才層出不窮,未來你的主要職責,就是將人才從這些人中選拔出來,然後將國事交給他們,知人善任,這就是君王所應當做的。”

一波波的高官出現在長安,長安百姓還會對這些來自不同州的官員評頭論足,有的嘲諷寒酸,一看就是窮州,有的諸如蘇州、揚州這一類,就會引來嘖嘖讚歎。 舊有詩歌唱“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如今天子高坐明堂之上,進入皇宮的人卻不止數百,僅僅是官員就有數百人,還有郡公以及國公級別的宗親、外戚,還有許多已經不理事的功臣,此刻都出現在了宮中。

縱然是寬闊的太極殿也站不下這麼多人。

從太極殿中,一直站到了殿外,無數人影憧憧,各色的官服,分列站着,在這些人中,往日被前呼後擁的高官,現在只不過是最低階的官員。

震撼最大的莫過於州刺史,上州刺史從三品,當然,上州不多,即便是下州刺史,也是正四品下的高官,尤其是刺史掌握一地政務,是當之無愧的一方大吏。

在民間,縣令就被稱之爲百里侯,在一個縣中,擁有幾乎絕對的生殺大權,至於監察,就算是姬昭所在的時代,很多時候都流傳不出去,更不用說在古代這種通訊條件下,能夠監察到,基本上全憑運氣,縣令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管理至少幾個,乃至於十幾個縣的刺史。

但往昔風光的刺史,在此刻卻只能排在隊列的最後,在這裡,天子說什麼幾乎都是聽不到的,只能由傳唱官複述。

太極殿前的那一級級臺階,上面站滿了人,那臺階在此刻,就彷彿白玉階一般,散發着光芒,那光芒代表着權力,誰更靠近那座宮殿,誰就擁有更多的權力。

在那座宮殿的終點,則是至高無上,擁有幾乎無限權力的皇帝。

只要能夠獲得皇帝的信任,就能夠如同魏徵那樣,從一介白身,一躍成爲宰相,成爲天下權力最大的幾個人之一。

“咚!”

一道清亮的聲音在宮中響起,那是象徵着朝會開始的鐘聲,剛纔還在交頭接耳的衆人,紛紛安靜的站回行列中。

千牛衛穿着宿衛服,手持弓矢和刀槍,守在殿前以及殿下,威勢凜凜。

大明宮的太極殿御座之上,李世民正對着大開的大門,他的目光遙遙望向排列在殿外的羣臣,數量之多,數都難以數盡。

下一刻,伴隨着鐘聲響起,羣臣皆下拜道:“吾皇萬歲萬安,萬年萬福!”

待羣臣皆手持笏板立在殿中時,李世民從御座上站起,朗聲道:“召集諸卿進京,概因有波及全大唐之大事發生。

自古以來,未曾聽聞有一人而治九州四方者。

自古以來,朕不曾聽聞過有不依靠臣子,而能夠獨治的君王。

朕聽聞,君王善待他的臣民,就會獲得忠誠。

朕時常翻閱史冊時,會想起漢朝靖難諸侯,朕多次想要效仿,但羣臣皆勸諫朕,說分封是取亂之道,在過去數百年間,皆是如此。

朕前些時日,見到有橫斷山脈中的蠻夷,襲擾我縣城,乃至於殺死我大唐百姓。

橫斷山脈中,行軍困難,其中土民桀驁難馴,一向都難以制服,數百年來,都不曾有中原王朝能夠管控。

朕左思右想,若是真的派遣大軍,那隻不過是徒勞無功而已,土民只需要往山中一躲,我大軍便只能徒呼奈何。

朕思及至此,與其如此,不如將之賜予諸功臣,宗親。

朕聽說在橫斷山脈之中,有千百部落,皆生活在高山之上,斷崖之間,神出鬼沒。

那朕就在那裡建立上百個王公國!

攜帶了甲冑、刀劍,深入到其中爲朕剿這些不服王化的匪患。”

聽到這裡,在場的郡王和國公,基本上都麻了,很多人甚至都已經站不穩了,這麼大的陣仗,就知道沒好事,果然啊,竟然是要把我們這些人大規模流放。

那都是什麼鳥不拉屎的破地方啊,誰想去那裡開拓,而且蠻夷別看面對大唐軍隊的時候弱,但真的小規模去開拓,那可是很強的。

當初蜀中有一支無當飛軍,就是用那些夷人所組建的,在山地裡面,和那些在山裡健步如飛的人打,那不是找死嗎?

