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周侯姬亶提前預設了兩代繼承人,爲了立季歷爲儲君,確保姬昌繼位無憂,伯泰、仲雍逃亡他鄉,兩代繼承人的預設順利完成。
公亶漸漸老去,季歷也成了一位勇猛善戰的統帥,並且屢立戰功。公亶還是不欣賞他以力服人的做法。相比之下,他更看重文質彬彬、有貴族血統的姬昌。不過,對季歷,他卻非常放心,日後季歷作爲君主,就算不能建起一個如公亶期待的周,卻也不會再招他國欺負。
就算季歷不能讓周興旺,姬昌一定能,他笑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他把姬昌叫到身旁,告訴他:“昌兒,我老了,周族人的命運重擔遲早要落在你的肩上。你一定要遵從后稷、公劉之業,把它們發揚光大。”姬昌明白祖父對他的期待,點頭答應。
公亶繼續講道:“歲有春夏秋冬四時,凡事要依四時行事,合乎上天昭示。春季養生,穀草出土,要爲百穀除去雜草,讓百穀充分生長,樹木萌生,不準在山林中動斧砍伐,要讓樹木充分生長。夏季養長,花枝茂美才能果實豐碩,不準在江湖中下網捕魚,讓魚蝦生長。秋季成才,谷豆果實成熟要儘快收穫,收穫之後要忙於播種。冬季大殺,樹節枯落,要利用枯槁樹幹去救助窮困人家。”
姬昌點頭,表示記下。公亶的教誨深深地紮根於姬昌心裡,讓他受用終生。
仲任見公亶教導姬昌,她也跟着強調了幾句:“國有三寶,大農、大工、大商,君侯給你講了大農,你要記住,鼓勵人民遵從四時,鼓勵農耕。不僅如此,你還要知道大工、大商,大工興,器具便會充足,大商興,財貝貨物方可流通,三寶完備國家便會長治久安。”
“哈哈,工商我可不懂,聽你母親的吧。”公亶對姬昌說,他爲有這個兒媳婦感到驕傲,正是她把大商邦文化帶到了周。使公亶看到了興盛的希望,才把興旺重任寄託在姬昌身上。
“聽君侯的教誨才能成就大業,我只是關心細枝末節而已。”仲任順從公亶說。
“君母,我都記下了。”姬昌的認真態度令旁聽的爺爺放心。
公亶病,無藥可醫。彌留之際,他仍然不忘告誡孫兒姬昌,他把姬昌叫到身邊,說道:“你要記住,將來一定有聖人來周,周也會因此而興旺。”姬昌傷心落淚,答應祖父,將來恭迎聖人,使周興旺。這是公亶關於興周的第二個預言,姬昌牢記於心。
等他日繼位後,尋賢求能,期待聖人降臨,就連吃飯都忘記了。
商王子瞿即位二十一年,公亶去世。
就在季歷忙於殯葬先父、準備繼位之際,他的兩位兄長伯泰和仲雍突然回來了。伯泰衣冠處處,尚能沿襲周禮,而仲雍已經紋身斷髮,裸露四肢,而且佩戴飾品,看似已融入蠻夷。言語之間,季歷知道兄長們去了荊蠻之地。
原本早已安排好的季歷繼位儀式,也因此被暫時擱置,延到公亶葬禮之後再議。
葬禮上,本該長子扶靈柩送葬,伯泰以入蠻俗有辱祖宗爲由,堅決不從。無奈之下,族人同意伯泰仲雍不爲公亶送葬,由季歷代之。
公亶葬於岐邑,陵地北依岐山、東臨首陽山、西臨崛山,南面祝京湖,背山面水,爲風水寶地。兩位兄長甚爲滿意。
葬禮畢,季歷欲讓伯泰繼位,伯泰不從,遂脫去衣服,摘掉頭冠,以裸身示衆,語於大臣:“我與仲雍俱已入蠻俗,紋身斷髮,成爲蠻人,不敢再見列祖列宗,更不能繼承君位,成爲祖宗的社稷之主。季歷是公亶父所立的儲君,理當繼位。”
衆臣見伯泰語出中肯,實在不願繼位,便不再相勸。開始着手擁立季歷,季歷也不再推辭。
季歷繼位,成爲周方君主,尊稱公季。尊父親姬亶爲公亶父,後人稱爲古公亶父。
萬語千言,終有一別,兩位兄長欲辭別南下,公季極力挽留兩位兄長。伯泰與仲雍不肯留周,唯恐日後有龍蛇爭鬥。公季感恩兄長,將兄長送出城門,依依不捨。至十里長亭,兄弟三人再續一番,才依依作別,公季說道:“此一別兩位兄長將浪跡天涯,難料何時再聚。”
兩位兄長不語,拱手施禮,含淚告別。
公季淚目遠望,直到兩位兄長消失於叢林之間,他仍不肯離去。諾大的漢子,在敵人面前剛毅勇猛,如雄獅猛虎。與兄弟作別,竟多情如婦人,衆臣感動流涕。
“已是月上柳梢,兩位兄長早已遠去,君侯回去吧。”夫人仲任不敢大聲言語,悄悄喊公季回宮。
季歷即位後,沿襲公亶遺道,諸侯都順應於他。
…………
商王子瞿得知季歷繼位,非常開心,授之以征伐大權。可是,父親新逝,按照殷商習慣,他應該守孝三年,驍勇善戰的季歷只好收斂野心,耐心經營岐邑。
岐邑初建時,公亶父爲了讓道路寬敞,讓行人心情舒暢,使入侵者無法遁形,他命令勞役拔去了道路上的柞櫟與白桵等灌木喬木。夏日時分,陽光炙烤大地,道路光禿禿不見蔭影,行人酷熱難耐卻無處避暑歇腳。
季歷心繫蒼生,體恤民苦。爲方便行人歇憩納涼,他率臣民在道路兩旁種植槐樹,季歷也親手種植了一顆。一條條道路綠樹成蔭,毒辣的陽光穿過繁茂的槐樹枝葉,變成一抹濃蔭,或着斑駁柔弱的光點。
行路者乘涼於槐樹蔭下,都會感念君主季歷的愛民之德。季歷也常在樹下傾聽民意,問計於大夫,納諫於羣臣。
“大凡爲人,都有喜好和厭惡。得到一點喜愛的東西便會高興,得到很多喜好的東西便會歡樂;遇到一點厭惡的事便會憂傷,遇到很多厭惡的事便會悲哀。人的好惡大同小異,喜好養生的東西,厭惡致死的東西。喜愛的東西便會相互爭奪,無章爭奪便會作亂;厭惡的東西便會爭相迴避,如果無法除掉也會作亂。君主在制定國策時,要充分考慮人的喜好和厭惡。”
季歷仔細傾聽,覺得很有道理,便制定出適中的賞罰政策,讓國民合理地獲得喜愛的東西,制定出除惡避禍的章程,幫助國民消除厭惡的東西。並且倡導國民剋制自己的好惡,安守本分。相互謙讓,相互報答。
在談及政令時,有大臣說:“政令過度民衆便無所適從,不聽政令;降福過度民衆就會貪婪,傷及善事;降禍太多民衆就會迷信鬼神,過分祭祀而損失財物;被羞辱太多民衆就會背叛、傷人;獎賞過多民衆就不會謙讓;處罰太多民衆就會變得詭詐,不誠實。因此,所有賜福不能比行善者獲得的賜福更多,所有降禍不能比過分祭祀者獲得的降禍更多,所有獎賞不能比行義者獲得的獎賞更多,所有羞辱不能比傷人者獲得的羞辱更多,所有處罰不能比貪詐者獲得的處罰更多。明君理國,都會考慮這些。”
季歷聽罷,連聲稱讚,下詔令倡導大臣們崇尚仁德道義,使庶民接受德禮教化。
守孝三年間,季歷不僅綠化岐邑,德禮教化百姓,還收穫了家庭的溫暖。
夜已深,妻子仲任還在教他們的兒子們識字、看書,兩個小兒子姬仲、姬叔,也已經會跟在母親仲任後面問東問西了。季歷可沒有這個耐心,更不喜歡那些讓他頭痛的文字,他更喜歡征戰疆場。可是,那些他不喜歡的文字卻讓兒子姬昌懂了很多知識。
“君父,你知道什麼是八卦嗎?”姬昌問季歷。
“不知道,我對這個不感興趣。”季歷回答道。
“那你知道什麼是三極嗎?”姬昌又問。
“不知道,能給我講講嗎?”季歷想讓姬昌表現一下。
“三極就是天地人,天有九星,可以分別晝夜時日;地有九州,分別處在東、南、西、北、中;人有四佐,幫助上司明辨是非。”
“你這些道理都是從哪兒學來的?”季歷問,姬昌看看母親,仲任與季歷相視而笑。
“君父,我還知道:人視水見形,君視民知治。”姬昌把剛剛學的一句話講了出來。
季歷問什麼意思。
姬昌說:“這是帝太乙說的,人看水就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君王看人民的態度便知國家是否得以治理。”姬昌不無自豪地告訴君父。
“嗯,你知道的還真不少,回寢宮休息吧,明日再學。”姬昌回寢宮去了。季歷看了一眼妻子仲任,那眼神帶着溫柔,只有夫妻間才能理解。
仲任收起書簡,然後與丈夫雙雙就寢。
守孝期剛滿,季歷就耐不住性子,他要出去征戰,爲歧周開疆擴土,爲大商邦安定邊疆。當大臣們得知君主的計劃,便紛紛諫言。
豳國舊臣忘不了當年犬戎侵佔國土的恥辱,立刻諫言季歷北伐,把犬戎驅出豳地,收復故土。公季覺得言之有理,他要把公亶父失去的土地收復,還要讓犬戎加倍償還。
初次攝政的姬昌若有所思,在衆臣面前,顯得十分靦腆,他欲言又止。季歷看出了兒子的心思,點名問姬昌有何想法。羣臣素聞姬昌飽讀經典,胸懷大志,今日姬昌要參與武事,都想看他小小年紀能給出何種方略,大家不再言語,靜候姬昌發言。
欲知公子姬昌有何想法,且聽下回分解。