越想越覺得喪氣。

李世民見狀也不在意,畢竟他真正的殺手鐗還沒有放出來,“開拓出來的土地和人口,朝廷一概不收,全部歸於諸侯。

朕所劃分的邊境中,所開墾出來的土地,上面所種植的糧食等,朝廷一分不要,所有收益都歸於諸侯。

除金銀銅礦外,其餘山林漁業所得,朝廷同樣不要,全部歸於諸侯。

這個期限朕給一百年,一百年後,會如何,朕就不知道了。

朕會蓋上天子印,這是天子和諸侯間的約定。”

雖然依舊有人不願意去,但有人心動了,一百年啊,那些條件都不算是什麼,但這一百年,只要不作大死,非要參與什麼造反之事,這一百年,豈不是家族都能夠延續下去?

況且一百年後,不,根本就不用一百年,等到過幾十年,如果真的能打下一塊地盤,完全可以鳩佔鵲巢。

土司那麼難打,不是因爲土司兵的戰鬥力真的強橫,而是因爲那裡的地形就易守難攻,是天然的割據之地。

真的到了朝廷不要臉,要收回祖祖輩輩土地的時候,完全可以關起門來,憑藉着山川形便去和朝廷抗衡。

聽說在西南山中,有不少延續了千年的土司家族。

中原雖然舒服,但的確是太過於危險,動不動就是族滅,政治鬥爭實在是過於殘酷,漢朝時的世家大族,活到現在的幾乎沒有了。

這麼一想,還真的不如分封到橫斷山脈中。

李世民自然知道,一定會有這種想法,就如同當初靖難諸侯中,也有不願意靖難的,但只要大部分人有用,就足夠了。

至少這一手,能夠讓大唐保證許久的西南邊境安穩,而且還能拓展諸夏的生存空間。

況且。

李世民想想就想笑,如果有一天,就連黔中這些地方都能造反成功的話,那大唐可真是該死了。

要平原沒平原,要人口沒人口,割據一下還行,造反打天下那不是笑話嘛。

想到這裡,李世民開始讓宦官宣讀他早就和政事堂商議好的聖旨。

他這一次是真正的大分封,宗親、功臣、外戚,一共分封了百多個郡王國和公國。

每一個國家的面積都不大,小的只有一個縣,大的也不到一個州的面積,基本上都是一座城,或者一座山。

其中有六十個都封在了南方,其中有十幾個,封在了益州西部的高原上,那裡是巴蜀和高原的進出口,封在那裡,是爲了圍堵吐蕃。

不僅僅在巴蜀這邊圍堵,青海道那邊也有封國,封到這裡,基本上都是宗親,心中叫苦連天,但一句話也不敢說。

直面吐蕃,這誰能不慌,而且生活在高原上,據說壽命會變短,這下可真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了。

正當許多人在哀嚎的時候,接下來的分封,更坑,李世民在河套上,建造了不少城池,現在他把不少人封了過去,讓他們半農半牧。

封到河套上,那目的是什麼簡直路人皆知了,一個是監視北邊的燕國,一個是監視那些同樣在河套的番部,這沒有一個好惹的,一旦雙方之間發生戰爭,這些小國就是首當其衝,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被一波推平。

更慘的還有直接被封到燕國之中的,燕國畢竟和秦國不一樣,秦國是因爲完全要李承幹自己打下來,所有李承幹幾乎擁有秦王主權,但燕國是大唐打下來的,只不過讓燕王李恪管理,在燕國的土地上,甚至還有安北大都護府。

所以大唐天子可以在燕國名義國土上,將山丘、河流、牧場賞賜給其他人。

但天子敢賞,拿到手的人敢不敢要,那就要看手段了,一個不慎,在漠北那種地方,死個人是很簡單的事情。

相比較靠近吐蕃和漠北的封國,那封在安東大都護府中的封國,反而是最好的,還有就是封在齊國中的封國,至少沒有那麼危險。

伴隨着聖旨的宣讀,殿中可謂是衆生相,有的人臉色煞白,比如裴寂的孫子,他就被封到了青海去一線面對吐蕃。

有的人深感慶幸,比如跟着李世民的那些功臣後裔,比如秦瓊的兒子,至少沒被坑的特別慘,有的去了齊國,有的在遼東建國,有的在南方。

李世民見狀心中不禁有些覺得好笑。

朕的嫡長子都跑到蠻荒之地去開拓了。

“……鹹使聞之。”

宣讀聖旨的宦官都換了兩個,終於將聖旨宣讀完畢,殿外的傳唱官不斷複述着,殿外的這些官員,只覺天都要變了。

這一下建立了這麼多的王國和公國,而且都是實封的王國和公國,這要多出多少官位啊?

而且這些官位,肯定不會由朝廷指派,而是這些王公帶着自己的親信去了。

比如世代爲家族做事的管家,或者忠心的奴僕之類。

殿中已經響徹了跪拜之聲,無論心中如何想,建國終究是天子賜下的恩典。

化家爲國,是好事。

好事……

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26章 完第670章 我周氏!第382章 匈奴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244章 洛亦獻計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714章 四神醫第146章 往齊國去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945章 忠臣就是忠臣第411章 懵逼的冠軍侯第485章 人的榮幸?邪裡歪說!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第605章 勝白馬太平揚威,戰關張洛霄無敵第279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772章 君子之國也!第1006章 禍害第813章 宮闈有亂怨何人?第390章 洛陵終於到了草原第450章 神廟軍!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918章 於公如聖,於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274章 風雷雨雪,聽吾號令第713章 災!免費番外:貼吧1第332章 陰雲第298章 凋零,呂后崩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557章 震撼朝野的聘禮!第253章 攻楚第973章 洛氏錢行第164章 凡王之血,必以劍終第191章 落幕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360章 朝貢第499章 制典第558章 劉秀第101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讓我失望!(卷末)第86章 此非天命,實洛之翼也第631章 諡號第542章 勿忘先帝之志!(還2)第767章 洛氏現代番外:瓦蓮京娜的洛國留學第51章 蒼翼之盟第620章 一往無前洛陽行!第867章 江南洛氏歸唐!第998章 甦醒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589章 佛道相爭鋒,無雙欲向東第564章 劉秀!第653章 洛陽有狂風暴雨,憤怒猙獰!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597章 勤王軍合圍滎陽,洛子凌揚刀諸侯第867章 江南洛氏歸唐!第363章 天命之子:洛無疾第706章 不說天子說什麼?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631章 諡號第74章 慶忌爲君,吳越風起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519章 殘酷清算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98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48章 定策第163章 洛載薨,白起出第511章 劉賀的反擊和把握第992章 反撲第103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269章 劉邦,你看姬姜聯盟拳頭大不大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307章 劉盈昏迷!第347章 回京第912章 洛蘇見李氏宗子第301章 偉大的意義第239章 安居昭城,坐觀天下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12章 熊頓問鼎第130章 命運之門開始轉動第50章 發文天下第1005章 盡頭第76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906章 青海道(33)第30章 天命在誰?第243章 驚變第532章 天災有孽令!第952章 國無儲君第833章 揮劍刺心,爲我所控!第23章 改變的洛蘇
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26章 完第670章 我周氏!第382章 匈奴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244章 洛亦獻計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714章 四神醫第146章 往齊國去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945章 忠臣就是忠臣第411章 懵逼的冠軍侯第485章 人的榮幸?邪裡歪說!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第605章 勝白馬太平揚威,戰關張洛霄無敵第279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772章 君子之國也!第1006章 禍害第813章 宮闈有亂怨何人?第390章 洛陵終於到了草原第450章 神廟軍!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第918章 於公如聖,於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274章 風雷雨雪,聽吾號令第713章 災!免費番外:貼吧1第332章 陰雲第298章 凋零,呂后崩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557章 震撼朝野的聘禮!第253章 攻楚第973章 洛氏錢行第164章 凡王之血,必以劍終第191章 落幕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360章 朝貢第499章 制典第558章 劉秀第101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讓我失望!(卷末)第86章 此非天命,實洛之翼也第631章 諡號第542章 勿忘先帝之志!(還2)第767章 洛氏現代番外:瓦蓮京娜的洛國留學第51章 蒼翼之盟第620章 一往無前洛陽行!第867章 江南洛氏歸唐!第998章 甦醒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第589章 佛道相爭鋒,無雙欲向東第564章 劉秀!第653章 洛陽有狂風暴雨,憤怒猙獰!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597章 勤王軍合圍滎陽,洛子凌揚刀諸侯第867章 江南洛氏歸唐!第363章 天命之子:洛無疾第706章 不說天子說什麼?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631章 諡號第74章 慶忌爲君,吳越風起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519章 殘酷清算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98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48章 定策第163章 洛載薨,白起出第511章 劉賀的反擊和把握第992章 反撲第103章 列國(二合一)(爲盟主zjm0911加更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269章 劉邦,你看姬姜聯盟拳頭大不大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307章 劉盈昏迷!第347章 回京第912章 洛蘇見李氏宗子第301章 偉大的意義第239章 安居昭城,坐觀天下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12章 熊頓問鼎第130章 命運之門開始轉動第50章 發文天下第1005章 盡頭第76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906章 青海道(33)第30章 天命在誰?第243章 驚變第532章 天災有孽令!第952章 國無儲君第833章 揮劍刺心,爲我所控!第23章 改變的洛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